具有转动提示音生成机制的钓鱼绕线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142阅读:22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具有转动提示音生成机制的钓鱼绕线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转动提示音生成机制的钓鱼绕线轮,本发明钓鱼绕线轮在驱动齿轮与该驱动齿轮的中心轴之间配置各种垫圈,该驱动齿轮和卷绕钓线的线轴连动,利用所述各种垫圈构成转动提示音生成机制,在尽量不更改现有钓鱼绕线轮结构的情形下保障制造与组装的简易性,不仅确保单价竞争力,还能提供良好的转动提示音生成机制,因此不仅可以通过固有的制动功能防止钓线损伤(或断线),还能提供可以增加钓鱼乐趣且轻快的转动提示音。
背景技术
下面介绍几个可以在线轴随着钓线被拉开而旋转时提供转动提示音的技术,巴纳斯(banax)公司的专利第0547269号(2006年01月20日)公开了 [钓鱼用线轮的转动提示音生成装置],所述专利允许使用者打开或关闭(on/off)转动提示音,但其结构复杂而降低了组装性及生产性,也容易成为小故障频发的原因。另外,在Hyupsung精工公司的专利第0665068号(2006年12月观日)公开的 [钓鱼用线轮]中,在主(Main)轴旋转时一起旋转的拖动板的棘爪槽上由棘爪销连续碰撞并发出转动提示音,棘爪销则由螺旋弹簧型棘爪簧弹性支持。然而,所述结构不仅组装难,而且也成了小故障频发的原因。作为所述专利第0665068号的相似结构,大和精工株式会社的日本专利公开第 2009-34005号(2009年02月19日)也存在着同一问题。本发明的申请人作为钓鱼绕线轮领域专业厂商已拥有绕线轮领域的各种产业知识产权,其中的专利第0508962号(2005年08月09日)[诱饵轮的转动提示音生成装置] 公开了一种具有转动提示音生成机制的钓鱼绕线轮,所述专利公开了一种转动提示音生成装置,该转动提示音生成装置安装在张力螺母,该张力螺母利用摩擦力调整线轴(Spool)轴的旋转速度并且进而调节抛饵(casting) 距离,其结构为,棘爪簧与棘轮板接触后发出转动提示音,该棘轮板的内周面上则形成有凹凸部。本发明对本申请人的所述专利第0508962号的概念给予变化及扩展后提出了一个技术方案,当鱼咬住诱饵时,随着钓线被放出而促使线轴旋转并且进而发出转动提示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钓鱼绕线轮,在驱动齿轮与该驱动齿轮的中心轴之间配置各种垫圈,该驱动齿轮和卷绕钓线的线轴连动,利用所述各种垫圈构成由棘轮构件与棘爪簧组成的转动提示音生成机制,该棘轮构件具有凹凸部,该棘爪簧具有和所述凹凸部进行摩擦接触的突出部,可以保障组装的简易性并提高生产性,降低不良与故障的发生率,确保单价竞争力,甚至可以直接使用现有钓鱼绕线轮的零件而大幅提高单价竞争力,还可以大幅提高库存管理的便利性。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钓鱼绕线轮,棘轮构件以驱动垫圈作为棘轮构件使用或者另行使用棘轮板,棘爪簧则以和驱动齿轮连动的副垫圈本身作为棘爪簧使用或者另外使用棘爪簧,为了把独立型棘爪簧加以固定而使用副垫圈驱动齿轮、棘轮,或者另行使用作为固定构件的夹持器。本发明的再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钓鱼绕线轮结构,以副垫圈作为棘爪簧时,把副垫圈切开并折曲而一体地形成,从而得以尽量减少零件数。本发明的再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转动提示音生成机制,除了提供防止钓线损伤 (或断线)的固有的制动功能以外,还为了提供增加钓鱼乐趣且轻快独特的转动提示音而实现双重转动提示音。本发明的再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钓鱼绕线轮,在尽量不更改现有钓鱼绕线轮结构的情形下保障制造与组装的简易性,不仅确保单价竞争力,还能提供良好的转动提示音生成机制,不仅可以通过固有的制动功能防止钓线损伤(或断线),还能提供可以增加钓鱼乐趣且轻快的转动提示音。为了实现所述目的,本发明钓鱼绕线轮包括中心轴;驱动齿轮,结合在所述中心轴上;线轴,连接所述驱动齿轮并且在外周面上卷绕钓线;驱动垫圈,以套轴方式安装在所述中心轴并且连动;及副垫圈,以套轴方式安装在所述中心轴,具有可以和所述驱动齿轮进行连动的外廓突起;还具有转动提示音生成机制,该转动提示音生成机制包括棘轮构件,和所述中心轴或所述驱动齿轮连动并且反复地形成有凹凸部;棘爪簧,由突出部与弹性部构成,该突出部和所述驱动齿轮或所述中心轴连动并且与所述棘轮构件的凹凸部接触,该弹性部促使该突出部与凹凸部接触并且一体地形成。在本发明钓鱼绕线轮中,所述转动提示音生成机制的棘爪簧是把所述副垫圈切开并折曲而一体地形成的。所述转动提示音生成机制的棘轮构件由驱动垫圈发挥其功能,所述凹凸部形成于所述驱动垫圈上。较佳地,所述转动提示音生成机制的棘爪簧是把所述副垫圈切开并折曲而一体地形成并且形成多个,所述棘轮构件的凹凸部为了对应各棘爪簧而同样地形成多个。较佳地,在本发明钓鱼绕线轮中,所述转动提示音生成机制的棘爪簧结合在固定构件上,所述固定构件是固定在所述驱动齿轮上的夹持器,或者所述固定构件是所述副垫圈,所述转动提示音生成机制的棘轮构件是棘轮板而所述棘轮板与所述驱动垫圈连动,或者所述转动提示音生成机制的棘轮构件是棘轮板而所述棘轮板与所述驱动齿轮连动,或者所述转动提示音生成机制的棘轮构件由驱动垫圈发挥其功能而所述凹凸部形成于所述驱动垫圈上。如前所述,本发明钓鱼绕线轮的棘轮构件以驱动垫圈作为棘轮构件使用或者另行使用棘轮板,棘爪簧则以和驱动齿轮连动的副垫圈本身作为棘爪簧使用或者另外使用棘爪簧,为了把独立型棘爪簧加以固定而使用副垫圈驱动齿轮、棘轮,或者另行使用作为固定构件的夹持器,而且棘爪簧使用副垫圈时把副垫圈切开并折曲而一体地形成以便尽量减少零件数,而且,除了提供防止钓线损伤(或断线)的固有的制动功能以外,还为了提供增加钓鱼乐趣且轻快独特的转动提示音而实现双重转动提示音,在尽量不更改现有钓鱼绕线轮结
4构的情形下保障制造与组装的简易性,不仅确保单价竞争力,还能提供良好的转动提示音生成机制,不仅可以通过固有的制动功能防止钓线损伤(或断线),还能提供可以增加钓鱼乐趣且轻快的转动提示音。结果,在驱动齿轮与该驱动齿轮的中心轴之间配置各种垫圈,该驱动齿轮和卷绕钓线的线轴连动,利用所述各种垫圈构成由棘轮构件与棘爪簧组成的转动提示音生成机制,该棘轮构件具有凹凸部,该棘爪簧具有和所述凹凸部进行摩擦接触的突出部,从而可以保障组装的简易性并提高生产性,降低不良与故障的发生率,确保单价竞争力,甚至可以直接使用现有钓鱼绕线轮的零件而大幅提高单价竞争力,还可以大幅提高库存管理的便利性。可以保障组装的简易性并提高生产性,降低不良与故障的发生率,确保单价竞争力,甚至可以直接使用现有钓鱼绕线轮的零件而大幅提高单价竞争力,还可以大幅提高库存管理的便利性。


图1是本发明钓鱼绕线轮的外观立体图。图2到图12是本发明钓鱼绕线轮的转动提示音生成机制的各种变形例及相关的局部结合图与分解立体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本发明可以实现各种变化比格采取各种形态,因此本说明书将详细说明实现例 (aspect)(或实施例)。但,不能因而把本发明限定于特定的揭示形态,在本发明的技术思想范畴内的一切变化、均值物到替代都应该包含在本发明的权利范围。各附图的同一图形标记,尤其是十位数与个位数、或者十位数、个位数及英文字母相同的图形标记表示具有同一或相似功能的构件,如果没有特别说明,各图形标记所代表的部件是符合该基准的部件。本申请中使用的术语仅为说明特定实现例(aspect)(或实施例)而使用,不得因此局限本发明。除非在文章的脉理中可以明显地加以区分,否则单数表现方式也包括复数的情形。本申请的“包括”或“构成”等术语只是指定说明书上记载的特征、数字、步骤、动作、 构成要素、零件或它们的组合的存在,不得视为事先排除了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其它特征、数字、步骤、动作、构成要素、零件或它们的组合的存在或附加可能性的存在。除非另外给予不同的定义,否则此处所使用的包括技术或科学术语在内的一切术语所表示的意义和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一般知识的人们通常了解的意义相同。在一般辞典中有所定义的术语的意义应该被解释为与相关技术的文章脉理所具有的意义一致, 除非在本申请中明确地给予定义,否则不得异常地或过度形式主义地予以解释。本说明书上记载的“第一”、“第二”等只是为了区别相异的构成要素而采取的记载方式,并不受制造顺序的约束,其名称在发明的详细说明或权利要求书上可能会不一致。如图1的概略外观立体图所示,本发明钓鱼绕线轮(R)具有以套轴方式安装在机壳(F)上的线轴(S),还具有可以把钓线(未图示)卷绕在所述线轴上的手柄(H)。下面结合图2到图12对本发明的转动提示音生成机制的具体实现例作进一步说明。
以逆时针方向排列的各图形依次为,左侧上部是局部结合剖面图,左侧中间是局部俯视图,左侧下部是局部立体图,右侧则是分解立体图。首先,图2及图3所示钓鱼绕线轮(R)的零件数最少。在图4到图12所示钓鱼绕线轮(R)中,驱动齿轮00)上部(以右侧分解立体图为基准)的固有垫圈数量是6个,但图2与图3只有3个而已。在图2左侧上部的局部结合剖面图中,旋转手柄(H)卷绕钓线时,与手柄(H)(参考图1)的手柄轴(Hl)端部上的连动齿轮0 )啮合的从动齿轮08)将旋转,并且随着其旋转而带动中心轴(10)及驱动齿轮OO)连动地旋转。然而,鱼咬住诱饵而导致钓线被放开时,驱动齿轮OO)虽然会随着线轴(S)的旋转而进行旋转运动,但中心轴(10)却不旋转,因此从动齿轮08)或连动齿轮0 )及手柄 (H)将不旋转。但,钓线的放长或拉缩所造成的各构成要素的连动或非连动情形可以根据需要而进行各种选择。图2虽然没有图示,但所述驱动齿轮OO)与线轴⑶连接。所述中心轴(10)以止挡缘(11)(参考右侧分解立体图)为基准依次在上部结合有驱动垫圈(30)、润滑垫圈(L)、副垫圈(40)、驱动齿轮(20)、第一垫圈Q9a)、棘轮(29), 如左侧上部局部结合剖面图所示,所述止挡缘(11)的下部结合有从动齿轮( )、第二垫圈 (28a)(右侧分解立体图没有图示)、轴承(B)(右侧分解立体图没有图示)。在所述局部结合结构的说明中,垫圈数量虽然不同,在这是图3到图12所共同出现的结构,因此下面将省略针对图3到图12的说明。作为本发明核心的转动提示音生成机制(C)包括棘轮构件,具有凹凸部;棘爪簧,具有与该凹凸部接触后发出摩擦音,亦即发出转动提示音的突出部。在此强调一点,为了在线轴随着钓线被拉开而旋转时发出转动提示音,棘爪簧必须在棘轮构件旋转时维持固定而不旋转,为了概括性地记述这一点,本说明书记述的是棘轮构件“与所述中心轴或所述驱动齿轮连动”,棘爪簧与“所述驱动齿轮或所述中心轴连动”。亦即,棘轮构件与中心轴连动时,棘爪簧与驱动齿轮连动;棘轮构件与驱动齿轮连动时,棘爪簧则与中心轴连动;此时,“连动”是一种概括性的概念,不仅表示两个对应的构件直接结合后动作,还包括通过其它构成要素间接连接后动作的含义。重新参考图2,在以套轴方式安装在所述中心轴(10)上后连动(轴孔采取非圆形)的驱动垫圈(30)上实现了棘轮构件(60),亦即,构成棘轮构件核心的凹凸部(61)以锯齿形状形成于驱动垫圈(30)的外廓。另一方面,棘爪簧(70)与由所述凹凸部(61)形成的棘轮构件(60) —起构成转动提示音生成机制(C),该棘爪簧(70)以套轴方式安装在所述中心轴(10)上(轴孔形成圆形,可以进行和中心轴的旋转无关的空转),并且具有可以和所述驱动齿轮(20)连动的外廓突起(41)。所述副垫圈00)的突起与槽状连动部05)结合,该连动部05)形成于驱动齿轮O0)的垫圈(30) (40) (L)收容部的外廓,因此可以互相连动,驱动齿轮的轴孔 (21)是圆形,因此可以进行和中心轴(10)的旋转无关的空转。更具体地说,所述转动提示音生成机制(C)的棘爪簧(70)把所述副垫圈00)切开并折曲而一体地形成,因此具有下列优点,制造简易性、组装便利性、为维护维修而拆卸后重新组装时的便利性、继续使用现有零件而提高存管理的便利性、通过大幅降低生产成本而提高单价竞争力。所述板簧形状的棘爪簧(70)由突出部(71)与弹性部(7 —体地形成,该突出部 (71)与所述棘轮构件(60)的凹凸部(61)接触,该弹性部(73)促使该突出部与凹凸部接触。所述副垫圈00)的一体型棘爪簧(70)结构也可以在图3到图6中得到确认。在图2中,所述棘轮构件(60)的凹凸部(61)与所述棘爪簧(70)的突出部(71) 在两个垫圈(30) (40)的接触面上接触。钓线被放开而促使线轴(S)旋转时,驱动齿轮O0)与副垫圈00)连动而驱使棘爪簧(70)旋转,驱动垫圈(30)和中心轴(10)被固定在一起,因此棘爪簧的突出部(71)将沿着凹凸部(61)进行升降运动并碰撞而发出转动提示音,不仅可以通过固有的制动功能防止钓线损伤(或断线),还能提供可以增加钓鱼乐趣且轻快的转动提示音。另一方面,如果图2的驱动垫圈与副垫圈是由金属,尤其是不锈材质制成的,则润滑垫圈(L)是利用碳材质或其它具有润滑性的材质制成的垫圈,这一点在图3到图12也一样(但可以视需要而改变数量,图4到图12适用了 3枚润滑垫圈)。与图2相比,图3所示转动提示音生成机制(C)中与副垫圈00) —体形成的棘爪簧虽然也是把所述副垫圈切开并折曲而一体地形成,但其数量为2个(70A) (70B),所述棘轮构件(60)的凹凸部(61A) (61B)数量也为了对应各棘爪簧而采取2个。为了因应第二棘爪簧(70B),第二凹凸部(61B)是由驱动垫圈(30)穿孔后形成的。需要时,即使棘爪簧如图2所示为1个,也可以不必切开副垫圈的外廓后形成,而可以和图3所示的棘爪簧(70B) —样切开内侧部为后形成,而且,针对棘轮构件的凹凸部也可以形成于相应位置。所述凹凸部与棘爪簧的数量可以视需要而使用3个以上。而且,第一凹凸部(61A)与第二凹凸部(61B)形成在互相错开的位置上,不仅增强了固有的制动功能,还可以提供独特的双重转动提示音。而且,还可以根据凹凸部与棘爪簧的数量及间隔设计而提供时间间隔相同的转动提示音或时间间隔不相同的转动提示音,凭借提供一种具有节拍音的各种转动提示音而大幅增强商品竞争力。然后,在图4中,在中心轴(10)的止挡缘(11)上部依序积层结合有护盖垫圈 (50)、润滑垫圈(L)、副垫圈(40)、润滑垫圈(L)、驱动垫圈(30)及润滑垫圈(L),所述诸多垫圈安置在驱动齿轮00)的收容部03)。所述护盖垫圈(50)的轴孔呈非圆形并且可以一直和中心轴(10)连动,因此属于
一种驱动垫圈。然而,图4所示结构与图2所示结构相比,增加了垫圈数量(增加了一枚护盖垫圈及2枚润滑垫圈),而且在命名方面也出现了驱动垫圈(30)与副垫圈00)位置更换的情形,因此副垫圈GO) —体型棘爪簧(70)的突出部(71)方向也因应图4所示结构而朝下折
曲ο和图2 —样,图4所示结构的所述棘轮构件(60)的凹凸部(61)与所述棘爪簧(70)的突出部(71)在两个垫圈(30) (40)的接触面上接触。然后,图5所示形态与图4不同,棘轮构件(60)的凹凸部(61)与所述棘爪簧(70) 的突出部(71)在驱动垫圈(30)的外周面上接触,与此相应地,棘爪簧(70)的突出部(71) 在副垫圈GO)的下部朝轴孔折曲,构成棘轮构件(60)的凹凸部(61)的锯齿比图4所示为短。在本说明书中,棘轮构件的凹凸部与棘爪簧的突出部的接触形态方面所使用的术语“接触面”及“外周面”不是绝对概念,以各图形的右侧分解立体图为基准,“接触面”接触指的是以套轴方式安装在中心轴(10)上并且互相上下啮合的形态;“外周面”接触指的是针对中心轴以辐射方向接触的情形,所述两个术语旨在互相区别。在图2到图5中,作为棘轮构件(60)的核心的凹凸部(61)形成于驱动垫圈(30), 但图6所示结构则另外使用构件实现了棘轮构件(60),为了加以区别,本说明称其为“棘轮板(60P) ”。与物力观念上属于个别物体的独立“棘轮板”不同的是,“棘轮构件”指的是驱动垫圈等其它一般构成要素除了本身的固有功能以外还兼具“凹凸部”功能的情形。所述棘轮板(60P)的凹凸部(61)为了与副垫圈GO) —体型棘爪簧(70)的突出部(71)在接触面上接触后发出转动提示音而采取了一种冠状齿轮的形式。形成于驱动垫圈(30)上的“凹凸部”及独立型棘轮板的“凹凸部”都是为了突现出棘爪簧的突出部(71)沿着凹凸部(61)进行升降运动并碰撞后发出转动提示音的功能而选择的术语,这里不考虑形状差异。与线轴旋转时连动的棘爪簧(70)相比,所述棘轮板(60P)需要维持静止状态,因此内周面上形成有连动槽(6 0个),所述驱动垫圈(30)则形成有与其结合的连动突出部 (31) 0个)。然后,在图7公开了一种有别于图2到图6所示副垫圈00) —体型棘爪簧(70) 结构的独立型棘爪簧(70),与该棘爪簧(70)的突出部(71)接触的棘轮构件(60)的凹凸部(61)形成于驱动垫圈(30),棘轮构件(60)的凹凸部(61)与所述棘爪簧(70)的突出部 (71)在驱动垫圈(30)的外周面上接触。另一方面,所述转动提示音生成机制(C)的棘爪簧(70)结合在固定构件(80)上, 所述固定构件是另外由独立的夹持器(80H)实现的,术语“固定构件”及“夹持器”在“固定棘爪簧”的功能方面互相大同小异,但本说明书为了方便而加以区别并且命名为不同的术语。对于和中心轴(10)连动的驱动垫圈(30),由于所述棘爪簧(70)需要和线轴连动, 因此夹持器(80H)具有结合在驱动齿轮O0)的连动部0 的下连动突起(85),还具有与副垫圈(40)的突起(41)结合的连动狭缝(Slit) (83),为了使棘爪簧(70)的突出部(71) 和夹持器(80H)内周面的驱动垫圈(30)外廓的凹凸部(61)接触而形成有让突出部(71) 暴露结合的暴露部(81)。然后,图8公开了一种棘爪簧(70)与棘轮板(60P)全部采取独立型态的变形例。在图8中,棘轮板(60P)和图6 —样具有为了与驱动垫圈(30)连动而对应于连动突出部(31)的连动槽(63)。所述棘轮板(60P)的冠状齿轮型凹凸部(61)与所述棘爪簧(70)的突出部(71)上下啮合并且在“接触面”上接触。与图7不同的是,独立型棘爪簧(70)不通过独立型夹持器而通过结合突起(75) 结合到副垫圈GO)的结合通孔(43),和线轴旋转时固定的棘轮板(60P)不同而可以旋转。所述棘爪簧(70)的结合突起(75)为了防止结合到所述副垫圈GO)的结合通孔 (43)后轻易脱离而使端部折曲。然后,与图2到图8不同的是,图9所示棘轮构件(60)(或棘轮板(60P))及棘爪簧(70)如右侧的分解立体图所示配置在驱动齿轮O0)下部。首先,棘爪簧(70)和图8相似地通过结合突起(75)结合到驱动齿轮QO)的插孔 (27),将在线轴旋转时连动旋转,冠状齿轮形式的棘轮板(60P)上形成有结合到棘轮09) 的连动孔(附图中为4个)的连动突起(65) G个),即使钓线被放开而线轴旋转,也会静止而不旋转。图10与图9相似,但棘轮板(60P)与棘爪簧(70)的上下位置有所改变。更具体地说,所述棘轮板(60P)通过连动突起(6 结合到驱动齿轮OO)的插孔 (27)并且连动,棘爪簧(70)通过结合突起(75)结合到棘轮09)的连动孔09b),而且即使钓线被放开而线轴旋转,也会静止而不旋转。然后,在图11所示变形例中,作为棘轮构件(60)的核心的凹凸部(61)形成于驱动垫圈(30),棘爪簧(70)固定在独立型夹持器(80H)上。与图7所示夹持器结构相似,所述夹持器(80H)具有结合到驱动齿轮OO)的连动部(25)的下连动突起(85),具有与副垫圈(40)的突起(41)结合的连动狭缝(Slit) (83), 为了使棘爪簧(70)的突出部(71)和夹持器(80H)内周面的驱动垫圈(30)外廓的凹凸部 (61)接触而形成有让突出部(71)暴露结合的暴露部(81)。然后,图12所示变形例具有独立型棘轮板(60P)与独立型棘爪簧(70)。如右侧分解立体图所示,所述棘轮板(60P)在内部面偏向上部的位置形成有连动突起(65)(尤其是2个),凭借着和下部的护盖垫圈(50)上部外廓的连动槽(51)结合,即使钓线被放开而线轴旋转,也会静止而不旋转。在位于下部的副垫圈00)的收容槽05)上依序安置润滑垫圈(L)、护盖垫圈 (50)及棘轮板(60P)后,因为在上部内侧上形成有结合固定弹簧(67)(尤其是C型弹簧) 的环槽(47),因此可以防止棘轮板(60P)脱离。所述棘爪簧(70)结合到副垫圈GO)外廓的突起部位,所述突起Gl)为了忠实地发挥出其本来的功能而结合到驱动齿轮OO)的连动部05)并且保障互相连动,还具备了可以发挥出固定构件(80)作用的空间,因此可以内置棘爪簧(70)。而且,为了使棘爪簧(70)的突出部(71)与副垫圈00)的内周面收容槽G5)上的棘轮板(60P)的外廓凹凸部(61)接触,形成有保障突出部(71)暴露的孔型暴露部(81)。为了增强弹性,所述棘爪簧(70)可以视需要而由2个弹簧重叠配置。前文省略了左右变换结构及张力螺母概念等有关一般钓鱼绕线轮的公知技术,但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轻易地将其推测、推论及实现。前文结合

了本发明的具有特定形状与结构的转动提示音生成机制及使用该转动提示音生成机制的钓鱼绕线轮,但是在本发明的技术思想范畴内,可以出现各种变形、修改及置换,这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非常明显的,因此,本发明真正的权利范
9围应包括所述各种变形、修改及置换。符号说明
R 绕线轮F 机壳
S :线轴(Spool)H:手柄
10中心轴11止挡缘
20驱动齿轮21轴孔
23收容部25连动部
27插孔28从动齿轮
29棘轮30驱动垫圈
31突出部40副垫圈
41突起43结合通孔
50 .护盖垫圈L 润滑垫圈
C 转动提示音生成机制60 棘轮构件
60P 棘轮板61,61A,61B 凹凸部
70,70A,70B 棘爪簧71 突出部
73弹性部75 结合突起
80固定构件80H 夹持器
10
权利要求
1.一种钓鱼绕线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中心轴;驱动齿轮,结合在所述中心轴上;线轴,连接所述驱动齿轮并且在外周面上卷绕钓线;驱动垫圈,以套轴方式安装在所述中心轴并且连动;及副垫圈,以套轴方式安装在所述中心轴,具有可以和所述驱动齿轮进行连动的外廓突起; 还具有转动提示音生成机制,该转动提示音生成机制包括 棘轮构件,和所述中心轴或所述驱动齿轮连动并且反复地形成有凹凸部; 棘爪簧,由突出部与弹性部构成,该突出部和所述驱动齿轮或所述中心轴连动并且与所述棘轮构件的凹凸部接触,该弹性部促使该突出部与凹凸部接触并且一体地形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钓鱼绕线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提示音生成机制的棘爪簧是把所述副垫圈切开并折曲而一体地形成的。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钓鱼绕线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提示音生成机制的棘轮构件由驱动垫圈发挥其功能,所述凹凸部形成于所述驱动垫圈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钓鱼绕线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提示音生成机制的棘爪簧是把所述副垫圈切开并折曲而一体地形成并且形成多个,所述棘轮构件的凹凸部为了对应各棘爪簧而同样地形成多个。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钓鱼绕线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转动提示音生成机制的棘爪簧结合在固定构件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钓鱼绕线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定构件是固定在所述驱动齿轮上的夹持器。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钓鱼绕线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定构件是所述副垫圈。
8.根据权利要求5到7之任何一项所述的钓鱼绕线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提示音生成机制的棘轮构件是棘轮板,所述棘轮板与所述驱动垫圈连动。
9.根据权利要求5到7之任何一项所述的钓鱼绕线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提示音生成机制的棘轮构件是棘轮板,所述棘轮板与所述驱动齿轮连动。
10.根据权利要求5到7之任何一项所述的钓鱼绕线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提示音生成机制的棘轮构件由驱动垫圈发挥其功能,所述凹凸部形成于所述驱动垫圈上。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转动提示音生成机制的钓鱼绕线轮。本发明钓鱼绕线轮包括中心轴;驱动齿轮,结合在所述中心轴上;线轴,连接所述驱动齿轮并且在外周面上卷绕钓线;驱动垫圈,以套轴方式安装在所述中心轴并且连动;及副垫圈,以套轴方式安装在所述中心轴,具有可以和所述驱动齿轮进行连动的外廓突起;还具有转动提示音生成机制,该转动提示音生成机制包括棘轮构件,和所述中心轴或所述驱动齿轮连动并且反复地形成有凹凸部;棘爪簧,由突出部与弹性部构成,该突出部和所述驱动齿轮或所述中心轴连动并且与所述棘轮构件的凹凸部接触,该弹性部促使该突出部与凹凸部接触并且一体地形成。
文档编号A01K89/00GK102187849SQ20111005468
公开日2011年9月21日 申请日期2011年3月8日 优先权日2010年3月8日
发明者玄光昊 申请人:Doyo工程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