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收割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491阅读:67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大豆收割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业机械领域,是一种大豆收割机,亦可用于收割大麦、小麦、水稻、青稞、月见草等农作物,广泛适于平原地,特别适于丘陵山地及小地块使用。
背景技术
目前,采用“割晒机+脱粒机”收割大豆的方式,其不足之处是,需要人力多,劳动强度大,劳动环境差,豆粒损失大,成本高;采用由小麦联合收获机上安装挠性割台构成的大型联合收获机收割大豆方式,虽然解决了低割和减少豆粒损失的问题,但设备结构复杂, 设备造价和使用费用高。上述两类设备通常只适用于平原地作业。现有的小型麦稻收获机, 不适于用收获大豆,收获大豆时损失率特别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之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灵活,使用方便, 成本低,收获损失率低,收割干净,特别适用于丘陵山地及小地块作业的大豆收割机,亦可用于收割大麦、小麦、水稻、青稞、月见草等农作物。实现本发明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大豆收割机,它包括机体40,在机体 40上固连有发动机5,发动机变速器驱动的一对行走轮4,在位于行走轮4前端的机体40上铰接有前臂轴41,在前臂轴41的两端各铰接有限深轮1,在机体40后端的两侧固连有扶手 8,其特征是还包括在所述机体40前端竖向呈对设置的左转动立轴47和右转动立轴34, 在所述左转动立轴47的上部套置上输送带前轮48,在所述右转动立轴34的上部套置下输送带前轮33,在所述左转动立轴47的下端固连有左切割刀38,在所述右转动立轴34的下端固连有右切割刀14,在位于所述左转动立轴47和右转动立轴34侧的机体40上均固连有拨禾器13,在所述机体40后端铰接有转动上横轴18和转动下横轴17,下输送带12绕接于转动下横轴17和下输送带前轮33上,上输送带11绕接于转动上横轴18和上输送带前轮 48上,在机体40的后端设有便开式储物箱42。输送带驱动机构的结构是,它包括与发明机变速器连接的皮带轮24,皮带轮24的轴21上固连有主驱动链轮20,所述主驱动链轮20与所述转动下横轴17固连的输送带驱动链轮10连接,在所述转动下横轴17上固连的下输送带齿轮16与所述转动上横轴18上固连的上输送带齿轮19相啮合。切割刀驱动机构的结构是,它包括与发明机变速器连接的皮带轮24,皮带轮24的轴21上固连有双面锥齿轮22,所述双面锥齿轮22分别与左切割刀第一驱动锥齿轮32和右切割刀第一驱动锥齿轮26相啮合;左切割刀第一驱动锥齿轮32固连在第一万向轮轴45 的一端,第一万向轮轴45的另一端固连有左切割刀第二驱动锥齿轮43,左切割刀第二驱动锥齿轮43与左转动立轴47下端固连的左切割刀第三驱动锥齿轮44相啮合;右切割刀第一驱动锥齿轮26固连在第二万向轮轴46的一端,第二万向轮轴46的另一端固连有右切割刀第二驱动锥齿轮36,右切割刀第二驱动锥齿轮36与右转动立轴34下端固连的右切割刀第三驱动锥齿轮37相啮合。 在所述上输送带11和下输送带12上均设有若干个圆锥体35。所述便开式储物箱42的结构是,它包括框架7、拉簧6、左右开合扳手9和集物布面15,所述框架7的上端与机体40铰接,框架7的下端的两缘边分别与左右开合扳手9的挂钩活动连接,框架7固连的拉簧6的上端与所述的扶手8固连,左右开合扳手9铰接于所述的扶手8上,左右开合扳手9与集物布面15连接。在所述机体40上穿装有割茬高度调节器2,所述割茬高度调节器2的下端与所述前臂轴41铰接。本发明的大豆收割机,由于采用上、下输送带的下端绕转动立轴转动,其上端绕转动横轴转动,在上、下输送带均勻分布的圆锥体,能够实现割下的禾豆先立置、再平置输送, 其结构简单,减少输送带与大豆的接触,同时提高了摩擦力,从而降低大豆在收割后输送过程的破损率;由于采用便开式储物箱,使禾豆堆放量或条铺能够通过扳手控制,而便开式储物箱的集禾豆采用集物布面,降低了堆积储藏过程的大豆破损率;由于切割刀与输送带前轮同轴,其结构简单、占用空间小,降低成本;能够实现单行收割作业,特别适于丘陵山区及小地块使用;除用于收割大豆外,亦可用于收割大麦、小麦、水稻、青稞、月见草等农作物,用途广泛。


图1是本发明的大豆收割机结构立体示意图。图2是图1中动力箱3剖面示意图。图3是图1中B-B剖面示意图。图4是图3的D向示意图。图5是图1中A-A剖面示意图。图6是图5中C-C剖面示意图。图7是图1中I局部放大示意图。图中1限深轮,2割茬高度调节器,3动力箱,4行走轮,5发动机,6拉簧,7框架, 8扶手,9左右开合扳手,10输送带驱动链轮,11上输送带,12输送带,13拨禾器,14右切割刀,15集物布,16下输送带齿轮,17转动下横轴,18转动上横轴,19上输送带齿轮,20主驱动链轮,21轴,22双面锥齿轮,24皮带轮,25皮带轮离合器,26右切割刀第一驱动锥齿轮,28 第二万向轮轴,30第一万向轮轴,32左切割刀第一驱动锥齿轮,33下输送带前轮,34右转动立轴,35圆锥体,36右切割刀第二驱动锥齿轮,37右切割刀第三驱动锥齿轮,38左切割刀, 40机体,41前臂轴,42便开式储物箱,43左切割刀第二驱动锥齿轮,44左切割刀第三驱动锥齿轮,47左转动立轴,48上输送带前轮。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参见图1-图6,本发明的大豆收割机包括机体40,在机体40上固连有发动机5,发动机变速器驱动的一对行走轮4,在位于行走轮4前端的机体40上铰接有前臂轴41,在前臂轴41的两端各铰接有限深轮1,在机体40后端的两侧固连有扶手8。在机体40前端竖向呈对设置的左转动立轴47和右转动立轴34,在左转动立轴47的上部套置上输送带前轮 48,在右转动立轴34的上部套置下输送带前轮33,在左转动立轴47的下端固连有左切割刀 38,在右转动立轴34的下端固连有右切割刀14。在位于左转动立轴47和右转动立轴34侧的机体40上均固连有拨禾器13。在机体40后端铰接有转动上横轴18和转动下横轴17。 下输送带12绕接于转动下横轴17和下输送带前轮33上。上输送带11绕接于转动上横轴 18和上输送带前轮48上。在机体40的后端设有便开式储物箱42。上、下输送带11、12结构相同,均采用柔性橡胶板带,在上输送带11和下输送带12上均设有若干个圆锥体35,若干个圆锥体35能够减少输送带与大豆的接触,既能提高摩擦输送能力、又能够降低大豆的破损率。在机体40上穿装有割茬高度调节器2,割茬高度调节器2的下端与前臂轴41铰接,可通过割茬高度调节器2实现割茬高度的调节。参见图1-图3、图5和图6,输送带驱动机构的结构是,它包括与发明机变速器连接的皮带轮24,皮带轮24内装有皮带轮离合器25,皮带轮24的轴21上固连有主驱动链轮 20,主驱动链轮20与转动下横轴17固连的输送带驱动链轮10连接,在转动下横轴17上固连的下输送带齿轮16与转动上横轴18上固连的上输送带齿轮19相啮合。参见图1-图6,切割刀驱动机构的结构是,它包括与发明机变速器连接的皮带轮 24,皮带轮24的轴21上固连有双面锥齿轮22。双面锥齿轮22驱动左、右切割刀14、38转动的结构相同,轴21通过轴承装在动力箱3上,双面锥齿轮22分别与左切割刀第一驱动锥齿轮32和右切割刀第一驱动锥齿轮26相啮合于动力箱3内,双面锥齿轮22分别与左切割刀第一驱动锥齿轮32和右切割刀第一驱动锥齿轮26相啮合。左切割刀第一驱动锥齿轮32 固连在第一万向轮轴45的一端,第一万向轮轴45的另一端固连有左切割刀第二驱动锥齿轮43,左切割刀第二驱动锥齿轮43与左转动立轴47下端固连的左切割刀第三驱动锥齿轮 44相啮合。右切割刀第一驱动锥齿轮26固连在第二万向轮轴46的一端,第二万向轮轴46 的另一端固连有右切割刀第二驱动锥齿轮36,右切割刀第二驱动锥齿轮36与右转动立轴 34下端固连的右切割刀第三驱动锥齿轮37相啮合。参见图1和图7,便开式储物箱42的结构是包括框架7、拉簧6、左右开合扳手9和集物布15,框架7的上端与机体40铰接,框架7的下端的两缘边分别与左右开合扳手9的挂钩活动连接,框架7固连的拉簧6的上端与所述的扶手8固连,左右开合扳手9铰接于的扶手8上,左右开合扳手9与集物布15连接。集物布15最佳采用化纤面料制作。本发明的大豆收割机作业时,作业人员用手扶在扶手8上,开启发动机5,切割刀驱动机构使对置的左切割刀38顺时针、右切割刀14逆时针转动,随着收割机前行,单行大豆被拨禾器13收陇于左切割刀38和右切割刀14之间的刀口处而被切割实现禾豆与茬子的分离,由于上、下输送带11、12的下端绕转动立轴转动,其上端绕转动横轴转动,输送带驱动机构的上、下输送带11、12先使割下的禾豆立置、再使禾豆平置向收割机前行的反方向移动而输送到便开式储物箱42内,由人手操作左右开合扳手9控制禾豆堆放量的多少, 或条铺。本发明并不局限本具体实施方式
,本领域技术人员不经过创造性劳动的复制和改进应属于本发明权利保护的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大豆收割机,它包括机体(40),在机体(40)上固连有发动机(5),发动机变速器驱动的一对行走轮(4),在位于行走轮(4)前端的机体(40)上铰接有前臂轴(41),在前臂轴 (41)的两端各铰接有限深轮(1),在机体(40)后端的两侧固连有扶手(8),其特征是还包括在所述机体(40)前端竖向呈对设置的左转动立轴(47)和右转动立轴(34),在所述左转动立轴(47)的上部套置上输送带前轮(48),在所述右转动立轴(34)的上部套置下输送带前轮(33),在所述左转动立轴(47)的下端固连有左切割刀(38),在所述右转动立轴(34)的下端固连有右切割刀(14),在位于所述左转动立轴(47)和右转动立轴(34)侧的机体(40) 上均固连有拨禾器(13),在所述机体(40)后端铰接有转动上横轴(18)和转动下横轴(17), 下输送带(12 )绕接于转动下横轴(17 )和下输送带前轮(33 )上,上输送带(11)绕接于转动上横轴(18 )和上输送带前轮(48 )上,在机体(40 )的后端设有便开式储物箱(42 )。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豆收割机,其特征是在所述的机体(40)上设有输送带驱动机构,所述输送带驱动机构的结构是,它包括与发明机变速器连接的皮带轮(24),皮带轮 (24)的轴(21)上固连有主驱动链轮(20),所述主驱动链轮(20)与所述转动下横轴(17)固连的输送带驱动链轮(10)连接,在所述转动下横轴(17)上固连的下输送带齿轮(16)与所述转动上横轴(18)上固连的上输送带齿轮(19)相啮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豆收割机,其特征是在所述的机体(40)上设有切割刀驱动机构,所述切割刀驱动机构的结构是,它包括与发明机变速器连接的皮带轮(24),皮带轮 (24)的轴(21)上固连有双面锥齿轮(22),所述双面锥齿轮(22)分别与左切割刀第一驱动锥齿轮(32)和右切割刀第一驱动锥齿轮(26)相啮合;左切割刀第一驱动锥齿轮(32)固连在第一万向轮轴(45)的一端,第一万向轮轴(45)的另一端固连有左切割刀第二驱动锥齿轮(43),左切割刀第二驱动锥齿轮(43)与左转动立轴(47)下端固连的左切割刀第三驱动锥齿轮(44)相啮合;右切割刀第一驱动锥齿轮(26)固连在第二万向轮轴(46)的一端,第二万向轮轴(46)的另一端固连有右切割刀第二驱动锥齿轮(36),右切割刀第二驱动锥齿轮(36)与右转动立轴(34)下端固连的右切割刀第三驱动锥齿轮(37)相啮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豆收割机,其特征是在所述上输送带(11)和下输送带 (12)上均设有若干个圆锥体(3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豆收割机,其特征是所述便开式储物箱(42)的结构是, 它包括框架(7)、拉簧(6)、左右开合扳手(9)和集物布面(15),所述框架(7)的上端与机体 (40)铰接,框架(7)的下端的两缘边分别与左右开合扳手(9)的挂钩活动连接,框架(7)固连的拉簧(6)的上端与所述的扶手(8)固连,左右开合扳手(9)铰接于所述的扶手(8)上, 左右开合扳手(9 )与集物布面(15 )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豆收割机,其特征是在所述机体(40)上穿装有割茬高度调节器(2),所述割茬高度调节器(2)的下端与所述前臂轴(41)铰接。
全文摘要
本发明是一种大豆收割机,它包括机体、发动机、发动机变速器驱动的一对行走轮、一对限深轮、扶手,其特点是还包括在机体前端竖向呈对设置的左、右转动立轴,在左、右转动立轴的上部分别套置上、下输送带前轮,在左、右转动立轴的下端均固连有左、右切割刀,在位于左、右转动立轴侧的机体上均固连有拨禾器,在机体后端铰接有转动上、下横轴,下输送带绕接于转动下横轴和下输送带前轮上,上输送带绕接于转动上横轴和上输送带前轮上,在机体的后端设有便开式储物箱。具有结构简单,操作灵活,使用方便,成本低,损失率低,收割干净,特别适用于丘陵山地及小地块作业的大豆收割机,亦可用于收割大麦、小麦、水稻、青稞、月见草等农作物。
文档编号A01D57/01GK102282964SQ20111013118
公开日2011年12月21日 申请日期2011年5月20日 优先权日2011年5月20日
发明者姜钟久 申请人:吉林农喜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