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浅水草型湖库清洁渔业拦网设施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758阅读:17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浅水草型湖库清洁渔业拦网设施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生态保护型湖库清洁渔业设施领域,更具体的涉及一种浅水草型湖库清洁渔业拦网设施。
背景技术
在湖泊与水库污染治理技术上,控制氮磷营养盐进入和快速输出氮磷营养盐是防止其富营养化的重要环节。国内外已有以生物操纵理论为依据成功治理污染湖泊水库的实例。水生植物尤其是沉水植物与贝类在生物操纵中的重要性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可。但是,水生植物对湖泊与水库生态系统的影响是双重的,它象一把双刃剑,如水生植物快速增殖又不及时收获,氮磷仍然在湖体中,植物体腐烂又会产生二次污染,影响水体质量,而且会加快湖泊、水库沼泽化。贝类种群达到一定程度后不及时取出水体同样会削弱其种群数量,影响净水效果。河蟹是底栖经济动物,杂食性,喜食沉水植物与螺贝类;花鱼骨鱼、黄颡鱼等为底层杂食性鱼类,喜食螺贝类与底泥中的有机碎屑。因此,在受污染的浅水草型湖库区放流一定数量的河蟹与花鱼骨鱼、黄颡鱼,并定时取出水体,这种形式的清洁渔业将取得较好的治污效果和经济效益。清洁渔业,也称净水渔业,指以保护水环境为目的,选择适当鱼、虾(蟹)、贝、藻类进行人工放养的一种渔业生产方式,也是保护水域环境的一种最廉价的方式。但在湖泊与水库等大水体进行清洁渔业面临一定的困难。由于现有技术中用于湖库清洁渔业的拦网设施,其不能有效防止鱼蟹逃跑,进而造成河蟹与花鱼骨鱼、黄颡鱼等经济动物的回捕率很低,对业主造成了较严重的经济损失。同时,大量的河蟹与鱼类不能及时取出水体,治污效果与经济效益均受影响。同时,由于现有技术中的拦网外露于水面,水面风浪较大,使得拦网易被风浪损坏。进而使得鱼蟹逃跑几率增大,同时,对业主造成了较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如何规避鱼蟹易从拦网设施中逃跑的技术难题,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要解决的重要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浅水草型湖库清洁渔业拦网设施,以解决鱼蟹易从拦网设施中逃跑的技术难题。本发明提供的浅水草型湖库清洁渔业拦网设施包括围成墙网区的墙网,所述墙网连接有多根固定于底泥中的固定桩,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墙网区内的内地笼,所述内地笼包括第一内笼及与所述第一内笼相交设置的第二内笼,所述第一内笼与所述第二内笼均包括内笼支架及覆于所述内笼支架的网衣,且所述第一内笼设有供鱼蟹钻入的第一入口,所述第二内笼设有供鱼蟹钻出的出口。优选地,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墙网区之外的外地笼,且所述外地笼包括外笼支架及覆于所述外笼支架的网衣,所述外地笼设有供鱼蟹钻入的第二入口。优选地,所述墙网的下端连接有一条嵌入底泥中的石笼,所述石笼包括笼体及容置于所述笼体的内部的石块。优选地,所述固定桩设置于水面以下,所述墙网的上端连接有漂浮于水面的浮子。优选地,所述墙网的上端还连接有漂浮于水面的薄膜。优选地,所述墙网区的外围设有固定于底泥中的警示桩,所述警示桩伸出于水面以上。优选地,所述固定桩与所述警示桩通过绳索相连接。优选地,所述第二内笼的出口设置于所述第二内笼的端部,所述第二内笼的端部通过支撑杆固定于水中。优选地,所述第二内笼的出口位置设置有光滑板。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浅水草型湖库清洁渔业拦网设施,包括围成墙网区的墙网,所述墙网连接有多根固定于底泥中的固定桩;设置于所述墙网区内的内地笼,所述内地笼包括第一内笼及与所述第一内笼相交设置的第二内笼,所述第一内笼与所述第二内笼均包括内笼支架及覆于所述内笼支架的网衣,且所述第一内笼设有供鱼蟹钻入的第一入口,所述第二内笼设有供鱼蟹钻出的出口。需要说明的是,成熟的鱼蟹有爬动外逃的习性,本发明通过在墙网区内设置有内地笼,且该内地笼包括第一内笼及与第一内笼相交设置的第二内笼。该第一内笼与第二内笼相交,即二者相通。第一内笼设有供鱼蟹钻入的第一入口,该第一入口可具有迷惑鱼蟹的作用,让其认为该第一入口即为墙网区的出口。待鱼蟹钻入第一入口,鱼蟹经过弯折的路线找到第二内笼的出口,其从出口爬出,如此,鱼蟹会以为已经从墙网区逃出,进而降低其逃跑的风险。如此设置,本发明提供的浅水草型湖库清洁渔业拦网设施,通过设有迷惑鱼蟹的内地笼,可有效规避鱼蟹逃跑的技术难题。本发明的优选方案中,浅水草型湖库清洁渔业拦网设施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墙网区之外的外地笼,且所述外地笼包括外笼支架及覆于所述外笼支架的网衣,所述外地笼设有供鱼蟹钻入的第二入口。需要说明的是,外地笼设置于墙网区外围,从墙网区逃跑后的鱼蟹可通过第二入口进入外地笼。当外地笼内的鱼蟹数量较多时,说明墙网出现了漏洞,管理人员需对墙网进行检修。如此设置,管理人员可通过定期检查外地笼内的鱼蟹数量,方便地判断出墙网是否出现漏洞。本发明的另一种优选方案中,所述固定桩设置于水面以下,所述墙网的上端连接有漂浮于水面的浮子。需要说明的是,固定桩设置于水面以下,即与其连接的一部分墙网位于水面以下,墙网的另一部分通过浮子的牵连作用,可外露于水面或与水面平齐,只要保证鱼蟹不会从墙网之内逃出即可。应当理解,水面上的风浪较大,其对固定桩的冲击力较大。如此设置,本发明将固定桩设置于水面以下,当水面上风浪较大时,对固定桩的冲击力较小,进而有效增强了本发明提供的拦网设施的抗风浪性能。


图1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
中的浅水草型湖库清洁渔业拦网设施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浅水草型湖库清洁渔业拦网设施,以解决鱼蟹易从拦网设施中逃跑的技术难题。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请参考图1,图1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
中的浅水草型湖库清洁渔业拦网设施结构示意图。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浅水草型湖库清洁渔业拦网设施,包括围成墙网区的墙网11, 墙网11连接有多根固定于底泥中的固定桩111。应当理解,与现有技术相似,墙网11用于围成墙网区,该墙网区内用于放流鱼蟹等。本发明提供的浅水草型湖库清洁渔业拦网设施,还包括设置于墙网区内的内地笼 12,该内地笼12包括第一内笼121及第二内笼122,第一内笼121与第二内笼122相交设置。第一内笼121与第二内笼122均包括内笼支架123,及覆于内笼支架123的网衣124。 且第一内笼121上设有供鱼蟹钻入的第一入口 125,第二内笼122设有供鱼蟹钻出的出口 126。需要说明的是,成熟的鱼蟹有爬动外逃的习性,本发明通过在墙网区内设置有内地笼12,且该内地笼12包括第一内笼121及与第一内笼121相交设置的第二内笼122。该第一内笼121与第二内笼122相交,即二者相通。第一内笼121设有供鱼蟹钻入的第一入口 125,该第一入口可具有迷惑鱼蟹的作用,让其认为该第一入口 125即为墙网区的出口。 待鱼蟹钻入第一入口 125,鱼蟹经过弯折的路线找到第二内笼122的出口 126,其从出口 126 爬出,如此,鱼蟹会以为已经从墙网区逃出,进而降低其逃跑的风险。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内地笼12放置于墙网区内的水面下的地面上。此外,本具体实施方式
的优选方案中,内地笼12与墙网11的延伸方向可保持一致,其与墙网11的距离可为3-5米,当然,也可为其它距离,比如6米、2米等,二者之间的具体距离可根据具体情况具体设定。如此设置,本发明提供的浅水草型湖库清洁渔业拦网设施,通过设有迷惑鱼蟹的内地笼12,可有效规避鱼蟹逃跑的技术难题。本具体实施方式
所提供的优选方案中,拦网设施还包括设置于墙网区外的外地笼 13。该外地笼13可包括外地笼支架131及覆于外笼支架131的网衣。外地笼13设有供鱼蟹钻入的第二入口 132。需要说明的是,外地笼13设置于墙网区外围,从墙网区逃跑后的鱼蟹可通过第二入口 132进入外地笼13。当外地笼13内的鱼蟹数量较多时,说明墙网出现了漏洞,管理人员需对墙网进行检修。应当理解,第二入口 132优选地设置于与墙网11相对应的一侧,如此设置,鱼蟹从墙网11内逃出后可直接进入外地笼13内。同样,外地笼13放置于墙网区内的水面下的地面上。该外地笼13距离墙网11的距离可为2-4米,当然,也可为其它距离,比如5米、6米等,外地笼13与墙网11之间的距离可根据具体情况具体设定。如此设置,工作人员可通过定期检查外地笼内的鱼蟹数量,方便地判断出墙网是否出现漏洞,进而,判断是否对墙网11进行检修。此外,需要指出的是,鱼蟹易从墙网11下端逃出。墙网11与水面下的地面接触不紧密时,鱼蟹可从墙网11与地面之间的间隙逃出;或者,螃蟹可从底泥中挖洞逃出。鉴于此,本具体实施方式
所提供的拦网设施,其墙网11的下端连接有一条嵌入底泥中的石笼112,石笼112包括笼体及容置于笼体的内部的石块。需要说明的是,墙网11与石笼112固定连接,石笼112嵌入于底泥之中。如此设置,墙网11通过石笼112的下坠作用,其与水面下的底面接触紧密,有效规避了鱼蟹从墙网11与地面之间的缝隙逃跑的问题。此外,石笼112嵌入于底泥中,可有效减少螃蟹挖洞逃跑的几率。此外,本具体实施方式
所提供的优选方案中,固定桩111设置于水面以下,墙网11 的上端连接有漂浮于水面的浮子113。需要说明的是,固定桩111设置于水面以下,即与其连接的一部分墙网11位于水面以下,墙网的另一部分通过浮子113的牵连作用,可外露于水面或与水面平齐,只要保证鱼蟹不会从墙网之内逃出即可。应当理解,水面上的风浪较大,其对固定桩111的冲击力较大。如此设置,本发明将固定桩111设置于水面以下,当水面上风浪较大时,对固定桩111的冲击力较小,进而有效增强了本具体实施方式
所提供的拦网设施的抗风浪性能。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固定桩111可具体为木桩,当然,也可为其它材质的固定桩 111,比如,水泥桩、竹桩等,本具体实施方式
对固定桩111的具体材质不作具体限定。此外, 相邻的两根固定桩111的距离可为1-2米,当然,也可为其它距离,相邻的两根固定桩111 之间的距离可根据具体情况具体设定。固定桩111深入地面的距离可为70-100厘米深,当然,对于水流较急的环境中,固定桩111深入地面的距离还可增力卩,比如,可为150厘米、120 厘米等。固定桩111距水面的距离可为1米左右,当然,也可为其它距离,固定桩111距水面的距离可根据具体情况具体设定。上述浮子113的具体材质可为泡沫,当然,也可为其它材质的浮子,比如密度较小的木料,只需其能够漂浮于水面即可。此外,为了防止鱼蟹从墙网11的上端逃出,本具体实施方式
所提供的拦网设施, 其墙网11的上端连接有漂浮于水面的薄膜114。如此设置,薄膜可在水面展开一定的面积,进而使得鱼蟹无法逾越该薄膜而逃跑。 该薄膜可具体为聚乙烯薄膜,当然,也可为其它薄膜,本文不再一一列举。为了防止游客或过往船只误入墙网区,本具体实施方式
所提供的浅水草型湖库清洁渔业拦网设施还包括设置于墙网区外围的警示桩14,警示桩14伸出于水面以上。需要说明的是,警示桩14的数量可为多个,且沿墙网11的延伸方向排列,其可高出水面1. 5米,当然,也可为其它高度,比如,可高出水面1米或2米等。警示桩可具体为水泥桩,当然也可采用其它材质的警示桩,比如毛竹桩、铁桩等。如此设置,警示桩14可起到警示作用,游客或过往船只看到警示桩14后会绕道而行,有效规避了游客或过往船只误入墙网区的问题。此外,为了进一步增强警示桩14与固定桩111的固定强度,固定桩111与警示桩 14可通过绳索15相连接。需要指出的是,绳索15不需紧绷于固定桩111与警示桩14之间,其长度可为固定桩111与警示桩14之间距离的105% -115%,当然,绳索15的长度也可为其它长度,其具体长度可根据具体情况具体设定。如此设置,二者相互牵制,有效避免了因水流作用,而导致警示桩14或固定桩111 倾倒的问题。此外,为了防止第二内笼122在水底受水流作用而左右摆动,本具体实施方式
所提供的第二内笼122,其端部通过支撑杆16固定于水中。且第二内笼122的出口 1 设置于第二内笼122的端部。如此设置,可有效防止第二内笼122在水底出现摆动的问题,且其出口 1 比较稳定,有利于鱼蟹从出口 1 逃出。为了进一步提高鱼蟹从出口 1 爬出的方便性,出口 1 处可设置有供螃蟹爬出的光滑板(图中未示出)。如此设置,螃蟹可方便的从出口 1 爬出。以上对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浅水草型湖库清洁渔业拦网设施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浅水草型湖库清洁渔业拦网设施,包括围成墙网区的墙网,所述墙网连接有多根固定于底泥中的固定桩,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墙网区内的内地笼,所述内地笼包括第一内笼及与所述第一内笼相交设置的第二内笼,所述第一内笼与所述第二内笼均包括内笼支架及覆于所述内笼支架的网衣,且所述第一内笼设有供鱼蟹钻入的第一入口,所述第二内笼设有供鱼蟹钻出的出口。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浅水草型湖库清洁渔业拦网设施,其特征在,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墙网区之外的外地笼,且所述外地笼包括外笼支架及覆于所述外笼支架的网衣,所述外地笼设有供鱼蟹钻入的第二入口。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浅水草型湖库清洁渔业拦网设施,其特征在于,所述墙网的下端连接有一条嵌入底泥中的石笼,所述石笼包括笼体及容置于所述笼体的内部的石块。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浅水草型湖库清洁渔业拦网设施,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桩设置于水面以下,所述墙网的上端连接有漂浮于水面的浮子。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浅水草型湖库清洁渔业拦网设施,其特征在于,所述墙网的上端还连接有漂浮于水面的薄膜。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浅水草型湖库清洁渔业拦网设施,其特征在于,所述墙网区的外围设有固定于底泥中的警示桩,所述警示桩伸出于水面以上。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浅水草型湖库清洁渔业拦网设施,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桩与所述警示桩通过绳索相连接。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浅水草型湖库清洁渔业拦网设施,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内笼的出口设置于所述第二内笼的端部,所述第二内笼的端部通过支撑杆固定于水中。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浅水草型湖库清洁渔业拦网设施,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内笼的出口位置设置有光滑板。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浅水草型湖库清洁渔业拦网设施,包括围成墙网区的墙网,墙网连接有多根固定于底泥中的固定桩;设置于墙网区内的内地笼,内地笼包括第一内笼及与第一内笼相交设置的第二内笼,第一内笼与第二内笼均包括内笼支架及覆于内笼支架的网衣,且第一内笼设有供鱼蟹钻入的第一入口,第二内笼设有供鱼蟹钻出的出口。如此设置,本发明提供的浅水草型湖库清洁渔业拦网设施,通过设有迷惑鱼蟹的内地笼,可有效降低鱼蟹逃跑的风险。
文档编号A01K61/00GK102177864SQ20111014147
公开日2011年9月14日 申请日期2011年5月27日 优先权日2011年5月27日
发明者宋学宏, 曹萍, 朱茂晓, 杨彩根, 沈振华, 陆建明 申请人:苏州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