弧形深松铲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757阅读:44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弧形深松铲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业机械领域。
背景技术
深松是保护性耕作关键技术之一,深松耕作主要采用深松机对土壤进行切削,松动耕层土壤,打破犁底层,达到调节土壤“三相”比例、增强土壤的透水性、提高土壤抗旱抗灾能力、改良土壤的作用,是一种非常适合北方旱田的蓄水保墒的耕作方法。目前国内深松机种类繁多,机器的保有量也在逐年增加,而机器的性能差异较大。深松铲是深松机的主要工作部件,决定着深松机的作业深度、松土效果、土块大小与位移、工作阻力、水份散失及伤根伤苗情况等工作性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仿真分析及优化设计,设计一种具有明显压土碎土效果和降低工作阻力的弧形深松铲。本发明由矩形直铲柄座、圆弧形铲刃和铲头三个部分组成,
a、矩形直铲柄座上有凹坑;
b、矩形直铲柄座与圆弧形铲刃段用圆弧过渡连接,铲刃淬火处理,圆弧形铲刃的中心角为62°,耕深30 40cm时,铲刃切线与地面间的夹角从58°减少到34°,耕深35cm处时,铲刃切线与地面间的夹角为45° ;
C、铲头与圆弧形铲刃切线过渡而连接,铲头与水平面夹角是23°。本发明的弧形深松铲柄具有以下突出优点
1、具有明显的压土碎土效果。避免了大土块翻动压苗、土体运动位移大伤根以及松后土块缝隙大水份蒸发快的缺点。实现了既深松又不起土块、既透气又不失墒、既松土又不伤根的目的。2、减小了工作阻力。土槽实验表明,同一速度下和同一深松深度下,弧形深松铲的工作阻力比普通深松铲的工作阻力降低了 10%以上
3、深松深度为30cm——40cm时,铲刃切线与地面夹角为58°——34°,具有较强的滑切作用,利于茎秆滑过,适于保护性耕作技术要求。


图1是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图1的左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本发明由矩形直铲柄座、圆弧形铲刃和铲头三个部分组成, a、矩形直铲柄座上有凹坑;b、矩形直铲柄座与圆弧形铲刃段用圆弧过渡连接,铲刃淬火处理,圆弧形铲刃的中心角为62°,耕深30 40cm时,铲刃切线与地面间的夹角从58°减少到34°,耕深35cm处时,铲刃切线与地面间的夹角为45° ;
C、铲头与圆弧形铲刃切线过渡而连接,铲头与水平面夹角是23°。通过观察通用深松铲,结合深松机理,在观察大量田间耕作的基础上,对深松机耕作过程中出现的阻力大、大土块推移与翻转造成伤根压苗、土壤水份散失快等一系列问题进行总结,结合计算机仿真技术与PR0/E三维实体绘图软件设计新型弧形深松铲,利用 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进行仿真分析和优化设计,通过土槽实验和田间试验对所发明的弧形深松铲水平方向受力、竖直方向受力以及扭矩进行测试分析,并与通用深松铲深松阻力和深松效果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弧型深松铲柄具有明显的压土和碎土效果,作业后地表平整,工作阻力小,水份蒸发散失速度低。本发明的弧形深松铲材料为65Mn钢,由矩形直铲柄座、圆弧形铲刃和通用铲头三个部分组成。矩形直铲柄座为长方体,铲柄宽度B为70mm,厚度A为30mm, 铲柄上部加工有凹坑,用于螺栓固定,耕深范围H为20-40cm;铲刃淬火处理,圆弧形铲刃的中心角为62 °,耕深从30cm到40cm时,铲刃切线与地面间的夹角 ^从58°减小到34°,耕深在35cm处时,α’为45°,与金属材料和土壤、草根间的滑切角相等,具有明显的滑切作用。耕作时铲刃上部与铲刃下部的合力方向为水平方向,而垂直方向的合力相互抵消,同时上部铲刃将下部铲刃翻起的土壤切碎,起到压土碎土的作用。深松铲柄带刃口部分的横截面为五边形,刃尖部分为等腰三角形,铲柄与机架固定部分和工作部分采用圆弧过渡;铲头部分与普通深松铲铲头一致,与水平面的夹角τ都是23°,可以安装标准的深松铲尖,提高了通用性。铲底与铲头通过埋头螺栓联接减小深松铲的工作阻力。所述铲刃外弧与内弧的刃口曲线分别满足如下方程 伊柄外弧
权利要求
1. 一种弧形深松铲,其特征在于由矩形直铲柄座、圆弧形铲刃和铲头三个部分组成,a、矩形直铲柄座上有凹坑;b、矩形直铲柄座与圆弧形铲刃段用圆弧过渡连接,铲刃淬火处理,圆弧形铲刃的中心角为62°,耕深30 40cm时,铲刃切线与地面间的夹角从58°减少到34°,耕深35cm处时,铲刃切线与地面间的夹角为45° ;C、铲头与圆弧形铲刃切线过渡而连接,铲头与水平面夹角是23°。
全文摘要
一种弧形深松铲,属于农业机械领域。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仿真分析及优化设计,设计一种具有明显压土碎土效果和降低工作阻力的弧形深松铲。本发明由矩形直铲柄座、圆弧形铲刃和铲头三个部分组成。本发明具有明显的压土碎土效果、减小了工作阻力、利于茎秆滑过,适于保护性耕作技术要求。
文档编号A01B13/08GK102265726SQ20111014146
公开日2011年12月7日 申请日期2011年5月30日 优先权日2011年5月30日
发明者初立东, 安凤秀, 杨亚洲, 潘世强, 王景立, 胡晓丽, 袁洪印, 赵清来, 郭颖杰 申请人:吉林农业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