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芋在改良盐碱地中的应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3570阅读:39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菊芋在改良盐碱地中的应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林业中的盐碱地改良治理、种植技术,具体涉及一种在盐分含量 5%。一 8%。的盐碱地上种植菊芋的耕层土壤控盐方法。
背景技术
盐碱地是地球上广泛分布的一种土壤类型,是一种重要的土地资源,是指土壤里面所含的盐分影响到作物的正常生长。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粮农组织不完全统计,全世界盐碱地面积为9. 5438亿公顷,占可耕地面积的10%,其中我国为9913万公顷,约占全国可耕地面积的25%。土地盐碱化问题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不但造成了资源的破坏,农业生产的巨大损失,而且对生物圈和生态环境构成威胁,表现出经济和环境两方面的危害。另外,盐碱化过程常与沙漠化过程相伴生,甚至相互促进,相互转化。我国的盐碱化程度普遍较高,严重的盐碱土壤,农作物几乎不能生存。对于我国这样一个耕地少,人口多的国家,快速开发和有效利用盐渍化土壤,可以把经济效益、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很好地结合起来, 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目前,国内外对盐碱地的处理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排盐法、压盐法、堵盐法。排盐法是靠大量的水,对盐碱地进行长期冲洗,而使盐碱地表层的含盐量降低;压盐法是利用自然降水或人工大水灌溉,促使部分的盐沿土壤孔隙、裂缝向下渗透,将表层土壤的盐分随水带到底层;上述方法虽然能使盐碱地表层的含盐量降低,但不能保持长久,而且需要大量的水源。堵盐法是靠移植客土对盐碱地表层进行换土,不但工程量大,还需有好土的资源,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还是避免不了盐碱化。如何维持盐碱地土壤质量不退化,控制耐盐植物根区不集聚过多的土壤盐分、控制耕作层土壤盐分含量已成为制约盐碱地区域盐土农业持续发展的现实问题。菊芋是菊科(Compositae)向日葵属中能形成地下块茎的栽培种,又称洋生姜、洋姜、鬼子姜等,学名Helianthus tuberosus L,在全球的热带、温带、寒带以及干旱、半干旱地区都有菊芋的分布和栽培,菊芋适应性强,喜温暖,但耐寒;喜湿润,但耐旱;喜肥沃,但耐贫瘠,耐盐碱。菊芋生物量鲜重一般达4、吨/亩,其中地上部分产量为2 3吨/亩,地下块茎部分为2飞吨/亩。菊芋还被用于梯田和不牢固的沙地抗腐蚀保护植物篱,用于防护山体水土流失、固沙防风,其广泛的用途以及耐盐碱、繁殖力强、适应性广的生物学特性, 使其成为盐碱地改良的先锋植物,在利用我国盐碱非耕地资源方面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可获得较大的经济、社会及生态效益。国家知识产权局2009年7月四日和2009年11月18日,分别公开了一种盐碱草地的改良方法和盐碱土地的改良和治理方法。一种盐碱草地的改良方法提供了在中度盐碱化盐碱草地的改良方法,其只涉及在我国松嫩平原盐碱草地的改良,改良用的菊芋特性未表明,其改良的周期为4年,且涉及的方法不适合在中国广大盐碱地区域推广,尤其未涉及在我国广大盐碱区域盐分含量5%。一 8%。的盐碱地上改良效果情况。盐碱土地的改良和治理方法主要提供了全方位,向深松的土壤中施土壤深松剂和盐碱土改良剂,根据检测的土壤成分针对性的进行配方施微生物有机肥,采用养分平衡法和氮、磷和钾比例法用目标产量的需肥量减土壤供肥量,其差额部分通过施肥得到补充,再通过高抬起垄、排水控盐后种植绿肥一耐盐碱高产饲料作物菊芋而改良土壤,其改良用的菊芋特性未表明,其改良周期未声明,且施用改良剂等经济成本未说明,推广难易情况也未明确,适用区域也未说明, 不能明确是否适合在中国广大盐碱地区域推广,尤其未涉及在我国广大盐碱区域盐分含量 5%o- 8%o的盐碱地上改良效果情况。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利用菊芋改良盐碱地土壤的方法,适合在盐分含量5%。一 8%。的盐碱地上种植菊芋(南菊芋1号)控制耕层土壤盐分含量,增加土壤有机碳含量、碳密度和土壤微生物量碳、可溶性有机碳含量,从根本上改良盐分含量在5%。一 8%。的盐碱地。技术方案菊芋在改良盐碱地中的应用,所述菊芋为南菊芋1号,改良步骤为在盐分含量5%。wt - 8%0 wt盐碱土壤上种植菊芋,第一年播种时平整土地,施硫酸钾型复合肥,亩施35-45公斤,播种密度25cmX 50cm,菊芋种块重30_45g,起垄种植,垄高10_15cm, 当菊芋长到成熟时,将菊芋根、茎和叶整体还田,第二年盐碱地的耕作菊芋出苗后长至 15cm-25cm时进行间苗,控制亩株数4800-5200株,亩施硫酸钾型复合肥30-35公斤,其余同第一年的耕种;第三年地的耕作重复第二年的耕作法,完成土壤改良。菊芋在改良盐碱地中的应用,在盐分含量5%。wt - 8%0wt盐碱土壤上种植菊芋, 第一年播种时平整土地,施硫酸钾型复合肥,亩施40公斤,播种密度25cmX 50cm,菊芋种块重40g,起垄种植,垄高15cm,当菊芋长到成熟时,将菊芋根、茎和叶整体还田,第二年盐碱地的耕作菊芋出苗后长至20cm时进行间苗,控制亩株数5000株,亩施硫酸钾型复合肥30 公斤,其余同第一年的耕种;第三年地的耕作重复第二年的耕作法,完成土壤改良。有益效果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盐碱地改良的方法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和积极效果
1)南菊芋1号在盐分含量在5%。一8%。的盐碱地上,出苗率100%,其生物量鲜重达2 -3吨/亩,其中地上部分产量为广2吨/亩,地下块茎部分为广2吨/亩,增加植被覆盖度, 抑制土壤水分蒸发,控制耕作层以下土壤中的盐分向地表移动;
2)南菊芋1号根系发达,对土壤毛细管隔断效果好,切断耕作层以下盐分表聚;
3)在盐碱地土壤中循环种植菊芋三年后,可以将盐碱地盐分含量控制在1%。以下,显著增加土壤有机碳含量、碳密度和土壤微生物量碳、可溶性有机碳含量,从根本上治理盐分含量在5%。一 8%。的盐碱地。4)南菊芋1号适应性强,分布地域广,在我国东北、内蒙、河北、山东、甘肃、陕西、 江苏等省区盐碱地土壤都可进行应用,改良当地的盐碱地。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对本发明进行说明,并不构成对权利要求范围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的其他替代手段,均在本发明权利要求范围内。硫酸钾型复合肥(15 -15-15型)来源山东旭洋肥业有限公司。实施例1 试验区地理位置介于32 ° 59' 30〃 33 ° 0' 31 〃 N、 120° 49' 40〃 120° 51' 4〃 E,东距黄海约4 km,西临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该区地处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具有明显的过渡性、海洋性和季风性。选择在含盐量5. 7%o wt 7.2 %。wt的盐土上进行。试验品种为南菊芋1号。播种时,平整土地,施硫酸钾型复合肥,亩施40公斤,播种密度25cmX 50cm,菊芋种块重40g,起垄种植,垄高15cm,当菊芋长到成熟时,将菊芋根、茎和叶整体还田,以增加土壤植被覆盖和有机质含量,隔断土壤毛细管,防止盐碱地冬季和春季返盐,控制土壤耕作层盐分含量。在盐碱地土壤中循环种植菊芋。第二年盐碱地的耕作菊芋出苗后长至15cm时进行间苗,控制亩株数5000株,亩施硫酸钾型复合肥30公斤,其余同第一年的耕种。第三年地的耕作重复第二年的耕作法。经过三年整片盐碱地改良完毕。土壤耕作层盐分降到1%。以下,显著增加了耕作层土壤有机碳含量、碳密度、微生物量碳、微生物量氮、可溶性有机碳含量,实施数据如下
权利要求
1.菊芋在改良盐碱地中的应用,所述菊芋为南菊芋1号,其特征在于改良步骤为在盐分含量5%。wt - 8%0 wt盐碱土壤上种植菊芋,第一年播种时平整土地,施硫酸钾型复合肥,亩施35-45公斤,播种密度25cmX 50cm,菊芋种块重30_45g,起垄种植,垄高10_15cm, 当菊芋长到成熟时,将菊芋根、茎和叶整体还田,第二年盐碱地的耕作菊芋出苗后长至 15cm-25cm时进行间苗,控制亩株数4800-5200株,亩施硫酸钾型复合肥30-35公斤,其余同第一年的耕种;第三年地的耕作重复第二年的耕作法,完成土壤改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菊芋在改良盐碱地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在盐分含量 5%0wt - 8%0wt盐碱土壤上种植菊芋,第一年播种时平整土地,施硫酸钾型复合肥,亩施40 公斤,播种密度25cmX 50cm,菊芋种块重40g,起垄种植,垄高15cm,当菊芋长到成熟时,将菊芋根、茎和叶整体还田,第二年盐碱地的耕作菊芋出苗后长至20cm时进行间苗,控制亩株数5000株,亩施硫酸钾型复合肥30公斤,其余同第一年的耕种;第三年地的耕作重复第二年的耕作法,完成土壤改良。
全文摘要
菊芋在改良盐碱地中的应用,所述菊芋为南菊芋1号,改良步骤为在盐分含量5‰wt-8‰wt盐碱土壤上种植菊芋,第一年播种时平整土地,施硫酸钾型复合肥,当菊芋长到成熟时,将菊芋根、茎和叶整体还田,第二年盐碱地的耕作菊芋出苗后长至15cm-25cm时进行间苗,控制亩株数4800-5200株,亩施硫酸钾型复合肥30-35公斤,其余同第一年的耕种;第三年地的耕作重复第二年的耕作法,完成土壤改良。南菊芋1号适应性强,分布地域广,在我国东北、内蒙、河北、山东、甘肃、陕西、江苏等省区盐碱地土壤都可进行应用,改良当地的盐碱地。
文档编号A01B77/00GK102301877SQ20111018975
公开日2012年1月4日 申请日期2011年7月7日 优先权日2011年7月7日
发明者刘兆普, 刘玲, 隆小华 申请人:南京农业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