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红脂大小蠹实验种群的饲养观察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饲养方法,尤其是一种饲养红脂大小蠹实验种群的方法。
背景技术:
红脂大小蠹(Dendroctonusvalens)属鞘翅目(Coleoptera)、小蠹科(Scolytidae)、大小蠹属(Dendroctonus),原分布于北美洲,1998年首次在我国山西省发现,为我国的新纪录种,为近年来为害油松的国内新纪录种。1998年在山西省阳城、泌水县首次发现,此后在全省各地暴发成灾,发生面积高达24. 8万h m2,为害空前猖獗。其危害程度日趋严重,现已扩展到河南、河北和陕西,危害油松、华山松和白皮松,给我国林业经济的发展带来严重的损失。近年来,各地为搞好红脂大小蠹的防治,开展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科研工作,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红脂大小蠹的科学防治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但在红脂大小蠹饲养观察方面,虽然总结出了现有的“伐桩罩笼法(用油松伐桩养虫,罩笼观察的方法)”、“玻璃夹板法(用玻璃夹带小蠹虫的树皮,两端用胶带捆扎养虫观察的方法)”、“培养皿法(用培养皿做饲养设备,以油松内层树皮作饲料养虫观察的方法)”、“段木法(用油松段木养虫观察的方法)”4种饲养观察方法,但由于害虫本身生活习性的特殊(一生大部分时间营隐蔽性生活,世代重叠,发育环境一旦破坏极难成活)以及现有方法的缺陷,实际使用效果并不理想,其饲养观察困难的问题一直未能很好地解决,影响了该虫生物学特性研究的进展。现有方法的主要缺陷是(a)观察比较费力运用现有技术对红脂大小蠹虫态的发育过程、历期、虫态发生期、年发生代数进行观察,需要同时采用3种方法即需要采用“伐桩罩笼法”或“段木法”观察虫态发生期、年发生代数,需要采用“培养皿法”、“玻璃夹板法”观察虫态发育过程、历期,很难用I种方法完成上述所有内容的观察。而实际观察中,往往方法越多越费力,不仅工作量大,而且也浪费了大量的实验材料。(b)观察不够直观现有方法很难直观地观察红脂大小蠹卵、幼虫、蛹、成虫4个虫态的连续发育过程。而对害虫研究者来讲,直观的观察方法不仅是害虫研究的基础,而且也是决定观察成败的关键,尤其对不易饲养、不易观察的红脂大小蠹来讲,其意义价值往往更大。(c)技术要求相对较高:现行方法在卵、蛹发育过程中的观察均需要一定的湿度,如果一旦把握不当,往往很难取得好的观察效果。(d)虫态成活率不高现有方法除“伐桩罩笼法”、“段木法”由于保持了红脂大小蠹的原生活环境,虫态成活率较高外,其它2种方法虫态成活率相对较低,不利于观察工作的开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更为简单、更为直观的饲养观察红脂大小蠹实验种群的方法。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根据红脂大小蠹生物学以及生态学特性,提供了一种更为简单、更为直观的饲养观察红脂大小蠹实验种群的方法。采用长X 口径为15cmx I. 7cm的试管,采集红脂大小蠹成虫当天所产的卵,放入试管底部,试管上部填入新鲜的用剪刀剪碎的油松内层树皮碎片,碎片大小为2mm见方,用脱脂棉塞住管口。每隔3 6d换一次新采集的油松内层树皮碎片,确保树皮碎片的新鲜。幼虫化蛹后,停止树皮碎片更换,至蛹羽化,成虫发育成熟。在饲养过程中其饲料不能加水,否则易引起霉烂,I 2龄幼虫需集群饲养,有利于提高幼虫存活率。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更为简单、更为直观的饲养观察红脂大小蠹实验种群的方法。该方法操作简单,技术要求不高,饲养出的红脂大小蠹虫态成活率高,而且观察卵、幼虫、蛹的发育过程、历期,幼虫、蛹、成虫的发生期,年发生代数非常方便直观。该法既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饲养方法,又是一种较为理想的观察方法。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克服了原有方法的不足,具有4大优点(a)方法更加简单,技术要求不高;该方法所用设备简单,饲料取材方便,且易于操作,饲养过程中环境温湿度要求不严,无苛刻的技术要求。(b)饲养虫态成活率高;该法卵孵化率89 %,幼虫期成活率41 %,幼虫化蛹率76 %,蛹羽化率79 %,完全可以满足观察要求。(C)观察直观且内容全面;该法可从试管外直接观察虫态的连续发育过程,观察非常方便、直观,而且观察内容也比较全面,不仅可以观察卵、幼虫、蛹的发育过程、历期,同时也能观察幼虫、蛹、成虫的发生期及年发生代数。⑷应用广泛;本法既可用于室内饲养观察,也可用于室外饲养观察。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根据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I一种饲养观察红脂大小蠹实验种群的方法,包括下列步骤(a)卵期的饲养观察采集成虫当天所产的卵,放入试管(长X 口径为15cmXl. 7cm)底部,试管上部填入新鲜的用剪刀剪碎的油松内层树皮碎片保湿,碎片大小为2_见方,用脱脂棉塞住管口,从试管外观察卵孵化情况,并做好记录。观察期间,每隔3 6d换一次新采集的油松内层树皮碎片,确保树皮碎片的新鲜;(b)幼虫期的饲养观察卵孵化后,将试管内树皮碎片连同幼虫及未孵化的卵倒入铺有潮湿滤纸的培养皿内,用小毛笔笔尖轻沾幼虫,移入试管内进行饲养,每试管内放入初孵幼虫50 60头,试管上部填入新鲜的油松内层树皮碎片作为饲料,用脱脂棉塞住管口,试管外贴上标签,标明幼虫孵化日期。将试管放于塑料盆内,盆上用黑布罩住,未孵化的卵仍装入试管中观察。初孵幼虫柔弱,须5天后始可进行观察,每天观察一次。观察时,将试管内的树皮碎片连同幼虫一同倒入培养皿内,用小毛笔笔尖将幼虫轻轻拨至一边,观察幼虫的蜕皮(幼虫尾端带皮或幼虫头部白色为幼虫刚脱皮)情况。将蜕皮幼虫从培养皿内分出,移入新试管内进行饲养,将未蜕皮幼虫装入原试管内饲养,试管上部仍装入油松内层树皮碎片。新试管要贴上标签,注明蜕皮次数及上次蜕皮时间。在观察的同时,每隔3 6d换一次油松内层树皮碎片,确保饲料的新鲜。随幼虫的生长,逐渐减少试管中幼虫的头数,到4龄时,每试管内可减少至10头左右。(C)蛹及成虫期的饲养观察幼虫化蛹后,管内油松树皮碎片停止更换,至蛹羽化结束,成虫发育成熟。实施例2一种饲养观察红脂大小蠹实验种群的方法,包括下列步骤(a)卵期的饲养观察采集成虫当天所产的卵,放入试管(长X 口径为15cmXl. 7cm)底部,试管上部填入新鲜的用剪刀剪碎的油松内层树皮碎片保湿,碎片大小为2_见方,用脱脂棉塞住管口,从试管外观察卵孵化情况,并做好记录。观察期间,每隔3 6d换一次新采集的油松内层树皮碎片,确保树皮碎片的新鲜;(b)幼虫期的饲养观察卵孵化后,将试管内树皮碎片连同幼虫及未孵化的卵倒入铺有潮湿滤纸的培养皿内,用小毛笔笔尖轻沾幼虫,移入试管内进行饲养,每试管内放入初孵幼虫50 60头,试管上部填入新鲜的油松内层树皮碎片作为饲料,用脱脂棉塞住管口,试管外贴上标签,标明幼虫孵化日期。将试管放于塑料盆内,盆上用黑布罩住,未孵化的卵仍装入试管中观察。初孵幼虫柔弱,须5天后始可进行观察,每天观察一次。观察时,将试管内的树皮碎片连同幼虫一同倒入培养皿内,用小毛笔笔尖将幼虫轻轻拨至一边,观察幼虫的蜕皮(幼虫尾端带皮或幼虫头部白色为幼虫刚脱皮)情况。将蜕皮幼虫从培养皿内分出,移入新试管内进行饲养,将未蜕皮幼虫装入原试管内饲养,试管上部仍装入油松内层树皮碎片。新试管要贴上标签,注明蜕皮次数及上次蜕皮时间。在观察的同时,每隔3 6d换一次油松内层树皮碎片,确保饲料的新鲜。随幼虫的生长,逐渐减少试管中幼虫的头数,到4龄时,每试管内可减少至10头左右。(C)蛹及成虫期的饲养观察幼虫化蛹后,管内油松树皮碎片停止更换,至蛹羽化结束,成虫发育成熟。实施例3一种饲养观察红脂大小蠹实验种群的方法,包括下列步骤(a)卵期的饲养观察采集成虫当天所产的卵,放入试管(长X 口径为15cmXl. 7cm)底部,试管上部填入新鲜的用剪刀剪碎的油松内层树皮碎片保湿,碎片大小为2_见方,用脱脂棉塞住管口,从试管外观察卵孵化情况,并做好记录。观察期间,每隔3 6d换一次新采集的油松内层树皮碎片,确保树皮碎片的新鲜;(b)幼虫期的饲养观察卵孵化后,将试管内树皮碎片连同幼虫及未孵化的卵倒入铺有潮湿滤纸的培养皿内,用小毛笔笔尖轻沾幼虫,移入试管内进行饲养,每试管内放入初孵幼虫50 60头,试管上部填入新鲜的油松内层树皮碎片作为饲料,用脱脂棉塞住管口,试管外贴上标签,标明幼虫孵化日期。将试管放于塑料盆内,盆上用黑布罩住,未孵化的卵仍装入试管中观察。初孵幼虫柔弱,须5天后始可进行观察,每天观察一次。观察时,将试管内的树皮碎片连同幼虫一同倒入培养皿内,用小毛笔笔尖将幼虫轻轻拨至一边,观察幼虫的蜕皮(幼虫尾端带皮或幼虫头部白色为幼虫刚脱皮)情况。将蜕皮幼虫从培养皿内分出,移入新试管内进行饲养,将未蜕皮幼虫装入原试管内饲养,试管上部仍装入油松内层树皮碎片。新试管要贴上标签,注明蜕皮次数及上次蜕皮时间。在观察的同时,每隔3 6d换一次油松内层树皮碎片,确保饲料的新鲜。随幼虫的生长,逐渐减少试管中幼虫的头数,到4龄时,每试管内可减少至10头左右。(c)蛹及成虫期的饲养观察幼虫化蛹后,管内油松树皮碎片停止更换,至蛹羽化结束,成虫发育成熟。显然,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发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他不同形式的变化和变动。这里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是属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所引申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列。
权利要求
1.一种红脂大小蠹实验种群的饲养观察方法,饲养环境温度13-25度,湿度63-85%。包括下列步骤(a)卵的饲养观察采集成虫当天所产的卵,放入试管(长X 口径为15cmXl. 7cm)底部,试管上部填入新鲜的用剪刀剪碎的油松内层树皮碎片保湿,碎片大小为2_见方,用脱脂棉塞住管口,从试管外观察卵孵化情况,并做好记录。观察期间,每隔3 6d换一次新采集的油松内层树皮碎片,确保树皮碎片的新鲜;(b)幼虫的饲养观察卵孵化后,将试管内树皮碎片连同幼虫及未孵化的卵倒入铺有潮湿滤纸的培养皿内,用小毛笔笔尖轻沾幼虫,移入试管内进行饲养,每试管内放入初孵幼虫50 60头,试管上部填入新鲜的油松内层树皮碎片作为饲料,用脱脂棉塞住管口,试管外贴上标签,标明幼虫孵化日期。将试管放于塑料盆内,盆上用黑布罩住,未孵化的卵仍装入试管中观察。初孵幼虫柔弱,须5天后始可进行观察,每天观察一次。观察时,将试管内的树皮碎片连同幼虫一同倒入培养皿内,用小毛笔笔尖将幼虫轻轻拨至一边,观察幼虫的蜕皮情况。将蜕皮幼虫从培养皿内分出,移入新试管内进行饲养,将未蜕皮幼虫装入原试管内饲养,试管上部仍装入油松内层树皮碎片。新试管要贴上标签,注明蜕皮次数及上次蜕皮时间。在观察的同时,每隔3 6d换一次油松内层树皮碎片,确保饲料的新鲜。随幼虫的生长,逐渐减少试管中幼虫的头数,到4龄时,每试管内可减少至10头左右。(c)蛹及成虫的饲养观察幼虫化蛹后,管内油松树皮碎片停止更换,至蛹羽化结束,成虫发育成熟。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方法,所述步骤全部内容。
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方法,所述步骤(a)所述的试管是长X口径为15cmX I. 7cm 的试管。
4.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方法,所述步骤(b)中所述的幼虫蜕皮是指幼虫尾端带皮或幼虫头部白色为幼虫刚脱皮。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饲养观察红脂大小蠹实验种群的方法。采用长×口径为15cm×1.7cm的试管,采集红脂大小蠹成虫当天所产的卵,放入试管底部,试管上部填入新鲜的用剪刀剪碎的油松内层树皮碎片,碎片大小为2mm见方,用脱脂棉塞住管口,每隔3~6d换一次新采集的油松内层树皮碎片,确保树皮碎片的新鲜。幼虫化蛹后,停止树皮碎片更换,至蛹羽化,成虫发育成熟。
文档编号A01K67/033GK102948398SQ20111023893
公开日2013年3月6日 申请日期2011年8月19日 优先权日2011年8月19日
发明者王景顺, 王相宏, 张昆朋, 吴雪燕, 陈亮, 李秋生, 李晓珍 申请人:王景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