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碎纸机的自动送纸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023阅读:20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碎纸机的自动送纸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碎纸机,具体涉及一种碎纸机的自动送纸结构。
背景技术
碎纸机作为一种用于对纸件进行销毁的专用办公设备,人们通常使用它来粉碎废弃纸张或需要保密的纸张。为提高碎纸效率,现有的不少碎纸机都增设有自动送纸结构,这些自动送纸结构普遍采用搓纸轮与待粉碎纸张进行直接摩擦,靠搓纸轮与废纸之间的摩擦力送纸。如专利号为ZL200920134472. 0(授权公告号为CN201470445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带自动进给装置的碎纸机,该碎纸机的自动进给装置中包括有一个由S型导向板与搓纸轮组合而成的导向进给机构,搓纸轮经搓轮轴安装在机架上,其中搓轮轴的轴线平行于托纸板和挡纸板平面并设置在托纸板上方,固定在搓轮轴上的搓纸轮穿过S型导向板上的通槽并行设置在托纸板的上表面,S型导向板末端弯曲部分与挡纸板组合匹配形成纸张进入碎纸刀片的出纸口。该碎纸机的S型导向板可以对进入碎纸刀片的废纸起到一定的导向作用,从而提高进纸的可靠性。又如专利号为ZL201020138865. 1(授权公告号为CN201735438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碎纸机的自动进纸结构,该自动进纸结构解决了现有的搓纸轮在废弃纸文件上因打滑而无法搓动废弃纸文件,进而无法完成自动进纸的技术缺陷。它包括一组搓纸轮、托纸板和控制弹簧,所述的一组搓纸轮轴向均布安装在搓纸轴上,搓纸轴固定在机架上,搓纸轮的径向端面为凸轮形状,搓纸轮与托纸板之间为接触间隙可调的活动接触连接, 托纸板经支撑轴固定在机架上,所述的控制弹簧与机架和托纸板的进纸端之间连接,构成托纸板在控制弹簧作用下可绕支撑轴摆动的活动连接。这样,通过改变搓纸轮的形状和托纸板的相对位置变化改变搓纸轮对废弃纸文件的摩擦位置和废弃纸文件的进纸角度,进而克服搓纸轮在废弃纸文件上打滑。上述两专利虽然在送纸方式上有所区别,但本质上都是通过搓纸轮与废纸之间的摩擦进行送纸,送纸可靠性较差,送纸数量也不够稳定,当纸皱褶时还会经常出现卡纸或送纸张量少等问题,导致碎纸机的工作效率较低。因此,有待对上述的自动送纸结构作进一步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提供一种送纸可靠性高、 并能实现分次送纸的碎纸机的自动送纸结构。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该碎纸机的自动送纸结构,包括有一机架,在所述机架上方设有一进纸通道,该进纸通道的出纸口位于碎纸机的碎纸辊组入纸口的上方,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上端设有一轴向平行于所述进纸通道的出纸口下边沿的固定轴,所述固定轴上轴向依次设有多个能绕该固定轴转动的分纸针座,上述各分纸针座上分别固定有一根分纸针,各所述分纸针沿着所述固定轴的轴向并依次在高度方向呈阶梯状分布,且各分纸针的针尖朝向正对所述进纸通道的出纸方向,所述机架上端还设有一平行于所述固定轴的凸轮轴,所述凸轮轴上轴向依次固定有与所述分纸针座一一配对的凸轮,各凸轮在所述凸轮轴的带动下能够依次带动与其配对的分纸针座转动,从而使各所述分纸针依次朝碎纸辊组入纸口方向转动。优选的,所述的分纸针座包括套设在所述固定轴上的轴套、设于轴套上方的牵拉臂、设于轴套下方的插孔座及横向设于轴套上的转动臂,所述分纸针插设在上述插孔座内, 且分纸针的前端与转动臂分别位于所述轴套的两侧,各所述凸轮在凸轮轴的带动下依次作用于各转动臂的下端面使转动臂向上转动,各所述牵拉臂在弹性件的作用下时刻保持有与转动臂反方向转动的趋势。这种结构的分纸针座不仅较为简单、牢固、转动灵活,且转动臂转动后能直接带动分纸针转动,此外,弹性件作用在牵拉臂上,能保证转动后的分纸针座能及时复位。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优选,所述的凸轮轴上方设有一与其平行的支撑轴,该支撑轴的两端固定在所述机架上,所述的弹性件为一拉簧,该拉簧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的牵拉臂上,另一端固定在所述的支撑轴上。这样,一个牵拉臂对应一个拉簧,多个拉簧沿支撑轴的轴向排成一列以对各牵拉臂时刻保持牵拉作用,待一个碎纸循环结束后,使各分纸针座能及时顺利复位。进一步的,为使分纸针座的结构更为简洁、牢固,所述牵拉臂、插孔座及转动臂为一体件,作为一个整体固定在轴套上。进一步优选,各所述凸轮大体呈扇形,其具有扇形面、位于外周的圆弧面及位于扇形两边的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各凸轮的圆弧面位于同一圆柱面上,各凸轮的扇形面的面积沿所述凸轮轴轴向从一侧依次逐步递减,且各凸轮的第一端面位于同一平面上,而各凸轮的第二端面则依次错开相同的角度。这样,每当凸轮轴转动一定的角度,便有一凸轮的第二端面作用于对应的转动臂,相应地,便有一分纸针将位于其下方的纸张压入至碎纸辊组的入纸口,纸张压入后,与该分纸针配对的转动臂便脱离该凸轮的第二端面而抵靠在该凸轮的圆弧面上。根据碎纸的速度来合理设计凸轮轴的转速,可使整个碎纸过程保持连续性, 凸轮轴旋转一周,则预先被分纸针隔开的纸张依次被压入碎纸辊组内完成粉碎。为了使每次进纸时进入碎纸辊组内的纸张数量相等,所述各相邻分纸针的垂直间距相等。这样,待分纸针将待粉碎纸张等分成若干份后,经凸轮带动下,便可逐次将等分好的纸送入碎纸辊组的入纸口进行粉碎。为了将各分纸针整齐限位,更进一步的方案为一限位板固定在所述机架的两端, 所述限位板上横向开有多个开口朝下且深度依次呈阶梯状分布的凹槽,所述各依次呈阶梯状分布的分纸针在上述凹槽内对应穿设而过,且各分纸针的针杆均抵靠在对应凹槽的底部。作为上述任一方案的优选,所述的分纸针座数量为6-10个。对应地,分纸针及凸轮的数量也为6-10个。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该碎纸机机架上的凸轮轴轴向固定有多个凸轮,凸轮与绕固定轴转动的分纸针座一一对应,分纸针则固定在分纸针座上并沿固定轴轴向在高度方向依次呈阶梯状分布,且针尖朝向正对进纸通道的进纸方向,凸轮作用于分纸针座并带动对应的分纸针依次朝碎纸辊组入纸口方向转动,位于最下方的分纸针最先转动,且各分纸针依次转动,位于最上方的分纸针最后转动,这种送纸方式不会出现卡纸现象,送纸可靠性较高,单次送纸量大,并且同时实现了分次送纸,提高了碎纸机的工作效率。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2为图1所述碎纸机的侧视图3为图2中所示凸轮转动带动分纸针座转动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碎纸机的局部俯视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分纸针座的结构示意图6为图5所示分纸针座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凸轮及凸轮轴的结构示意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各分纸针的针尖刚接触纸张时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各分纸针完成分纸后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如图1至图9所示,该碎纸机的自动送纸结构包括有机架1,在机架1上方设有进纸通道3,进纸通道3的出纸口斜向下并位于碎纸机的碎纸辊组2入纸口的上方。机架1上端固定有固定轴4,且该固定轴4轴向平行于进纸通道3的出纸口下边沿,在固定轴4轴向依次套设有多个并均能绕该固定轴4转动的分纸针座5。一般地,分纸针座5的数量一般可以设置为6-10个,本实施例中,分纸针座5的数量为8个。具体地,分纸针座5包括轴套 51、牵拉臂52、插孔座53及转动臂M,其中,轴套51套设在固定轴4上,牵拉臂52固定在轴套51上方,插孔座53固定在轴套51下方,转动臂M横向固定在轴套51上,为使分纸针座5的结构更为简洁、牢固,本实施例中的牵拉臂52、插孔座53及转动臂M为一体件,三者作为一个整体固定在轴套51上。如图5和图6所示,各插孔座53的顶端齐平于同一水平面上,底端沿着固定轴4的轴向在高度方向依次呈阶梯状分布,在各插孔座53的底端均设有一通孔,对应地,插设在各通孔内的分纸针6沿着固定轴4的轴向在高度方向也依次呈阶梯状分布,最上方的分纸针6a固定在插孔座53的底端位置最高的分纸针座fe上,最下方的分纸针6b固定在插孔座53的底端位置最低的分纸针座恥上。此外,各分纸针的前端部与对应转动臂讨位于轴套51的两侧,各分纸针6的针尖朝向正对进纸通道3的出纸方向, 各分纸针6的针尾部分穿过对应通孔后固定在对应的分纸针座5上。在本实施例中,各分纸针6的针尖朝向与对应转动臂M的延伸方向正好完成相反,当然只要满足转动臂M转动能带动对应分纸针6转动,针尖朝向与转动臂M的延伸方向不一定需要完全相反。在机架1上端还架设有一平行于固定轴4的凸轮轴7,在凸轮轴7的上方设有与其平行的支撑轴 9,且支撑轴9的两端固定在机架1上。本实施例中作用于牵拉臂52上的弹性件采用拉簧 10,拉簧10的一端固定在牵拉臂52上,拉簧10的另一端固定在支撑轴9上。拉簧10时刻保持对牵拉臂52的牵拉作用,便于完成一个碎纸循环后对分纸针座5进行及时复位。该碎纸机的自动送纸结构的工作前碎纸机已完成分纸,自动分纸的工作原理可参见图8和图9,由于各分纸针6的针尖朝向正对进纸通道3的出纸方向,并且为了实现同步分纸,本实施例的各分纸针6的长度相等且各分纸针6的针尖能同时接触到纸张,当纸张13 从进纸通道3送入并与各分纸针6的针尖相接触时,如图8所示,此时纸张13还叠合在一起;用手进一步往里送入纸张13,如图9所示,由于各分纸针6沿着固定轴4轴向在高度方向依次呈阶梯状分布,本来叠合在一起的纸张13会分成几份插入在各分纸针6的下方。本实施例中,各相邻分纸针6的垂直间距相等,这样,便可保证被分纸针6分开的每份纸张的数量大致相等。如图4所示,为了对各分纸针6起到较好的限位作用,在固定轴4的轴向固定有一块限位板11,限位板11的两端固定在机架1上,在限位板11上横向开有多个开口朝下且深度依次呈阶梯状分布的凹槽12。凹槽12的开口位于同一水平面上,凹槽12的底部沿固定轴4的轴向在高度方向依次呈阶梯状分布,各分纸针6在上述凹槽12内对应穿设而过,即位于最上方的分纸针6a插设在底部位置最高的凹槽12内,位于最下方的分纸针6b插设在底部位置最低的凹槽12内,而且各分纸针6在往碎纸辊组2的入纸口方向转动前,其针杆均抵靠在对应凹槽12的底部。此外,当纸张13插入到分纸针6内并与限位板11上开有凹槽12的端面相碰时,触动到位开关,分纸完成。该自动送纸结构的工作原理如下在凸轮轴7上轴向依次固定有8个凸轮8,各凸轮8大体呈扇形,其具有扇形面、位于外周的圆弧面及位于扇形两边的第一端面81和第二端面82,各凸轮8的圆弧面83位于同一圆柱面上,各凸轮8的扇形面的面积沿所述凸轮轴 7轴向从一侧依次逐步递减,且各凸轮8的第一端面81位于同一平面上,而各凸轮8的第二端面82则依次错开相同的角度。凸轮8与分纸针座5为一一对应关系,具体地,扇形面最大的凸轮8b对应插孔座的底端位置最低的分纸针座恥,依次地,扇形面面积最小的凸轮8a 对应插孔座的底端位置最高的分纸针座如。分纸完成后,送纸起始状态如图2所示,此时, 位于外侧的扇形面面积最大的凸轮8b的第二端面82与其对应转动臂M的下端面相碰,接着,凸轮轴7开始旋转,凸轮8b向上顶起对应转动臂M,从而使插设在底端位置最低的插孔座内的即位于最下方的分纸针6b朝碎纸辊组2入纸口方向转动,最终使分纸针6b将位于其下方的纸张13送入到碎纸辊组2内,当纸张13送到图3所示位置后,凸轮轴7停止旋转,碎纸辊组2开始工作,对本次送入的纸张进行粉碎。粉碎完毕后,开始进行第二次送纸, 凸轮轴7旋转与第一次送纸时相同的固定角度,此时与扇形面面积最大的凸轮8b相邻的凸轮开始转动并带动与最下方的分纸针6b相邻的分纸针朝碎纸辊组2入纸口方向转动。依次类推,各个分纸针座5在对应凸轮8的作用下依次转动,从而使各对应的分纸针6依次朝碎纸辊组2入纸口方向转动进行送纸,最后一次送纸由扇形面面积最小的凸轮8a最终带动位于最上方的分纸针6a转动来实现。这样,整个碎纸循环过程包括8次送纸过程及8次碎纸过程,一个碎纸循环后,凸轮轴7正好旋转一周而回到如图2所示的起始状态,触动复位开关而停止转动,以等待碎纸机先进行分纸工作。其中,每次送纸过程凸轮轴7旋转的固定角度即为各凸轮8的第二端面82间所错开的角度。与现有的自动送纸结构相比,本实施例的凸轮轴7的每次旋转均由感应器控制角度,从而可实现分次定时送纸,显著提高碎纸机的工作效率,此外,由上述自动送纸结构的工作原理可知,相比于现有技术中靠搓纸轮与废纸之间的摩擦力送纸,本实施例给出的送纸方式更为稳定,不会出现卡纸和送纸少于额定张数的问题,因此,该碎纸机的自动送纸结构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权利要求
1.一种碎纸机的自动送纸结构,包括有一机架(1),在所述机架(1)上方设有一进纸通道(3),该进纸通道(3)的出纸口位于碎纸机的碎纸辊组( 入纸口的上方,其特征在于 所述机架(1)上端设有一轴向平行于所述进纸通道(3)的出纸口下边沿的固定轴,所述固定轴(4)上轴向依次设有多个能绕该固定轴(4)转动的分纸针座(5),上述各分纸针座(5) 上分别固定有一根分纸针(6),各所述分纸针(6)沿着所述固定轴(4)的轴向并依次在高度方向呈阶梯状分布,且各分纸针(6)的针尖朝向正对所述进纸通道C3)的出纸方向,所述机架(1)上端还设有一平行于所述固定轴(4)的凸轮轴(7),所述凸轮轴(7)上轴向依次固定有与所述分纸针座( 一一配对的凸轮(8),各凸轮(8)在所述凸轮轴(7)的带动下能够依次带动与其配对的分纸针座( 转动,从而使各所述分纸针(6)依次朝碎纸辊组(2)入纸口方向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碎纸机的自动送纸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分纸针座(5) 包括套设在所述固定轴(4)上的轴套(51)、设于轴套(51)上方的牵拉臂(52)、设于轴套 (51)下方的插孔座(5 及横向设于轴套(51)上的转动臂(M),所述分纸针(6)插设在上述插孔座(5 内,且分纸针(6)的前端与转动臂(54)分别位于所述轴套(51)的两侧,各所述凸轮(8)在凸轮轴(7)的带动下依次作用于各转动臂(54)的下端面使转动臂(54)向上转动,各所述牵拉臂(52)在弹性件的作用下时刻保持有与转动臂(54)反方向转动的趋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碎纸机的自动送纸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凸轮轴(7)上方设有一与其平行的支撑轴(9),该支撑轴(9)的两端固定在所述机架(1)上,所述的弹性件为一拉簧(10),该拉簧(10)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的牵拉臂(5 上,另一端固定在所述的支撑轴(9)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碎纸机的自动送纸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牵拉臂(52)、插孔座(53)及转动臂(54)为一体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碎纸机的自动送纸结构,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凸轮(8)大体呈扇形,其具有扇形面、位于外周的圆弧面及位于扇形两边的第一端面(81)和第二端面 (82),各凸轮(8)的圆弧面(83)位于同一圆柱面上,各凸轮(8)的扇形面的面积沿所述凸轮轴(7)轴向从一侧依次逐步递减,且各凸轮(8)的第一端面(81)位于同一平面上,而各凸轮(8)的第二端面(82)则依次错开相同的角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碎纸机的自动进纸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各相邻分纸针(6) 的垂直间距相等。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碎纸机的自动送纸结构,其特征在于一限位板(11)固定在所述机架(1)的两端,所述限位板(11)的横向开有多个开口朝下且深度依次呈阶梯状分布的凹槽(12),所述各依次呈阶梯状分布的分纸针(6)在上述凹槽(1 内对应穿设而过,且各分纸针(6)的针杆均抵靠在对应凹槽(1 的底部。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何一项所述的碎纸机的自动送纸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分纸针座(5)数量为6-10个。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碎纸机的自动进纸结构,包括有机架和设于机架上方的进纸通道,进纸通道的出纸口位于碎纸机的碎纸辊组入纸口的上方,其特征在于在机架的固定轴上轴向分布多个绕该固定轴转动的分纸针座,每个分纸针座上插设一根分纸针,各沿着固定轴的轴向在高度方向依次呈阶梯状分布,且各分纸针的针尖朝向正对进纸通道的出纸方向,在机架上还设有平行于固定轴的凸轮轴,凸轮轴上轴向分布有能随凸轮轴同步转动并与分纸针座一一配对的凸轮,凸轮作用于分纸针座以带动对应的分纸针依次朝碎纸辊组入纸口方向转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送纸可靠性高并能实现分次送纸,可提高碎纸机的工作效率。
文档编号B02C18/22GK102294291SQ20111026832
公开日2011年12月28日 申请日期2011年9月5日 优先权日2011年9月5日
发明者高慧岗, 魏武军 申请人:启发(宁波)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王志峰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