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长江刀鲚室内水泥池养殖技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刀鲚养殖,尤其是长江刀鲚室内水泥池养殖技术。
背景技术:
刀鲚(Coilia ectenes),属鲱形目、鍉科、鲚属,俗称刀鱼、毛刀鱼、毛花鱼、胡子鱼、鲚鱼。主要分布于我国黄渤海和东海一带,凡通海的江河如辽河、海河、黄河、长江、钱塘江均能见到,其以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而著称,是享有“长江三鲜”美誉之一的名贵洄游性鱼类。近几年来,由于过度捕捞及生态环境恶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刀鲚资源急剧衰退,而市场需求却有增无减,甚至到了有价无市的窘境,2011年的清明前后,三两左右规格的刀鲚市场售价高达7000元/Kg。目前,长江刀鲚的人工养殖技术还没有成熟,有零星的单位尝试池塘养殖,采用模拟野生环境、低密度粗养、饵料为水体是粗养方式,即低密度粗放养殖,但是这种养殖模式单位产量很低,而且养成的成鱼野性强、性情暴躁、不宜人为操作,造成成鱼上市活体运输死亡率高,同时,这样养成的成鱼作为刀鲚亲体人为操作极易产生应激反应而容易死亡,给刀鲚人工繁殖造成极大的困难。而室内小环境养殖出来的成鱼性情相对温顺、对人为操作的应激反应相对较低,所以,室内养殖的成鱼能缓解刀鲚活体运输成活率低问题,也能解决刀鲚人工繁殖时刀鲚亲体难操作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长江刀鲚室内水泥池养殖技术。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包括生产步骤鱼种的采集和运输,暂养及驯养,室内养殖,越冬养殖,其特征是9-10月份进行采集、选体格健壮活力好、鳞片和鳍条完整体表光滑无伤痕、规格在8-12cm的幼鱼,用敞口式水箱充氧运输运至目的地,放入室内水泥池中进行暂养;刚运回的幼鱼先放入室内面积为40-50m2的水泥池中用淡水进行暂养,用鼓风机充气增氧,气石密度为1-1. 5个/m2,放养密度15-20尾/m2,放养当天用l_2PPm 土霉素全池泼洒,稳定2-3天后,开始每天加盐度为8-14%。的半咸水逐步升高盐度,升盐速率为3%。/天,到盐度8-10%。为止;幼鱼驯食饵料为活体海水糠虾和脊尾白虾的幼体和仔虾,饵料采用80目筛絹网捞取,每天投喂2次,以第二次投喂时有少量剩料为准;每天捞取死鱼,每天吸污,隔天换水40-70% ;驯养2-4周后,幼鱼均能摄食提供的饵料,进行拉网操作,转入室内小型水泥池养殖或塑料大棚大型水泥池养殖,室内小型水泥池养殖水泥池20-30m2,放养密度8-10尾/m2,用鼓风机充气增氧,气石密度为1-1. 5个/m2,投喂活体海水糠虾和脊尾白虾的幼体和仔虾,饵料采用80目筛絹网捞取,每天投喂2次,以第二次投喂时有少量剩料为准,活体饵料不足时,用冰冻的糠虾或者缓沉配合饲料来替代,每天吸污,每周换水2次,每隔30-40天倒池一次;塑料大棚大型水泥池养殖水泥池150-220m2,简易陆基养殖,上口采用蔬菜大棚及塑料薄膜结构,两侧开口通风,并辅以90%遮荫膜调光调温,用鼓风机充气增氧,气石密度为O. 20-0. 25个/m2,幼鱼放养密度5_8尾/m2,投喂活体海水糠虾和脊尾白虾的幼体和仔虾,饵料采用80目筛絹网捞取,每天投喂2次,以第二次投喂时有少量剩料为准,活体饵料不足时,用冰冻的糠虾或者缓沉配合饲料来替代,每周换水一次,每隔40-60天倒池一次,养殖池中放养3-5斤的脊尾白虾成虾,其用作摄食幼鱼未摄食的、死亡的、沉底的饵料,脊尾白虾繁殖出来的幼体也是刀鲚幼鱼的饵料;养殖至每年的11-12月份,水温15°C以下,刀鲚转入越冬养殖,刀鲚越冬养殖在室温下进行,水温保持在8°C以上,以保持幼鱼的摄食;越冬期间,饵料采用活体海水桡足类,活体饵料不足时,用冰冻的糠虾或者缓沉配合饲料来替代;第二年开春后仍按室内养殖方式养殖。本发明相对于现有刀鲚池塘粗放养殖技术的突出特点是1)室内刀鲚养殖密度(5-10尾/m2)比池塘粗放养殖(1-2尾/m2)高了很多,这节约了养殖空间、提高了养殖产量和经济效益;2)刀鲚养殖在人工可控环境下进行,这样增加了刀鲚养殖的可控性,提高了养殖的管理水平;3)缓解了生态养殖的刀鲚野性强、性情暴躁、不宜人为操作、批量运输成活率的问题,运输成活率70-85% ;4)解决了刀鲚人工繁殖时刀鲚亲体难操作的问题,暂养和驯养成活率50-80%,室内养殖成活率70-90%。本发明操作简便,易于被人们接受和推广。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生产技术包括如下步骤鱼种的采集和运输每年的9-10月份,在江段选择底部平坦、水流平缓的港湾,用20目的密眼地拉网采集,选体格健壮活力好、鳞片和鳍条完整体表光滑无伤痕、规格在8-12cm的幼鱼,用敞口式水箱充氧运输运至目的地,放入室内水泥池中进行暂养。暂养及驯养刚运回的幼鱼先放入室内面积为45m2的水泥池中用淡水进行暂养,用鼓风机充气增氧,气石密度为I个/m2,放养密度15-20尾/m2,放养当天用l_2PPm 土霉素全池泼洒,稳定2-3天后,开始每天加半咸水(盐度为8-14%。)逐步升高盐度,升盐速率为3%o /天,到盐度8-10%。为止;幼鱼驯食饵料为活体海水糠虾和脊尾白虾的幼体和仔虾,饵料采用筛絹网(80目)捞取,每天投喂2次,以第二次投喂时有少量剩料为准;每天捞取死鱼,每天吸污,隔天换水40-70%,用水采用80目过滤。驯养2-4周后,幼鱼均能摄食提供的饵料,用10-20目的聚乙烯网进行拉网操作,转入室内养殖。室内养殖,选择室内小型水泥池养殖或塑料大棚大型水泥池养殖I)室内小型水泥池养殖水泥池20m2,放养密度8-10尾/m2,用鼓风机充气增氧,气石密度为I个/m2,投喂活体海水糠虾和脊尾白虾的幼体和仔虾,饵料采用筛絹网(80目)捞取,每天投喂2次,以第二次投喂时有少量剩料为准;活体饵料不足时,用冰冻的糠虾或者缓沉配合饲料来替代。每天吸污,每周换水2次(80目过滤,盐度8-10%。),每隔30-40天倒池一次。2)塑料大棚大型水泥池养殖水泥池150m2,简易陆基养殖,上口采用蔬菜大棚及塑料薄膜结构,两侧开口通风,并辅以90%遮荫膜调光调温。用鼓风机充气增氧,气石密度为O. 20个/m2 ;幼鱼放养密度5-8尾/m2,投喂活体海水糠虾和脊尾白虾的幼体和仔虾,饵料采用筛絹网(80目)捞取,每天投喂2次,以第二次投喂时有少量剩料为准;活体饵料不足时,用冰冻的糠虾或者缓沉配合饲料来替代。每周换水一次¢0目,盐度8-10%。),每隔40-60天倒池一次。另外,养殖池中放养3-5斤的脊尾白虾成虾,其作用一、可摄食幼鱼未摄食的、死亡的、沉底的饵料;二、脊尾白虾繁殖出来的幼体是刀鲚幼鱼良好的饵料。
越冬养殖养殖至每年的11-12月份,水温15°C以下,刀鲚转入越冬养殖,刀鲚越冬养殖在室温下进行,一般水温保持在8°C以上,以保持幼鱼的摄食;越冬期间,室外自然的海水糠虾和脊尾白虾的幼体和仔虾已经非常少,饵料采用活体海水桡足类,活体饵料不足时,用冰冻的糠奸或者缓沉配合饲料来 替代。本方法越冬成活率70-90%。
权利要求
1.一种长江刀鲚室内水泥池养殖技术,包括生产步骤鱼种的采集和运输,暂养及驯养,室内养殖,越冬养殖,其特征是9-10月份进行采集、选体格健壮活力好、鳞片和鳍条完整体表光滑无伤痕、规格在8-12cm的幼鱼,用敞口式水箱充氧运输运至目的地,放入室内水泥池中进行暂养;刚运回的幼鱼先放入室内面积为40-50m2的水泥池中用淡水进行暂养,用鼓风机充气增氧,气石密度为1-1. 5个/m2,放养密度15-20尾/m2,放养当天用l_2PPm 土霉素全池泼洒,稳定2-3天后,开始每天加盐度为8-14%。的半咸水,逐步升高盐度,升盐速率为3%。/天,到盐度8-10%。为止;幼鱼驯食饵料为活体海水糠虾和脊尾白虾的幼体和仔虾,饵料采用80目筛絹网捞取,每天投喂2次,以第二次投喂时有少量剩料为准;每天捞取死鱼,每天吸污,隔天换水40-70% ;驯养2-4周后,幼鱼均能摄食提供的饵料,进行拉网操作,转入室内小型水泥池养殖或塑料大棚大型水泥池养殖,室内小型水泥池养殖水泥池20-30m2,放养密度8-10尾/m2,用鼓风机充气增氧,气石密度为1-1. 5个/m2,投喂活体海水糠虾和脊尾白虾的幼体和仔虾,饵料采用80目筛絹网捞取,每天投喂2次,以第二次投喂时有少量剩料为准,活体饵料不足时,用冰冻的糠虾或者缓沉配合饲料来替代,每天吸污,每周换水2次,每隔30-40天倒池一次;塑料大棚大型水泥池养殖水泥池150-220m2,简易陆基养殖,上口采用蔬菜大棚及塑料薄膜结构,两侧开口通风,并辅以90%遮荫膜调光调温,用鼓风机充气增氧,气石密度为0. 20-0. 25个/m2,幼鱼放养密度5_8尾/m2,投喂活体海水糠虾和脊尾白虾的幼体和仔虾,饵料采用80目筛絹网捞取,每天投喂2次,以第二次投喂时有少量剩料为准,活体饵料不足时,用冰冻的糠虾或者缓沉配合饲料来替代,每周换水一次,每隔40-60天倒池一次,养殖池中放养3-5斤的脊尾白虾成虾,其用作摄食幼鱼未摄食的、死亡的、沉底的饵料,脊尾白虾繁殖出来的幼体也是刀鲚幼鱼的饵料;养殖至每年的11-12月份,水温15°C以下,刀鲚转入越冬养殖,刀鲚越冬养殖在室温下进行,水温保持在8°C以上,以保持幼鱼的摄食;越冬期间,饵料采用活体海水桡足类,活体饵料不足时,用冰冻的糠虾或者缓沉配合饲料来替代;第二年开春后仍按室内养殖方式养殖。
全文摘要
一种长江刀鲚室内水泥池养殖技术,涉及刀鲚养殖,本发明包括鱼种的采集和运输,暂养及驯养,室内养殖,越冬养殖,其特征是9-10月份采集规格在8-12cm的幼鱼,放入室内水泥池中进行暂养;驯养2-4周后,转入室内小型水泥池养殖;养殖至每年的11-12月份,水温15℃以下,刀鲚转入越冬养殖,刀鲚越冬养殖在室温下进行,水温保持在8℃以上,以保持幼鱼的摄食;越冬期间,饵料采用活体海水桡足类,活体饵料不足时,用冰冻的糠虾或者缓沉配合饲料来替代;第二年开春后仍按室内养殖方式养殖。
文档编号A01K61/00GK103026987SQ20111030392
公开日2013年4月10日 申请日期2011年10月10日 优先权日2011年10月10日
发明者施永海, 张根玉, 严银龙, 陆海燕, 刘建忠, 张海明, 陆根海, 谢永得, 胡春晖, 徐嘉波 申请人:上海市水产研究所, 上海市水产技术推广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