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长江刀鲚室内集约化人工育苗技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334阅读:21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长江刀鲚室内集约化人工育苗技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洄游性鱼类人工繁殖技术,尤其是长江刀鲚室内集约化人工育苗技术。
背景技术
刀鲚(Coilia ectenes),属鲱形目、鍉科、鲚属,俗称刀鱼、毛刀鱼、毛花鱼、胡子鱼、鲚鱼等。主要分布于我国黄渤海和东海一带,凡通海的江河如辽河、海河、黄河、长江、钱塘江均能见到,其以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而著称,是享有“长江三鲜”美誉之一的名贵回游性鱼类。近几年来,由于过度捕捞及生态环境恶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刀鲚资源急剧衰退,而市场需求却有增无减,甚至到了有价无市的窘境,2011年的清明前后,三两左右规格的刀鲚市场售价高达7000元/Kg。尽管目前国内一些研究机构以及生产单位一直在寻求一种类似于四大家鱼的通过捕获成熟野生雌、雄亲鱼进行人工授精方式育苗,然而屡遭失败,尚无成功之例。也有一些单位进行了诸如灌江纳苗、长江沿岸拉网捕苗进行养殖试验,偶有刀鲚人工繁殖成功的个别报道,但刀鲚人工繁殖的成功存在着极大的偶然性,刀鲚人工繁殖还有很多技术参数比较模糊,苗种培育更存在偶然性,大多采用开口仔鱼一次池塘放养,苗种培育成活率低,无法进行产业化推广。因此,长江刀鱼人工繁殖技术成为保护刀鱼种质资源和发展刀鱼规模化养殖生产的关键,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长江刀鲚室内集约化人工繁育技术。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包括刀鲚亲鱼的强化培育、人工催产、人工孵化和苗种培育步骤,其特征是刀鲚亲鱼的强化培育采用经过三年海淡水交替养殖的刀鲚成鱼群体作为亲鱼群体,再挑选体格健壮活力好、鳞片和鳍条完整体表光滑无伤痕的刀鲚成鱼进行强化培育,养殖池为20_30m2室内水泥池,放养密度2-6尾/m2,用鼓风机充气增氧,气石密度为O. 5-1个/m2,投喂活体海水糠虾和脊尾白虾的幼体和仔虾,每天投喂2次,每天吸污,每周换水2次,每隔30-40天倒池一次,养殖池水逐步加入当地天然海水,提高养殖池水盐度,升盐速率为2-3%。/天,最后升盐至当地的天然海水盐度,第二年的4月份起,养殖池水逐步加入淡水,降盐速率2-3%。/天,最后降盐淡化到淡水中养殖,同时在养殖池中增加气提设施使池水流动刺激亲鱼,促使其性腺进一步发育;亲鱼培育至6月底,棚内水温已升至25°C以上,选择可以见到清新的卵巢轮廓、下腹部比较柔软的雌鱼亲鱼个体和轻压腹部会有乳白色的精液流出的雄鱼亲鱼个体,雌雄比为1: 3,亲鱼经催产后移入产卵池中,产卵池为长方形水泥池,面积10m2、水深lm,静水、充氧,水温25-27°C,雌雄亲鱼自然交配产卵受精;产卵后停止充气受精卵就会漂浮在水的上层,用80目的网兜捞取收集,孵化用水为淡水,受精卵采用控温、静水、充气孵化,孵化器为100X 100X90cm底部为锥形的水泥池孵化器,水体600kg,放受精卵10000粒/池,24小时充气孵化,水温控制在25-26°C,经20小时孵化鱼苗即可破膜;苗种培育实行四级分步培养一级培养是初孵仔鱼至开口前,为初孵仔鱼暂养,鱼苗孵化后要在孵化器中继续孵化进行胚后发育,等鱼苗发育至口器形成肠管打通后鱼苗即可下池进行培育,孵化期间孵化器每天换水一次,换水量为60%,孵化后充气量应减少,避免充气过大使鱼苗受伤,仔鱼在孵化器中发育4-5天后鱼苗已基本开口,将鱼苗连水带苗移入育苗池中,采用静水充气方法进行培育;二级培养是体长从3mm培育至20mm,是刀鲚夏花鱼种培育的关键,育苗池为面积10m2、水深Im的长方形水泥池,池内播散气石I个/m2,采用静水充气增氧培育,育苗水温控制在25-27°C ;放养密度为3000-5000尾/m2,鱼苗的开口饵料为小型淡水轮虫,轮虫密度为3-5个/ml,上下午各投一次,培育10天后补充大型轮虫的投喂量增加其适口性,育苗用水为淡水,经池塘及蓄水池两级沉淀后用200目的尼龙筛絹过滤后注入育苗池,鱼苗培育前5天苗池不吸污不换水,第6天起每天吸污清底一次,隔天换水一次换水量为50%,鱼苗长到全长20mm,应及时分养进行三级培育;三级培养是体长从20mm培育至30mm,将通过二级培养长至20mm的刀鲚苗用网目为80的筛絹网拉网捕捞,用盆子或水桶带水操作将鱼苗分养,育苗池为面积20m2、水深1. 3m的长方形水泥池,散气石0. 5-1个/m2,采用静水充气增氧培育,育苗水温控制在25-27°C,放养密度为500-1000尾/m2,投喂轮虫及绕足类的幼体,浮游动物捞取后用40目的筛絹进行过滤后投喂,上下午各投一次,同时补充投喂卤虫无节幼体以增加饵料的营养,育苗用水为淡水,经池塘及蓄水池两级沉淀用后200目的尼龙筛絹过滤后注入育苗池,鱼苗培育期间每天要吸污清底一次,隔天换水一次换水量为60-70%,培育鱼苗长到全长30mm以上,应及时分养进行四级培育;四级培养是体长从30mm培养至40-50mm,体长达30mm以上规格的刀鲚苗放养时用80目的筛絹网拉网捕捞,用盆子或水桶带水操作将鱼苗分养,育苗池面积200m2、水深1. 5m的长方形水泥池,散气石0. 2-0. 5个/m2,采用静水充气增氧培育,育苗水温控制在25-30°C,放养密度为50-100尾/m2,投喂淡水绕足类和枝角类的成体,浮游动物用80目的筛絹网捞取后用20目的筛絹进行过滤后投喂,上下午各投一次,投饵量以投喂二小时后用250ml的烧杯检查水体仍能发现有1-2个剑水蚤等饵料生物为准;每周换水一次。培育鱼苗全长达40-50mm,时,鱼苗的各个鳍条以及鳞片等均已发育完整,进入到幼鱼阶段,鱼苗可放入池塘中进行常规养殖或作为夏花鱼种出售。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的突出特点是1)解决了长江刀鲚苗种的集约化批量生产技术,相对于现在池塘粗放型的苗种培育技术,技术更加成熟,人工可控性增强;2)苗种培育的集约化生产,培育成活率进一步提高,单位苗种产量相对池塘培育明显提高,本发明2011年获得受精卵2. 7万粒,初孵仔鱼2. 0万尾,经室内水泥池培育,共培育40-50mm夏花鱼苗1. 5万尾;孵化率74. 1% ;苗种培育成活率75. 0%;3)解决了人工繁殖和育苗中温度、饵料种类、四级培养技术、放养密度多个关键节点,消除现有技术很多技术参数比较模糊的困惑,提高了各参数的精准度,方法更为精细化,形成了操作规程,操作简便,易于被人们接受和推广。
具体实施例方式本发明的生产技术步骤包括刀鲚亲鱼的强化培育、人工催产、人工孵化和苗种培育。一、亲鱼的强化培育1、日常管理用经过三年海淡水交替养殖的刀鲚成鱼群体作为亲体群体,再选体格健壮活力好、鳞片和鳍条完整体表光滑无伤痕的刀鲚成鱼进行强化培育,养殖池为20-30m2水泥池,放养密度2-6尾/m2,用鼓风机充气增氧,气石密度为O. 5-1个/m2,投喂活体海水糠虾和脊尾白虾的幼体和仔虾,饵料采用筛絹网(80目)捞取,每天投喂2次,以第二次投喂时有少量剩料为准;每天吸污,每周换水2次(80目过滤),每隔30-40天倒池一次。2、升盐人工模拟刀鲚的洄游,每年到11-12月份逐步升盐,逐步加入当地天然海水,升盐速率为2-3%。/天,最后升盐至当地的天然海水盐度。3、降盐到第二年的4月份逐步降盐,逐步加入淡水,降盐速率2-3%。/天,最后降盐淡化到淡水中养殖,同时在培育池中增加气提设施使池水流动起来刺激亲鱼,促使其性腺进一步发育。二、人工催产亲鱼培育至6月底,棚内水温已升至25°C以上,观察亲鱼可以看到亲鱼腹部比以前明显膨大,雌雄亲鱼可以看到互相追逐的感觉,此时就可以进行人工催产了。1、亲鱼的选择拉网检查选雌鱼可以见到清新的卵巢轮廓,下腹部比较柔软的个体,雄鱼轻压腹部会有乳白色的精液流出的个体。雌雄比为1: 3。2、自然产卵受精亲鱼经催产后移入产卵池中,产卵池为长方形水泥池,面积10m2、水深lm,静水、充氧,水温25-27°C,效应时间为10-12小时,雌雄亲鱼自然交配产卵受
不目ο三、人工孵化1、受精卵的收集可以用80目的网兜捞取收集。2、受精卵的孵化孵化用水为淡水,受精卵采用控温、静水、充气孵化,孵化器为100X 100 X 90cm底部为锥形的水泥池孵化器,水体600kg,放受精卵10000粒/池,24小时充气孵化,水温控制在2 5-26°C,经20小时孵化鱼苗即可破膜。四、苗种培育刀鲚苗种培育实行四级分步培养一级培养初孵仔鱼至开口前;二级培养,体长从3mm培育至20mm ;三级培养,体长从20mm培育至30mm ;四级培养体长从30mm培养至40_50mm。1、一级培养鱼苗孵化后要在孵化器中继续孵化进行胚后发育,等鱼苗发育至口器形成肠管打通后鱼苗即可下池进行培育。每天换水一次(60%),减少充气量为微波状,
4-5天后鱼苗开口,将鱼苗连水带苗移入育苗池中,采用静水充气方法进行培育。2、二级培育刀鲚鱼苗开口到培育至体长2Omm的鱼种的过程育苗池为面积10m2、水深Im的长方形水泥池,池内播散气石I个/m2,采用静水充气增氧培育;育苗水温控制在25-27°C;放养密度为3000-5000尾/m2 ;鱼苗的开口饵料为小型淡水轮虫,轮虫密度为3-5个/ml,上下午各投一次,培育10天后补充大型轮虫的投喂量增加其适口性;育苗用水为淡水,经池塘及蓄水池两级沉淀后用200目的尼龙筛絹过滤后注入育苗池,鱼苗培育前5天苗池不吸污不换水,第6天起每天要吸污清底一次,隔天换水一次换水量为50 %,经过15天左右培育鱼苗已长到全长20mm左右,此时应及时分养进行三级培育。3、三级培养将通过二级培养长至20mm左右的刀鲚苗用网目为80的筛絹网拉网捕捞,用盆子或水桶带水操作将鱼苗分养育苗池为面积20m2、水深1. 3m的长方形水泥池,散气石O. 5个/m2,采用静水充气增氧培育;育苗水温控制在25-27°C;放养密度为500-1000尾/m2 ;体长20mm鱼苗主动摄食的能力已较强,因此饵料主要投喂轮虫及绕足类的的幼体,浮游动物捞取后用40目的筛絹进行过滤后投喂,上下午各投一次。同时补充投喂一些卤虫无节幼体以增加饵料的营养;育苗用水为淡水,经池塘及蓄水池两级沉淀用后200目的尼龙筛絹过滤后注入育苗池,鱼苗培育期间每天要吸污清底一次,隔天换水一次换水量为60-70%。经过10-15天左右培育鱼苗已长到全长30mm以上,此时应及时分养进行四级培育。4、四级培养全长达30mm以上规格的刀鲚苗要再次拉网分养进行培育,放养时仍然用80目的筛絹网拉网捕捞,用盆子或水桶带水操作将鱼苗分养育苗池面积200m2、水深1. 5m的长方形水泥池,散气石O. 2个/m2,采用静水充气增氧培育;育苗水温控制在25-300C;放养密度为50-100尾/m2全长达30mm的刀鲚鱼苗摄食能力更强,因此饵料主要投喂淡水绕足类和枝角类的成体,浮游动物用80目的筛絹网捞取后用20目的筛絹进行过滤后投喂,上下午各投一次。投饵量以投喂二小时后用250ml的烧杯检查水体仍能发现有1-2个剑水蚤等饵料生物为准;不吸污,每周换水一次。培育10天左右鱼苗全长已达40-50mm,此时鱼苗的各个鳍条以及鳞片等均已发育完整,进入到幼鱼阶段,鱼苗可放入池塘中进行常规养殖或作为夏花鱼种出售。
权利要求
1.一种长江刀鲚室内集约化人工育苗技术,包括刀鲚亲鱼的强化培育、人工催产、人工孵化和苗种培育步骤,其特征是刀鲚亲鱼的强化培育采用经过三年海淡水交替养殖的刀鲚成鱼群体作为亲鱼群体,再挑选体格健壮活力好、鳞片和鳍条完整体表光滑无伤痕的刀鲚成鱼进行强化培育,养殖池为20-30m2室内水泥池,放养密度2-6尾/m2,用鼓风机充气增氧,气石密度为0. 5-1个/m2,投喂活体海水糠虾和脊尾白虾的幼体和仔虾,每天投喂2次,每天吸污,每周换水2次,每隔30-40天倒池一次,养殖池水逐步加入当地天然海水,提高养殖池水盐度,升盐速率为2-3%。/天,最后升盐至当地的天然海水盐度,第二年的4月份起,养殖池水逐步加入淡水,降盐速率2-3%。/天,最后降盐淡化到淡水中养殖,同时在养殖池中增加气提设施使池水流动刺激亲鱼,促使其性腺进一步发育;亲鱼培育至6月底,棚内水温已升至25°C以上,选择可以见到清新的卵巢轮廓,下腹部比较柔软的雌鱼亲鱼个体和轻压腹部会有乳白色的精液流出的雄鱼亲鱼个体,雌雄比为1: 3,亲鱼经催产后移入产卵池中,产卵池为长方形水泥池,面积10m2、水深lm,静水、充氧,水温25-27°C,雌雄亲鱼自然交配产卵受精;产卵后停止充气受精卵就会漂浮在水的上层,用80目的网兜捞取收集,孵化用水为淡水,受精卵采用控温、静水、充气孵化,孵化器为100X 100X90cm底部为锥形的水泥池孵化器,水体600kg,放受精卵10000粒/池,24小时充气孵化,水温控制在25-26°C,经20小时孵化鱼苗即可破膜;苗种培育实行四级分步培养一级培养是初孵仔鱼至开口前,为初孵仔鱼暂养,鱼苗孵化后要在孵化器中继续孵化进行胚后发育,等鱼苗发育至口器形成肠管打通后鱼苗即可下池进行培育,孵化期间孵化器每天换水一次,换水量为60%,孵化后充气量应减少,避免充气过大使鱼苗受伤,仔鱼在孵化器中发育4-5天后鱼苗已基本开口,将鱼苗连水带苗移入育苗池中,采用静水充气方法进行培育;二级培养是体长从3mm培育至20mm,是刀鲚夏花鱼种培育的关键,育苗池为面积10m2、水深Im的长方形水泥池,池内播散气石I个/m2,采用静水充气增氧培育,育苗水温控制在25-27°C ;放养密度为3000-5000尾/m2,鱼苗的开口饵料为小型淡水轮虫,轮虫密度为3-5个/ml,上下午各投一次,培育10天后补充大型轮虫的投喂量增加其适口性,育苗用水为淡水,经池塘及蓄水池两级沉淀后用200目的尼龙筛絹过滤后注入育苗池,鱼苗培育前5天苗池不吸污不换水,第6天起每天吸污清底一次,隔天换水一次换水量为50%,鱼苗长到全长20mm,应及时分养进行三级培育;三级培养是体长从20mm培育至30mm,将通过二级培养长至20mm的刀鲚苗用网目为80的筛絹网拉网捕捞,用盆子或水桶带水操作将鱼苗分养,育苗池为面积20m2、水深1. 3m的长方形水泥池,散气石0. 5-1个/m2,采用静水充气增氧培育,育苗水温控制在25-27 °C,放养密度为500-1000尾/m2,投喂轮虫及绕足类的幼体,浮游动物捞取后用40目的筛絹进行过滤后投喂,上下午各投一次,同时补充投喂卤虫无节幼体以增加饵料的营养,育苗用水为淡水,经池塘及蓄水池两级沉淀用后200目的尼龙筛絹过滤后注入育苗池,鱼苗培育期间每天要吸污清底一次,隔天换水一次换水量为60-70%,培育鱼苗长到全长30mm以上,应及时分养进行四级培育;四级培养是体长从30mm培养至40-50臟,体长达30mm以上规格的刀鲚苗放养时用80目的筛絹网拉网捕捞,用盆子或水桶带水操作将鱼苗分养,育苗池面积200m2、水深1. 5m的长方形水泥池,散气石0. 2-0. 5个/m2,采用静水充气增氧培育,育苗水温控制在25-30°C,放养密度为50-100尾/m2,投喂淡水绕足类和枝角类的成体,浮游动物用80目的筛絹网捞取后用20目的筛絹进行过滤后投喂,上下午各投一次,投饵量以投喂二小时后用250ml的烧杯检查水体仍能发现有1-2个剑水蚤等饵料生物为准;每周换水一次。
全文摘要
一种长江刀鲚室内集约化人工育苗技术,本发明通过刀鲚亲鱼强化培育、人工催产、人工孵化和苗种培育,其特征是刀鲚亲鱼的强化培育采用经过三年海淡水交替养殖的刀鲚成鱼作为亲鱼,选择可以见到清新的卵巢轮廓,下腹部比较柔软的雌鱼亲鱼个体和轻压腹部会有乳白色的精液流出的雄鱼亲鱼个体进行人工催产,雌雄比为1∶3,雌雄亲鱼经催产后自然交配产卵受精,受精卵采用控温、静水、充气孵化,苗种培育实行四级分步培养一级培养是初孵仔鱼至开口前,为初孵仔鱼暂养,二级培养是体长从3mm培育至20mm,三级培养是体长从20mm培育至30mm,四级培养是体长从30mm培养至40-50mm,鱼苗全长达40-50mm可放入池塘进行常规养殖。
文档编号A01K61/00GK103026988SQ20111030394
公开日2013年4月10日 申请日期2011年10月10日 优先权日2011年10月10日
发明者张根玉, 张海明, 施永海, 陆根海, 陆海燕, 严银龙, 刘建忠, 谢永得, 胡春晖, 徐嘉波 申请人:上海市水产研究所, 上海市水产技术推广站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