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荷花病虫害电防治装置和防治荷花病虫害的方法

文档序号:119834阅读:27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荷花病虫害电防治装置和防治荷花病虫害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植物病虫害防治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荷花病虫害电防治装置和防治荷花病虫害的方法。
背景技术
荷花(Nelumbo nucifera)原产中国,在华夏大地广为分布,很早就被我们的祖先食用、观赏和药用。由于病虫害的存在,可以导致荷花生长受到影响,荷花的病虫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主要病害荷花褐纹病只危害荷叶,主要发生在立叶上。由真菌莲交链孢菌(Alfernaria nelumbii)侵染所致,此菌属半知菌亚门、丝孢纲、从梗孢目。荷花斑枯病缸、盆栽荷花的常见病。它危害荷叶,浮叶、立叶菌染病,系由真菌点叶菌 (Phyllosticta hydrophila)侵染所致,属半知菌亚门、腔孢纲球壳孢目。腐败病全株发病,但只在浅水池塘、稻田栽培藕莲、子莲时发生,缸、盆栽种的花莲罕见此病。由半知菌亚门、镰刀菌属,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ium)侵染所致。而种藕正是腐败病病菌的寄主,应谨慎引种。2.主要虫害1)莲会益管虫牙(Rhopalosiphum nymphaeae)属同翅目,蚜科。此虫的无翅孤雌蚜身体呈卵圆形,褐绿色至黑褐色,头部顶端有小圆突起。有翅孤雌蚜为卵形,头和胸部呈黑色,腹部褐色至褐绿色。2)斜蚊夜蛾(Prodenia litura)属鳞翅目,夜蛾科,是大江南北食害荷叶的主要害虫。因成虫夜间才出来活动,前翅的前缘外方有3条白色斜纹,故而得名。成虫翅展37-42mm,呈深褐色,胸部有白色丛毛, 腹部背面中央具暗褐色丛毛。前翅灰褐色,斑纹复杂,后翅白色,无斑纹。卵扁圆半球形,直径0. 4-0. 5mm,头部黑褐色,胸腹部颜色随虫口密度而变化,虫口密度大时呈纯褐色,小时则为土黄色至暗绿色。蛹长15-20mm。3)茶黄蓟马(Scirtotuthrips dorsalis)又名小黄蓟马,属缨翅目蓟马科。其成虫及幼虫皆为杂食性,可危害多种作物。莲浅叶摇蚊(Tendipes nelumbus)次幼虫危害浮叶,只对幼苗期的播种莲危害大。3.主要敌害
1)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属甲壳纲、十足目、爬行亚目、河虾科、螯虾属。原产美国南部及墨西哥北部,传闻 20世纪30年代末由日本人带入中国,亦说50年代南京市直接从日本引进。数十年来,由于人工携带和自然繁衍,现广泛分布于我国华北、华中、华南各地。原作水生动物资源开发,后发现养殖不易控制,危害多种谷物、蔬菜,莲藕是其一。他打洞穴居,危害提防,已成敌害。2)椎实螺(Radix swinhoei)又称椭圆萝卜螺,属腹足纲、肺螺亚纲、基眼目、椎实螺科。主要危害实生苗、荷花幼叶,睡莲亦受其害。3) I畐寿螺、(Ampullaria gigas)又名大瓶螺、苹果螺、南美螺、金宝螺,原产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分类上属软体动物门、腹足纲、腹足目、瓶螺科、瓶螺属,是一种大型的淡水螺。1981年广东中山市沙溪镇最早引入,然后各地先后引种饲养作食用。由于人们对福寿螺生物群落的危害性缺乏认识,导致该螺“流入”田间、池塘、沟渠中失控蔓延,称为水稻、水生蔬菜和水生花卉的有害螺类。防治荷花病虫害的传统手段就是使用农药,由于荷花是水生植物,叶片表面有蜡质的纳米结构,喷洒农药后不利于药滴的沾附;对于地下茎的病虫害,喷施农药很难起到良好的效果,由于池塘中存在有大量的水,对喷施的农药会起到稀释的作用,因此要大大的增加农药的用量才能勉强达到防治效果,大大增加了成本。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针对上述现有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荷花病虫害电防治装置和防治荷花病虫害的方法,提高了荷花病虫害的防治效率。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荷花病虫害电防治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变压器和周期换向脉冲发生器,该周期换向脉冲发生器的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分别连接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所述变压器输入端的电压可为220V,频率可为50Hz ;所述变压器输出端的电压可为0至36V可调,电流可为0至40A可调,频率可为0-10HZ可调。所述电压的调节精度可为IV,电流的调节精度可为1A,频率的调节精度可为0. 5Hz。所述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的高度可为60cm,厚度可为1cm,两电极的间距可为15 至20m。所述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的材料可为不锈钢或石墨或钛合金。本发明采用的另一种技术方案为一种防治荷花病虫害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所述荷花病虫害电防治装置中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平行埋入池塘的淤泥中,变压器和周期换向脉冲发生器设于池塘外;(2)向池塘撒入药剂,用量为每亩20至50kg,所述药剂的配方为
石墨粉氯化钾
磷酸二氢钾分散剂
120份 20份 15份 5份; (3)对荷花病虫害电防治装置中的变压器输入端通电。
每次通电的时间可为5至10小时。所述分散剂可为聚丙烯酰胺或纤维素衍生物或脂肪酸聚乙二醇酯。有益效果可以直接杀死淤泥和水体中的微生物和害虫,还可以净化水体,破坏水中的有害物质,防止富营养化;使用低压脉冲电流,对人畜绝对安全可靠,人在水中作业不会受到影响,可以在池塘中养鱼,实现混合养殖;采用本发明提供的药剂,增加了导电能力, 形成无数个微电池,强化了处理效果,同时提高了植株对磷、钾的利用率;本发明采用的方法节能环保,稳定可靠。


图1为荷花病虫害电防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明本发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在阅读了本发明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各种等价形式的修改均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本发明的原理是在池塘的水体和淤泥中埋设电极板,并在电极板施加低压脉冲电,池塘中的氯离子在阳极板发生氧化反应生成氯气,利用产生的氯气杀死细菌和病毒。在杀灭细菌和病毒的同时,脉冲电流通过害虫体的,使其电解质的结构发生紊乱,达到杀虫的目的。此外,池塘中的其他有害物质在电流的作用下可以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达到净化水体的目的,防止水体富营养化。结合本发明提供的药剂一起使用,可以降低电阻,形成无数个微电池,药剂中自身的氯元素可以弥补土壤中氯元素的不足,同时也增加了植株对磷、钾的利用率。本发明荷花病虫害电防治装置包括变压器、周期换向脉冲发生器和两个电极,其中变压器的输入端输入电压220V,频率50Hz的市电,变压器的输出端连接周期换向脉冲发生器的输入端,两个电极通过电极夹(图中未示出)与周期换向脉冲发生器的输出端连接。本发明通过如下步骤实现①放干池塘的水,待种苗定植好后,在池塘的淤泥平行埋入两块60cm高、Icm厚的电极,该电极的下30cm埋入淤泥中,另外30cm暴露在水中,两个电极的间距为15-20米,电极长度和数量根据具体情况定制;②向池塘中抛撒药剂,用量为每亩20-50公斤,然后灌水至指定深度(一般水深为30-50cm),将电极夹固定在电极上,接好电极线,电极线末端接在周期换向脉冲发生器的输出端;③调节荷花病虫害电防治装置, 使通电电压为0-36V (调节精度为IV),电流为0-40A (调节精度为1A),频率为O-IOHz (调节精度为0. 5Hz),每次通电的时间为5-10小时,首次处理的时间在8小时以上比较好,以后视危害程度酌情处理,可一天通电一次。
权利要求
1.一种荷花病虫害电防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接的变压器和周期换向脉冲发生器,该周期换向脉冲发生器的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分别连接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荷花病虫害电防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压器输入端的电压为220V,频率为50Hz ;所述变压器输出端的电压为0至36V可调,电流为0至40A可调, 频率为0-10HZ可调。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荷花病虫害电防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压的调节精度为 IV,电流的调节精度为1A,频率的调节精度为0. 5Hz。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荷花病虫害电防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的高度为60cm,厚度为1cm,两电极的间距为15至20m。
5.一种防治荷花病虫害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将权利要求1所述荷花病虫害电防治装置中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平行埋入池塘的淤泥中,变压器和周期换向脉冲发生器设于池塘外;(2)向池塘撒入药剂,用量为每亩20至50kg,所述药剂的配方为(3)对荷花病虫害电防治装置中的变压器输入端通电。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一种防治荷花病虫害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压器输入端的电压为220V,频率为50Hz ;所述变压器输出端的电压为0至36V可调,电流为0至40A可调,频率为0-10HZ可调。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一种防治荷花病虫害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压的调节精度为IV,电流的调节精度为1A,频率的调节精度为0. 5Hz。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一种防治荷花病虫害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的高度为60cm,厚度为1cm,两电极的间距为15至20m。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一种防治荷花病虫害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每次通电的时间为5 至10小时。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一种防治荷花病虫害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散剂为聚丙烯酰胺或纤维素衍生物或脂肪酸聚乙二醇酯。石墨粉氯化钾磷酸二氢钾分散剂120份 20份 15份 5份;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荷花病虫害电防治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变压器和周期换向脉冲发生器,该周期换向脉冲发生器的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分别连接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防治荷花病虫害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荷花病虫害电防治装置中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平行埋入池塘的淤泥中,变压器和周期换向脉冲发生器设于池塘外;(2)向池塘撒入药剂,用量为每亩20至50kg;(3)对荷花病虫害电防治装置中的变压器输入端通电。本发明提高了荷花病虫害的防治效率。
文档编号A01M3/00GK102499212SQ20111031386
公开日2012年6月20日 申请日期2011年10月17日 优先权日2011年10月17日
发明者戴霞云, 曾晓东, 曾玲琳, 殷昕, 殷锡良, 胡嘉晟, 胡革会 申请人:殷昕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