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冠状银莲花种球的繁育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冠状银莲花种球的繁育方法,属于植物组织培养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冠状银莲花(Anemone coronaria)系毛茛科银莲花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原产地中海沿岸东部,银莲花起源于希腊语"皿种子似绒毛,其瘦果外具白色绒毛, 俗称“白头翁”。银莲花植物资源全世界约有150多种,主要分布在北半球,多数分布于亚洲和欧洲;我国有野生资源53种,有25个变种,5个亚种,在大陆各省区和台湾省均有分布, 主要分布在西南部高山地区。冠状银莲花主要以块根为开花种源,一年生块根呈圆锥状,外表光滑,两年生以上根茎为不规则分枝状,生长期块根下有须根。株高25 65cm,叶20 110枚基生,边缘齿牙状,叶脉掌状。花茎7 28枝,自基生叶的中心逐渐抽出,抽茎时苞片呈倒钩状,茎粗0. 3 0. 8cm,直立中空,长15 65cm,花单生于茎顶,花径7 13cm雄蕊多数。花有粉、红、白、 蓝、紫红等单色或复色。银莲花头状聚合果多数外具白色绒毛,成熟时种子易脱落。聚合果圆卵形或扁形,每花序具瘦果300 800粒种子,种子成熟时瘦果外绒毛伸展。冠状银莲花秋天低温春化种植,冬春季开花,夏季休眠。喜光照,可适当遮荫,属相对长日照植物。喜水怕涝,生长温度白天15 23°C,夜间8 15°C,温度高于30°C停止生长;温度对其生育及开花影响较大。目前,冠状银莲花欧洲广泛栽培,尤其在意大利和以色列,以培育出了许多切花、 盆花品种,可供选择的花色有红色、兰色、紫色、淡紫色、粉色、白色,混色。欧洲市场上畅销的栽培系列有Marianne、Mona Lisa、Jerusalem、Galilee,Christina 等。我国自 1997 年开始引种栽培,由于冠状银莲花夏季休眠,冬、春产花,我国北方生育期较短,我国进行生产的种源都来自国外,国内无企业进行冠状银莲花种球生产,由于种球的高昂成本所带来的种植风险,抑制了我国企业和农户对其进行大规模的投资生产。为此,研究冠状银莲花种球的繁育技术,解决冠状银莲花生产的种源问题,可为花卉生产带来极大的经济效益。
发明内容
为解决冠状银莲花生产的种源问题,寻找适合我国气候的冠状银莲花种球繁育方法,本发明利用冠状银莲花夏季休眠的特性,提供一种冠状银莲花种球的繁育技术,包括种球繁育、采收、贮藏等步骤,使其直接得到开花种球的繁育方法,以打破目前国内无冠状银莲花种球生产的局面,节省高昂的进口种球成本,通过该方法繁育出适合我国气候的开花种球进行花卉生产。本发明通过下列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冠状银莲花种球的繁育方法,其特征包括以下各步骤A.冠状银莲花种子成熟时,及时采收从果实表皮脱落的种子;
B.将步骤A得到的种子松散放置于纱网袋中,并于温度为10 15°C、湿度为25 45% 下贮藏备用;
C.播种前,将步骤B贮藏备用的种子置于温度为2 4°C条件下预处理30天,以促进种子萌发;
D.在15 20°C的恒温及无光照的条件下,将经过步骤C预处理的种子播种在下列体积比的基质中泥炭红土 =4 1,在保持基质湿润、控制基质表面温度为13 16°C及遮光条件下,培养种子至出苗,然后按常规对种子苗进行病菌防治;
E.待步骤D的种子苗生长至具有2 3对真叶时,连同基质取出,并保留3 5厘米长的根系,移栽至下列体积比的基质中腐叶土 珍珠岩红土 =5 3 2,控制遮荫率 50 60%,且每2 3天浇一次水,每10 15天进行一次病菌防治,每8 10天施一次液肥;
F.待步骤E的种子苗植株长至具有6 8对真叶时,进行大田定植,即定植在下列体积比的基质中腐殖土 红土 = 1 1,每亩施底肥——普钙200公斤、复合肥40公斤,并保持通风和光照,日温控制在15 23°C、夜温控制在8 15°C;生长初期,按每亩3 5公斤的量,每12 15天施一次下列质量比的复合肥N P K = 20 10 20,生长25 35天后,按每亩8 10公斤的量,每10 12天施一次质量比为1 1的钙肥和钾肥,且每 2 4天浇一次水,期间拔除杂草,摘除病枝,防止病虫害,并防止冬季霜冻;
G.待步骤F的植株开始枯黄且停止生长时,停止浇水,直至植株全部枯黄后,深挖采收种球,去除泥土、根、茎,将种球于通风、阴凉下自然干燥后,用下列体积比的混合物涂抹种球表面百菌清石灰粉珍珠岩粉=1 3 5,并在湿度为30 45%下贮藏种球,即获得冠状银莲花种球。所述步骤D的播种是控制基质厚度大于8厘米,将种子连绒毛平铺在基质表面, 再用细沙压住绒毛,之后在种子上覆盖0. 2厘米厚的泥炭或者细腐叶土。所述步骤D和E的病菌防治是采用80%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稀释成1500倍的液体进行喷雾。所述步骤E的移栽密度控制为IOX 10厘米。 所述步骤E的液肥是在每100公斤水中溶入硝酸钾和尿素各100克,再稀释成500 倍的液体。本发明针对冠状银莲花具有夏季休眠,种子形态独特似绒毛,播种极为困难,在我国由于夏季休眠生育期短,难于准确掌握种球繁育的各个技术环节,尤其是一次性培养成开花球,对繁育过程要求极其严格等诸多问题,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实现了适应我国气候的冠状银莲花繁育,使播种的萌芽率达95%以上,播种后8 10天开始陆续出苗,20天可获得整齐苗,且种球的贮藏损失率可降低8%以上,彻底解决了我国无冠状银莲花种球生产的局面,减少了银莲花种植企业进口种源的成本投入,为生产企业获得优质种源开辟了新的途径,为银莲花种植企业带来极其丰厚的经济效益。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仅限于此。
实施例1
A.冠状银莲花种子成熟时,及时采收从果实表皮脱落的种子;
B.将步骤A得到的种子松散放置于纱网袋中,并于温度为10°C、湿度为35%下贮藏备
用;
C.播种前,将步骤B贮藏备用的种子置于温度为4°C条件下预处理30天,以促进种子萌发;
D.在15°C的恒温及无光照的条件下,将经过步骤C预处理的种子播种在下列体积比的基质中泥炭红土 =4 1,控制基质厚度10厘米,将种子连绒毛平铺在基质表面,再用细沙压住绒毛,之后在种子上覆盖0. 2厘米厚的泥炭或者细腐叶土,在保持基质湿润、控制基质表面温度为15°C及遮光条件下,培养种子至出苗,然后采用80%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稀释成1500倍的液体进行喷雾,对种子苗进行病菌防治;
E.待步骤D的种子苗生长至具有2对真叶时,连同基质取出,并保留4厘米长的根系, 移栽至下列体积比的基质中腐叶土 珍珠岩红土 =5 3 2,移栽密度控制为10X10 厘米,控制遮荫率55%,且每3天浇一次水,每12天采用80%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稀释成 1500倍的液体进行喷雾,进行一次病菌防治,每10天施一次液肥,其中,液肥是在每100公斤水中溶入硝酸钾和尿素各100克,再稀释成500倍的液体;
F.待步骤E的种子苗植株长至具有8对真叶时,进行大田定植,即定植在下列体积比的基质中腐殖土 红土 = 1 1,每亩施底肥——普钙200公斤、复合肥40公斤,并保持通风和光照,日温控制在15°C、夜温控制在12°C ;生长初期,按每亩5公斤的量,每12天施一次下列质量比的复合肥N P K = 20 10 20,生长30天后,按每亩10公斤的量, 每10天施一次质量比为1 1的钙肥和钾肥,且每3天浇一次水,期间按常规拔除杂草,摘除病枝,防止病虫害,并防止冬季霜冻;
G.待步骤F的植株开始枯黄且停止生长时,停止浇水,直至植株全部枯黄后,深挖采收种球,去除泥土、根、茎,将种球于通风、阴凉下自然干燥后,用下列体积比的混合物涂抹种球表面百菌清石灰粉珍珠岩粉=1 3 5,并在湿度为35%下贮藏种球,即获得冠状银莲花种球。实施例2
A.冠状银莲花种子成熟时,及时采收从果实表皮脱落的种子;
B.将步骤A得到的种子松散放置于纱网袋中,并于温度为12°C、湿度为25%下贮藏备
用;
C.播种前,将步骤B贮藏备用的种子置于温度为3°C条件下预处理30天,以促进种子萌发;
D.在18°C的恒温及无光照的条件下,将经过步骤C预处理的种子播种在下列体积比的基质中泥炭红土 =4 1,控制基质厚度9厘米,将种子连绒毛平铺在基质表面,再用细沙压住绒毛,之后在种子上覆盖0. 2厘米厚的泥炭或者细腐叶土,在保持基质湿润、控制基质表面温度为13°C及遮光条件下,培养种子至出苗,然后采用80%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稀释成1500倍的液体进行喷雾,对种子苗进行病菌防治;
E.待步骤D的种子苗生长至具有3对真叶时,连同基质取出,并保留3厘米长的根系, 移栽至下列体积比的基质中腐叶土 珍珠岩红土 = 5:3: 2,移栽密度控制为10X104厘米,控制遮荫率60%,且每2天浇一次水,每10天采用80%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稀释成 1500倍的液体进行喷雾,进行一次病菌防治,每9天施一次液肥,其中,液肥是在每100公斤水中溶入硝酸钾和尿素各100克,再稀释成500倍的液体。;
F.待步骤E的种子苗植株长至具有6对真叶时,进行大田定植,即定植在下列体积比的基质中腐殖土 红土 = 1 1,每亩施底肥——普钙200公斤、复合肥40公斤,并保持通风和光照,日温控制在20°C、夜温控制在8°C;生长初期,按每亩4公斤的量,每13天施一次下列质量比的复合肥N P K = 20 10 20,生长25天后,按每亩9公斤的量,每 11天施一次质量比为1 1的钙肥和钾肥,且每4天浇一次水,期间拔除杂草,摘除病枝,防止病虫害,并防止冬季霜冻;
G.待步骤F的植株开始枯黄且停止生长时,停止浇水,直至植株全部枯黄后,深挖采收种球,去除泥土、根、茎,将种球于通风、阴凉下自然干燥后,用下列体积比的混合物涂抹种球表面百菌清石灰粉珍珠岩粉=1 3 5,并在湿度为30%下贮藏种球,即获得冠状银莲花种球。 实施例3
A.冠状银莲花种子成熟时,及时采收从果实表皮脱落的种子;
B.将步骤A得到的种子松散放置于纱网袋中,并于温度为15°C、湿度为45%下贮藏备
用;
C.播种前,将步骤B贮藏备用的种子置于温度为2°C条件下预处理30天,以促进种子萌发;
D.在20°C的恒温及无光照的条件下,将经过步骤C预处理的种子播种在下列体积比的基质中泥炭红土 =4 1,控制基质厚度大于8厘米,将种子连绒毛平铺在基质表面,再用细沙压住绒毛,之后在种子上覆盖0. 2厘米厚的泥炭或者细腐叶土,在保持基质湿润、控制基质表面温度为16°C及遮光条件下,培养种子至出苗,然后采用80%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稀释成1500倍的液体进行喷雾,对种子苗进行病菌防治;
E.待步骤D的种子苗生长至具有3对真叶时,连同基质取出,并保留5厘米长的根系,移栽至下列体积比的基质中腐叶土 珍珠岩红土 = 5:3: 2,移栽密度控制为 10 X 10厘米,控制遮荫率50%,且每3天浇一次水,每15天采用80%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稀释成1500倍的液体进行喷雾,进行一次病菌防治,每8天施一次液肥,其中,液肥是在每100 公斤水中溶入硝酸钾和尿素各100克,再稀释成500倍的液体。;
F.待步骤E的种子苗植株长至具有7对真叶时,进行大田定植,即定植在下列体积比的基质中腐殖土 红土 = 1 1,每亩施底肥——普钙200公斤、复合肥40公斤,并保持通风和光照,日温控制在23°C、夜温控制在15°C ;生长初期,按每亩3公斤的量,每15天施一次下列质量比的复合肥N P K = 20 10 20,生长35天后,按每亩8公斤的量,每 12天施一次质量比为1 1的钙肥和钾肥,且每2天浇一次水,期间拔除杂草,摘除病枝,防止病虫害,并防止冬季霜冻;
G.待步骤F的植株开始枯黄且停止生长时,停止浇水,直至植株全部枯黄后,深挖采收种球,去除泥土、根、茎,将种球于通风、阴凉下自然干燥后,用下列体积比的混合物涂抹种球表面百菌清石灰粉珍珠岩粉=1 3 5,并在湿度为45%下贮藏种球,即获得冠状银莲花种球。
权利要求
1.一种冠状银莲花种球的繁育方法,其特征包括以下各步骤A.冠状银莲花种子成熟时,及时采收从果实表皮脱落的种子;B.将步骤A得到的种子松散放置于纱网袋中,并于温度为10 15°C、湿度为25 45% 下贮藏备用;C.播种前,将步骤B贮藏备用的种子置于温度为2 4°C条件下预处理30天,以促进种子萌发;D.在15 20°C的恒温及无光照的条件下,将经过步骤C预处理的种子播种在下列体积比的基质中泥炭红土 =4 1,在保持基质湿润、控制基质表面温度为13 16°C及遮光条件下,培养种子至出苗,然后按常规对种子苗进行病菌防治;E.待步骤D的种子苗生长至具有2 3对真叶时,连同基质取出,并保留3 5厘米长的根系,移栽至下列体积比的基质中腐叶土 珍珠岩红土 =5 3 2,控制遮荫率 50 60%,且每2 3天浇一次水,每10 15天进行一次病菌防治,每8 10天施一次液肥;F.待步骤E的种子苗植株长至具有6 8对真叶时,进行大田定植,即定植在下列体积比的基质中腐殖土 红土 = 1 1,每亩施底肥——普钙200公斤、复合肥40公斤,并保持通风和光照,日温控制在15 23°C、夜温控制在8 15°C;生长初期,按每亩3 5公斤的量,每12 15天施一次下列质量比的复合肥N P K = 20 10 20,生长25 35天后,按每亩8 10公斤的量,每10 12天施一次质量比为1 1的钙肥和钾肥,且每 2 4天浇一次水,期间拔除杂草,摘除病枝,防止病虫害,并防止冬季霜冻;G.待步骤F的植株开始枯黄且停止生长时,停止浇水,直至植株全部枯黄后,深挖采收种球,去除泥土、根、茎,将种球于通风、阴凉下自然干燥后,用下列体积比的混合物涂抹种球表面百菌清石灰粉珍珠岩粉=1 3 5,并在湿度为30 45%下贮藏种球,即获得冠状银莲花种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繁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D的播种是控制基质厚度大于8厘米,将种子连绒毛平铺在基质表面,再用细沙压住绒毛,之后在种子上覆盖0. 2厘米厚的泥炭或者细腐叶土。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繁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D和E的病菌防治是采用 80%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稀释成1500倍的液体进行喷雾。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繁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E的移栽密度控制为 10X10厘米。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繁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E的液肥是在每100公斤水中溶入硝酸钾和尿素各100克,再稀释成500倍的液体。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冠状银莲花种球的繁育方法,将采收到的从果实表皮脱落的种子,进行预处理后再播种,培养至种子出苗后移栽,使种子苗植株长大,之后定植于大田,使植株生长至全部枯黄后,采收种球,即获得冠状银莲花种球。本发明针对冠状银莲花具有夏季休眠,种子形态独特似绒毛,播种极为困难的特性,通过本发明实现了适应我国气候的冠状银莲花繁育,使播种的萌芽率达95%以上,播种后8~10天开始陆续出苗,20天可获得整齐苗,且种球的贮藏损失率可降低8%以上,彻底解决了我国无冠状银莲花种球生产的局面,减少了银莲花种植企业进口种源的成本投入,为生产企业获得优质种源开辟了新的途径。
文档编号A01G1/00GK102428825SQ20111032760
公开日2012年5月2日 申请日期2011年10月25日 优先权日2011年10月25日
发明者吴学尉, 王其刚, 王继华, 蹇洪英, 陈敏 申请人: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花卉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