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层植栽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5692阅读:19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双层植栽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一种植物栽培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双层植栽结构。
背景技术
温室植栽或室内植栽为精致农业所推广的一种新兴栽培法,除了防植物幼苗的受虫害以外,作主要是不受天候的影响其成长及收成,公知的植物栽培架构造,在一成前后等距放置的底架上直接置放有长形栽培网架,植栽者就在栽培网架上作植栽,此植物栽培架构造,通常在温室成纵向平行间隔一定距离配置,如此在之间的间隔一定距离,即为植栽者活动空间及走道,而长形栽培网架有一定的宽度,单在一边的走道是无法全面作植栽,需要一长形栽培网架两侧都有走道才可以,因此一个长形栽培网架就需要有两个走道,两个长形栽培网架就需要有中间及左右共三个走道,其缺点是无法充份利用温室的面积,又植栽者通常将栽苗放置于一载具或用手提边移位边植栽,或边走边收成,消耗体力,植栽及收成无法快速。再者,其结构仅有单层进行植栽,导致产量上无法提升。 发明内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增加植栽数量,且结构精简而操作方便的双层植栽结构。故,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双层植栽结构,包括一基座;一水平移动装置,可滚动地设置在该基座上;一第一植栽层,叠置在该水平移动装置上,并受该水平移动装置带动而左右平移;一第二植栽层,叠置在该第一植栽层上,并与该第一植栽层连动;以及一灯照组,设置在该第二植栽层下方。其中,该水平移动装置包括一转盘、一主动杆及一被动杆,该转盘设置在该主动杆的一端,该主动杆可滚动地跨置在该基座上,该被动杆可转动地跨置在该基座上,且与该主动杆平行地相间隔设置。再者,该第一植栽层具有一第一网板、多个第一水平柱及多个竖柱,该等第一水平柱相互平行且相间隔地设置在该第一网板下,且各该第一水平柱的轴向方向与该主动杆及该被动杆的轴向方向垂直,该等竖柱从该第一网板的左侧及右侧相对应各该第一水平柱的位置连接并朝上延伸;该第二植栽层具有一垫板、一第二网板及多个第二水平柱,各该第二水平柱相互平行且相间隔地设置在该第二网板下,且相对应各该竖柱的位置设置并连接,该垫板铺设在该第二网板中,该垫板为不透水材质,而该第二网板与水平线成一倾斜角度。另,该灯照组具有多盏日光灯,相互平行且相间隔地挂设在该第二网板下,各该日光灯的轴向方向与各该第二水平柱相垂直。本实用新型达到的有益技术效果在于由此以提升植栽产量,且搭配温室面积进行配置,并节省空间。[0010]本实用新型上述的目的及优 点,不难从下述所选用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与附图中, 获得深入了解。当然,本实用新型在某些零件上,或零件的安排上容许有所不同,但所选用的实施例,则于本说明书中,予以详细说明,并于附图中展示其构造。

图1表示本实用新型双层植栽结构排列设置在一温室中的示意图;图2表示本实用新型双层植栽结构排列设置在温室中的俯视图;图3表示本实用新型单组双层植栽结构的分解图;图4表示本实用新型单组双层植栽结构的立体图;图5表示本实用新型单组双层植栽结构进行植栽时的示意图;图6表示本实用新型单组双层植栽结构进行植栽时的仰视部分放大图;图7表示本实用新型双层植栽结构进行水平移动时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0-温室;11-走道;1-双层植栽结构;2-基座;21-角架;3_水平移动装置;31-转盘;32-主动杆;33-被动杆;4-第一植栽层;41-第一网板;42-第一水平柱;43-竖柱; 5-第二植栽层;51-垫板;52-第二网板;53-第二水平柱;6-灯照组;61-日光灯。
具体实施方式
关于本实用新型以达到上述目的的技术手段,兹以下列实施型态配合图标于下文作详细说明,俾令钧上深入了解并认同之。请同时参考图1至图5,其中,图1表示本实用新型双层植栽结构排列设置在一温室中的示意图,图2表示本实用新型双层植栽结构排列设置在温室中的俯视图,图3表示本实用新型单组双层植栽结构的分解图,图4表示本实用新型单组双层植栽结构的立体图, 图5表示本实用新型单组双层植栽结构进行植栽时的示意图,图6表示本实用新型单组双层植栽结构进行植栽时的仰视部分放大图,图7表示本实用新型双层植栽结构进行水平移动时的示意图。为大量进行植物栽培,本实用新型的双层植栽结构1设置在一温室10当中(如图 1及图2所示),且相互并排设置(如图2所示),中间具有走道11,以方便园艺人员进行浇水、施肥等操作;且在双层植栽结构1中可有相对应的多个第一植栽层4与多个第二植栽层 5延伸设置,以配合温室10的面积大小本实用新型双层植栽结构1包括一基座2、一水平移动装置3、一第一植栽层4、一第二植栽层5及一灯照组6。基座2由至少二角架21平行地相间隔排列所构成,各角架21呈M型结构。水平移动装置3可滚动地设置在基座2上,包括一转盘31、一主动杆32及一被动杆33,转盘31设置在主动杆32的一端,主动杆32可滚动地跨置在基座2的各角架21上, 被动杆33可转动地跨置在基座2上,且与主动杆32平行地相间隔设置,主动杆32及被动杆33的轴向方向与各角架21的轴向方向垂直。第一植栽层4叠置在水平移动装置3上,并受水平移动装置3带动而左右平移,而第一植栽层4具有一第一网板41、多个第一水平柱42及多个竖柱43,各第一水平柱42相互平行且相间隔地设置在第一网板41下,且各第一水平柱42的轴向方向与主动杆32及被动杆33的轴向方向垂直,各竖柱43从第一网板41的左侧及右侧相对应各第一水平柱42 的位置连接并朝上延伸;因此,当转盘31朝逆时钟或顺时钟转动而主动杆32同时相对应逆时钟或顺时钟滚动时,由于第一植栽层4叠置在水平移动装置3上,所以第一植栽层4会相对应往右或往左平移,同时也带动被动杆33逆时钟或顺时钟滚动。第二植栽层5叠置在第一植栽层4上,并与第一植栽层4连动,第二植栽层5具有一垫板51、一第二网板52及多个第二水平柱53,各第二水平柱53相互平行且相间隔地设置在第二网板52下,且相对应各竖柱43的位置设置并连接,垫板51铺设在第二网板52中, 垫板51为不透水材质,以避免植栽中的水分流到下方的灯照组6而造成短路并发生危险, 而第二网板52与水平线成一倾斜角度,以便收集多余水分。灯照组6设置在第二植栽层5下方,灯照组6具有多盏日光灯61,相互平行且相间隔地挂设在第二网板52下,各日光灯61的轴向方向与各第二水平柱53相垂直,而日光灯61用以提供第一植栽层4中的植物进行日照时间控制,且灯照组6可由一计算机(图未示)或是一可程控系统(图未示)进行自动控制调整,或者是以手动控制等。由上述结构,由于为双层进行植栽,相对应公知单层进行植栽而言,植栽数量至少增加两倍,且在进行浇水、施肥等操作时,可利用水平移动装置3将走道11两旁的第一植栽层4与第二植栽层5往左方及右方移动而分开,使走道11可容纳园艺人员通过,在完成浇水、施肥等操作的后,再利用水平移动装置3将走道11两旁的第一植栽层4与第二植栽层 5往右方及左方移动而靠近,不但结构精简且操作方便,更甚者,可节省空间。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描述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专业技术人员理解,在权利要求限定的精神与范围的内可对其进行许多修改、变化或等效,但是它们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双层植栽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基座;一水平移动装置,可滚动地设置在该基座上;一第一植栽层,叠置在该水平移动装置上,并受该水平移动装置带动而左右平移;一第二植栽层,叠置在该第一植栽层上,并与该第一植栽层连动;以及一灯照组,设置在该第二植栽层下方。
2.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层植栽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基座由至少二角架平行地相间隔排列所构成,各该角架呈M型。
3.依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层植栽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水平移动装置包括一转盘、一主动杆及一被动杆,该转盘设置在该主动杆的一端,该主动杆可滚动地跨置在该基座的各该角架上,该被动杆可转动地跨置在该基座上,且与该主动杆平行地相间隔设置,该主动杆及该被动杆的轴向方向与各该角架的轴向方向垂直。
4.依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层植栽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植栽层具有一第一网板、 多个第一水平柱及多个竖柱,所述第一水平柱相互平行且相间隔地设置在该第一网板下, 且各该第一水平柱的轴向方向与该主动杆及该被动杆的轴向方向垂直,所述竖柱从该第一网板的左侧及右侧相对应各该第一水平柱的位置连接并朝上延伸。
5.依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层植栽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二植栽层具有一垫板、一第二网板及多个第二水平柱,各该第二水平柱相互平行且相间隔地设置在该第二网板下,且相对应各该竖柱的位置设置并连接,该垫板铺设在该第二网板中,该垫板为不透水材质,而该第二网板与水平线成一倾斜角度。
6.依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层植栽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灯照组具有多盏日光灯,相互平行且相间隔地挂设在该第二网板下,各该日光灯的轴向方向与各该第二水平柱相垂直。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提供一种双层植栽结构,包括基座;可滚动地设置在基座上的水平移动装置;叠置在水平移动装置上并受水平移动装置带动而左右平移的第一植栽层;叠置在第一植栽层上并与第一植栽层连动的第二植栽层;以及设置在第二植栽层下方的灯照组;由此以提升植栽产量,且搭配温室面积进行配置,并节省空间。
文档编号A01G9/14GK202050733SQ20112004158
公开日2011年11月30日 申请日期2011年2月17日 优先权日2011年2月17日
发明者张能倚 申请人:张能倚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