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蚁诱杀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6131阅读:51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白蚁诱杀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诱杀装置,具体讲是一种白蚁诱杀器。
技术背景由于白蚁对农作物、树木、房屋建筑以及江河提坝具有极大的危害,为此市场上出现了这样一种白蚁诱杀器。该白蚁诱杀器包括一外壳,所述外壳为中空结构用于放置诱饵, 所述外壳的壳壁上设有供白蚁进出的环形通孔,所述外壳的顶部形成封闭的塔尖,所述外壳的底部连接有底盖,具体结构可参见图2中的上部分和下部分结构。采用以上结构的白蚁诱杀器在诱杀白蚁时,由于诱饵一般为浸有白蚁毒饵剂的多根木条,当白蚁诱杀器被埋入白蚁出没的土层中时,多根木条之间则会受到周围土层的挤压而紧挨在一起,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白蚁与木条的接触面积,降低了该白蚁诱杀器的诱杀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木条与白蚁接触面积大,能有效提高诱杀效果的白蚁诱杀器。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这样一种白蚁诱杀器它包括中空的外壳, 所述外壳的壳壁上设有供白蚁进出的第一通孔,所述外壳设有顶盖,所述外壳的底部设有底盖,所述外壳内设有用于分隔放置木条的分隔放置体,所述分隔放置体活动套设在外壳内。所述分隔放置体包括内芯、分隔顶盘和分隔底座,所述分隔顶盘、内芯的外围和分隔底座之间形成周向分隔区域,所述分隔顶盘设在内芯的顶端,所述分隔底座设在内芯的底端。所述分隔顶盘由顶盘和至少两块设在顶盘下表面的顶分隔块构成;所述分隔底座由支撑环和至少两块底分隔块构成,所述底分隔块的外端与支撑环相连,所述底分隔块的内端与内芯相连,所述底分隔块与顶分隔块的数量相等,所述分隔底座上的每一块底分隔块均与分隔顶盘上的一块顶分隔块位于同一垂线上。所述顶分隔块为四块,所述四块顶分隔块沿圆周均勻分布。所述顶分隔块的延伸方向与顶盘的径向方向一致。所述顶盖与外壳连为一体,所述顶盖呈锥形。所述内芯为中空结构,所述内芯的侧壁上设有供白蚁进出的第二通孔。所述顶盘的边缘设有挡圈。采用以上结构后,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由于在外壳内增设有分隔放置体,且所述分隔放置体活动套设在外壳内,这样木条便可分隔放置在分隔放置体上,当本实用新型的白蚁诱杀器被埋入白蚁出没的土体中时,木条即使受到周围土层的挤压后也不会紧挨在一起,这样增大了白蚁与木条的接触面积,有效保障了本实用新型的白蚁诱杀器的诱杀效果。作为优选,所述顶分隔块为四块,所述四块顶分隔块沿圆周均勻分布,四块为优选值,省材又效果最佳。作为改进,所述顶分隔块的延伸方向与顶盘的径向方向一致,便于加工成型。作为改进,所述顶盖与外壳连为一体,所述顶盖呈锥形,不但加工方便,而且便于本实用新型的白蚁诱杀器从土体中植入和拔出。作为改进,所述内芯为中空结构,所述内芯的侧壁上设有供白蚁进出的第二通孔, 进一步增大了白蚁与木条的接触面积。作为改进,所述顶盘的边缘设有挡圈,因本实用新型的白蚁诱杀器是倒置着植入土体的,这样挡圈的设置能有效防止木条侧滑出分隔放置体的分隔放置区域。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白蚁诱杀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白蚁诱杀器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白蚁诱杀器的分隔放置体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中所示1、外壳,1. 1、第一通孔,1.2、顶部,2、底盖,3、分隔放置体,3. 1、内芯, 3. 11、第二通孔,3. 2、分隔顶盘,3. 21、顶分隔块,3. 22、顶盘,3. 3、分隔底座,3. 31、支撑环, 3. 32、底分隔块,4、挡圈。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白蚁诱杀器,它包括中空的外壳1,所述外壳1的壳壁上设有供白蚁进出的第一通孔1. 1,所述外壳1 一体成型有呈锥形的顶盖1. 2,所述外壳1的底部设有底盖2。与现有技术不同的是,所述外壳1内设有用于分隔放置木条的分隔放置体3,所述分隔放置体3活动套设在外壳1内。所述分隔放置体3包括内芯3. 1、分隔顶盘3. 2和分隔底座3. 3,所述分隔顶盘 3. 2、内芯3. 1的外围和分隔底座3. 3之间形成周向分隔区域,所述分隔顶盘3. 2设在内芯 3. 1的顶端,所述分隔底座3. 3设在内芯3. 1的底端。所述分隔顶盘3. 2由顶盘3. 22和至少两块设在顶盘3. 22下表面的顶分隔块3. 21 构成。所述分隔底座3. 3由支撑环3. 31和至少两块底分隔块3. 32构成,所述底分隔块3. 32 的外端与支撑环3. 31相连,所述底分隔块3. 32的内端与内芯3. 1相连,所述底分隔块3. 32 与顶分隔块3. 21的数量相等,所述分隔底座3. 3上的每一块底分隔块3. 32均与分隔顶盘 3. 2上的一块顶分隔块3. 21位于同一垂线上。所述顶分隔块3. 21为四块,所述四块顶分隔块3. 21沿圆周均勻分布。所述顶分隔块3. 21的延伸方向与顶盘3. 22的径向方向一致。所述顶盖1. 2与外壳1连为一体。所述内芯3. 1为中空结构,所述内芯3. 1的侧壁上设有供白蚁进出的第二通孔 3. 11。[0032]所述顶盘3. 22的边缘设有挡圈4。需要使用本实用新型的白蚁诱杀器时,先将底盖2从外壳1的底部卸下,再将分隔放置体3从外壳1内抽出。随后按照分隔放置体3上由分隔顶盘3. 2、内芯3. 1的外围和分隔底座3. 3之间所形成的分隔区域,将木条从分隔放置体3的分隔底座3. 3内分隔插入,接着将分隔放置有木条的分隔放置体3插入外壳1内,最后盖上底盖2。此时便能将本实用新型的白蚁诱杀器倒置着埋入白蚁出没的土层中。
权利要求1.一种白蚁诱杀器,它包括中空的外壳(1),所述外壳(1)的壳壁上设有供白蚁进出的第一通孔(1. 1),所述外壳(1)设有顶盖(1.2),所述外壳(1)的底部设有底盖0),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内设有用于分隔放置木条的分隔放置体(3),所述分隔放置体C3)活动套设在外壳(1)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白蚁诱杀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放置体(3)包括内芯 (3. 1)、分隔顶盘(3.2)和分隔底座(3.3),所述分隔顶盘(3. 2)、内芯(3. 1)的外围和分隔底座(3. 3)之间形成周向分隔区域,所述分隔顶盘(3. 2)设在内芯(3. 1)的顶端,所述分隔底座(3. 设在内芯(3. 1)的底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白蚁诱杀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顶盘(3.2)由顶盘 (3. 22)和至少两块设在顶盘(3. 22)下表面的顶分隔块(3. 21)构成;所述分隔底座(3. 3) 由支撑环(3. 31)和至少两块底分隔块(3. 32)构成,所述底分隔块(3. 32)的外端与支撑环 (3. 31)相连,所述底分隔块(3. 32)的内端与内芯(3. 1)相连,所述底分隔块(3. 32)与顶分隔块(3.21)的数量相等,所述分隔底座(3.3)上的每一块底分隔块(3.32)均与分隔顶盘 (3. 2)上的一块顶分隔块(3.21)位于同一垂线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白蚁诱杀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分隔块(3.21)为四块,所述四块顶分隔块(3.21)沿圆周均勻分布。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白蚁诱杀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分隔块(3.21)的延伸方向与顶盘(3.22)的径向方向一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白蚁诱杀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1.2)与外壳(1)连为一体。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白蚁诱杀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芯(3.1)为中空结构,所述内芯(3. 1)的侧壁上设有供白蚁进出的第二通孔(3. 11)。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白蚁诱杀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盘(3.22)的边缘设有挡圈⑷。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白蚁诱杀器,它包括中空的外壳(1),所述外壳(1)的壳壁上设有供白蚁进出的第一通孔(1.1),所述外壳(1)设有顶盖(1.2),所述外壳(1)的底部设有底盖(2),所述外壳(1)内设有用于分隔放置木条的分隔放置体(3),所述分隔放置体(3)活动套设在外壳(1)内。本实用新型的白蚁诱杀器能使放置在其内的木条与白蚁接触面积大,能有效提高白蚁的诱杀效果。
文档编号A01M1/10GK201986571SQ20112005819
公开日2011年9月28日 申请日期2011年3月1日 优先权日2011年3月1日
发明者丁如栋, 张晶晶, 胡成强, 黄求应 申请人:象山楚天生物防制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