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单元化储备粮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7536阅读:41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单元化储备粮仓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粮食储藏领域,尤指一种单元化的储备粮仓。
背景技术
粮食是重要的农产品,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资源,成品粮的储藏是保证粮食流通与应对市场波动的重要手段。成品粮储藏具有几个特点1、首先是分批进出粮仓储藏, 每一批次数量和储存期不固定;2、每批次储藏粮食的品种、等级、安全状况存在差异;3、由于存在上述差异,每批粮食的储藏条件各异,保质措施也有差异,每批次粮食需独立的保质措施,不能相互影响;4、在成品粮食中不允许存在任何活的或死的害虫;5、在保证储藏安全的基础上,还需要高效利用土地资源,节能降耗、降低储藏运营成本。国际上,特别是以日本为代表的发达国家,以立体仓库的形式进行成品粮储备。这种方式虽然有自动化程度高的优点,但也存在以下问题①由于储藏空间大,储藏条件不稳定,需要耗费大量的能量来保持温度、湿度等条件的稳定;②由于单仓容量较大,不能对每个批次采取独立的储藏条件与储藏技术;③一批次粮食进出库时对其他批次粮食的储藏条件存在不利影响;④如果在粮食储存过程中应用熏蒸技术,化学熏蒸剂会对立体仓库内众多电气设备造成腐蚀,从而影响其可靠运行。国内粮食储藏多采用楼房仓、房式仓以及立筒仓等形式储藏。立筒仓虽然仓容较为接近成品粮单批次数量,但是由于粮食储存环境较差、且粮食进出仓过程中会造成破碎率的增加,影响成品粮的品质。因此,立筒仓一般用于原粮储存。楼房仓是一种建筑形式与楼房相似的多层粮仓,如图1所示,为现有楼房仓楼层平面示意图。楼房仓由仓体1和连接体2组成,连接体2用于连接多个仓体1,连接体1内布置货梯等垂直输送设备。楼房仓的仓体1和连接体2至少为一层,仓体1的每一层是一个仓间3,用于储存粮食。在楼房仓的每个仓间3内,粮食以包装粮形式堆垛储存,垛间留有作业通道,采用叉车或人工进行粮食的存取、堆垛、拆垛作业,通过连接体2内的货梯进行粮食的垂直输送。由于楼房仓的仓体1为多层结构,每个楼层均可用于粮食储存,单位占地面积粮食存储量较单层仓库大,因而具备明显的节约用地的特点,随着社会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城市面临土地资源稀缺的现实,这就为楼房仓的广泛应用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但是,由于成品粮籽粒结构在加工过程中受到破坏,对外防护力较差,而采用楼房仓进行成品粮储存,一般是是在常温环境下采取低氧、低药量的“双低”储存。在常温环境下储存,外部环境温度较高时仓温也较高,粮食颗粒自身的呼吸作用比较强烈,害虫、霉菌等有害因素的发展也较迅速,造成成品粮的存期较短,长期储存时对成品粮的品质有较大影响。而直接在普通的楼房仓内全面采取低温储粮技术,其仓体结构与粮食输送作业之间也存在着较大的不适应性,能耗较大。目前的楼房仓在粮食储存,无论采用常温储存,还是低温储存,均存在较大的技术问题,主要有[0008](1)楼房仓采用常温储藏方式时,存在的问题是粮食温度受外温影响大,外温高时粮食温度也高,粮食自身生理活动和虫霉发展迅速,粮食存期短,长期储存时对粮食的品质有影响;为了抑制虫霉发展,粮堆内要投入化学熏蒸药剂,存在造成粮食污染的风险因素;为了实现低氧,还要对粮垛进行气密处理,人工需要量大;气密处理失效后,熏蒸气体可能泄露于周围环境,对作业人员人身安全造成危害。(2)楼房仓采用低温储藏技术时,存在的问题是由于单个仓间面积较大,远远大于单批次的作业量,造成一个仓间内多个批次、多个品种的粮食混储的局面,不便于对粮食分品种、分批次采取独立的监控措施;此外,对一个批次的粮食进行进出仓作业时,会对其他批次的粮食的储存环境造成不利影响,不利于科学管理,无法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增加了运营成本;低温储存的粮食出库时,由于内外温差大,会造成粮食结露,而就地提高其温度,又影响其他批次粮食的储存,因此只能在粮食出库前,将其运至单独建设的缓苏仓内恢复常温,然后再出库,这就造成了二次搬倒,增加人工、机械作业量。为了解决以上问题,保证成品粮在长期储存时的品质,同时又满足节能降耗的要求,需要一种新的单元化粮食储备库。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单元化储备粮仓,能够延长粮食的储存期,降低能耗和运营成本、减少化学熏蒸剂的用量,减少环境污染。本实用新型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单元化储备粮仓,多个储藏单元可以固定或移动,之间相连设置,降低各个单元之间热交换损失,实现节能效果。本实用新型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单元化储备粮仓,能够独立监控每个存储单元的温度、湿度、气体成分等参数,以及独立控制粮食进出仓作业,管理科学,节能降耗, 节约运营成本。本实用新型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单元化储备粮仓,无需设置专门的仓房对粮食进行缓苏,节约成本。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的技术手段一种单元化储备粮仓,包括至少一层仓间,每层仓间包括多个存储条件独立可控的储藏单元。每个储藏单元的储粮容量范围为5至1000吨。每层仓间包括用于对储藏单元进行独立进出仓作业的作业区。储藏单元为固定式储藏单元或者移动式储藏单元。多个储藏单元之间相连设置。每个存储条件独立可控的储藏单元包括温度监控系统、湿度监控系统、气体成分监控系统、熏蒸系统、通风控制系统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所述储备粮仓的墙体具有保温隔热功能和/或气密功能。每个存储条件独立可控的储藏单元具有保温隔热和/或气密功能。所述粮食在储藏单元内以包装粮形式储存,其堆码形式为无托盘堆垛码放、带托盘堆垛码放和带托盘货架码放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多个储藏单元位于仓间的一侧,作业区位于仓间的另一侧。[0026]作业区是位于仓间中部的通道。所述多个储藏单元位于仓间的中部,作业区分别位于仓间的两侧。作业区进一步位于仓间的另外两侧。所述作业区安装有固定式和/或移动式输送设备。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单元化储备粮仓,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实用新型的单元化粮食低温储备库对成品粮采取低温储粮技术进行储存, 能够保证粮食的品质,延长粮食的储存期,同时低温储粮技术为绿色储粮技术,有助于减少化学熏蒸剂的用量,减少环境污染。(2)储藏单元的设置使各储藏单元之间、仓储区与作业区之间相互区隔,避免相互影响,便于进行科学管理,节约运营成本。(3)在粮仓内各个储藏单元的密集组合,可大幅度降低粮食与外界环境以及单元之间的热交换,从而改变温控系统的运行状态,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4)由于各储藏单元相互独立,可对不同品种、批次、品质的粮食提供不同的储藏环境,有利于实现节能降耗。(5)储藏的成品粮出仓时,为了防止结露和影响品质,在其储藏单元内进行复温、 复气等缓苏处理,无须设置专门的缓苏仓房,节约造价和运行成本。

图1为现有楼房仓楼层平面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一个仓间的平面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一个仓间的平面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一个仓间的平面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储藏单元内存储条件控制系统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2-5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发明内容作进一步的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单元化粮食低温储备库,为一层至多层的仓体结构,根据建设规模和场地条件,在建设规模较小、场地足够的条件下可以选择单层结构;反之,在建设规模较大,场地有限的情况下可以选择多层结构。单元化粮食低温储备库包括仓体1和连接体2,连接体2连接多个仓体1,仓体1的每一层为一个仓间3,仓间3设有数个存储条件独立可控的储藏单元6 ;每个仓间3包括用于对一个或多个储藏单元6进行独立进出仓作业的作业区4,通过作业区4对某个储藏单元6进行进出仓作业不会影响其他的储藏单元6 ; 作业区4贯穿整个仓间3,每个储藏单元6的仓门均朝向作业区4。多个储藏单元6之间相连设置。即,相邻的两个储藏单元6之间有共同的仓壁;当储藏单元6之间相连设置时,每个储藏单元6也可设计成可移动式的存储单元,相邻的储藏单元6的仓壁可以移动,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针对不同批次粮食储藏量来适当调节储藏单元容量的大小。储藏单元6为固定式储藏单元或者移动式储藏单元。固定式储藏单元是指,每个储藏单元6固定在仓间3的某个位置,固定式的储藏单元的容量大小不可调;移动式储藏单元是指,每个储藏单元6可在仓间3内自由移动,根据需要对储藏单元6的数量和位置进行组合设置。储藏单元6的数量和容量根据仓间3的大小、储粮量的需求以及选择的配套传输系统的种类而定,每个储藏单元6的容量可以相等,也可以不等。作业区4可以作为移动式和/或固定式作业设备的作业通道,例如叉车、带式输送机等,也可安装固定式输送设备,如辊道输送机、穿梭车、升降机、货梯等。作业区4的设置应满足每个储藏单元6独立进出仓作业的需要。根据粮食入库作业时每个批次的作业量,综合考虑投资水平、作业特点等,每个储藏单元6的容量可在5吨至1000吨之间选定,优选的,可以为100-600吨。每个储藏单元6配备可独立调节的温度监控系统51,根据实际需要,可以选择配备独立的湿度监控系统52、独立的熏蒸系统M、独立的气体成分监控系统53以及独立的通风控制系统55等,上述系统可根据实际需要组合配置。储藏单元6的仓壁、仓顶及仓底、门窗均采取保温隔热措施。储备库墙体具有保温隔热的功能和/或气密功能,每个存储条件独立可控的储藏单元具有保温隔热的功能和/ 或气密功能。根据粮食的作业方式,在储藏单元6内的堆存方式可以选择无托盘堆垛码放、带托盘堆垛码放或带托盘货架码放等几种方式。无托盘码放可以节约托盘的周转用量,带托盘码放可以节约人工堆垛、拆垛的作业量,而带托盘货架码放则便于实现信息化、自动化作业。本实用新型单元化粮食低温储备库需要配套智能化、自动化的控制系统和传输系统,因此,优选采用带托盘货架码放的方式。作业区4与所述储藏单元6的相对关系可以根据需要而确定,作业区4可以设置在仓间3的两侧,可以设置在仓间3的一侧,也可设置在仓间3的中间。以下特举三个实施例配合附图分别加以说明。实施例一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一个仓间的平面示意图。所述储藏单元6位于仓间3的一侧,作业区4位于仓间3的另一侧,仓间3被划分为12个储藏单元6,每个储藏单元6储粮容量相等,各储藏单元6相连设置,为固定式储藏单元。所述储藏单元6沿仓间3的一侧呈一字排列。每个相邻的储藏单元6以仓间3的一侧仓壁为各自的仓壁,每个相邻的储藏单元6 之间有共同的仓壁。作业区4贯穿整个仓间3,每个储藏单元6的仓门均朝向作业区4,以便进行粮食进出仓作业。实施例二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一个仓间的平面示意图。作业区4位于仓间3中部, 将仓间3分隔成两部分,所述储藏单元6分别位于仓间3的两侧。在本实施例中,储藏单元 6为M个,且每个储藏单元6容量相等。所述储藏单元6沿仓间3的两侧分别呈一字排列, 每侧仓间各有12个储藏单元6,每侧仓间的每个相邻的储藏单元6以仓间3的一侧仓壁为各自的仓壁,每个相邻的储藏单元6之间有共同的仓壁。作业区4贯穿整个仓间3,优选的, 在仓间3未设置储藏单元6的两侧也分别设有作业区4,以方便物流、仓储的作业。仓间两侧的每个储藏单元6的仓门均朝向作业区4,仓间3两侧储藏单元6的仓门分别一一对应, 以方便进行粮食进出仓作业。[0056]实施例三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一个仓间的平面示意图。储藏单元6位于仓间3的中部,作业区4分别位于仓间3的两侧。在本实施例中,储藏单元6为M个,且每个储藏单元6容量相等。所述储藏单元6在仓间3的中部按照两排分别呈一字排列,每排各有12个储藏单元6,每个相邻的储藏单元6之间有共同的仓壁。作业区4分别在仓间3的两侧,贯穿整个仓间3,两排储藏单元6的仓门分别朝向作业区4,以方便进行粮食进出仓作业。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应用前述单元化粮食低温储备库的单元化粮食低温储备方法,该方法包括分别监控每个储藏单元存储条件的步骤和分别控制每个储藏单元进出粮食的步骤。监控每个储藏单元的存储条件包括监控储藏单元的温度及粮食的温度、监控储藏单元的湿度、监控储藏单元内的气体成分、监控粮食水分、监控粮食害虫和微生物中的一个或多个参数。当检测的存储条件数据超过存储条件阈值时,启动相应的控制系统,单独或组合的对每个储藏单元的存储条件进行控制和调节。以下以实施例三储藏单元为例具体说明单元化粮食低温储备方法,参见图5所示,仓间3内被划分为M个储藏单元6A-6X,每个存储单元内存储粮食的批次、粮食种类、存储条件不尽相同,例如,储藏单元6A-6L内存储的为批次、粮食种类相同的粮食;储藏单元 6N-6X内存储的为批次、粮食种类相同的粮食,这些粮食与储藏单元6A-6L内存储的粮食种类和批次不同;对储藏单元6A-6L设置相同的存储条件阈值,对储藏单元6N-6X设置相同的存储条件阈值,这两个存储条件阈值不同。储藏单元6M内存储的是另外一个批次和种类的粮食。由于在储藏单元6A-6L内存储的为批次、粮食种类相同的粮食,可以将储藏单元 6A-6L内的温度及粮食的温度、储藏单元的湿度、储藏单元内的气体成分、粮食水分、粮食害虫和微生物指标等存储条件设定为相同,即,对每个储藏单元6A-6L的每项存储条件设置相同的存储条件阈值。当在储藏单元6A内检测到储藏单元环境温度高于阈值时,存在粮食变质和生虫的风险,需要对该储藏单元6A进行降温处理,启动温度监控系统51中的温度控制系统。当在储藏单元6D-6F内检测到粮食水分含量与粮温超过阈值时,需要对储藏单元 6D-6F进行通风和谷冷处理,启动通风控制系统55和湿度监控系统52中的湿度控制系统。 如果储藏单元6D-6F内检测到的三个储藏单元的粮食水分含量及粮温相同或相近似,可以将储藏单元6D-6F内的通风控制系统55及湿度监控系统52中的湿度控制系统设置相同的参数,以便达到相同或近似的效果;如果储藏单元6D-6F内检测到的三个储藏单元的粮食水分含量及粮温差别较大,则需要分别针对储藏单元6D-6F内的通风控制系统55及湿度监控系统52中的湿度控制系统设置不同的参数。当在储藏单元6M内检测到粮食害虫和微生物指标指标超标时,需要进行熏蒸处理和/或低氧处理,开启储藏单元6M内的熏蒸系统M和/或气体成分监控系统53中的气体成分控制系统。熏蒸主要目的是杀虫和杀菌抑霉,低氧处理的目的主要是杀虫和抑制微生物生长,对粮食保质。
权利要求1.一种单元化储备粮仓,包括至少一层仓间,其特征在于,每层仓间包括多个存储条件独立可控的储藏单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元化储备粮仓,其特征在于,每个储藏单元的储粮容量范围为5至1000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元化储备粮仓,其特征在于,每层仓间包括用于对储藏单元进行独立进出仓作业的作业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元化储备粮仓,其特征在于,储藏单元为固定式储藏单元或者移动式储藏单元。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单元化储备粮仓,其特征在于,多个储藏单元之间相连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元化储备粮仓,其特征在于,每个存储条件独立可控的储藏单元包括温度监控系统、湿度监控系统、气体成分监控系统、熏蒸系统、通风控制系统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元化储备粮仓,其特征在于,所述储备粮仓的墙体具有保温隔热功能和/或气密功能。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元化储备粮仓,其特征在于,每个存储条件独立可控的储藏单元具有保温隔热和/或气密功能。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元化储备粮仓,其特征在于,所述粮食在储藏单元内以包装粮形式储存,其堆码形式为无托盘堆垛码放、带托盘堆垛码放和带托盘货架码放中的一种或多种。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单元化储备粮仓,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储藏单元位于仓间的一侧,作业区位于仓间的另一侧。
11.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单元化储备粮仓,其特征在于,作业区是位于仓间中部的通道。
12.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单元化储备粮仓,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储藏单元位于仓间的中部,作业区分别位于仓间的两侧。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单元化储备粮仓,其特征在于,作业区进一步位于仓间的另外两侧。
1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单元化储备粮仓,其特征在于,所述作业区安装有固定式和 /或移动式输送设备。
专利摘要一种单元化储备粮仓,包括至少一层仓间,每层仓间包括多个存储条件独立可控的储藏单元,每个储藏单元的储粮容量范围为5至1000吨;每层仓间包括用于对一个或多个储藏单元进行独立进出仓作业的作业区。每个存储条件独立可控的储藏单元包括温度监控系统、湿度监控系统、气体成分监控系统、通风监控系统和/或熏蒸系统。每个储藏单元具有保温隔热和/或气密功能。作业区可以设置在仓间的两侧、一侧或者中间。在作业区中安装有固定式和/或移动式输送设备。本实用新型能够延长粮食的储存期,降低能耗、减少化学熏蒸剂的用量,减少环境污染;储藏单元的设置使各储藏单元与作业区之间相互区隔,避免相互影响,便于进行科学管理,节约运营成本。
文档编号A01F25/14GK202035307SQ201120102208

公开日2011年11月16日 申请日期2011年4月8日 优先权日2011年4月8日
发明者侯文庆, 刘玉坤, 刘继辉, 吴国胜, 吴子丹, 周慧玲, 周晓光, 曹阳, 杨军, 王华英, 翟江临, 苏志远, 赵会义, 邱平 申请人:北京邮电大学, 国家粮食局科学研究院, 国贸工程设计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