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植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0069阅读:30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移植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通过植苗体将苗移植至田地的移植机,特别是涉及安装有用于载置培育苗的单元盘、放入苗的容器或箱的载苗台的移植机。
背景技术
通过植苗体将苗移植至田地的移植机中,在机体侧方具备设置有用于载置单元盘的多层的载苗部的载苗台。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2009-195176号公报上述背景技术中,在机体侧方具备设置有用于载置单元盘的多层的载苗部的载苗台,因此能够将多个单元盘载置于机体从而移植作业效率提高,在多层的载苗部中,取出载置于比上层靠下的载苗部的单元盘的作业中存在上层的载苗部成为障碍而难以进行的课题。另外,例如在对市场上出售的放入箱内的苗进行移植的情况下,该箱高度较高,因此只能够载置于最上层的载苗部,在移植作业时作业者从载置于最上层的载苗部的箱取出苗而进行移植作业,这存在作业困难且作业效率差的课题。

实用新型内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课题在于提供了一种移植机,该移植机具备无论是对培育苗的单元盘还是收纳苗的箱、收容器都可作业性及效率良好地进行移植作业的载苗台。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具备下述技术手段。技术方案1的实用新型是一种移植机,移植机具备苗供给装置M,其向设置有行驶装置7的机体供给苗;植苗体5,其通过上下动机构4上下运动而将苗种植于田地;及载苗台89,其特征在于,在该载苗台89设置多层的载苗部101b、101c,将下层的载苗部IOlc 固定于苗台支承架100,使比下层的载苗部IOlc靠上方的载苗部IOlb构成为能够向上侧转动。因此,技术方案1记载的实用新型,在对单元盘T的苗进行移植作业的情况下,使多层的载苗部101b、IOlc为苗载置状态,在各载苗部载置单元盘T,开始移植作业。然后,在多层的载苗部101b、IOlc中从上层依次取出单元盘T,使取出了单元盘T的载苗部IOlb向上侧转动,从而载置有单元盘T的载苗部IOlc的上方成为开放的空间,因此能够容易地取出单元盘T,作业性及作业效率良好。另外,对收容于纸板等的箱、收纳器中的苗进行移植作业时,使比最下层的载苗部IOlC靠上方的载苗部IOlb向上侧转动而成为折叠收纳状态,则下层的载苗部IOlC的上方成为开放的空间,因此能够在固定了的下层的载苗部IOlc载置收容有苗的纸板等的箱、收纳器。然后,作业者能够容易地从载置于该下层的载苗部IOlc 的纸板等的箱、收纳器中取出苗,作业性及作业效率良好。此时,由于在固定于苗台支承架 100的下层的载苗部IOlc上载置放入有苗的纸板等的箱、收纳器,因此能够以稳定的状态载置放入有苗的纸板等的箱、收纳器,可进行良好的苗的取出作业,作业效率良好。技术方案2的实用新型为一种移植机,该移植机具备苗供给装置M,其对设置有行驶装置7的机体供给苗;植苗体5,其通过上下动机构4上下运动而将苗种植于田地;及载苗台89,其特征在于,在该载苗台89设置多层的载苗部101a、101b,并且设置为,使最上层的载苗部IOla绕上层转动轴10 转动而从位于苗台支承架100的内侧的苗载置状态向位于苗台支承架100的外侧的状态自由地切换。因此,技术方案2记载的实用新型,在对单元盘T的苗进行移植作业的情况下,使多层的载苗部101a、IOlb为苗载置状态,在各载苗部载置单元盘T,开始移植作业。进而,首先,从上层的载苗部IOla取出单元盘T,将上层的载苗部IOla从苗载置状态向位于苗台支承架100外侧的状态切换,则其下方的载苗部IOlb的上方成为开放的空间,因此能够容易地从下方的载苗部IOlb取出单元盘T或苗,作业性及作业效率良好。另外,若构成为将上层的载苗部IOla从苗载置状态转动至苗台支承架100的机体外侧而切换为朝向下方的折叠收纳状态,则上层的载苗部IOla为折叠收纳状态且不从苗台支承架100向上方突出,因此能够避免机体高度变高而使得上层的载苗部IOla与其他物体抵接而产生破损的情况发生。技术方案3的实用新型为如技术方案1或技术方案2记载的移植机,其特征在于, 该移植机设置为,使最上层的载苗部IOla和最下层的载苗部IOlc之间的中层的载苗部 IOlb绕中层转动轴102b转动而从位于苗台支承架100的内侧的苗载置状态向沿苗台支承架100朝向上方的折叠收纳状态自由地切换。因此,技术方案3记载的实用新型在技术方案1或技术方案2记载的实用新型的作用效果的基础上,从中层的载苗部IOIb取出单元盘T,将中层的载苗部IOlb从苗载置状态向沿苗台支承架100朝向上方的折叠收纳状态切换,则下层的载苗部IOlc的上方成为开放的空间,因此能够容易地从下层的载苗部IOlC取出单元盘T或苗,作业性及作业效率良好。技术方案4的实用新型为如技术方案2记载的移植机,其特征在于,将最下层的载苗部IOlC固定在苗台支承架100上。因此,技术方案4记载的实用新型在技术方案2记载的实用新型的作用效果的基础上,在对收容于纸板等的箱、收纳器的苗进行移植作业的情况下,使比最下层的载苗部 IOlc靠上方的上层的载苗部IOla从苗载置状态变为位于苗台支承架100的外侧的状态时, 下层的载苗部IOlc的上方成为开放的空间,因此能够在被固定的下层的载苗部IOlc载置收容有苗的纸板等的箱、收纳器。然后,作业者能够容易地从载置于该下层的载苗部IOlc 的纸板等的箱、收纳器取出苗,作业性及作业效率良好。此时,由于在固定于苗台支承架100 的下层的载苗部IOlc载置放入有苗的纸板等的箱、收纳器,因此能够以稳定的状态载置放入有苗的纸板等的箱、收纳器,进行良好的苗的取出作业,作业效率良好。技术方案5的实用新型为如技术方案1或2记载的移植机,其特征在于,该移植机设置有盘落下阻止体103e,该盘落下阻止体10 比在使行驶装置7向下运动而使机体上升时较低地倾斜的一侧的载苗部101a、101b、IOlc的壁103c向上方突出。因此,技术方案5记载的实用新型在技术方案1或技术方案2记载的实用新型作用的基础上,该移植机设置有盘落下阻止体103e,该盘落下阻止体10 构成为即使在为了在垄U终端部使机体转弯(掉转)而使行驶装置7向下运动并使机体上升时,机体成为大幅向前后方向倾斜的姿势,该盘落下阻止体10 也比低倾斜的一侧的载苗部101a、101b、IOlc的壁103c向上方突出,因此能够通过盘落下阻止体10 防止载置于载苗部101a、 IOlbUOlc的单元盘T从机体落下的情况,可进行良好的转弯操作,可作业性良好地进行移植作业。技术方案6的实用新型为如技术方案1或2所述的移植机,其特征在于,在机体上设置供作业者就坐而进行移植作业的座位79,左右的载苗台89的各载苗部101a、101b、 IOlc朝向座位79并构成为,将左右的载苗台89在向机体的左右侧方伸出的状态、和在座位 79的前方被收纳于机体内侧的状态之间自由地切换。因此,技术方案6记载的实用新型在技术方案1或技术方案2记载的实用新型的作用的基础上,左右的载苗台89成为在座位79的左右侧方向机体的左右侧方伸出的状态时,作业者能够从左右的载苗台89容易地取出单元盘、苗,可进行作业性及效率良好的适当的移植作业。另外,在将左右的载苗台89在座位79的前方的机体前方位置以机体左右宽度变窄的状态收纳于内侧的状态时,在路上行驶的情况下,机体的转向操作容易且机体的操作性良好。另外,将机体装载于卡车等的货箱上的情况、将机体收容于仓库等的情况下, 机体左右宽度变窄,因此能够收容于狭窄的空间。技术方案7的实用新型为如技术方案1或技术方案2所述的移植机,其特征在于, 该移植机构成为,自由地变更调节多个载苗部101a、101b、101c的上下间隔。因此,技术方案7记载的实用新型在技术方案1或技术方案2记载的实用新型的作用的基础上,在移植作业中,根据移植的苗的种类、苗的高度的不同等,作业者能够调节多个载苗部101a、101b、IOlc的间隔,因此可作业性良好且适当地进行移植作业。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移植机,无论是对培育了苗的单元盘还是收容有苗的纸板等的箱、收纳器,都能够作业性及效率良好地进行移植作业,能够以简单的结构适当消除实用新型的问题。

图1是移植机的侧视图。图2是移植机的俯视图。图3是表示绕挂链轮和其周边的图(a 俯视图、b 立体图)。图4是表示植苗装置的立体图。图5是表示设定为行间间隔300mm时的苗供给装置及植苗装置的作用的作用说明图(a:作用说明用俯视图、b:作用说明用背视图)。图6是表示设定为行间间隔300mm时的苗供给装置及植苗装置的作用的作用说明图(a:作用说明用俯视图、b:作用说明用背视图)。图7是表示设定为行间间隔350mm时的苗供给装置及植苗装置的作用的作用说明图(a:作用说明用俯视图、b:作用说明用背视图)。图8是表示设定为行间间隔350mm时的苗供给装置及植苗装置的作用的作用说明图(a:作用说明用俯视图、b:作用说明用背视图)。图9是表示设定为行间间隔400mm时的苗供给装置及植苗装置的作用的作用说明图(a:作用说明用俯视图、b:作用说明用背视图)。图10是表示设定为行间间隔400mm时的苗供给装置及植苗装置的作用的作用说明图(a作用说明用俯视图、b 作用说明用背视图)。图11是表示设定为行间间隔450mm时的苗供给装置及植苗装置的作用的作用说明图(a作用说明用俯视图、b 作用说明用背视图)。图12是表示设定为行间间隔450mm时的苗供给装置及植苗装置的作用的作用说明图(a作用说明用俯视图、b 作用说明用背视图)。图13是表示设定为行间间隔500mm时的苗供给装置及植苗装置的作用的作用说明图(a作用说明用俯视图、b 作用说明用背视图)。图14是表示设定为行间间隔500mm时的苗供给装置及植苗装置的作用的作用说明图(a作用说明用俯视图、b 作用说明用背视图)。图15是表示后轮、植苗装置、镇压轮的配置关系的作用说明用俯视图。图16是使左右后轮上下运动的液压回路图。图17是表示镇压轮的上下动作机构的作用说明用立体图。图18是表示镇压轮的上下动作机构的侧视图。图19是表示镇压轮的上下动作机构的立体图。图20是表示镇压轮和指示器的背视图。图21是表示停车架的作用说明用立体图。图22是载苗台的侧视图。图23是载苗台的作用说明用背视图。图M是载苗台的转动部的作用说明用立体图。图25是载苗台的转动部的作用说明用背视图。图沈是表示载苗台的其他例的背视图。图27是表示载苗台的其他例的立体图。标号说明4上下动机构5植苗体7行驶装置24苗供给装置79 座位89载苗台100苗台支承架IOla上层的载苗部IOlb中层的载苗部IOlc下层的载苗部102a上层转动轴10 中层转动轴103c 壁103e盘落下阻止体
具体实施方式
[0064]以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移植机1。另外,以下的实施方式只是实施的一个方式,不限制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在以下的说明中,设配置了操纵手柄2的一侧为后、设其相反侧即配置了发动机3的一侧为前。并且,设在机体后部朝向机体前部侧站立的作业者的右手侧为右、左手侧为左。移植机1具备两个可开闭的喙状的植苗体5,该植苗体5在具有操纵手柄2的机体上通过进行升降驱动的上下动机构4进行升降动作,并且移植机1具备滚动自如地支承的左右一对的前轮6和作为传递发动机3的动力而被驱动旋转的左右一对的行驶装置7的后轮。能够将该前轮6及行驶装置7引导至垄槽,使机体在垄U上方行驶。在发动机3的后部配置有变速箱8,使发动机3的输出轴进入该变速箱8内,构成为从发动机3的输出轴向变速箱8内的传动机构传递发动机动力。将传动箱9以转动支点 9a为中心转动自如地安装在变速箱8的左右两侧部,从变速箱8向左右两外侧方延伸的车轮驱动轴的末端进入到该传动箱9的转动支点9a而向传动箱9内的传动机构传递行驶用的动力。并且,构成为行驶用的动力经由传动箱9内的传动机构传动至车轴10,以驱动行驶装置7旋转,该车轴10向机体后方侧延伸后向其后端侧的侧方突出。机体左右倾斜调节用的可伸缩动作的液压式的旋转气缸11设置在机体的左侧, 在该旋转气缸11的旋转用的活塞杆Ila末端安装横梁杆12的左侧端部,所述横梁杆12在后述的升降用液压缸14上绕上下轴心转动自如地设置。另外,横梁杆12的右侧端部与杆 13连接。设置于机体中央部的升降用液压缸14基于垄高度检测传感器S的检测结果切换升降控制阀Bi,在升降用的活塞杆14a向机体后方突出时,杆13、旋转气缸11也向后方移动,与所述杆13及旋转气缸11各自的基部分别连接的左右的臂16a从机体侧面观察向后方转动,与此相伴地左右的臂16a的基部分别所固定的左右的传动箱9以转动支点9a为中心向下方转动,从而左右的行驶装置7下降,机体上升。与此相反,升降用液压缸14的升降用的活塞杆14a向机体前方牵引时,左右的臂16a向前方转动,与之相伴地左右传动箱9以转动支点9a为中心向上方转动,从而左右的行驶装置7上升,机体下降。在此,详述通过升降用液压缸14经由左右的臂16a使左右的传动箱9以转动支点 9a为中心转动而使得左右的行驶装置7上下运动的部分的结构。在变速箱8的两侧设置左右的转动筒部16b,所述左右的转动筒部16b为分别绕向机体左右外侧方伸出而设置的左右的桥壳(axle hoUSing)8a转动的六边筒状的转动筒部,在该左右的转动筒部16b分别固定设置左右的臂16a的基部,该左右的转动筒部16b构成为分别被基部固定在机体上的左右的支承体20a的末端部支承为转动自如。并且,分别设置六边筒状的左右的内部转动筒部16c,所述左右的内部转动筒部16c对照左右的转动筒部16b的内部六边能够沿机体左右方向伸缩自如地移动,在该左右的内部转动筒部16c的外侧端固定分别上下摆动的左右的传动箱9的基部。另外,在左右的内部转动筒部16c的内部,与转动支点9a—致地设置有从变速箱8向左右的传动箱9分别传递动力的左右驱动轴。并且,嵌入到左右的转动筒部16b的内部的左右的内部转动筒部16c构成为通过左右的带手柄螺栓16d固定其左右移动,所述左右的带手柄螺栓16d从左右的转动筒部16b 外周贯穿并且末端分别与左右的内部转动筒部16c外周接触。即,为了对应垄U的宽度而进行左右的行驶装置7的左右位置调节(轮距调节)时,旋松左右的带手柄螺栓16d,以左右的转动筒部16b为基准使左右的内部转动筒部16c沿机体左右方向移动而进行左右的行驶装置7的位置调节,再次拧紧左右的带手柄螺栓16d而将左右的内部转动筒部16c固定于左右的转动筒部16b。由此,左右的行驶装置7能够自由地进行其左右位置调节(轮距调节)。另外,所述旋转气缸11进行伸缩动作时,仅使左侧的传动箱9上下运动而仅使左侧的行驶装置7升降,使机体左右倾斜。并且,通过在就坐于后述的座位79而进行移植作业的作业者的脚底附近的手动机体倾斜调节杆15的机体左右方向的操作使旋转控制阀B2 动作,作业者能够任意地使旋转气缸11进行伸缩动作。S卩,作业者能够根据田地的条件任意地左右操作手动机体倾斜调节杆15而使机体左右倾斜。例如,在处于山间地的倾斜的斜面的田地中,在垄U的左右槽的高度不同的时候等,机体沿垄U行驶时,成为机体向谷侧倾斜的状态,但这个时候,若为了使谷侧的行驶装置7比山侧的行驶装置7向机体下方向下运动而操作手动机体倾斜调节杆15使旋转气缸11伸缩动作,则能够将机体校正为水平状态, 可对垄U进行适当的苗的移植作业。一对前轮6旋转自如地安装在前轮车轴19上,所述前轮车轴19固定在从发动机3 的下方的左右中央位置沿左右延伸的前轮支承架17的左右两侧部的向下方延伸的臂部分 18的下端部侧方。操纵手柄2安装于将前端部固定在变速箱体8上的机体架20的后端部。机体架 20配置在机体的左右中央并向后方延伸,并且,从前后中间部向斜后上方延伸。操纵手柄2 从机体架20的后端部沿左右向后方延伸从而将其各后端部作为操纵手柄2的把手部2a、 加。操纵手柄2的左右把手部加设定为作业者容易用手握持该把手部h、2a的适当高度。 另外,在图例中构成为使把手部加、加左右分开,但也可以使操纵手柄2的左右后端部彼此左右连接而将该连接部分作为把手部加。植苗体5动作用的上下动机构4安装有种植传动箱22,动力从变速箱体8内经由传动轴21被传递给该种植传动箱22。在种植传动箱22中内置有传递用于驱动植苗体的上下动机构4升降的动力的传动机构。在种植传动箱22内的传动机构中具备间歇驱动机构,其使上下动机构4及左右一对的植苗体5在其升降运动最上方的位置或在其附近位置在设定时间停止;及离合器机构,其使上下动机构4及植苗体5的升降运动停止。构成为,通过该间歇驱动机构所具备的变速机构来调节由间歇驱动机构停止的时间,并通过该调节来变更调节植苗体5的植苗株距(株間)。另外,向具备植苗体5的植苗装置23供给苗的苗供给装置M具备苗供给杯25, 其作为从上方接受苗而将苗收容于内侧的多个(32个)苗收容体;移动机构沈,其进行回转(周回)移动以使该苗供给杯25通过植苗体5的上方;及开放机构27,其作为在植苗体 5的上方位置开放苗供给杯25的底部而使在内侧收容的苗落下从而向植苗体5供给苗的苗落下供给机构。所述苗供给杯25具有上下开口的筒状体、及开闭该筒状体的下侧的开口部的底盖25a,彼此呈环状地连接。所述移动机构沈构成为以俯视观察机体时左右长的长圆形状的环状的轨迹进行回转运动。所述开放机构27构成为,使苗供给杯25的底盖2 在植苗体5的上方位置开放。该苗供给装置M构成为,苗供给杯25回转移动一周对两个植苗体5供给苗。[0077]在所述苗供给杯25的外周形成圆筒外周部,在该圆筒外周部设置多个连接体28, 所述连接体观具有从外侧转动自如地与该圆筒外周部连接的连接部(圆孔)而将两个苗供给杯25连接,从而构成为以如下状态将多个苗供给杯25彼此连接使该连接体观的卡合部与苗供给杯25的圆筒外周部转动自如地连接并以该圆筒外周部为转动轴而与相邻的苗供给杯25转动自如地连接。即,构成为利用苗供给杯25和连接体观如环状链那样连接。 由此,对于苗供给杯25,由于无论直线地移动的部分还是圆弧状移动的部分,与相邻的苗供给杯25之间的间隔不变,因此在从苗供给杯25向植苗体5供给苗的部位,苗供给杯25以植苗体5为基准而不易相对地产生位置偏移,能够适当地进行苗供给而进行准确的苗的移植。移动机构沈构成为,将如环状链那样彼此连接的苗供给杯25勾挂在左右设置的绕挂用的绕挂链轮四的外周的圆弧状切口部而进行绕挂,以从种植传动箱22内得到的动力驱动该左右的绕挂链轮四旋转,从而使苗供给杯25在俯视观察机体时向左进行回转运动。将用于以可驱动旋转的方式安装绕挂链轮四的各转动轴30可转动地安装于从种植传动箱22沿左右延伸的支承架,构成为从输出轴经由各驱动链轮33、链34及从动链轮35向与该从动链轮35 —体旋转的所述转动轴30传动,所述输出轴从种植传动箱22上部向上方突出。另外,从动链轮35和绕挂链轮四通过螺栓36结合,并构成为两者一体旋转。因此,在苗供给杯25的回转移动路径上具有左右的分别呈半圆状的圆弧状部分37、以及与该圆弧状部分37相连的前后的分别为直线状的部分。并且,苗供给杯25构成为在后侧的直线状部分向右方移动而通过左右的植苗体5的上方,在该直线状部分设定有作为使苗向植苗体5落下来进行供给的落下供给位置的、左侧的落下供给位置39及右侧的落下供给位置 40。苗供给杯25进行回转的左右的转动轴30配置在比左右的行驶装置7靠机体内侧、且比行驶装置7的车轴10的位置靠后侧。另外,植苗体5配置在比行驶装置7的车轴10的位置靠后侧。所述螺栓36穿过在绕挂链轮四上设置的在旋转方向上较长的圆弧状长孔29a而从下侧与从动链轮35的螺纹孔螺合。因此,构成为,通过旋松所述螺栓36,从而能够在所述圆弧状长孔29a的范围内变更从动链轮35和绕挂链轮四之间的旋转相位来进行调节。另外,所述圆弧状长孔29a形成的调节范围在绕挂链轮四中被设定为苗供给杯25的排列间距量(后述的第一苗供给杯2 及第二苗供给杯25c的排列间距的二分之一)。成为了如下的回转时刻变更机构C 通过该圆弧状长孔29a及螺栓36等,与左右的落下供给位置39、 40的变更相应地变更相对于上下动机构4的动作的、苗供给杯25的回转位置,以使在左右各植苗体5向上运动时收容有用于向该植苗体5落下供给的苗的苗供给杯25到达该落下供给位置39、40。多个(合计32个)苗供给杯25具备分别合计为16个的如下部件第一苗供给杯 25b,其主要收容在一方(左侧)的落下供给位置39落下供给的苗;及第二苗供给杯25c, 其主要收容在另一方(右侧)的落下供给位置40落下供给的苗,并且构成为第一苗供给杯 25b和第二苗供给杯25c交替地连接。并且设定成在第一苗供给杯2 位于一方(左侧) 的落下供给位置39时,第二苗供给杯25c位于另一方(右侧)的落下供给位置40。因此, 所述第一苗供给杯2 及第二苗供给杯25c通过移动机构沈在环状的一路径上彼此以相同移动量回转移动,所以构成为,通过基于移动机构26的回转移动在相同时间以相同次数到达各落下供给位置39、40。并且,在用于收容向左侧的植苗体5落下供给的苗的第一苗供给杯25b的底盖25a,朝向回转方向在右侧端(回转的外侧端)设置突起41。另一方面,在用于收容向右侧的植苗体5落下供给的苗的第二苗供给杯25c的底盖25a,朝向回转方向在左侧端(回转的内侧端)设置突起41。开放机构27构成为,在苗供给杯25的回转轨迹下方设置底盖支承体42,该底盖支承体42以使底盖2 不向下方转动的方式从下方与底盖2 接触而进行支承,该底盖支承体42不设置在植苗体5的上方位置,从而在苗供给杯25通过植苗体5的上方位置(所述落下供给位置39、40)时,底盖2 解除基于底盖支承体42的支承状态而在其自重及苗的重力的作用下向下方转动,开放苗供给杯25的下部以使苗向下方落下。另外,底盖25a的转动支点设置在苗供给杯25的回转下游侧部分,底盖2 构成为从苗供给杯25的回转上游侧打开。所述底盖支承体42包括作为固定在机体上的固定支承体的主固定支承体42a、 第一副固定支承体42b、第二副固定支承体42c、第三副固定支承体42d、作为能够相对于机体变更位置的移动支承体的第一移动支承体4 及第二移动支承体42f。所述固定支承体42a、42b、42c、42d具备遍及苗供给杯25的回转轨迹中的左右的圆弧状部分37以及前侧的直线状部分的整个区域的主固定支承体42a ;在后侧的直线状部分的一部分设置的第一、第二及第三副固定支承体42b、42c、42d。这些主固定支承体4 及第一、第二以及第三副固定支承体42b、42c、42d由棒材构成。所述主固定支承体4 为了与底盖25a的中央接触而沿苗供给杯25的回转轨迹延伸设置,并进行支承以使第一以及第二苗供给杯2^、25c 的底盖2 不打开。第一副固定支承体42b为了与在第一苗供给杯25b的底盖25a的回转外侧端设置的突起41接触而沿苗供给杯25的回转轨迹直线状设置,并进行支承以不打开第一苗供给杯25b的底盖25a。该第一副固定支承体42b设置在后侧直线状部分的靠右的位置且主固定支承体4 的底盖回转上游侧,以在苗供给杯25的回转中从后侧的直线状部分的中途仅关闭第一苗供给杯2 的底盖2 而进行支承并将对该底盖2 的支承由后续的主固定支承体4 继续。第二副固定支承体42c为了与在第二苗供给杯25c的底盖2 的回转内侧端设置的突起41接触而沿苗供给杯25的回转轨迹直线状设置,并进行支承以不打开第二苗供给杯25c的底盖25a。该第二副固定支承体42c设置在后侧的直线状部分的靠左的位置在主固定支承体4 的底盖回转下游侧,以在苗供给杯25的回转中继续主固定支承体4 对底盖25a的支承且仅支承第二苗供给杯25c的底盖25a。第三副固定支承体42d为与底盖2 的中央接触的结构,且具有倾斜部分,该倾斜部分越靠回转上游侧越向下倾斜,以在苗供给杯25的回转中从后侧的直线状部分的中途关闭第一苗供给杯25b的底盖25a,从而构成为利用该倾斜部分将打开着的第一苗供给杯25b的底盖2 边向上侧引导边关闭,该倾斜部分在后侧的直线状部分的大致中央的位置与第一副固定支承体42b 的底盖回转的始端部(左端部)并行设置。另外,第三副固定支承体42d的底盖回转的终端(右端)位于比第二副固定支承体42c的底盖回转的终端(右端)靠底盖回转的上游侧 (左侧)的位置。另外,主固定支承体42a的底盖回转的始端部具备倾斜部分,该倾斜部分越靠回转上游侧越向下倾斜以关闭第二苗供给杯25c的底盖25a,从而构成为利用该倾斜部分将打开着的第二苗供给杯25c的底盖2 边向上侧引导边关闭。第一副固定支承体42b的右端固定设置在从支承架向后侧的直线状部分的右端
10部延伸的第一支承部件43。另外,第二副固定支承体42c的左端固定在从支承架向后侧的直线状部分的左端部延伸的第二支承部件44,第二副固定支承体42c的右端部固定设置在从种植传动箱22向后方延伸的第三支承部件45上。并且,第三副固定支承体42d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三支承部件45上。另外,主固定支承体42a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承部件43 及第二支承部件44的上表面。所述移动支承体42e、42f由在后侧的直线状部分的一部分设置的第一移动支承体4 和第二移动支承体42f构成。另外,这些第一移动支承体4 及第二移动支承体42f 由板材构成。所述第一移动支承体4 沿苗供给杯25的回转轨迹直线状设置以与在第一苗供给杯2 的底盖2 的回转外侧端设置的突起41接触,并进行支承以不打开第一苗供给杯2 的底盖25a,并且所述第一移动支承体4 设置于后侧的直线状部分的靠左的位置且主固定支承体42a的底盖回转下游侧,以在苗供给杯25的回转中继承主固定支承体4 对底盖25a的支承而仅支承第一苗供给杯25b的底盖25a。该第一移动支承体4 通过贯穿在第二支承部件44上设置的左右方向长的第一长孔46而设置的第一安装螺栓47,而经由蝶形弹簧沿左右方向移动自如地安装在所述第二支承部件44上,能够通过所述第一长孔46变更左右方向的位置,并且构成为在该位置通过蝶形弹簧的弹性力被固定住。另外, 所述第一安装螺栓47位于比苗供给杯25的回转区域靠外侧(后侧),并设置在苗供给杯 25不成为妨碍的位置。另外,通过设置于第一移动支承体4 和第二支承部件44上的左右方向长的第一长孔46和第一安装螺栓47等构成了落下位置变更机构B。所述第二移动支承体42f具备沿苗供给杯25的回转轨迹的直线状部分以与设置于第二苗供给杯25c的底盖2 的回转的内侧端的突起41接触,并进行支承以不打开第二苗供给杯25c的底盖25a,所述第二移动支承体42f在后侧的直线状部分的靠右的位置处与主固定支承体4 的底盖回转上游侧的端部(回转轨迹的右侧的圆弧状部分37的始端部) 之间隔开间隔地设置,以在苗供给杯25的回转中继承第二副固定支承体42c对底盖2 的支承而支承第二苗供给杯25c的底盖25a。该第二移动支承体42f构成为通过贯穿该第二移动支承体42f所具备的左右方向长的第二长孔48的、第二安装螺栓49而经由蝶形弹簧沿左右方向移动自如地安装在所述第三副固定支承体42d上,能够通过所述第二长孔48变更左右方向的位置,并且,在该位置通过蝶形弹簧的弹性力被固定住。第二移动支承体42f 成为以设置有第二长孔48的位置调整用部分和支承底盖25a的底盖支承部分分成2股的俯视观察U字型的形状,在该位置调整用部分和底盖支承部分之间配置第二副固定支承体 42c,构成为继承该第二副固定支承体42c而能够可靠地支承底盖25a。并且,在第二移动支承体42f的位置为相对于第二长孔48最靠底盖回转上游侧的位置(左端位置)时,所述底盖支承部分构成为位于第二副固定支承体42c和第三副固定支承体42d之间的位置,将这些第二移动支承体42f及第二以及第三副固定支承体42c、42d紧凑配置。另外,所述第二安装螺栓49位于苗供给杯25的回转区域的内侧(前侧),设置于苗供给杯25不成为妨碍的位置。另外,通过第二移动支承体42f、第二移动支承体42f具备的左右方向长的第二长孔48、和第二安装螺栓49等构成了落下位置变更机构B。另外,在第一移动支承体42e、第二移动支承体42f的右端部(解除通过第一移动支承体4 或第二移动支承体42f从下方支承底盖25a的突起41的情况,第一苗供给杯 25b的底盖25a向下方打开而将苗供给到植苗体5内的部位)设置用于将苗适当供给至植苗体5内的苗导向体,则在落下供给位置39、40苗供给杯25内的苗被适当供给至植苗体5 内,防止从苗供给杯25向植苗体5的苗供给的错误并防止缺株,并且植苗体5能够将苗以适当的姿势种植,苗的种植姿势改善。作为用于改变第一移动支承体4 及第二移动支承体42f的位置的长孔的第一长孔46及第二长孔48、和作为安装螺栓的第一安装螺栓47及第二安装螺栓49分别在左右各设置两个,构成为能够使第一移动支承体4 及第二移动支承体42f沿左右笔直方向移动。另外,第一移动支承体4 及第二移动支承体42f的位置变更量通过所述第一长孔46 及第二长孔48限制为苗供给杯25中的排列间距量,构成为通过该限制单元不会因后述的种植位置的变更而将落下供给位置39、40调节为错误的位置。因此,第一苗供给杯2 移动至该第一苗供给杯2 的底盖2 在第一移动支承体42e的底盖回转下游侧的端部(右端部)不被支承的位置时,第一苗供给杯25b的底盖2 开放。即,第一移动支承体42e的底盖回转下游侧的端部(右端部)成为第一(左侧)落下供给位置39。另外,第二的苗供给杯25c移动至该第二苗供给杯25c的底盖2 在第二移动支承体42f的底盖回转下游侧的端部(右端部)不被支承的位置时,第二苗供给杯25c的底盖2 开放。即,第二移动支承体42f的底盖回转下游侧的端部(右端部)成为第二(右侧)落下供给位置40。通过第二副固定支承体42c构成了使第二苗供给杯25c的底盖2 在回转上游侧的第一(左侧) 落下供给位置39不开放的开放限制单元。因此,在使第一移动支承体4 位于相对于第一长孔46最靠回转下游侧(右侧) 的位置、使第二移动支承体42f位于相对于第二长孔48最靠回转上游侧(左侧)的位置时, 第一(左侧)落下供给位置39和第二(右侧)的落下供给位置40彼此的间隔最窄,成为种植行间间隔最窄的状态。此时,左右的落下供给位置39、40的间隔为苗供给杯25的排列间距的3倍即第一及第二苗供给杯25b、25c的排列间距的1. 5倍。相反,使第一移动支承体4 位于相对于第一长孔46最靠回转上游侧(左侧)的位置、使第二移动支承体42f位于相对于第二长孔48最靠回转下游侧(右侧)的位置时,第一(左侧)落下供给位置39 和第二(右侧)落下供给位置40彼此的间隔最宽,成为种植行间间隔(条同)最宽的状态。此时,左右的落下供给位置39、40的间隔为苗供给杯25的排列间距的5倍即第一及第二苗供给杯25b、25c的排列间距的2. 5倍。因此,各落下供给位置39、40构成为能够位置变更苗供给杯25的排列间距量,左右的落下供给位置39、40彼此的间隔构成为变化了第一及第二苗供给杯25b、25c的排列间距的整数倍(1倍)(苗供给杯25的排列间距的偶数倍 0倍))的距离量。植苗装置23具备前端朝向下方的喙状的植苗体5 ;上下动机构4,其使植苗体5 上下运动,以使该植苗体5的下端部升降至比田地面靠上方的位置和比田地面靠下方的位置;及开闭机构50,其在开状态及闭状态之间开闭植苗体5,所述闭状态为喙状的植苗体5 的下端部关闭并从上方接收苗从而可将苗收容在内侧的状态,所述开状态为植苗体5的下端部左右打开而可将在内侧收容的苗向下方放出的状态。该移植机1为将植苗体5在左右以设定间隔排列多根而配备成的多行种植的结构。在本例中,形成为将植苗体5在左右以设定间隔排列两个而配备成的双根种植的结构。两根植苗体5 —根一根地安装在设置于种植传动箱22的左右两侧部的上下动机构4。构成为由左侧植苗体5L和右侧植苗体5R构成前端朝向下方的喙状的植苗体5并且左侧植苗体5L和右侧植苗体5R左右分开,通过后述的开闭机构50使左侧植苗体5L和右侧植苗体5R向左右方向转动而打开下端部。另外,左右的植苗体5通过上下动机构4及开闭机构50,左右交替地上下运动和进行开闭,在田地中交错状地种植两行苗。苗导向件51设置在植苗体5的上方,为将从苗供给装置M供给的苗向植苗体5 内引导的筒状体,能够将从苗供给装置M落下供给的苗准确地供给至植苗体5内。该苗导向件51的上端开口部的宽度Ll构成为比苗供给装置M的苗供给杯25的间距Pl的2倍还宽的宽度(即比排列的两个苗供给杯25的底的两端部的间隔L2的宽度宽)。植苗体5的上下动机构4设置在种植传动箱22的左右两侧部。具体而言,由如下构件构成上侧升降连杆52及下侧升降连杆53,作为将前部上下转动自如地安装在向种植传动箱22的左右侧方突出的轴上而将后部与植苗体5连接的升降连杆;从种植传动箱22 的侧部突出的、进行驱动旋转的驱动轴M ;为了与该驱动轴M —体旋转而安装的驱动臂 55 ;及连动臂56,转动自如地与该驱动臂55的旋转外周侧端部和所述上侧升降连杆52连接。并且,将上侧升降连杆52及下侧升降连杆53各自的后端部(转动前端部)转动自如地安装连接于连接部件57。植苗体5安装在所述连接部件57上。因此,驱动臂55通过驱动轴M的旋转而进行驱动旋转时,上侧升降连杆52及下侧升降连杆53上下运动,从而左右的植苗体5上下运动。在该上下运动的上升位置,植苗体5的下端部位于比田地面靠上方的位置,在该上下运动的下降位置,植苗体5的下端部位于比田地面靠下方的位置。另外,上侧升降连杆52的转动支点轴58在从种植传动箱22突出而进行旋转驱动的种植输出轴59的前端部设置于相对于该种植输出轴59的中心轴心偏心的位置,构成为通过该种植输出轴59的旋转以种植输出轴59的轴芯为中心以偏心量(转动支点轴58和种植输出轴59的轴芯之间的间隔)为半径旋转并移动,在上侧升降连杆52上下运动过程中转动支点轴58前后移动,从而使植苗体5在该升降运动中向前后倾斜,使植苗体5以侧面观察呈环状的动作轨迹上下运动。接着,对植苗体5的开闭机构50进行说明。在设置于左侧植苗体5L的上部的左侧开闭用臂部60的末端部连接开闭用线缆61的内部导线的端部,在设置于右侧植苗体5R 的上部的右侧开闭用臂部的末端部连接开闭用线缆61的外部导线的端部,在枢轴支承下侧升降连杆53的基部的、下侧转动支点轴63上设置有转动自如地安装的动作臂64,在该动作臂64的末端部连接所述开闭用线缆61的内部导线的另一端,在机体侧固定安装开闭用线缆61的外部线缆的另一端。另外,图5表示左侧的植苗装置23,右侧的植苗装置23 与左侧的植苗装置23左右对称,因此构成为在左侧开闭用臂部的末端部连接开闭用线缆的外部线缆的端部,在右侧开闭用臂部的末端部连接开闭用线缆的内部导线的端部。并且, 动作臂64构成为,受到为了与使连接上侧升降连杆52的基部的转动支点轴58旋转移动的种植输出轴59 —体旋转而安装的凸轮的作用,以设定的时间向前侧转动。由此,通过驱动轴M的驱动旋转,植苗体5上下运动而下降到达下端位置时,随着凸轮的作用位置的变化, 动作臂64向前侧转动,内部导线相对于开闭用线缆61的外部线缆被向右侧牵引而向左侧开闭用臂部60和右侧开闭用臂部彼此靠近的一侧转动,右侧植苗体5R向右方转动,与之连动地左侧植苗体5L向左方转动,植苗体5的下部侧向左右张开从而成为下方开放的开放状态。然后,植苗体5上升,通过凸轮的作用位置的变化使动作臂64相对于植苗体5向原位
13置(后侧)转动使得开闭用线缆61的内部导线松驰,向左右张开的植苗体5的下部关闭。 由此,构成为利用开闭用线缆61进行植苗体5的开闭,因此与以往的基于杆或连杆的开闭机构进行比较,由于开闭用线缆61的连接的自由度较高,因此能够通过向前后动作的动作臂64使左侧植苗体5L及右侧植苗体5R向不同的方向(左右方向)转动,并且能够构成为通过动作臂64的少量的动作量获得植苗体5的希望的开闭量。左侧植苗体5L和右侧植苗体5R被弹簧65向植苗体5的下部关闭的一侧转动施力。上下动机构4的上侧升降连杆52及下侧升降连杆53各自的转动末端部(后端部)分别经由上下连接轴66、67与连接部件57连接。所述连接部件57构成为,在左右具备侧面观察三角形状的板68,通过该左右的板68夹持上侧升降连杆52及下侧升降连杆53 的末端部,在后部设置横跨左右的板68的、左右方向的轴套(boss)69。另外,侧面观察在所述板68的三角形状的各顶点附近配置所述连接轴66、67及轴套69,将轴套69配置在上下的连接轴66、67的后侧,因此在使后述的位置调节轴70相对于轴套69滑动时,上下的连接轴66、67、上侧的升降连杆52及下侧的升降连杆53不会成为妨碍。另外,左右的板68为大致正三角形状,也可以构成为使上下的连接轴66、67部分上下颠倒地安装连接部件57。所述轴套69的轴套孔为六边形状(多边形状)。另一方面,在植苗体5的基部固定设置沿左右方向延伸的六边形状(多边形状)的位置调节轴70。因此,使位置调节轴70插入所述轴套69而将植苗体5支承于连接部件57,使位置调节轴70相对于轴套69滑动而向左右方向移动,从而能够变更植苗体5的左右位置。另外,由轴套69、位置调节轴70和固定螺栓71 等构成了种植位置变更机构A。对于该植苗体5的左右位置的变更,为了按照落下供给位置39、40的变更使植苗体5位于该落下供给位置39、40的下方及为了能够变更苗供给杯25的排列间距量的距离, 设定位置调节轴70的长度。即,能够使左右的植苗体5彼此的间隔改变第一及第二苗供给杯25b、25c的排列间距的整数倍(1倍)量,构成了能够通过轴套69及位置调节轴70等使植苗体5移动的种植位置变更机构。另外,位置调节轴70利用设置于轴套69的固定螺栓 71进行固定,从而能够使位置调节轴70不从轴套69向左右方向移动,在使位置调节轴70 向左右移动时,松开所述固定螺栓71而来使位置调节轴70移动。该固定螺栓71设置于轴套69及位置调节轴70的后侧,能够使上侧升降连杆52及下侧升降连杆53不成为妨碍地, 从后侧容易地紧固或松开。并且,构成为位置调节轴70的截面的六边形状(多边形状)的相对置的顶点位于上下的位置,上下方向的弯曲的截面系数提高,因此能够通过该位置调节轴70获得单臂支承植苗体5所必需的强度。另外,在位置调节轴70的适宜位置的外周设置5处作为植苗体5的左右位置的目标的槽72,构成为通过使该槽72与轴套69的一端对齐而能够在300mm行间间隔、350mm行间间隔、400mm行间间隔、450mm行间间隔、300mm行间间隔之间调节植苗体5的左右位置,构成为能够容易地进行植苗体5的位置变更。另外植苗体5的左右位置不限于所述5部位,能够将植苗体5的左右位置以任意的位置固定于位置调节轴70上,能够从300mm至300mm无级地进行行间间隔调节。另外,在苗供给装置M的苗供给杯25进行回转移动的中央部的上方位置设置置苗台90。置苗台90形成为俯视观察呈椭圆形的盘状,构成为能够在内部空间收纳用于向苗供给杯25供给的苗。并且,在该置苗台90的上部装卸自如地固定有两个杆体91a,所述两个杆体91a向座位79侧变低的一侧倾斜且朝向机体前后方向,构成了单元盘载置部91。[0100]详述该单元盘载置部91的结构,在置苗台90的前壁90a并排设置两个贯通孔 90b,在后壁90c从上端并排设置两个切口槽90d,使杆体91a的前端插入前壁90a的贯通孔90b,使杆体91a的中途部从上嵌入后壁90c的切口槽90d,使焊接固定在杆体91a的中途部上的安装板91b通过螺栓91c固定在后壁90c。因此,卸下螺栓91c,就能够从置苗台 90卸下两个杆体91a (即,单元盘载置部91)。S卩,在移植被放入纸板等的收纳器中而出售的裸状态的苗(以下称为裸苗)的情况下,从置苗台90卸下单元盘载置部91,预先将裸苗收纳在置苗台90的内部空间,就坐于座位79的作业者将置苗台90的内部空间中收纳的裸苗依次取出而向各苗供给杯25供给来进行移植作业。另一方面,移植在单元盘T成长并放入单元盘T的苗的情况下,将单元盘载置部91 安装在置苗台90上,以在放入苗的单元盘T的各筒部P间形成的底面侧凹部从上方嵌合单元盘载置部91的两个杆体91a的状态,将单元盘T载置于置苗台90时,成为单元盘T的苗所进入的上表面为朝向就坐于座位79的作业者一方的状态,从而稳定性良好地载置。因此,就坐于座位79的作业者能够容易地从单元盘T取出苗而向各苗供给杯25供给,能够高效率且容易地进行移植作业。另外,构成为,通过加强架将苗供给装置M的架部与机体架20连接,使苗供给装置M的支承合适,能够准确地进行苗供给装置M对各植苗体5的苗供给。另外,在设置于苗供给装置M的右端部前方位置的种植深度调节杆93a的杆定位导向件9 安装转动调节自如(视野方向调节自如)的反射镜93c,朝向以机体行进方向为前时的后方地就坐于座位79而进行移植作业的作业者通过反射镜93c观察行进方向前方, 能够确认机体靠近垄终端附近及行进方向的状态而安全地进行移植作业。另外,种植深度调节杆93a设置有调节部,所述调节部变更在所述的垄高度检测传感器S和升降控制阀Bl 的连动机构中与升降控制阀Bl的中立位置对应的垄高度检测传感器S的上下位置,通过种植深度调节杆93a操作该调节部来变更与升降控制阀Bl的中立位置对应的垄高度检测传感器S的上下位置,从而能够调节种植深度。并且,在通过上下动机构4使植苗体5的上下运动动作一周期的期间,第一及第二苗供给杯2^、25c回转移动各排列间距量(一列状的苗供给杯25的两个量相邻的苗供给杯25的中心间的距离即间距Pl为80mm,因此为160mm)。并且,例如设定为如图5和图6 所示的300mm的行间间隔时,将苗供给杯25的底盖2 在落下供给位置39、40打开的时刻设定为植苗体5最终上升至苗供给杯25的紧下方的时候。此时,决定左侧的落下供给位置 39的第一移动支承体4 设定为刻印行间间隔300mm的位置,决定右侧的落下供给位置40 的第二移动支承体42f也设定为刻印行间间隔300mm的位置。由此,苗供给杯25能够串联地通过两个植苗体5的上方并相对于两个植苗体5不产生苗供给遗漏地同时供给苗,且不产生在通过二个植苗体5的上方后不供给苗的苗供给杯25,能够没有剩余地对两个植苗体 5供给苗,苗供给作业有富余地进行,且能够相对于两个植苗体5可靠地供给苗。此时,相对于左侧的植苗体5的苗供给杯25的底盖2 在植苗体5的苗导向件51的上端开口部的宽度Ll的中央位置打开,能够进行适当的苗的供给和种植。相对于右侧植苗体5的苗供给杯25的底盖2 在比植苗体5的苗导向件51的上端开口部的宽度Ll的中央位置稍靠近前的位置打开,但苗导向件51的上端开口部的宽度Ll构成为比苗供给装置M的苗供给杯25的间距Pl的2倍宽的宽度(即比并列的两个苗供给杯25的底的两端部的间隔L2宽的宽度),因此可进行适当的苗的供给和种植。接着,在设定为图7和图8所示的350mm的行间间隔时,将苗供给杯25的底盖2 在落下供给位置39、40打开的时刻设定为植苗体5最终上升至苗供给杯25的紧下方的时候。此时,决定左侧的落下供给位置39的第一移动支承体4 设定为刻印行间间隔350mm 的位置,决定右侧的落下供给位置40的第二移动支承体42f也设定为刻印行间间隔350mm 的位置。由此,苗供给杯25串联地通过两个植苗体5的上方并能够相对于两个植苗体5不产生苗供给遗漏地同时供给苗,且不产生在通过两个植苗体5的上方后不供给苗的苗供给杯25而能够对两个植苗体5没有剩余地供给苗,使苗供给作业有富余地进行,且能够对两个植苗体5可靠地供给苗。此时,相对于左侧的植苗体5的苗供给杯25的底盖2 在稍超过植苗体5的苗导向件51的上端开口部的宽度Ll的中央位置的位置打开,但苗导向件51 的上端开口部的宽度Ll构成为比苗供给装置M的苗供给杯25的间距Pl的2倍还宽的宽度(即,比排列的两个苗供给杯25的底的两端部的间隔L2还宽的宽度),因此能够进行适当的苗的供给和种植。相对于右侧的植苗体5的苗供给杯25的底盖2 在比植苗体5的苗导向件51的上端开口部的宽度Ll的中央位置稍靠近前的位置打开,但苗导向件51的上端开口部的宽度Ll构成为比苗供给装置M的苗供给杯25的间距Pl的2倍还宽的宽度 (即,比排列的两个苗供给杯25的底的两端部的间隔L2还宽的宽度),因此能够进行适当的苗的供给和种植。接着,设定为图9和图10所示的400mm的行间间隔时,将苗供给杯25的底盖2 在落下供给位置39、40打开的时刻设定为植苗体5最终上升至苗供给杯25的紧下方的时候。此时,决定左侧的落下供给位置39的第一移动支承体4 设定在刻印行间间隔400mm 的位置,决定右侧的落下供给位置40的第二移动支承体42f也设定在刻印行间间隔400mm 的位置。由此,苗供给杯25能够串联地通过两个植苗体5的上方并不产生相对于两个植苗体5的苗供给遗漏地同时供给苗,且不产生在通过两个植苗体5的上方后不供给苗的苗供给杯25,能够没有剩余地对两个植苗体5供给苗,使苗供给作业有富余地进行,且能够对于两个植苗体5可靠地供给苗。此时,相对于左侧的植苗体5的苗供给杯25的底盖2 在比植苗体5的苗导向件51的上端开口部的宽度Ll的中央位置稍靠近前的位置打开,但苗导向件51的上端开口部的宽度Ll构成为比苗供给装置M的苗供给杯25的间距Pl的2倍要宽的宽度(即,比并列的两个苗供给杯25的底的两端部的间隔L2要宽的宽度),因此能够进行适当的苗的供给和种植。相对于右侧的植苗体5的苗供给杯25的底盖2 在植苗体5的苗导向件51的上端开口部的宽度Ll的中央位置打开,能够进行适当的苗的供给和种植。接着,设定为图11和图12所示的450mm的行间间隔时,将苗供给杯25的底盖25a 在落下供给位置39、40打开的时刻设定为植苗体5最终上升至苗供给杯25的紧下方的时候。此时,决定左侧的落下供给位置39的第一移动支承体4 设定在刻印行间间隔450mm 的位置,决定右侧的落下供给位置40的第二移动支承体42f也设定在刻印行间间隔450mm 的位置。由此,苗供给杯25能够串联地通过两个植苗体5的上方并相对于两个植苗体5不产生苗供给遗漏地同时供给苗,且不产生在通过两个植苗体5的上方后不供给苗的苗供给杯25,没有剩余地对两个植苗体5供给苗,苗供给作业有富余地进行,且能够对两个植苗体5可靠地供给苗。此时,相对于左侧的植苗体5的苗供给杯25的底盖2 在植苗体5的苗导向件51的上端开口部的宽度Ll的中央位置打开,能够进行适当的苗的供给和种植。相对于右侧的植苗体5的苗供给杯25的底盖2 在比植苗体5的苗导向件51的上端开口部的宽度Ll的中央位置稍靠近前的位置打开,苗导向件51的上端开口部的宽度Ll构成为比苗供给装置M的苗供给杯25的间距Pl的2倍要宽的宽度(S卩,比排列的两个苗供给杯25 的底的两端部的间隔L2要宽的宽度),因此能够适当地进行苗的供给和种植。接着,设定为图13和图14所示的500mm的行间间隔时,将苗供给杯25的底盖25a 在落下供给位置39、40打开的时刻设定为植苗体5最终上升至苗供给杯25的紧下方的时候。此时,决定左侧的落下供给位置39的第一移动支承体4 设定在刻印行间间隔500mm 的位置,决定右侧的落下供给位置40的第二移动支承体42f也设定在刻印行间间隔500mm 的位置。由此,苗供给杯25能够串联地通过两个植苗体5的上方并相对于两个植苗体5不产生苗供给遗漏地同时供给苗,且不产生在通过两个植苗体5的上方后不供给苗的苗供给杯25,能够没有剩余地对两个植苗体5供给苗,苗供给作业可有富余地进行,且能够对两个植苗体5可靠地供给苗。此时,相对于左侧的植苗体5的苗供给杯25的底盖2 在稍超过植苗体5的苗导向件51的上端开口部的宽度Ll的中央位置的位置打开,但由于苗导向件 51的上端开口部的宽度Ll构成为比苗供给装置M的苗供给杯25的间距Pl的2倍要宽的宽度(即,比排列的两个苗供给杯25的底的两端部的间隔L2要宽的宽度),因此能够适当地进行苗的供给和种植。相对于右侧的植苗体5的苗供给杯25的底盖2 在比植苗体 5的苗导向件51的上端开口部的宽度Ll的中央位置稍靠近前的位置打开,但苗导向件51 的上端开口部的宽度Ll构成为比苗供给装置M的苗供给杯25的间距Pl的2倍要宽的宽度(即,比排列的两个苗供给杯25的底的两端部的间隔L2要宽的宽度),因此能够进行适当的苗的供给和种植。即使如此变更种植行间间隔,由于苗导向件51的上端开口部的宽度Ll构成为比苗供给装置M的苗供给杯25的间距Pl的2倍要宽的宽度(即比排列的两个苗供给杯25 的底的两端部的间隔L2要宽的宽度),因此也能够适当地进行从苗供给装置M的苗供给杯25向植苗体5的苗的供给,能够维持苗的种植精度。另外,通过植苗体5的左右方向移动和落下供给位置39、40的变更,能够简单地变更种植行间间隔。特别是即使变更种植行间间隔,也能够以第一移动支承体4 及第二移动支承体42f的位置变更这一简单的结构来进行左右的落下供给位置39、40的变更,进而以绕挂链轮四相对于从动链轮35的旋转相位的变更这一简单的结构使链34及苗供给杯25的卷绕不脱落地就可进行基于旋转时间变更机构的苗收容体即苗供给盖筒25的回转位置(相位)的变更,种植行间间隔的变更变得容易。植苗体5及镇压轮73的位置变更由于仅使位置调节轴70及镇压臂75的转动基端部7 滑动,因此能够容易地进行。另外,边在种植了苗的周围覆盖土边镇压苗周围的土壤的、左右的镇压轮73如附图所示,在左右植苗体5的紧后侧分别配置设置,从左右两侧对在垄上完成种植的苗的根部进行镇压而促进根固定。在此,对左右的镇压轮73的支承结构进行说明。在从沿机体横向地固定设置在机体架20上的镇压架74a向机体后方延伸设置的左右支承臂74b上,自由转动地设置沿横方向的正六边轴结构的镇压臂轴74c。并且,在左右的镇压臂75的后部分别自由旋转地设置
17左右镇压轮73,在左右镇压臂75的前部分别构成俯视观察二字状的转动基端部75a,构成为使所述镇压臂轴7 贯穿被设置于该转动基端部7 的前端部的圆形的贯通孔75b,从而构成为左右的镇压臂75以镇压臂轴7 为转动支点而后部自由地上下转动。另一方面,沿左右方向贯穿正六边孔75c的滑动轴套75d配置在转动基端部7 的俯视观察二字状内侧,且以仅能够左右移动的状态外嵌配置于镇压臂轴74c。S卩,构成为沿左右方向贯穿滑动轴套75d而形成的正六边孔75c外嵌于正六边轴的镇压臂轴74c,通过镇压用固定螺栓75e的紧固而能够将镇压臂轴74c的轴方向的移动固定住。因此,紧固镇压用固定螺栓7 而将配置于镇压臂75的转动基端部75a的俯视观察二字状内侧的滑动轴套75d固定于镇压臂轴74c,从而阻止镇压臂75向左右方向的移动而成为后部的左右的镇压轮73仅上下运动的状态,能够向左右移动调节左右的镇压轮73的镇压位置。使各镇压臂75的后端部形成为后视观察门形状的后部架75f,在该后部架75f的左右两侧部配置所述左右一对的镇压轮73,通过支承轴73a旋转自如地支承。该后部架75f 构成为能够左右地跨于种植于垄U上的苗的上部而向前进方向移动。或构成为通过从该后部架75f朝向上方设置的重量安装臂75g嵌合支承多个配重75h,能够改变配重7 的安装数量来调整镇压压力。另外,在滑动轴套75d的左右两侧固定有止挡臂75i,该止挡臂75i在转动基端部 75a的下侧向机体后方延伸,该止挡臂75i的末端部与转动基端部75a的俯视观察二字状后部下侧抵接,从而构成为限制镇压臂75向下运动规定以上。即,镇压臂75从转动基端部 75a的下侧与制动臂75i抵接的位置在上方上下转动,从而左右镇压轮73上下运动。在所述镇压臂轴7 的右端部设置一体转动的提升用臂74d,所述提升用臂74d通过强制上升杆76与右臂16a连接,所述右臂16a设置于使所述左右的行驶装置7上下运动的机构的一部分即右转动筒部16b (不通过旋转气缸11的伸缩动作转动的一侧)。另外, 强制上升杆76的前端和右臂16a相连接的连接部构成为,在强制上升杆76的前端设置由长孔构成的融通部76a,并在该融通部76a卡合有将基部固定在右臂16a上的销76b,在基于通常的苗移植时的升降控制进行右行驶装置7的上下运动过程中,强制上升杆76不被牵拉,仅在使机体旋转时的左右的行驶装置7较大地向下运动时牵拉强制上升杆76而使提升用臂74d转动,使镇压臂轴7 转动,因此与镇压臂轴7 —体转动的左右的滑动轴套75d 的止挡臂75i也转动,通过该止挡臂75i,左右的镇压臂75向上方运动方向转动,从而构成为左右的镇压轮73自动地向上方收纳转动。因此,在垄U终端位置的机体转弯作业时、机体的移动时使左右的行驶装置7向下运动而使机体上升时,左右的镇压轮73自动地向上方收纳转动,因此使机体的转弯及移动容易进行且作业性良好。另外,将左右的镇压轮73向上方收纳转动的机构与不通过旋转气缸11的伸缩动作上下动作的一侧的行驶装置7连结,因此不受旋转气缸11的伸缩动作的影响,能够适当地使左右的镇压轮73向上方收纳。另一方面,构成为从所述镇压架74a向机体下方延伸设置架支承臂7 而支承停车架77a。左右支承杆77d的末端部焊接固定在设于停车架77a的末端部的接地棒77c,使在左右的架支承臂7 间设置的转动轴77f嵌入被设置于该左右支承杆77d的基部的架用长孔77e,将停车架77a设置成绕转动轴77f转动自如。并且,在左右的架支承臂74e的下方位置设置停车用切口槽77g,在左右的架支承臂74e的后方位置设置收纳用切口槽77h,在比设于停车架77a上部的所述架用长孔77e靠末端侧设置嵌入该停车用切口槽77g及收纳用卡合切口槽77h的嵌合轴77i,在设置于转动轴77f上方的弹簧支承轴77j与嵌合轴 77 之间设置拉力弹簧77k,构成为能够通过该拉力弹簧7 的拉力维持嵌合轴77i嵌入停车用切口槽77g及收纳用切口槽77h的状态。并且,在嵌合轴77i与停车用切口槽77g卡合的状态下,停车架77a的末端朝向机体下方,成为接地棒77c接地并支承机体的停车状态。在该停车状态下,若操作种植操作杆 88使升降用液压缸14动作从而使左右的行驶装置7上升至不接触地面的位置,则左右的行驶装置7的所述胎面调节能够容易地进行。另外,在将机体载置于卡车的货箱等而移动的情况下,使停车架77a成为停车状态,则即使升降用液压缸14的液压降低而使得左右的行驶装置7向上运动,也能够稳定地通过停车架77a支承机体。接着,克服拉力弹簧7 的拉力,把持停车架77a牵拉而使其向后上方转动直至嵌合轴77i从停车用卡合切口槽77g脱离为止而放手,嵌合轴77i由于拉力弹簧77k的拉力而与收纳用切口槽7 卡合,成为停车架77a收纳于机体上方的收纳状态。在该收纳状态下,停车架77a收纳在机体上方,因此能够不妨碍移植作业地进行良好的移植作业。如上所述,停车架77a的停车状态和收纳状态之间的切换能够通过一次操作容易地进行使得作业性良好。在左右的镇压臂75上分别设置朝向上方延伸的杆状的左右的指示器78,所述镇压臂75在后部分别设置左右的镇压轮73。在此,对左右的指示器78的结构及作用进行说明。指示器78的基部通过机体左右方向的转动销78b沿前后方向转动自如地支承于U字状托架78a上,所述U字状托架78a焊接固定在从机体侧面观察比左右的镇压轮73的接地位置稍靠前方的镇压臂75的后部上。另外,左右的指示器78的上部以贯穿左右中央部被安装于机体架20的指示器导向件78c的左右导向孔78d而向上方延伸的状态设置。该左右导向孔78d为在机体左右方向长的长孔,如上所述对左右的镇压臂75进行左右位置调节而变更左右的镇压轮73的机体左右位置来进行行间间隔调节时,根据该行间间隔调节而左右的指示器78也向机体左右方向进行位置变更。另外,在左右的指示器78的上端部安装有作为指标的醒目颜色的标识器78e。因此,在移植作业时,镇压轮73追随垄U面地上下运动,从而使设置有分别镇压左右种植位置的镇压轮73的左右的镇压臂75也上下运动,左右的指示器78各自的标识器 78e也与该左右的镇压臂75的上下运动连动地上下运动。即,在朝向机体的行进方向使垄 U上表面的右侧变高并使左侧变低地倾斜的情况下,右指示器78的标识器78e —侧位于比左指示器78的标识器78e高的位置,作业者能够立即识别出垄U上表面的右侧高而左侧低地倾斜的情况。因此,作业者就坐于座位79而进行移植作业时,观察左右的指示器78的标识器 78e,作业者根据左右的标识器78e的高度差能够立即识别垄U的左右倾斜,因此通过所述手动机体倾斜调节杆15的机体左右方向的操作使旋转控制阀B2动作,使旋转气缸11伸缩动作,使机体向左右的指示器78的标识器78e的高度变得相同的一侧倾斜。这样,机体与垄U的倾斜平行,因此基于左右种植位置的左右的植苗体5的苗的种植深度相同,能够进行适当的苗的移植作业。另外,左右的镇压臂75分别偏向左右的镇压轮73的机体内侧的镇压轮73侧地设置,因此成为左右的镇压臂75的间隔狭窄的结构。因此,设置于机体左右方向的间隔狭窄的左右的镇压臂75的、左右的指示器78的左右间隔也变窄,由于左右指示器78的左右的标识器78e位于左右靠近的位置,因此容易发现左右的标识器78e的高度差,能够准确且容易地进行上述机体的倾斜操作,从而作业性良好。另外,将朝后的座位79设置在覆盖发动机3、变速箱8的上部的机罩Bo的上方以使座位79朝向苗供给装置M侧,在座位79与苗供给装置M之间设置供脚踩踏的俯视状的踏板80。所述座位79经由通过机罩Bo的左右一方侧(右侧)而向上方延伸的支承架 81而支承于机体。所述踏板80由如下部件构成由俯视机体观察配置在座位79与苗供给装置M之间的主踏板82 ;及设置于座位79及机罩Bo的左右两侧的副踏板83。所述副踏板83从机体的前端部至主踏板82附近为止沿前后延伸设置,前部83a在比后部8 低一阶的位置构成,成为作业者可从机体的前端部乘降的结构。能够在作为该副踏板83的上一阶的后部 83b的下方配置用于使车轮即行驶装置7升降的升降机构(臂16a、旋转气缸11、杆13等), 有效利用机体的空间而实现机体的紧凑化。另外,能够根据车轮即行驶装置7的胎面变更, 在副踏板83的后部的下方配置上下转动的传动箱9。另外,在主踏板82的前端部设置向上方倾斜地立起的立起部82a,通过该立起部8 防止就坐于座位79的作业者的脚与植苗装置23的上下动机构4接触。另外,通过使立起部8 位于苗供给装置M的下方,能够缩短机体的前后长度。另外,主踏板82具备立起部82a,因此强度提高。另外,在立起部8 上设置通断操作左右的行驶装置7和植苗装置23以及苗供给装置M的驱动的乘车用主离合器杆84、及对左右的行驶装置7进行制动的左右侧制动踏板85,就坐于座位79的作业者能够进行机体的停止、机体的行进方向的校正。在作为左右的前轮6之间的机体的前端部上设置通过与垄U的上表面接地而检测该垄U的终端的垄终端传感器86,该垄终端传感器86构成为通过机体的前进,到达没有垄的位置而无法感知垄上表面,由此检测出到达垄的终端的情况。根据由该垄终端传感器 86进行的垄的终端的检测,自动地断开主离合器而使左右的行驶装置7的驱动和植苗装置 23及苗供给装置M的驱动停止,使机体停止,并且发出警报(例如蜂鸣器等的警告音)而向作业者告知。由此,若设机体的行进方向为前,则就坐于座位79的作业者朝后,由于集中于苗补给作业而难于确认机体的前方,注意不到机体到达垄的终端,有可能产生撞上周围的构造物等事故,但由于通过所述垄终端传感器86在垄的终端使机体自动停止并且通过警报告知到达了垄的终端,因此可安全地进行作业,并且,不用注意机体的前方的状况及垄的终端的位置,可集中地进行向苗供给装置M的苗补给作业,种植作业效率提高。所述垄终端传感器86配置于相对于机体的左右中央靠右的位置,与基于旋转气缸11的左侧行驶装置7的上下运动相伴的机体的上下动作的影响较小,因此能够准确且稳定地检测垄的上表面。另外,在操纵手柄2的附近具备通过手动通断左右的行驶装置7、植苗装置23以及苗供给装置M的驱动的主离合器杆87 ;以及通过手动仅通断植苗装置23以及苗供给装置M的驱动的种植操作杆88。另外,通过所述种植操作杆88,能够使升降用液压缸14动作而通过手动对机体进行升降操作。并且,设置用于检测该种植操作杆88的操作位置的传感器(检测装置),构成为仅在通过该种植操作杆88将植苗装置23以及苗供给装置M操作为驱动状态时,基于所述垄终端传感器86的机体的自动停止控制及警报进行动作。由此,仅在种植作业时能够使机体的自动停止控制及警报产生动作,在移动行驶时、在垄终端的机体转弯(旋回)时,垄终端传感器86不检测垄上表面,从而能够防止不必要地使机体停止,提高操作性。另外,也可以代替或同时使用基于上述种植操作杆88的机体的自动停止控制及警报的动作的通断,设置用于检测作业者就坐于座位79的情况的落座传感器,构成为仅在作业者就坐于座位79时机体的自动停止控制及警报产生动作。另外,也能够构成为通过基于垄终端传感器86的垄终端的检测,警报先动作,在其规定时间后(数秒后)机体自动停止。另外,机体的自动停止也可以通过使发动机3停止而进行。另外,若构成为在操作种植操作杆88使机体上升而在垄边转弯时使垄终端传感器86向上运动而进行收纳,则垄终端传感器86不会成为转弯时的妨碍,可容易地进行转弯。垄终端传感器86构成为在将基部转动自如地支承在机体上的转动臂86a的下端,旋转自如地设置旋转辊86b。并且,为了限制垄终端传感器86(旋转辊86b)向下方转动必需以上的量,而在转动臂86a的下方位置设置下方转动限制杆,通过操作导线使该下方转动限制杆和种植操作杆88连动,从而在操作种植操作杆88以使机体上升时,经由操作导线使下方转动限制杆向上运动而与转动臂86a的下方抵接,使转动臂86a向上方转动至收纳位置。在机体的左右侧方配置左右的载苗台89。该左右的载苗台89构成为分别在苗台支承架100的上部且在机体内侧,设置共3层的上层的载苗部101a、中层的载苗部101b、 及下层的载苗部101c,该苗台支承架100的基部转动及固定自如地设置在机体上。首先,对左右载苗台89分别转动及固定自如地设置在机体上的结构进行说明。左右载苗台89相对于机体的安装结构左右对称且相同,因此作为代表来说明相对于左载苗台89安装到机体上的安装结构。在基部被固定于机体上的所述左支承体20a 的末端部焊接固定载苗台安装架120。该载苗台安装架120设置有转动自如地支承苗台支承架100的下端部的圆筒部121、位于该圆筒部121的周围的两个第1锁定用孔122a、第2 锁定用孔122b。所述两个第1锁定用孔122a、第2锁定用孔122b设置于以圆筒部121的俯视观察的中心为中心点偏离90度的位置。另一方面,具有如下结构在苗台支承架100的下端部焊接固定上下固定销支承板123的基部,使锁定销125贯插于分别设于该上下固定销支承板123上的贯通孔124中, 构成为通过压缩弹簧向将该锁定销125的末端插入所述第1锁定用孔12 及第2锁定用孔122b的方向对锁定销125施力。进而,将锁定销125克服压缩弹簧而向上方提升,从锁定销125的末端插入所述第 1锁定用孔12 或第2锁定用孔122b的状态成为从各锁定用孔12h、122b向上拔出的状态时,苗台支承架100可绕圆筒部121转动,能够使左载苗台89自由地转动。因此,使左载苗台89转动然后将锁定销125的末端插入第1锁定用孔122a,成为该状态时,左载苗台89 成为向机体的左侧方伸出的移植作业状态。另外,使左载苗台89转动然后将锁定销125的末端插入第2锁定用孔122b,成为该状态时,左载苗台89成为在机体的前方收纳于机体内侧的收纳状态。因此,使左右载苗台89各自的锁定销125克服压缩弹簧而向上方提升,使左右的
21载苗台89转动然后将锁定销125的末端插入第1锁定用孔122a,成为该状态时,左右的载苗台89成为在座位79的左右侧方向机体的左右侧方伸出的移植作业状态,进行作业性及效率良好的适当的移植作业。另一方面,使左右的载苗台89转动然后使锁定销125的末端插入第2锁定用孔 122b,成为该状态时,左右的载苗台89成为在比座位79靠前方的机体前方位置以机体左右宽度变窄的状态收纳于内侧的收纳状态,在路上行驶的情况下,机体的转向操作变得容易, 机体的操作性良好。另外,在将机体装载到卡车等的货箱的情况、将机体收容于仓库等的情况,由于机体左右宽度变窄,因此能够将机体收容于狭窄的空间。上层的载苗部IOla构成为在如下状态间转动切换自如在苗台支承架100上通过上层转动轴10 从苗台支承架100朝向机体内侧的苗载置状态;和转动至苗台支承架100 的机体外侧而朝向下方的折叠收纳状态,中层的载苗部IOIb构成为在如下状态间转动切换自如在苗台支承架100上通过中层转动轴102b从苗台支承架100朝向机体内侧的苗载置状态;和转动至沿苗台支承架100的内侧的位置而朝向上方的折叠收纳状态。并且,下层的载苗部IOlC以从苗台支承架100朝向机体内侧的苗载置状态将其基部固定在苗台支承架100上。另外,在各上层的载苗部101a、中层的载苗部101b、下层的载苗部IOlc分别设置载苗体103,所述载苗体103能够稳定性良好地载置将筒部P纵横排列而一体成型的俯视观察长方形的单元盘T。该各载苗体103构成为包括由用于载置单元盘T的塑料等合成树脂形成并设置有多个贯通孔103a的俯视观察长方形状的载置面10 ;在载置面10 的前后向上方立起而一体形成的前后的壁103c ;在载置面10 的左右向上方立起而一体形成的左右壁103d ;以及盘落下阻止体10 ,其防止在机体为前倾姿势时(使升降用液压缸14 动作而使左右的行驶装置7下降、机体上升时,机体为前倾姿势)载置于载苗体103的单元盘T向机体前方落下。并且,盘落下阻止体10 由杆体构成,以使其下端部插入前壁103c的上表面(在俯视机体观察时从载苗台103的左右中央向外侧方偏移的位置)的状态固定设置于前壁 103c。并且,特别是若使上层的载苗部IOla成为转动至苗台支承架100的机体外侧而朝向下方的折叠收纳状态、并使中层的载苗部IOIb成为转动至沿苗台支承架100的内侧的位置而朝向上方的折叠收纳状态,则固定于苗台支承架100的下层的载苗部IOlc的上方为开放的空间,因此能够在载苗体103上载置放入了苗的大的纸板等的收纳器,能够容易且有效地进行将放入纸板等的收纳器中出售的裸苗移植的作业。在此,对将培育有苗的单元盘T载置于左右的载苗台89上而进行移植作业时的作业进行说明。设定成使苗台支承架100转动而使得左右的载苗台89位于座位79的左右侧方的状态、且使上层的载苗部101a、中层的载苗部101b、下层的载苗部IOlc朝向机体内侧的作业用座位79的苗载置状态。接着,将培育有苗的单元盘T载置于各自的上层的载苗部101a、 中层的载苗部101b、及下层的载苗部101c。这样,单元盘T的底面部的整体稳定性良好地由俯视观察长方形状的载置面10 保持,单元盘T在稳定的状态下载置于各自的上层的载苗部101a、中层的载苗部101b、及下层的载苗部101c。[0145]另外,也将培育有苗的单元盘T载置于置苗台90的单元盘载置部91,作业者就坐于座位79,驱动各部而使机体前进,从载置于置苗台90的单元盘载置部91的单元盘T取出苗而向各苗供给杯25供给并进行移植作业。此时,载置于置苗台90的单元盘T的苗所放入的上表面为朝向就坐于座位79的作业者一方的状态且稳定性良好地载置,因此,就坐于座位79的作业者能够容易地从单元盘T取出苗而向各苗供给杯25供给,并高效且容易地进行移植作业。接着,若载置于置苗台90的单元盘载置部91的单元盘T的苗没有了,则从左右的载苗台89中的任意一个的上层的载苗部IOla取出放入有苗的单元盘T,在置苗台90的单元盘载置部91上的为空的单元盘T上从上方重叠地载置并继续进行移植作业。并且,在左右两侧均使用完载置于左右的载苗台89的上层的载苗部IOla的单元盘T时,使上层的载苗部IOla从苗载置状态转动至苗台支承架100的机体外侧从而切换为朝向下方的折叠收纳状态时,成为中层的载苗部IOlb的上方开放的空间,因此容易地从中层的载苗部IOlb取出放入了苗的单元盘T,在置苗台90的单元盘载置部91上的为空的单元盘T上从上方重叠重地载置并继续进行移植作业。然后,载置于左右的载苗台89的中层的载苗部IOlb的单元盘T也使用完时,将中层的载苗部IOlb从苗载置状态转动至沿苗台支承架100的内侧的位置从而切换为朝向上方的折叠收纳状态时,由于为下层的载苗部IOlc的上方开放的空间,因此容易地从下层的载苗部IOlc取出放入有苗的单元盘T,能够在置苗台90的单元盘载置部91上的为空的单元盘T上从上方重叠地载置并继续进行移植作业。如上所述,能够在左右的载苗台89及单元盘载置部91载置培育了苗的单元盘T 来作业性良好且有效地进行移植作业。另外,在各自的上层的载苗部101a、中层的载苗部 101b、下层的载苗部IOlc的前壁103c的在俯视机体观察时从载苗体103的左右中央向外侧方偏移的位置处设置通过杆体构成的盘落下阻止体103e,因此,虽然为了使机体在垄U 终端部转弯而使左右的行驶装置7下降、使机体上升时,机体为前倾姿势,但能够通过由杆体构成的简单结构的盘落下阻止体10 防止被载置于各载置面10 的单元盘T向机体前方落下的情况发生,可进行良好的转弯操作,可作业性良好地进行移植作业。接着,对将放入有裸苗的纸板等的收纳器载置在左右的载苗台89来进行移植作业的情况的作业进行说明。首先,使上层的载苗部IOla成为转动至苗台支承架100的机体外侧而朝向下方的折叠收纳状态,使中层的载苗部IOlb成为转动至沿苗台支承架100的内侧的位置而朝向上方的折叠收纳状态,并且构成为固定于苗台支承架100的下层的载苗部IOlc的上方成为开放的空间。然后,在下层的载苗部IOlC的载苗体103上载置放入了裸苗的大的纸板等的收纳器。然后,在置苗台90的内部空间也放入裸苗,作业者就坐于座位79,驱动各部而使机体前进,从置苗台90内依次取出裸苗而向各苗供给杯25供给并进行移植作业。此时,置苗台 90设置于苗供给装置M的苗供给杯25回转移动的中央部的上方位置,因此就坐于座位79 的作业者能够容易地从置苗台90取出裸苗而向各苗供给杯25供给,从而能够高效且容易地进行移植作业。此时,在固定于苗台支承架100上的下层的载苗部IOlc载置放入有裸苗的大的纸板等的收纳器,因此能够以稳定的状态载置放入了裸苗的大的纸板等的收纳器,能够进行良好的苗的取出作业,作业效率良好。[0151]接着,若置苗台90内的裸苗没有了,则从载置于左右的载苗台89的纸板等的收纳器取出裸苗而向置苗台90内转移,继续进行移植作业。另外,使上层的载苗部IOla从苗载置状态转动至苗台支承架100的机体外侧而切换为朝向下方的折叠收纳状态,因此上层的载苗部IOla在折叠收纳状态下不从苗台支承架100向上方突出,因此能够避免机体高度变高而使得上层的载苗部IOla与其他物体抵接而产生破损的情况。接着,在将机体向卡车装载时、向仓库存储时等,解除苗台支承架100的固定,使苗台支承架100转动,左右的载苗台89旋转90度而成为到达机体的前部位置的状态并再次固定苗台支承架100,则构成为左右的载苗台89大致收纳于机体左右宽度内的状态。如上所述,能够以简单的结构缩小机体宽度,容易地进行向卡车的装载、向仓库的存储,作业性良好。接着,基于图沈对与上述实施例不同的左右的载苗台89的另一例进行说明。图沈是左载苗台89的背视图,由于右载苗台89为与左载苗台89左右对称的相同结构,因此作为代表在下面详细说明左载苗台89的结构。在本实施例中,苗台支承架100由将其转动及固定自如地设置在机体上的基部架和用于支承上层的载苗部101a、中层的载苗部101b、下层的载苗部IOlc的伸缩自如的伸缩架构成,在基部架的上部固定设置伸缩架。伸缩架由如下部件构成下层架110,其支承下层的载苗部IOlc并且由固定于基部架的上部的管材构成;中层架111,其通过中层转动轴102b转动自如地支承中层的载苗部IOlb并配置于下层架110的上方位置;及上层架112,其通过上层转动轴10 转动自如地支承上层的载苗部IOla并配置于中层架111的上方位置。并且,中层架111构成为在由管材构成的中层上部管部Illa的下部焊接固定用于嵌入下层架110的内部的中层插入支承杆Illb的上部,在中层插入支承杆Illb上设置三个中层下部贯通孔111c。另一方面,在下层架110的上端部设置有与中层插入支承杆Illb 的中层下部贯通孔Illc相同直径的下层贯通孔110a,使中层插入支承杆Illb的任意中层下部贯通孔Illc的上下位置与该下层架110的下层贯通孔IlOa位置对齐来贯插卡定销 113a,从而构成为可自由地调节固定中层架111相对于下层架110的上下位置。即,构成为能够相对于支承于下层架110的下层的载苗部IOlc将支承于中层架111的中层的载苗部 IOlb的上下高度调节为三级(即,能够变更下层的载苗部IOlc和中层的载苗部IOlb之间的间隔的结构)。另外,上层架112构成为在由管材构成的上层上部管部11 的下部焊接固定用于嵌入中层架111的中层上部管部Illa内部的上层插入支承杆112b的上部,并且在上层插入支承杆112b上设置三个上层贯通孔112c。另一方面,在中层架111的中层上部管部 Illa的上端部设置有与上层插入支承杆112b的上层贯通孔112c相同直径的中层上部贯通孔111a,使上层插入支承杆112b的任意上层贯通孔112c的上下位置与该中层架111的中层上部贯通孔Illa位置对齐地贯插卡定销11北,因此构成为可自由地调节固定上层架112 相对于中层架111的上下位置。即,构成为能够相对于支承于中层架111的中层的载苗部 IOlb将支承于上层架112的上层的载苗部IOla的上下高度调节成三级(即,能够变更中层的载苗部IOlb和上层的载苗部IOla的间隔的结构)。
24[0160]因此,在移植作业中,根据移植的苗的种类、苗的高度的不同等,作业者能够调节下层的载苗部101C、中层的载苗部101b、上层的载苗部IOla之间的间隔,因此能够作业性良好且适当地进行移植作业。进而,基于图27说明与上述实施例不同的左右的载苗台89的另一例。图27为左载苗台89的立体图,右载苗台89为与左载苗台89左右对称的相同结构,因此作为代表在以下详细说明左载苗台89的结构。在本实施例中,表示代替上述的盘落下阻止体10 而在各载苗体103上装卸自如地设置盘移动阻止体130的例子,该盘移动阻止体130将载置于载苗体103的单元盘T卡定来防止左右及前后移动。盘移动阻止体130由如下部件构成前后端向下方折弯的横移动阻止用杆体 130a ;及沿与该横移动阻止用杆体130a正交的方向焊接固定的长度短的前后移动阻止用杆体130b,前后移动阻止用杆体130b从横移动阻止用杆体130a的前后中央位置向单侧偏移(机体后方侧)地焊接固定。另外,盘移动阻止体130安装于在各载苗体103的机体左右方向从中央位置向内方侧(座位79侧)偏移的位置。并且,使横移动阻止用杆体130a的向下方折弯的前后端插入设置于前后壁103c 的孔103h,在向下方突出的端部插入作业者能够用手插拔的销103i来进行固定。因此,若拔出销103i,则能够容易地卸下盘移动阻止体130,例如,能够将放入苗的纸板等的箱放置在载苗体103上。特别是,使上层的载苗部IOla为转动至苗台支承架100的机体外侧而朝向下方的折叠收纳状态,使中层的载苗部IOIb为转动至沿苗台支承架100的内侧的位置而朝向上方的折叠收纳状态,并卸下下层的载苗部IOlC的盘移动阻止体130,则固定于苗台支承架100 的下层的载苗部IOlc的上方成为开放的空间,因此能够将放入有苗的大的纸板等的收纳器载置于载苗体103,对放入纸板等的收纳器而出售的裸苗进行移植的作业能够容易且有效地进行。在此,对在左右载苗台89载置培育了苗的单元盘T而进行移植作业的情况的作业进行说明。设定为使苗台支承架100转动而使得左右的载苗台89位于座位79的左右侧方的状态、使上层的载苗部101a、中层的载苗部101b、下层的载苗部IOlc朝向机体内侧的作业用的座位79的苗载置状态。接着,将培育了苗的单元盘T以在其各筒部P间纵横形成的底面侧凹部从上方嵌合盘移动阻止体130的横移动阻止用杆体130a和前后移动阻止用杆体 130b的状态,载置于各上层的载苗部101a、中层的载苗部101b、下层的载苗部101c。这样, 单元盘T的底面部的整体稳定性良好地由俯视观察长方形状的载置面10 保持,盘移动阻止体130的横移动阻止用杆体130a嵌入各筒部P间纵向形成的底面侧凹部,因此阻止单元盘T的左右横向移动,盘移动阻止体130的前后移动阻止用杆体130b嵌入在各筒部P间横向形成的底面侧凹部,因此阻止单元盘T的前后移动,单元盘T稳定可靠地载置于各上层的载苗部101a、中层的载苗部101b、及下层的载苗部101c。特别是,盘移动阻止体130为由横移动阻止用杆体130a、前后移动阻止用杆体 130b构成为十字状的简单结构,因此价格低廉,而且能够可靠地卡定单元盘T来阻止其移动,能够可靠地避免载置的单元盘T从各上层的载苗部101a、中层的载苗部101b、下层的载苗部IOlc落下的情况从而能够进行良好的移植作业。另外,盘移动阻止体130由横移动阻止用杆体130a和前后移动阻止用杆体130b构成为十字状,因此盘移动阻止体130的横移动阻止用杆体130a和前后移动阻止用杆体130b嵌入筒部P的容积不同的各种规格的单元盘T的底面侧凹部,能够可靠地卡定各种规格的单元盘T而稳定载置于各上层的载苗部 101a、中层的载苗部101b、及下层的载苗部101c。并且,盘移动阻止体130安装于在各载苗体103的机体左右方向从中央位置向内方侧(座位79侧)偏移的位置,因此,就坐于座位79的作业者从各上层的载苗部101a、中层的载苗部101b、下层的载苗部IOlc的载苗体103取出单元盘T时,从载苗体103的内侧抬起单元盘T,因此盘移动阻止体130不易勾挂于单元盘T的底面的凹凸上,能够容易地从载苗体103取出单元盘T,作业性良好。进而,使长度短的前后移动阻止用杆体130b从横移动阻止用杆体130a的前后中央位置向单侧偏移(机体后方侧)地设置,因此,就坐于座位79的作业者在从各上层的载苗部101a、中层的载苗部101b、及下层的载苗部IOlc的载苗体103取出单元盘T时,从载苗体103的前后方向的设置有横移动阻止用杆体130a的一侧(机体后方侧)抬起单元盘T,从而横移动阻止用杆体130a从单元盘T的底面的凹凸可靠地分离,能够更容易地从载苗体103取出单元盘T,作业性良好。上述对两行种植的结构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应用于三行以上的结构。另外,上述对多行交错种植的结构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应用于例如使左右的植苗体5的动作时刻相同的结构等的行道树种植的结构。本实用新型的移植机不限于蔬菜苗,能够作为种植其他苗、块根的移植机加以利用。另外,对乘用型的移植机进行了详细叙述,但也可以是步行式移植机。
权利要求1.一种移植机,该移植机具备苗供给装置(M),其向设置有行驶装置(7)的机体供给苗;植苗体(5),其通过上下动机构(4)上下运动而将苗种植于田地;及载苗台(89),其特征在于,在该载苗台(89)设置多层的载苗部(101b、101c),将下层的载苗部(IOlc)固定于苗台支承架(100),使比下层的载苗部(IOlc)靠上方的载苗部(IOlb)构成为能够向上侧转动。
2.一种移植机,该移植机具备苗供给装置(M),其对设置有行驶装置(7)的机体供给苗;植苗体(5),其通过上下动机构(4)上下运动而将苗种植于田地;及载苗台(89),其特征在于,在该载苗台(89)设置多层的载苗部(IOlaUOlb),并且设置为,使最上层的载苗部 (IOla)绕上层转动轴(102a)转动而从位于苗台支承架(100)的内侧的苗载置状态向位于苗台支承架(100)的外侧的状态自由地切换。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移植机,其特征在于,该移植机设置为,使最上层的载苗部(IOla)和最下层的载苗部(IOlc)之间的中层的载苗部(IOlb)绕中层转动轴(102b)转动而从位于苗台支承架(100)的内侧的苗载置状态向沿苗台支承架(100)朝向上方的折叠收纳状态自由地切换。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植机,其特征在于,将最下层的载苗部(IOlc)固定在苗台支承架(100)上。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移植机,其特征在于,该移植机设置有盘落下阻止体(10 ),该盘落下阻止体(103e)比在使行驶装置(7)向下运动而使机体上升时较低地倾斜的一侧的载苗部(101a、101b、101c)的壁(103c)向上方突出。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移植机,其特征在于,在机体上设置供作业者就坐而进行移植作业的座位(79),左右的载苗台(89)的各载苗部(101a、101b、101C)朝向座位(79)并构成为,将左右的载苗台(89)在向机体的左右侧方伸出的状态、和在座位(79)的前方被收纳于机体内侧的状态之间自由地切换。
7.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移植机,其特征在于,该移植机构成为,自由地变更调节多个载苗部(101a、101b、101C)的上下间隔。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移植机,该移植机具备无论是对于培育了苗的单元盘还是收纳苗的箱、收容器都可作业性及效率良好地进行移植作业的载苗台。所述移植机具备向设置有行驶装置的机体供给苗的苗供给装置;利用上下动机构上下运动而将苗种植于田地的植苗体;及载苗台(89),在该载苗台(89)设置多层的载苗部(101b、101c),将下层的载苗部(101c)固定在苗台支承架(100)上,使比下层的载苗部(101c)靠上方的载苗部(101b)构成为能够向上侧转动。
文档编号A01C11/02GK202183961SQ2011201744
公开日2012年4月11日 申请日期2011年5月27日 优先权日2010年5月28日
发明者东幸太, 冈田英博, 大久保嘉彦, 山根畅宏, 村并昌实, 田崎昭雄 申请人:井关农机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