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绝姜瘟的生姜种植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3425阅读:60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杜绝姜瘟的生姜种植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农业生产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杜绝姜瘟的生姜种植结构。
背景技术
生姜是一种很重要的食用和药用蔬菜,也是我国重要的出口创汇蔬菜。由于生姜的需求量很大,种植生姜的人也越来越多。露地栽培生姜投资较少,管理相对简单,现在一般姜农都是采用的露地栽培生姜。 传统的露地栽培生姜的方法是开挖10 20cm的沟,将肥料放入沟内与土壤混勻,作为底肥,浇上底水,使土壤润湿,把选好的姜种水平放入沟内,芽头向上,覆土,覆土厚5cm左右。 生姜在生长过程中对水分要求非常严格,生长期以保持土壤润湿为宜,传统的生姜种植是干旱用水灌田,但是这往往会引起地板结的形成,使姜种无法通风透气,而地下温度一直增高,长时间的高温就会出现人们常见的鼻涕“姜瘟病”,造成生姜成活率低,产量低,生姜品质差。遇到高温天气大暴雨、连续的霉雨在要排除积水,但往往由于排水不及时使姜窝内积水,导致姜种处于闷湿的环境,不利生姜生长。另外,姜种不适合与肥料直接接触,传统施肥方法是播种前肥料与土壤混合,作为底肥,以后进行多次追肥。但是往往由于底肥混合不均勻造成姜种腐烂甚至死亡,也不利于姜根对养分的吸收,多次追肥不仅不利于姜种的生长,还造成工序繁琐,浪费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杜绝姜瘟的生姜种植结构,使其达到杜绝姜瘟, 生姜成活率提高,产量提高,成本降低,生姜品质提高的效果。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杜绝姜瘟的生姜种植结构,包括通沟和通沟底部的种植坑,其特征在于种植坑从下到上设置为四层,依次是漏水层,混合肥层,沙层,掩芽土层,所述沙层内掩埋有姜种,该姜种下部的姜根伸入混合肥层,所述姜种上部的姜芽伸出掩芽土层;所述漏水层是由土块构成,厚度为7 12cm ;所述混合肥层、沙层、掩芽土层的总厚度8 13cm。生姜在生长过程中对水分要求非常严格,生长期以保持土壤润湿为宜。碰到阴雨的天气,尤其是七月经常暴雨,如果排水不及时,就会使使姜窝内积水,导致姜种处于闷湿的环境,不利于姜种的生长。本实用新型设置的漏水层能让大量的水渗透下去,使种姜窝内不会有积水,保证了姜种的对水分的要求,提高了生姜的成活率。连续十天半月的霉雨、大暴雨或者因天旱用水灌田,都会导致地板结的形成。而且由于天旱和实施农药,蚯蚓几乎死光了,它也无法协助种姜人打孔透气散热了。这种情况下,地里的热扩散不出去,就会出现人们常见的鼻涕“姜瘟症”。本实用新型漏水层不仅具有渗透水的功能,还能使姜种通风透气,防止了地板结的形成,杜绝了鼻涕“姜瘟病”,提高了生姜品质。传统的施肥方法是播种前肥料与土壤混合,以后进行多次追肥。但是底肥混合不均勻会造成姜块腐烂甚至死亡,而且不利于姜根对养分的吸收,多次追肥不仅不利于姜种的生长,还造成工序繁琐,浪费成本。本实用新型设置姜种掩埋于沙层,适合姜种的生长。姜根掩埋于混合肥层,有利于姜根更好的吸收养分。而且避免了以后追肥,既节省成本,又节省工序。传统的生姜种植方法平均亩产在4000kg左右。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方法,行距和窝距比较大,能节省一定的成本。根据行距和窝距的调整,亩产在5500 9500kg,产量得到明显的提高。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是保证生姜对水分的要求;保证姜种通风透气,防止地板结的形成,杜绝了姜瘟病; 节省工序;降低了投入成本的50% ;提高生姜成活率,产量得到明显的提高;提高了生姜品质。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土壤结构剖面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土壤结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所示的一种杜绝姜瘟的生姜种植结构,包括通沟1和通沟底部的种植坑,其特征在于种植坑从下到上设置为四层,依次是漏水层2,混合肥层3,沙层4,掩芽土层5,所述沙层4内掩埋有姜种,该姜种下部的姜根伸入混合肥层3,所述姜种上部的姜芽伸出掩芽土层5 ;所述漏水层2是由土块构成,厚度为7 12cm ;所述混合肥层3、沙层4、掩芽土层5 的总厚度8 13cm。实施例生姜种植和培养的土壤结构具体方法按照如下方法进行(一)选择姜田。最好选择河边、渠边、塘边涨洪水淹不到的半沙半泥的田、土。二榜田、泥巴田均可种姜,最好是锄头一搁泥土就能散的田、土。(二)挖姜田。以3.5 ^!划线开相。大锄大锄地翻过来,不必倒细,挖40cm 深即可。秋收后即可挖田,做到边挖边匡边。正、二月开始拉平倒田,只捣面上20cm左右, 即通沟1,大概半锄深。底层就用土块作为漏水层2,厚度为7 12cm,二月底把姜窝姜干做完,并上好底肥。底肥为种姜之前专门制作的混合肥,作为混合肥层3,厚度为3 5cm。放种芽前十天左右用除草剂满田除草。(三)放种芽入窝。选择晴天放种芽,放种芽前应在底肥上盖上3 5cm的细土作为沙层4,再放种芽,放下种芽后再盖上细土为掩芽土层5。放姜芽后的当天,必须用甲氰菊脂施杀治虫。放芽后不能上肥,只能浇点白水即可。种芽种下后可以盖上薄膜保温,若遇到太阳天气,应及时揭掉农膜,以防烧苗。(四)后期培育管理。从第一次杀虫算起,每隔10天务必治虫一次。从收谷子算起,每七天治虫一次。当二、三根苗长到三、四寸高时,可以放子干填窝,适当垒1 2寸土, 随姜苗的长高,以后逐步加量垒土。当天旱得特别厉害时,有水源的地方,可以在下半夜放水灌相30分钟,达到水深20cm即可。(五)底肥制作方法。50公斤高效复合肥,25公斤菜枯或桐枯,再加草、木灰和勻, 加水或人畜粪便和勻、上堆,盖上农膜密封发酵一个月以上,使用前20天敞堆和勻便可使用入窝。
权利要求1.一种杜绝姜瘟的生姜种植结构,包括通沟(1)和通沟底部的种植坑,其特征在于种植坑从下到上设置为四层,依次是漏水层(2),混合肥层(3),沙层(4),掩芽土层(5),所述沙层(4 )内掩埋有姜种(6 ),该姜种(6 )下部的姜根(7 )伸入混合肥层(3 ),所述姜种(6 )上部的姜芽(8)伸出掩芽土层(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杜绝姜瘟的生姜种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漏水层(2)是由土块构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杜绝姜瘟的生姜种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漏水层(2)的厚度为7 12cm,所述混合肥层(3)、沙层(4)、掩芽土层(5)的总厚度8 13cm。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杜绝姜瘟的生姜种植结构,属于农业生产领域。该土壤结构包括通沟和通沟底部的种植坑,其特征在于种植坑从下到上设置为四层,依次是漏水层,混合肥层,沙层,掩芽土层,所述沙层内掩埋有姜种,该姜种下部的姜根伸入混合肥层,所述姜种上部的姜芽伸出掩芽土层;所述漏水层是由土块构成,厚度为7~12cm;所述混合肥层、沙层、掩芽土层的总厚度8~13cm。本实用新型能够保障姜种对于水分和通风透气的要求,能够防止地板结的形成,杜绝了姜瘟病,让生姜的成活率和产率得到很大的提高,同时能降低成本,简化工序。
文档编号A01G1/00GK202197581SQ2011202799
公开日2012年4月25日 申请日期2011年8月3日 优先权日2011年8月3日
发明者秦世昌 申请人:秦世昌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