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树根起获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3707阅读:27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新型树根起获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型树根起获机,可运用于果园、林地等树根起获作业。
背景技术
目前在果园、林地起获树根,都是使用镐头、铁锹,甚至挖掘机作业。这些方式作业效率低下,施工费用也较高。如果使用目前市场上的空心钻,则会由于林地土壤的湿度较高,造成作业过程中黏结的土壤受挤压堆积在空心钻内壁中,造成作业阻力急剧增大,使得无法配套使用小型机械起获树根。目前空心钻由于主要适用于混凝土作业,作业过程中产生大量的混凝土切削粉。 为有效排出切削粉,在原有空心钻中,在空心主体的外表面上形成螺旋状的切削粉排出沟槽,将由穿孔刃产生的切削粉利用空心钻的旋转借助此沟槽排到空心主体的上部,具体可参照日本专利公报、特公平6-92083号公报或者中国专利02278798. 4。在所述原有的空心钻中,用于排出切削粉的的切削粉排出用沟槽体量小,只适用于干式、粉式的切削物排出,不适用于含有一定水分的土壤作业。另外,为了提高抗磨损性,空心钻的钻体前部的合金刀头是平面刀头,用于起获树根作业时,由于空心钻体的转速下降明显,所以这样的刀头对于切削树根并没有很好的效
果 ο
发明内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树根起获机,旨在解决目前果园、林地起获树根作业效率低下、施工费用较高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新型树根起获机,包括动力机构及通过设在其上端的钻杆与所述动力机构连接的空心圆柱钻头,所述空心圆柱钻头的中空钻体上开设有卸料孔,所述卸料孔两侧的所述中空钻体内壁上分别设有一组碎土爪,所述中空钻体外壁圆周面上设有螺旋叶片,穿孔刃设在所述中空钻体的下端。进一步,本发明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所述卸料孔为长方形。所述穿孔刃为一组锯片式合金刀头。采用这样的刀头设计对于切削树根能起到很好的效果。所述起获机还包括一定芯多级弹力套筒,通过固定部件安装在所述空心圆柱钻头的中空钻体内,并与所述中空钻体的内壁间隔一定距离。本发明通过空心圆柱钻头下端设有的穿孔刃可高效切断土壤中的树根,通过所述碎土爪破碎作业时中空钻体内壁附近的土壤,并经卸料孔和螺旋叶片将空心圆柱钻头中空钻体内外壁周围的土壤排到空心圆柱钻头的上部;另外,由于设置有定芯片多级套筒,保证在前进作业过程中,已经被切断根须的树根上部不被甩打在空心圆柱钻头的内壁上,从而保证了作业的安全,并保护了树根不被破坏。因而其更适合土壤环境作业,作业时阻力明显降低,大大提高了作业效率。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新型树根起获机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未包含有定芯多级弹力套筒的空心圆钻头的仰视图;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定芯多级弹力套筒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三叶固定片的俯视图;图5是图4中叶片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连接定芯多级弹力套筒及三叶固定片的固定节管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图6中连接件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详细说明如下。参见图1-2所示,一种新型树根起获机,包括动力机构1及通过设在其上端的钻杆 21与所述动力机构连接的空心圆柱钻头2,所述空心圆钻头2的中空钻体上开设有卸料孔 22,所述卸料孔22两侧的所述中空钻体内壁上分别设有一组碎土爪25,所述中空钻体外壁圆周面上布置有螺旋叶片23,穿孔刃M设在所述中空钻体的下端。较优的,所述卸料孔为长方形,沿所述空心圆柱钻体的轴向均勻开设在所述空心圆柱钻体上。其中,所述卸料孔的旋转方向上的两个边缘部分别由内向外、由外向内打磨成斜面结构,这样设计便于将钻体内的土壤甩出。进一步的,所述卸料孔为3-4个。本发明实施例中,每组碎土爪包括四个上下垂直排列的碎土爪。其中,所述碎土爪是从所述空心圆柱钻头的下端部开始到所述空心圆柱钻体的中空钻体的中部位置上下垂直排列的。所述的碎土爪为内设有螺纹的圆柱体,由钢或铁材质制成,通过设在所述空心圆柱钻体的中空钻体上的安装孔及螺丝、螺母固定在所述的空心圆柱钻体的中空钻体上。这样设计,可以有效地破碎作业时进入钻体内壁附近的土壤,有利于排出。所述螺旋叶片是沿所述空心圆柱钻头的旋转方向焊接在所述空心圆柱钻体的外圆周面上,也可以与所述空心圆柱钻体制成一体型。通过该螺旋叶片可有效地将钻体内外壁周围的土壤排到空心圆钻的上部排出。本发明实施例中,安装在所述空心圆柱钻体的中空钻体下端的所述穿孔刃优选为一组锯片式合金刀头。采用这样的刀头设计对于切削树根能起到很好的效果。作为另一实施例,还包括一定芯多级弹力套筒3,通过固定部件安装在所述空心圆柱钻头的中空钻体内,并与所述中空钻体的内壁间隔一定距离。该定芯多级弹力套筒3的底端与所述中空钻体的底端在同一水平面上。所述定芯多级弹力套筒3可以保证在前进作业过程中,已经被切断根须的树根上部不被甩打在空心圆柱钻头的内壁上,从而保证了作业的安全,同时,保护了树根不被破坏。参见图3所示,所述的定芯多级弹力套筒3由多个大小配合的截面为圆形的套筒层层套接而成,每个套筒外壁上均设有防脱落凹槽33,套入上层较大套筒内的较小套筒上端均设有防脱落件32,其下端均设有防止该较小套筒全部滑入上层较大套筒内的防滑入部件34。所述定芯多级弹力套筒3的各个套筒之间可自由转动。所述套筒由塑料或者玻璃纤维制成。参见图3及4-7所示,所述固定部件包括一个三叶固定片4及其上端部与所述三叶固定片连接的圆柱状固定节管5 ;所述三叶固定片4通过叶片41与所述空心圆柱钻头的中空钻体上端部内壁连接,所述固定节管5下端部连接所述定芯多级弹力套筒3的上端部; 所述定芯多级套3的最底层小套筒内设有与所述最底层套筒内壁固定连接的两个相同形状、大小的空心圆环,圆板35卡放在该两个空心圆环之间由该两个空心圆环上下卡合定位并能自由转动,所述两个空心圆环的厚度为5mm ;—弹簧31卡装该圆板35及所述三叶固定片4之间。所述固定节管5的外壁上设有防脱落凹槽52。由于弹簧31的作用,可以用弹力保证定芯多级弹力套筒在压缩时,尽可能保持伸张的状态,以固定套在定芯多级弹力套筒底端套筒的树根端部。其中,所述圆板35中心部设有一圆柱状突起,所述三叶固定片4包括均勻分布在一其中心部位设有一圆柱体的圆形板外边缘上的三个叶片41,每个叶片41上设有用来安装固定节管5的螺丝孔42,通过所述圆板35中心部设有的圆柱状突起及所述叶片41的圆形板中心部位设有的圆柱体,将所述弹簧31卡装在所述圆板35及所述三叶固定片4之间。 所述弹簧31两端为圆形结构,分别套设在圆板35中心部设有的圆柱状突起及三叶固定片 4的圆形板中心部位设有的圆柱体上。每个叶片末端为向下垂直折边结构,该折边结构上设有安装孔43,通过该安装孔 43及设在空心圆柱钻头的中空钻体上端部的对应安装孔,运用螺栓螺母将三叶固定片4连接在空心圆柱钻头的中空钻体上端部。所述的固定节管为与所述定芯多极套筒相一致的截面为圆形的筒,其筒口边缘上均勻设有与三叶固定片4连接的连接件51 (图中仅画出一个),筒底边缘设有防止套入其内的定芯多级弹力套筒内上端全部滑入的固定部件53 ;所述连接件51是三个带有两安装孔M、55的、从所述两个安装孔M、55中部折弯成90度角的直角折片。通过该三个连接件 51及设在三叶固定片4每个叶片上的螺丝孔42,将固定节管5与三叶固定片4连接、固定在一起。本发明可以高效切断土壤中的树根,并能借助碎土爪破碎作业时进入空心圆柱钻头钻体内壁附近的土壤,通过卸料孔和螺旋叶片将空心圆柱钻头钻体内外壁周围的土壤都排到空心圆柱钻头的上部。另外,由于设置有定芯片多级套筒,保证在前进作业过程中,已经被切断根须的树根上部不被甩打在空心圆柱钻头的内壁上,从而保证了作业的安全,并保护了树根不被破坏。因而更适合土壤环境作业,作业时阻力明显降低,提高了作业效率。我国目前林业、竹业种植面积巨大,每年起获树根及竹根都是一个作业量很大的工作,相信本发明的推广应用将会对林业发展做出创造性的贡献。
权利要求1.一种新型树根起获机,包括动力机构及通过设在其上端的钻杆与所述动力机构连接的空心圆柱钻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空心圆柱钻头的中空钻体上开设有卸料孔,所述卸料孔两侧的所述中空钻体内壁上分别设有一组碎土爪,所述中空钻体外壁圆周面上设有螺旋叶片,穿孔刃设在所述中空钻体的下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树根起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卸料孔为长方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新型树根起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卸料孔为3-4个。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树根起获机,其特征在于,每组碎土爪包括四个上下垂直排列的碎土爪。
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新型树根起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叶片焊接在所述中空钻体的外圆周面上或与所述中空钻体一体成型。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树根起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穿孔刃为一组锯片式合金刀头。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6所述的新型树根起获机,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定芯多级弹力套筒,通过固定部件安装在所述空心圆柱钻头的中空钻体内,并与所述中空钻体的内壁间隔一定距离。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树根起获机,包括动力机构及通过设在其上端的钻杆与所述动力机构连接的空心圆柱钻头,所述空心圆柱钻头的中空钻体上开设有卸料孔,所述卸料孔两侧的所述中空钻体内壁上分别设有一组碎土爪,所述中空钻体外壁圆周面上设有螺旋叶片,穿孔刃设在所述中空钻体的下端。本实用新型通过空心圆柱钻头下端设有的穿孔刃可高效切断土壤中的树根,通过所述碎土爪破碎作业时中空钻体内壁附近的土壤,并经卸料孔和螺旋叶片将空心圆柱钻头中空钻体内外壁周围的土壤排到空心圆柱钻头的上部,因而其更适合土壤环境作业,作业时阻力明显降低,大大提高了作业效率。
文档编号A01G23/06GK202218549SQ20112029069
公开日2012年5月16日 申请日期2011年8月11日 优先权日2011年8月11日
发明者杨挺 申请人:杨挺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