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木防虫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5023阅读:21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林木防虫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林木防护装置,特别是涉及到一种防止林木幼虫沿树干上行繁殖的装置。
背景技术
农田防护林有降低风速、提高地温、增加湿度的作用。农谤有“胁地减产一条线,护林增产一大片”之说。黑龙江农场对农田防护林采取渠、林、路一起规划,在条田两侧、排水渠道、农道两旁都营造防护林,每条林带宽10 15米。农田防护林,一般相对集中栽植, 树木搭配不当,极易发生大面积虫害。每年4月底5月初,林木都会有大量的不会飞、只会爬的成虫通过树干向上爬,爬上树木后危害林木。到9月上中旬,越冬的成虫下树,针对以上现象,利用虫子的生活规律。发明一种阻断虫子活动的装备。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旨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的一种林木防虫装置。本实用新型的林木防虫装置,是由箍头和防虫膜构成,箍头的底部边缘连接着防虫膜,并且箍头和防虫膜相连接的两端均有粘贴片;所述的防虫膜为卷绕成管状的塑料膜、 下端张开、呈喇叭口状。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防虫膜上有纵向从上沿向下呈伞状的连接支
^K O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防虫膜的底部边缘有3 8个支杆与和箍头同轴心的固定环相连接支撑。本实用新型的林木防虫装置,结构简单、制作安装方便,较容易操作,可有效地阻止害虫爬上树木,防虫效果好,成本低,价格较为便宜,宜于推广。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和图3分别为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本实用新型的林木防虫装置,是由箍头1和防虫膜2构成,如图1所示,箍头1的底部边缘连接着防虫膜2,所述的防虫膜2为卷绕成管状的塑料膜,下端张开,呈喇叭口状; 并且箍头1和防虫膜2相连接的两端均有粘贴片3,箍头的两端有粘贴片,便于固定到树木之上,防虫膜的两端有粘贴片,便于使防虫膜卷成管状。防虫膜2上有纵向从上沿向下呈伞状的连接支架4,支架4的长度小于防虫膜2的长度,以防止虫顺着支体爬上树干,如图2所示,支架4是由围绕树体一周并且呈伞状伸出的不定数量支体支撑防虫膜2。[0012]实施例2本实用新型的林木防虫装置,是由箍头1和防虫膜2构成,如图1所示,箍头1的底部边缘连接着防虫膜2,所述的防虫膜2为卷绕成管状的塑料膜,下端张开,呈喇叭口状; 并且箍头1和防虫膜2相连接的两端均有粘贴片3,箍头的两端有粘贴片,便于固定到树木之上,防虫膜的两端有粘贴片,便于使防虫膜卷成管状。防虫膜2的底部边缘有3 8个支杆5与和箍头1同轴心的固定环6相连接支撑,如图3所示,防止风吹雨打使防虫膜变形, 使之失去应有的作用。
权利要求1.林木防虫装置,其特征在于是由箍头(1)和防虫膜(2)构成,箍头(1)的底部边缘连接着防虫膜(2),并且箍头(1)和防虫膜(2)相连接的两端均有粘贴片(3);所述的防虫膜 (2)为卷绕成管状的塑料膜、下端张开、呈喇叭口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林木防虫装置,其特征在于防虫膜(2)上有纵向从上沿向下呈伞状的连接支架(4)。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林木防虫装置,其特征在于防虫膜(2)的底部边缘有3 8个支杆(5)与和箍头(1)同轴心的固定环(6)相连接支撑。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属于林木防护装置,特别是涉及到一种防止林木幼虫沿树干上行繁殖的装置,是由箍头和防虫膜构成,箍头的底部边缘连接着防虫膜,并且箍头和防虫膜相连接的两端均有粘贴片;所述的防虫膜为卷绕成管状的塑料膜、下端张开、呈喇叭口状。在防虫膜上有纵向从上沿向下呈伞状的连接支架。本实用新型的林木防虫装置,结构简单、制作安装方便,较容易操作,可有效地阻止害虫爬上树木,防虫效果好,成本低,价格较为便宜,宜于推广。
文档编号A01M29/34GK202197721SQ2011203356
公开日2012年4月25日 申请日期2011年9月8日 优先权日2011年9月8日
发明者于占勇, 付伟江, 刘敏, 刘龙聚, 郑永文 申请人:黑龙江省八五七农场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