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育苗温室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5274阅读:20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育苗温室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一种育苗温室技术领域[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业温室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育苗温室。
技术背景[0002]随着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水稻机械化、规模化程度逐步提高,传统的手插、抛秧等栽培方式必将被机械化插秧全面替代。目前机插秧最主要的瓶颈,就是秧苗的供应问题, 这就将需要工厂化、集中化、规模化育秧。我国的机插和育秧技术源于日本,育秧主要在硬盘、软盘中培育为主,为工厂化育秧带来了可能。所谓水稻工厂化育秧技术是以精量半精量播种技术为基础,利用机械化生产线播种,采用温室或大田集中培育的一种大规模育秧方式,是一项新兴的农业节本增效技术。工厂化育秧的秧苗整齐均勻,可有效的控制温湿度变化和光照,保证了秧苗品质,适合与机械插秧配套,实现了育秧专业化,供秧商品化,可省工、省肥、省水、省种,是水稻机械化栽培的重要组成部分。相比其他国家较为成熟工厂化育秧产业,我国的工厂化育秧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0003]现阶段全国开展的工厂化育秧主要以露地和大棚单层育秧为主,由于秧苗秧龄期短,大棚育秧一般都为简单的铺在地上,单一化的操作管理,缺乏各种完善的配套设施,例如温控系统、灌溉系统等,且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育苗管理体系。与相对成熟的工厂化蔬菜育苗设施相比较,目前我国的工厂化育秧设施设计和成套设备的集成制造均处于空白。实用新型内容[0004]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育苗温室,其可以实现温室育苗的专业化和系统化。[000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0006]一种育苗温室,包括温室育苗管理系统,温室雨水循环利用系统,温室喷淋灌溉系统,温室补光系统以及秧苗运输系统,[0007]所述温室育苗管理系统包括播种管理单元、温度管理单元、补水管理单元和病虫害管理单元,所述播种管理单元包括具有多层床架的可移动式的育苗床架,在所述育苗床架由上到下的各层床架上间隔分期播种,所述温度管理单元包括温度传感器、光照强度传感器、顶窗、遮阳装置和卷膜装置,所述顶窗和所述遮阳网设置在温室的顶部,所述卷膜装置安装于温室的顶部和围裙上,并与顶部和围裙上的覆膜连接,所述温度传感器通过温度传感器控制电路与所述顶窗和卷膜装置电连接,所述光照强度传感器通过光照强度传感器控制电路与所述遮阳装置电连接,或者,所述温度传感器和所述光照强度传感器分别连接有温度报警装置、光照强度报警装置,所述补水管理单元包括土壤湿度传感器和喷淋灌溉装置,所述喷淋灌溉装置与所述育苗床架对应设置,并对所述育苗床架上的秧苗进行适时补水,所述土壤湿度传感器通过土壤湿度传感器控制电路与所述喷淋灌溉装置电连接,或者所述土壤湿度传感器连接有土壤湿度报警装置,所述病虫害管理单元包括防虫网,所述防虫网设置在温室的围裙上;[0008]所述温室雨水循环利用系统包括若干固定在地面上的立柱,每相邻所述立柱之间设置有顶拱,每相邻所述顶拱之间设置有位于所述立柱上方的天沟,所述天沟端部设置有落水管,所述落水管伸入到设置在温室周边的水槽,所述水槽内设置有净化器,所述水槽连接设置在地面上的蓄水池;[0009]所述温室喷淋灌溉系统包括供液系统、用于向所述育苗床架上的秧苗提供营养液或水的灌溉管网、设置在秧苗区的采集终端以及与所述采集终端连接的控制中心,所述控制中心与所述供液系统连接且用于使所述供液系统与所述灌溉管网连通,其中,所述控制中心接收采集终端的信号,根据所述信号判断秧苗对营养液或水的需求状况,并根据该需求状况控制供液系统向秧苗提供灌溉用的营养液或水;[0010]所述温室补光系统包括可移动式的育苗床架,所述可移动式的育苗床架包括多组通过床架柱连接的床架单元,其中,每组床架单元包括上层床架、中层床架和下层床架,所述上层床架和所述下层床架与所述床架柱为固定连接,所述中层床架与所述床架柱为可移动式连接;[0011]所述温室秧苗运输系统包括苗盘架,所述苗盘架包括架柱和固定在所述架柱上的架层单元,其中,所述架层单元上设置有横梁、纵梁和肋条,所述横梁、纵梁和肋条上设置有限位结构,所述苗盘架包含多个架层单元,所述架层单元通过所述架柱固定连接。[0012]进一步地,所述遮阳网连接有电动齿传动装置,所述光照强度传感器通过光照强度传感器控制电路与所述电动齿传动装置电连接,控制所述遮阳网的电动开启和关闭。[0013]进一步地,所述温度传感器连接所述温度报警装置、所述光照强度传感器连接所述光照强度报警装置和所述土壤湿度传感器连接所述土壤湿度报警装置,并且所述顶窗、 卷膜装置和喷淋灌溉装置设置有人工控制装置。[0014]进一步地,所述顶拱是半圆形,所述天沟是倒梯形且两端分别设置有落水管,所述天沟的落水斜度是1-10%0。[0015]进一步地,所述立柱的材质是钢、塑料、铝合金或者钛合金;所述顶拱的材质是钢、 塑料、铝合金或者钛合金;所述天沟的材质是钢、塑料、铝合金或者钛合金。[0016]进一步地,所述灌溉管网包括至少一个主管路以及与所述主管路通过三通固接的多个分支管路,其中,所述分支管路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喷淋头,所述喷淋头的位置朝向需要喷淋的秧苗;所述主管路通过固定装置固定在所述育苗床架上。[0017]进一步地,所述采集终端为秧苗的水分传感器、秧苗的养分传感器、空气湿温传感器、或(X)2浓度传感器中的一种或多种。[0018]进一步地,所述供液系统包括水泵以及与水泵流体连接的容器,所述水泵的出口依次连接有过滤装置以及电磁阀,其中,所述电磁阀与所述控制中心电连接。[0019]进一步地,所述中层床架底部设置有导轨和滑轮,且所述育苗床架均为可拆卸钢结构部件,所述钢结构采用热镀锌处理。[0020]进一步地,所述肋条上设置的限位结构截面呈倒T型,所述横梁、纵梁上设置的限位结构截面呈L型,其中,[0021]所述肋条间的距离与秧苗盘的尺寸相适配;[0022]所述架柱为可升降结构,所述可升降结构包括可拆卸上部和可拆卸下部,所述可拆卸上部和可拆卸下部上设有与螺栓适配的小孔,所述可拆卸上部和可拆卸下部通过所述小孔与所述螺栓固定连接。[0023]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多层立体的秧苗的育苗温室,包括温室育苗管理系统,温室雨水循环利用系统,温室喷淋灌溉系统,温室补光系统以及秧苗运输系统,本实用新型采用多层立体育苗床架,使得空间和土地利用率成倍提高,并且可以人为控制光照量,保证了秧苗正常的光照要求,育苗床架上安装的喷淋头可随时向秧苗提供所需的营养液或水。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育苗温室将温室育苗管理系统,温室雨水循环利用系统,温室喷淋灌溉系统,温室补光系统以及秧苗运输系统进行有序整合,从而实现了温室育苗的专业化和系统化,满足了现代化育秧设施设计的需要。


[0024]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温室育苗管理系统中的育苗床架的结构示意图;[0025]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温室育苗管理系统中的喷淋灌溉装置示意图;[0026]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温室育苗管理系统的内部示意图;[0027]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温室雨水循环利用系统的结构示意图;[0028]图5是图4所示的温室雨水循环利用系统中的天沟的结构示意图;[0029]图6是使用了图4所示的温室雨水循环利用系统的连栋温室的结构示意图;[0030]图7是图6所示的连栋温室的侧视结构示意图;[0031]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温室喷淋灌溉系统的总体结构示意图;[0032]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温室喷淋灌溉系统的方框图;[0033]图10是本实用新型的可移动式的育苗床架的整体示意图;[0034]图11是本实用新型的可移动式的育苗床架的俯视示意图;[0035]图12是本实用新型的可移动式的育苗床架的中层床架移出状态的示意图;[0036]图13是以图10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的可移动式的育苗床架的A-A为截面的结构示意图;[0037]图14是本实用新型的可移动式的育苗床架单元之间,上层床架与床架柱固定式结合部位的结构示意图;[0038]图15是本实用新型的可移动式的育苗床架单元组末端,上层床架与床架柱固定式结合部位的结构示意图;[0039]图16是本实用新型的可移动式的育苗床架单元之间,中层床架与床架柱可移动式结合部位的结构示意图;[0040]图17是本实用新型的苗盘架结构示意图;[0041]图18是本实用新型的苗盘架的限位结构示意图;[0042]图19是本实用新型的苗盘架的可升降结构示意图;[0043]图20是本实用新型的育苗温室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4]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0045]如图1-20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育苗温室主要包括温室育苗管理系统,温室雨水循环利用系统,温室喷淋灌溉系统,温室补光系统以及秧苗运输系统,本实用新型采用多层立体育苗床架,使得空间和土地利用率成倍提高,并且可以人为控制光照量,保证了秧苗正常的光照要求,育苗床架上安装的喷淋头可随时向秧苗提供所需的营养液或水。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育苗温室将温室育苗管理系统,温室雨水循环利用系统,温室喷淋灌溉系统, 温室补光系统以及秧苗运输系统进行有序整合,从而实现了温室育苗的专业化和系统化, 满足了现代化育秧设施设计的需要。[0046]接下来,对每个系统进行具体地说明。[0047]温室育苗管理系统[0048]本实用新型的温室育苗管理系统包括播种管理单元、温度管理单元、补水管理单元和病虫害管理单元,其中,播种管理单元包括具有多层床架的可移动式的育苗床架,在育苗床架由上到下的各层床架上间隔分期播种;所述温度管理单元包括温度传感器、光照强度传感器、顶窗、遮阳装置和卷膜装置,顶窗和遮阳网设置在温室的顶部,卷膜装置安装于温室的顶部和围裙上,并与顶部和围裙上的覆膜连接;其中,温度传感器通过温度传感器控制电路与顶窗和卷膜装置电连接,光照强度传感器通过光照强度传感器控制电路与遮阳装置电连接;或者,其中,温度传感器和光照强度传感器分别连接有温度报警装置、光照强度报警装置;补水管理单元包括土壤湿度传感器和喷淋灌溉装置,土壤湿度传感器通过土壤湿度传感器控制电路与喷淋灌溉装置电连接,喷淋灌溉装置与育苗床架对应设置,并对育苗床架上的秧苗进行适时补水;其中,土壤湿度传感器通过土壤湿度传感器控制电路与喷淋灌溉装置电连接,或者土壤湿度传感器连接有土壤湿度报警装置;病虫害管理单元包括防虫网,防虫网设置在温室的围裙上。[0049]本实用新型的温室育苗管理系统,其播种管理单元首先在多层育苗床架上进行分层、分期播种,便于后期秧苗补光;温度管理单元利用在温室顶部开窗排走热气,在温室中形成空气对流,使之有一个良好的自然通风、降温环境,利用光照强度传感器检测温室内的光照强度,控制温室顶部的遮阳网以获得适宜的进光量,利用温室内的温度传感器检测温室内的温度,控制安装在温室的顶部和四周围裙处的卷膜装置,分别能够改善温室内部气候和通风量,或者,人工根据各传感器连接的报警装置的报警信号,人工操作上述装置来控制温室内的温度,温度管理单元总体上使温室内的温度保持在适合秧苗生长的;补水管理单元利用土壤湿度传感器检测土壤的湿度,控制喷淋灌溉装置实现对秧苗进行适时补水,也可以根据土壤湿度报警装置的报警信号,人工控制喷淋灌溉装置进行补水;病虫害管理单元利用在温室周边围裙架设的防虫网,防止秧苗受到灰飞虱等的危害。本实用新型的温室育苗管理系统对温室育苗过程中的播种、温度、补水和防治病虫害的进行控制管理, 实现温室育苗的专业化和系统化。[0050]作为补充,在特殊情况下,还可以直接人工控制喷淋灌溉装置进行主动补水,如可以在中午秧苗叶子微卷时进行补水,在连续降雨不适合插秧季节,可利用水分适当控制秧苗生长速度等。[0051]为了更方便的实现给育苗床架上的秧苗补光,并达到更佳效果的补光,本实用新型的育苗床架的一部分层的床架能够从育苗床架中抽出,方便床架上的秧苗错位补光。错位补光优选在秧苗一叶一心后进行。[0052]如图1和图3所示,该育苗床架10优选具有三层床架11,位于中间层的床架11能够抽出。根据该三层育苗床架10分期播种,三层床架11可以按照上中下的顺序间隔2-4 天播种。[0053]本实用新型的温室顶部每跨安装两套卷膜装置,温室四周安装四套卷膜装置,适当的配置卷膜装置,可以通过卷膜装置的开闭和升降,带动卷起或展开顶部或四周围裙上的覆膜,在温室内获得较佳的气候条件和通风条件。[0054]为了获得不同的气候条件和通风条件,本实用新型的卷膜装置的开闭行程或升降高度可调。作为优选的实施例,安装于温室顶部的卷膜装置为开闭行程为ι. an的卷膜装置,安装于围裙上的卷膜装置为开闭高度为1.8m以上的卷膜装置。[0055]当本实用新型的温度传感器通过温度传感器控制电路与本实用新型的卷膜装置连接时,该卷膜装置为自动卷膜装置,即卷膜装置均可以设置驱动电机,本实用新型的温度传感器通过控制驱动电机,从而控制卷膜装置的工作;当本实用新型的温度传感器连接有温度报警装置时,卷膜装置还可以设置有人工控制装置,如可人工操作的开关,或者该卷膜装置可以配置为手动卷膜器,优选沪产30型蜗轮减速器,性能可靠,质量稳定。[0056]为了能够更方便的在温室内获得适宜的通光量,遮阳网连接有电动齿传动装置, 所述光照强度传感器通过光照强度传感器控制电路与所述电动齿传动装置电连接,控制所述遮阳网的电动开启和关闭。同样,当本实用新型的光照强度传感器连接有光照强度报警装置时,该遮阳网可以设置有人工控制装置,例如可以在上述电动齿传动装置设置可人工操作的开关。[0057]为了进一步调节温室内的温度,本实用新型的温度管理单元还可以包括水帘降温直ο[0058]如图2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喷淋灌溉装置12包括供液水泵(未示出)、与供液水泵连接的供液管路13以及与供液管路13连接的灌溉管路14,其中,灌溉管路上设置有朝向育苗床的喷淋头15 ;土壤湿度传感器(未示出)通过土壤湿度传感器控制电路与供液水泵(未示出)电连接。这样实现温室育苗过程中的自动灌溉或自动补给营养液。同样, 当本实用新型的土壤湿度传感器连接有光照强度报警装置时,喷淋灌溉装置设置有人工控制装置,例如,为供液水泵设置可人工操作的开关。[0059]如图3所示,针对当地温室所受不同害虫的侵害,本实用新型的防虫网16的目数可以适应地改变,优选采用目数为22目的防虫网16。[0060]温室雨水循环利用系统[0061]如图4-7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温室雨水循环利用系统,包括若干固定在地面上的立柱21,每相邻立柱21之间设置有顶拱22,每相邻顶拱22之间设置有位于立柱 21上方的天沟23,天沟23的端部设置有落水管M,落水管M伸入到设置在温室周边的水槽25,水槽25内设置有净化器沈,水槽25连接设置在地面上的蓄水池27。[0062]本实用新型的净化器沈安装在水槽25内,且可以方便从水槽25内拆卸。净化器沈可以简单地采用常规过滤网制作而成,也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的其它过滤装置,在此不再赘述。净化器沈一方面可以用于拦截从天沟23流下的杂物;另一方面由于净化器沈可以方便从水槽25拆卸,因此可以及时清理进入水槽25内的杂物,避免水槽25堵塞。[0063]当雨水降落到连栋温室的天沟23时,雨水沿着天沟23流入与天沟23端部连接的8落水管M内,落水管M随之将雨水排入水槽25内,水槽25内的雨水流经净化器沈,经过净化的雨水注入蓄水池27内。[0064]为实现雨水的循环利用,本实用新型的蓄水池27可以优先地通过管道(图中未示出)连接到连栋温室,当连栋温室内的植物干旱需要水时,可以将蓄水池27内蓄积的雨水通过管道引入连栋温室内以解决植物干旱问题。[0065]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将蓄水池27内的雨水引入到连栋温室内,除了采用上述的管道以外,还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的其它引入方式,在此不再赘述。[0066]如图5、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拱顶21优选地设置为半圆形,天沟23优选地设置为倒梯形。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半圆顶结构的拱顶21,因此降落在拱顶21的雨水均流入天沟23,有效地避免了雨水渗入连栋温室内;本实用新型采用倒梯形的大截面设计的天沟 23,因此可以满足大降雨量的要求,提高温室的承载能力,且可以方便操作人员安装和维修等工作的进行。[0067]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本实用新型的天沟23的两端部分别设置有落水管24,且天沟 23设置为有落水斜度,因此进入天沟23的雨水均流入落水管M内,有效地避免了雨水囤积在天沟23内。在本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的落水斜度设置为3%0。[0068]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天沟23的落水斜度除了采用上述的3%。以外,还可以采用2%。、8%。,在此不再赘述。[0069]本实用新型的立柱21的材质可以采用钢、塑料、铝合金或者钛合金;顶拱22的材质可以采用钢、塑料、铝合金或者钛合金;天沟23的材质可以采用钢、塑料、铝合金或者钛合金。为了进一步提高温室的承载能力,延长温室的使用寿命,本实用新型的立柱21、顶拱 22、以及天沟23优选地均采用热镀锌钢。在本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的天沟23是由1.5mm 厚的热镀锌钢折弯成形。[0070]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本实用新型的蓄水池27的内壁及底壁铺设有防水薄膜,这样可以防止收集到的雨水渗入地下,可以大大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在本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的蓄水池27主要由在天然水塘底部铺设防水薄膜改造而成。[0071]本实用新型的落水管M优选地采用PVC塑料管。落水管M由于采用PVC塑料管, 因此落水管M耐腐蚀性优良,且价格低廉。在本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的落水管M的直径采用 Φ 110mm。[0072]综上,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在相邻钢质立柱21之间设置钢质顶拱22,相邻顶拱22 之间设置大截面设计的钢质天沟23,且天沟23具有落水斜度,在天沟23的两端部分别设置落水管M,落水管M底端伸入到水槽25内,水槽25通过净化器沈将雨水净化后注入蓄水池27内,蓄水池27内的水又可以用来灌溉连栋温室内的植物,因此本实用新型不仅可以满足大降雨量和温室高承载能力的要求、又便于操作工人安装维修,且可以节约水资源、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将由于用水导致的育秧风险降到最低。[0073]温室喷淋灌溉系统[0074]如图8及图9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温室喷淋灌溉系统包括供液系统、用于向育苗床架上的秧苗提供营养液或水的灌溉管网、设置在秧苗区的采集终端以及与采集终端连接的控制中心,控制中心与供液系统连接且用于使供液系统与灌溉管网连通,其中,控制中心接收采集终端的信号,根据信号判断秧苗对营养液或水的需求状况,并根据该需求状况控制供液系统向秧苗提供灌溉用的营养液或水。[007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温室喷淋灌溉系统,可有效地提高喷淋灌溉的效率,同时节约了营养液或水资源,满足了秧苗生长发育的需要。[0076]本实用新型的温室喷淋灌溉系统的灌溉管网包括至少一个主管路31以及与主管路通过三通35固接的多个分支管路32,其中,分支管路32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喷淋头33,喷淋头33的位置朝向需要喷淋的苗床;主管路31通过固定装置固定在育苗床架上。[0077]为了将主管路31固定在育苗床架上以使灌溉喷淋过程顺利平稳进行,上述固定装置可以为固定抱箍或者铁丝,或者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悉的其他固定装置。[0078]为了对秧苗的生长发育进行实时监控,采集终端可以为秧苗的水分传感器、秧苗的养分传感器、空气湿温传感器、或ω2浓度传感器中的一种或多种,采集的信息可以包括秧苗的水分、养分、空气的温度、湿度、CO2浓度中的一种或多种。[0079]例如,当秧苗缺少养分或水分时,秧苗的养分传感器或水分传感器监测到秧苗的养分或水分小于预先设置的阈值,该传感器会向控制中心反馈信号,控制中心接收该信号后启动水泵并同时打开与控制中心电连接的电磁阀,开始向秧苗区供应营养液或水,满足秧苗区对营养液或水的需求。[0080]秧苗的养分传感器、空气湿温传感器也可以与报警装置相连接,当秧苗缺乏养分或水分时,传感器向报警装置发送信号,报警装置接收该信号后发出报警声音,以便及时通知管理人员手动启动水泵向秧苗区供应营养液或水。[0081]本实用新型的温室喷淋灌溉系统的供液系统与灌溉管网之间设置有过滤装置,其目的是过滤营养液或水中的杂物,以避免杂物堵塞灌溉管路,保证整个系统长期高效的运行。[0082]作为一种优选方案,上述过滤装置可以是叠片过滤器或者是自动清洗过滤器。[0083]为了便于灌溉、实现分段式管理,以及实时控制灌溉喷淋过程中的营养液或水的流速,主管路31上设置有阀门34,阀门34为手动控制球阀或者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悉的其他类型的阀门。[0084]为了向秧苗提供营养液或水,供液系统可以包括水泵以及与水泵流体连接的容器,其中,水泵的出口连接有过滤装置。当然,过滤装置也可以设置在容器中,水泵将经过滤装置过滤后的营养液或水直接送往主管路以及分支管路供灌溉秧苗使用。供液系统中的容器既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多个,当容器数量为一个时,即,依据秧苗的需求,容器中盛放有水或营养液,当容器数量为多个,即,多个容器中分别盛放有水以及多种营养液,根据秧苗的实际需求,可以向秧苗供应水,或者是营养液中的一种或多种。[0085]本实用新型的温室喷淋灌溉系统的主管路31材质为PVC,分支管路32材质为PE, 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以根据实际状况需要,选择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悉的其他材料作为主管路以及分支管路的材质。[0086]本实用新型中的三通可以为异径三通,也可以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悉的其他类型的三通。[0087]在本实用新型中,优选主管路31的数量为4个,每个主管路上固接分支管路32的优选数量为3个。[0088]本实用新型的温室喷淋灌溉系统在使用时,由供液系统提供的营养液或水,经过10滤装置的进一步过滤后,通过灌溉管网的主管路31送至多个分支管路32,然后经分支管路 32上的喷淋头33将营养液或水送至秧苗区并喷洒至苗床,苗床上可以铺设有细纱网,以便将营养液或水均勻地送至秧苗,满足育苗生长的需要。[0089]为了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接下来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0090]本实用新型的温室喷淋灌溉系统采用的灌溉形式为悬挂式微喷,喷淋头选用NAAN Spin Clear UD型防滴漏微喷头,每层苗床安装一条(共三条)分支管路,其布置间距为&ι, 通过三通安装在PVC主管路上,并通过固定抱箍等固定材料,将其固定在育苗床架上。每条苗床上方安装于温室框架的水平拉杆上安装一条(每跨共4条)其布置间距为2m,安装在 PE分支管路上,并通过纵向铁丝及固定材料,将其固定在育苗床架上方。[0091]本实用新型的灌溉方式采用轮管方式,一次喷灌一栋4只苗床,其营养液用量或者用水量在15 16m3/H。主管路选用Φ 63管道,分支管路选用Φ 20管道。[0092]此外,考虑存放营养液或水源位置距温室5米左右或温室内。(温室外供水管道 36由业主提供并连接到温室内接水口位置,其中,本实用新型对水质的要求为自来水级水质)[0093]温室补光系统[0094]如图10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温室补光系统包括可移动式的育苗床架40,所述可移动式的育苗床架40包括多组通过床架柱41连接的床架单元,其中,每组床架单元包括上层床架、中层床架和下层床架。上层床架和下层床架与床架柱1为固定连接;中层床架与床架柱1为可移动式连接。[0095]本实用新型使用时,水稻秧苗一叶一心后,中层秧苗缺少光照的情况下,可如图12 所示,将中层床架移至中间过道进行补光,同时也为下层秧苗补充光照。[0096]本实用新型与传统露地或大棚单层育秧相比,采用多层立体育苗床,有效提高空间和土地的利用率,并利用可移动式的中层床架,人为控制光照量,避免中层和底层秧苗光照不足,保证秧苗正常的光照需求,使工厂化育秧的秧苗整齐均勻,保证秧苗质量。[0097]为了方便中层床架移动,中层床架底部优选地设置有导轨和滑轮,用于将中层床架的秧苗移至中间过道,保证中层和下层秧苗光照充足。[0098]如图16所示,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本实用新型的导轨3数量为两条。[0099]如图16所示,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滑轮2数量为四个(后部两个滑轮未示出)。[0100]为了拆装方便,如图14-16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床架优选地设置为可拆卸钢结构部件。[0101]为了提高钢结构部件的耐腐及防锈能力,本实用新型的钢结构优选地经过表面处理,以减少温室内湿度及温度对钢结构的不利影响,延长其使用寿命。[0102]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本实用新型的钢结构采用热镀锌处理。当然,本实用新型的表面处理工艺并不局限于热镀锌处理,其还可以采用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述公知的其它表面处理工艺,如冷镀锌、电镀锌等。[0103]如图11所示,作为一种优选方案,三层床架宽度为1.0-1.5米。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三层床架宽度为1.2米,该宽度正好为两个用于育秧的塑料硬盘的长度。[0104]如图13所示,作为一种优选方案,上层床架高度为0. 4-0. 8米,中层床架高度为0. 4-0. 8米,下层床架高度为0. 6-1. 0米。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上层床架高度为 0. 6米,中层床架高度为0. 6米,下层床架高度为0. 8米。[0105]综上,本实用新型通过多个包括上层床架、中层床架和下层床架的多组床架单元, 利用可移动的中层床架,将中层床架抽出错位补光,保证中层和下层秧苗光照充足。本实用新型可有效提高空间和土地的利用率,人为控制光照量,保证秧苗正常的光照需求,使工厂化育秧的秧苗整齐均勻,保证秧苗质量。[0106]秧苗运输系统[0107]如图17、18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秧苗运输系统包括种苗盘架,,该苗盘架包括架柱 51和固定在架柱51上的架层单元52,其中,架层单元52上设置有横梁53、纵梁M和肋条 55,横梁53、纵梁M及肋条55上设置有限位结构;所述苗盘架包含多个架层单元,所述架层单元52通过所述架柱51固定连接。[0108]本实用新型使用时,首先,将与限位结构的尺寸相适配的培植有秧苗的秧苗盘按照限位结构依次装载在苗盘架上,使每一架层单元的秧苗盘依次紧凑排列,最后,利用叉车将装载完成的苗盘架放置到运输车上进行运输。[0109]本实用新型的苗盘架与传统的苗盘架相比,能够更高效地利用苗盘架空间,单次运输量增加;由于限位结构的存在,可以有效地防止因运输过程中秧苗盘剧烈移动损坏秧苗,进而提高了秧苗的成活率,同时,提高运输效率,降低运输成本。[0110]作为一种优选方案,如图17、18所示,所述限位结构的尺寸与秧苗盘的尺寸相适配。优选地,所述横梁53、纵梁M上设置的限位结构截面呈L型,所述肋条55上设置的限位结构的截面呈倒T型。[0111]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苗盘架的限位结构除了采用上述倒 T型结构以外,还可以采用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想到的其他实现限位功能的方式,如限位结构的截面呈抛物线型、三角形等,此处不再赘述。[0112]作为一种优选方案,如图17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苗盘架底部设置有轮子56。[0113]与以往的苗盘架相比,在装载秧苗盘的过程中,无需先将苗盘架放置到运输车上, 再将秧苗盘利用肩挑、人抬等方式放置到运输车上的苗盘架上,而只要将秧苗盘放置到带有轮子的苗盘架上,将装载完成的苗盘架推至运输车边,利用叉车将其放置到运输车上即可。[0114]使用本实用新型的苗盘架可以减少人力作业及往返次数,降低劳动强度,提高运输效率,降低运输成本。[0115]作为一种优选方案,如图17、19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苗盘架,其架柱上设置有可升降结构。其中,架柱位于相邻两架层单元之间的部分中设置有可升降结构,其中可升降结构包括可拆卸上部和可拆卸下部,可拆卸上部和可拆卸下部上设有与螺栓相适配的小孔58, 所述可拆卸上部和可拆卸下部通过小孔58与所述螺栓57固定连接。[0116]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可以根据秧苗的高度调整螺栓的位置。当秧苗的高度高于架层单元时,旋开螺栓,并将可升降结构中与上层架层单元固定连接的可拆卸上部向上提拉至其小孔的位置与可升降结构中与下层架层单元固定连接的可拆卸下部的靠上方的孔相对应时,利用螺栓57固定;当秧苗的高度较低时,旋开螺栓,并将可升降结构中与上层架层单元固定连接的可拆卸上部向下移动至其小孔的位置与可升降结构中与下层架层单元固定连接的可拆卸下部的靠下方的孔相对应时,利用螺栓57固定。[0117]本实用新型的苗盘架与以往的苗盘架相比,可以根据秧苗的高度调整架层单元的高度,不仅避免了由于秧苗过高导致的秧苗受损,提高了秧苗的成活率,进一步保证了秧苗的质量,降低了运输成本,又防止了因秧苗高度较低,而导致苗盘架空间浪费而增加运输压力。[0118]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苗盘架的可升降结构除了采用上述方式以外,还可以采用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想到的其他实现可升降功能的方式,如可拆卸的套管等,此处不再赘述。[0119]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本实用新型的苗盘架,其架柱51上设置有可升降结构,且苗盘架的底部设有轮子56。[0120]作为一种优选方案,如图17、19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苗盘架,其架柱51上设置有可升降结构,且苗盘架的底部设有轮子56。其中,架柱51位于相邻两架层单元之间的部分中设置有可拆卸上部和可拆卸下部,其中,可拆卸上部和可拆卸下部上设有与螺栓57相适配的小孔58,可拆卸上部和可拆卸下部通过所述小孔58与所述螺栓57固定连接。[0121]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苗盘架在运输前经过补水处理并覆盖有遮阳膜,可远距离运输,育秧服务半径可达200公里,有效防止了秧苗缺水失活,为工厂化集中规模育秧提供了可能。[0122]综上,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苗盘架,其架层单元52上设有横梁53、纵梁M及肋条 55,横梁53、纵梁M及肋条55上设置有限位结构,其中所述限位结构的尺寸与秧苗盘的尺寸相适配,在运输过程中可以防止因为秧苗盘的剧烈移动而损坏秧苗;可根据秧苗的尺寸, 调整架层单元的高度,防止了因秧苗过高而导致秧苗的顶端受损;苗盘架的底部设有轮子 56,可利用轮子将装载有秧苗盘的苗盘架推至运输车边,再利用叉车装载运输车,进而直接运至田边,减少人力肩挑、人抬等,并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苗盘架整体容量大,可至少容纳 300盘秧苗盘,一次运输供应量大,往返次数少,极大地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运输效率, 降低了运输成本;苗盘架在运输前可进行补水处理并覆盖遮阳膜,适合远距离运输,育秧服务半径可达200公里,有效防止了秧苗缺水失活,为工厂化集中规模育秧提供了可能。[0123]本实用新型的育苗温室还可以包括种子前期处理系统,种子前期处理系统包括脱芒机、催芽箱以及脱水机,本实用新型的种子前期处理系统对稻种育苗前期处理的过程具体如下精选优质饱满稻种,先使用脱芒机脱掉稻芒,再进行药剂处理浸种,使用催芽箱发芽。待种子破胸后根据水分含量使用脱水机进行脱水处理,将水分含量降低至刚好捏团程度再送至播种流水线,有利于提高播种的均勻程度。[0124]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用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 如果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当中。
权利要求1.一种育苗温室,其特征在于,包括温室育苗管理系统,温室雨水循环利用系统,温室喷淋灌溉系统,温室补光系统以及秧苗运输系统,所述温室育苗管理系统包括播种管理单元、温度管理单元、补水管理单元和病虫害管理单元,所述播种管理单元包括具有多层床架的可移动式的育苗床架,在所述育苗床架由上到下的各层床架上间隔分期播种,所述温度管理单元包括温度传感器、光照强度传感器、 顶窗、遮阳装置和卷膜装置,所述顶窗和所述遮阳网设置在温室的顶部,所述卷膜装置安装于温室的顶部和围裙上,并与顶部和围裙上的覆膜连接,所述温度传感器通过温度传感器控制电路与所述顶窗和卷膜装置电连接,所述光照强度传感器通过光照强度传感器控制电路与所述遮阳装置电连接,或者,所述温度传感器和所述光照强度传感器分别连接有温度报警装置、光照强度报警装置,所述补水管理单元包括土壤湿度传感器和喷淋灌溉装置,所述喷淋灌溉装置与所述育苗床架对应设置,并对所述育苗床架上的秧苗进行适时补水,所述土壤湿度传感器通过土壤湿度传感器控制电路与所述喷淋灌溉装置电连接,或者所述土壤湿度传感器连接有土壤湿度报警装置,所述病虫害管理单元包括防虫网,所述防虫网设置在温室的围裙上;所述温室雨水循环利用系统包括若干固定在地面上的立柱,每相邻所述立柱之间设置有顶拱,每相邻所述顶拱之间设置有位于所述立柱上方的天沟,所述天沟端部设置有落水管,所述落水管伸入到设置在温室周边的水槽,所述水槽内设置有净化器,所述水槽连接设置在地面上的蓄水池;所述温室喷淋灌溉系统包括供液系统、用于向所述育苗床架上的秧苗提供营养液或水的灌溉管网、设置在秧苗区的采集终端以及与所述采集终端连接的控制中心,所述控制中心与所述供液系统连接且用于使所述供液系统与所述灌溉管网连通,其中,所述控制中心接收采集终端的信号,根据所述信号判断秧苗对营养液或水的需求状况,并根据该需求状况控制供液系统向秧苗提供灌溉用的营养液或水;所述温室补光系统包括可移动式的育苗床架,所述可移动式的育苗床架包括多组通过床架柱连接的床架单元,其中,每组床架单元包括上层床架、中层床架和下层床架,所述上层床架和所述下层床架与所述床架柱为固定连接,所述中层床架与所述床架柱为可移动式连接;所述温室秧苗运输系统包括苗盘架,所述苗盘架包括架柱和固定在所述架柱上的架层单元,其中,所述架层单元上设置有横梁、纵梁和肋条,所述横梁、纵梁和肋条上设置有限位结构,所述苗盘架包含多个架层单元,所述架层单元通过所述架柱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育苗温室,其特征在于,所述遮阳网连接有电动齿传动装置, 所述光照强度传感器通过光照强度传感器控制电路与所述电动齿传动装置电连接,控制所述遮阳网的电动开启和关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育苗温室,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传感器连接所述温度报警装置、所述光照强度传感器连接所述光照强度报警装置和所述土壤湿度传感器连接所述土壤湿度报警装置,并且所述顶窗、卷膜装置和喷淋灌溉装置设置有人工控制装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育苗温室,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拱是半圆形,所述天沟是倒梯形且两端分别设置有落水管,所述天沟的落水斜度是1-1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育苗温室,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的材质是钢、塑料、铝合金或者钛合金;所述顶拱的材质是钢、塑料、铝合金或者钛合金;所述天沟的材质是钢、塑料、 铝合金或者钛合金。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育苗温室,其特征在于,所述灌溉管网包括至少一个主管路以及与所述主管路通过三通固接的多个分支管路,其中,所述分支管路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喷淋头,所述喷淋头的位置朝向需要喷淋的秧苗;所述主管路通过固定装置固定在所述育苗床架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育苗温室,其特征在于,所述采集终端为秧苗的水分传感器、 秧苗的养分传感器、空气湿温传感器、或(X)2浓度传感器中的一种或多种。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育苗温室,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液系统包括水泵以及与水泵流体连接的容器,所述水泵的出口依次连接有过滤装置以及电磁阀,其中,所述电磁阀与所述控制中心电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育苗温室,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层床架底部设置有导轨和滑轮,且所述育苗床架均为可拆卸钢结构部件,所述钢结构采用热镀锌处理。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育苗温室,其特征在于,所述肋条上设置的限位结构截面呈倒τ型,所述横梁、纵梁上设置的限位结构截面呈L型,其中,所述肋条间的距离与秧苗盘的尺寸相适配;所述架柱为可升降结构,所述可升降结构包括可拆卸上部和可拆卸下部,所述可拆卸上部和可拆卸下部上设有与螺栓适配的小孔,所述可拆卸上部和可拆卸下部通过所述小孔与所述螺栓固定连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育苗温室,包括温室育苗管理系统,温室雨水循环利用系统,温室喷淋灌溉系统,温室补光系统以及秧苗运输系统,本实用新型采用多层立体育苗床架,使得空间和土地利用率成倍提高,并且可以人为控制光照量,保证了秧苗正常的光照要求,育苗床架上安装的喷淋头可随时向秧苗提供所需的营养液或水。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育苗温室将温室育苗管理系统,温室雨水循环利用系统,温室喷淋灌溉系统,温室补光系统以及秧苗运输系统进行有序整合,从而实现了温室育苗的专业化和系统化,满足了现代化育秧设施设计的需要。
文档编号A01G9/20GK202232336SQ201120343969
公开日2012年5月30日 申请日期2011年9月14日 优先权日2011年9月14日
发明者冯瑞兴, 吴崇友, 吴建国, 张文毅, 张笛, 张耀忠, 施洁君, 苏齐芳 申请人:农业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 太仓市东林农场专业合作社, 太仓市农业委员会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