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携式软管滴灌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6120阅读:29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便携式软管滴灌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便携式软管滴灌带技术领域[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业节水灌溉领域,尤其涉及便携式软管滴灌带。
技术背景[0002]随着农业技术的快速发展,节水、节能、节省人力的各种农业新技术层出不穷,节水滴灌技术也不列外。目前,主要应用于农田滴灌带上的滴头是迷宫流型的滴头,它具有良好的抗堵塞和消能作用,但是,这种滴灌带是一次性铺设后常年使用、不更换,部分农田荒耕后,造成滴灌带的浪费和环境污染。实用新型内容[0003]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携带方便、可多次使用的便携式软管滴灌带。[0004]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便携式软管滴灌带,由主管和滴头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滴头包括焊接或粘连在所述主管上的塑料片和包裹在所述塑料片内的迷宫流道;所述迷宫流道的一端设有出水口,其另一端则设有带过滤网的进水口 ;所述出水口设在所述塑料片的一端;所述进水口焊接或粘连在打有孔口的所述主管上。[0005]所述出水口为“桥”式形状。[0006]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0007]1、由于本实用新型将出水口处设计为“桥”式,因此,水可以从“桥”的两边挤出, 同时可以防止蚊虫和泥土堵塞出水口。[0008]2、由于本实用新型中设有迷宫流道,因此,具有良好抗堵塞和消能作用。[0009]3、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携带及拆卸安装方便,可以多次使用,从而减少了不必要的浪费和环境污染。


[0010]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0011]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0012]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剖示图。[0013]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滴头图。[0014]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出水口“桥”式形状示意图。[0015]图中1-主管2-滴头3-进水口 4-迷宫流道5-出水口 6-过滤网。
具体实施方式
[0016]如图1、图2所示一种便携式软管滴灌带,由主管1和滴头2组成。滴头2包括焊接或粘连在主管1上的塑料片和包裹在塑料片内的迷宫流道4 (参见图幻;迷宫流道4的一端设有出水口 5,其另一端则设有带过滤网6的进水口 3 ;出水口 5设在塑料片的一端;进水口 3焊接或粘连在打有孔口的主管1上。[0017]其中出水口 5为“桥”式形状(参见图4)。[0018]本实用新型全部采用软塑料制成。[0019]使用时,主管1内通入水后,水通过进水口 3处的过滤网6进入迷宫流道4,整个滴头2膨大,最后在出水口 5 “桥”处挤出水滴。待停止通水后,由于管道中产生负压,发生倒吸现象,迷宫流道4里的水倒流回去,实现了过滤网6处的反冲洗。
权利要求1.便携式软管滴灌带,由主管(1)和滴头( 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滴头( 包括焊接或粘连在所述主管(1)上的塑料片和包裹在所述塑料片内的迷宫流道;所述迷宫流道⑷的一端设有出水口(5),其另一端则设有带过滤网(6)的进水口(3);所述出水口(5) 设在所述塑料片的一端;所述进水口( 焊接或粘连在打有孔口的所述主管(1)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软管滴灌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口( 为“桥”式形状。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便携式软管滴灌带,由主管和滴头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滴头包括焊接或粘连在所述主管上的塑料片和包裹在所述塑料片内的迷宫流道;所述迷宫流道的一端设有出水口,其另一端则设有带过滤网的进水口;所述出水口设在所述塑料片的一端;所述进水口焊接或粘连在打有孔口的所述主管上。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携带及拆卸安装方便,可以多次使用,具有良好抗堵塞和消能作用。
文档编号A01G25/02GK202232409SQ20112037015
公开日2012年5月30日 申请日期2011年9月28日 优先权日2011年9月28日
发明者安志刚, 王栋, 门旗 申请人:甘肃大禹节水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