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胆海参集约化混养的生态增氧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6435阅读:44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海胆海参集约化混养的生态增氧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海胆海参集约化混养的生态增氧系统技术领域[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海参海胆混养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海胆海参集约化混养的生态增氧系统。
背景技术
[0002]当前,生态系统水平的海水养殖研究是海水养殖可持续发展基础研究新的发展方向。发展生态系统水平的海水养殖是保证规模化生产和实现可持续产出的必由之路,它不仅是国际水产养殖发展与研究的新趋势,同时也是我国海水养殖所特有的种类结构与生产方式所必须做出的选择。[0003]但是,目前海胆和海参混养主要存在以下问题在养殖过程中不能有效地调控养殖水体中的氧气供给,一般是靠经验或是目测水质,然后启动供氧泵对养殖池内进供氧;这种随意性的供氧方式,一方面造成海胆海参的某些疾病的成因,另一方面不能理想地控制养殖水体内的氧气含量,严重地制约了海胆海参集约化养殖产业的发展。[0004]因此,为了适应海胆海参混养“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的发展趋势,有必要提供一种基于生态系统水平的海胆海参集约化混养的生态增氧系统,以推进海胆海参集约化养殖产业的发展。实用新型内容[0005]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确保养殖水质中的氧气含量的海胆海参集约化混养的生态增氧系统。[0006]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0007]一种海胆海参集约化混养的生态增氧系统,包括供氧管网和多列平行布设的养殖池组,每列养殖池组呈直线排列,每列养殖池组包括多个毗邻而设的养殖池;该供氧管网包括供氧泵、管路和控制单元;该控制单元的输入端连接有溶氧仪,该溶氧仪位于该养殖池内的养殖水中,该控制单元的输出端与该供氧泵电连接;该供氧泵的出气端与该管路的进气端相连通,该管路对应每个养殖池底部的池壁上设有两根或两根以上送气管,每根送气管上设有多个气孔。[0008]所述送气管为三根,三根所述送气管相互平行且与所述养殖池的长度方向相平行。[0009]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海胆海参集约化混养的生态增氧系统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首先,通过溶氧仪检测养殖池内的氧气含量,并将检测值输入控制单元;当检测值低于正常氧气含量时,控制单元启动供氧泵,使其工作对养殖水内进行供氧;反之,则控制供氧泵停止工作,停止对养殖水内供氧;其次,利用多根设在养殖池底的送气管,使氧气均匀扩散至养殖水内;总之,本实用新型海胆海参集约化混养的生态增氧系统,根据养殖水的水质情况通过控制单元自动调控氧气的供给,以确保养殖水的水质,满足海胆海参健康生长的需要,创造友好型的养殖生态环境;并结合混养过程中的海胆海参的生物学特性,基于生态系统来实现对养殖水中氧气的实时监控,从而达到调控水质、预防疾病的目的;这样,有助于进一步提高海胆海参健康养殖水平,提升产品的安全卫生质量,提升海胆海参混养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进而推进多营养层次的海胆海参混养养殖,推进低碳渔业和碳汇渔业的发展。


[0010]图I为本实用新型海胆海参集约化混养的生态增氧系统的示意图;[0011]图2为本实用新型海胆海参集约化混养的生态增氧系统的示意框图;[0012]图3为与本实用新型配套使用的循环供水管网的示意框图。[0013]图中[0014]养殖池组I养殖池11[0015]供氧管网2供氧泵21[0016]管路22控制单元23[0017]溶氧仪24送气管25[0018]循环供水管网3供水泵31[0019]导水管32过滤管33[0020]紫外灭菌装置34管路35[0021]出水端351排水管36[0022]排污管37膜过滤装置38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阐述。[0024]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海胆海参集约化混养的生态增氧系统,主要包括养殖池组I和供氧管网2。[0025]养殖池组I包括多个毗邻而设的养殖池11,每列养殖池组I呈直线排列,多列养殖池组I平行布设;这样便于布设养殖池组I和循环供水管网3以形成集约化的养殖池系统,并节省占地面积。[0026]供氧管网2主要包括供氧泵21、管路22和控制单元23 ;控制单元23的输入端连接有溶氧仪24,溶氧仪24位于养殖池11内的养殖水中,控制单元23的输出端与供氧泵21 电连接;供氧泵21的出气端与管路22的进气端相连通,管路22对应每个养殖池11底部的池壁上设有两根或两根以上送气管25,每根送气管25上设有多个气孔。送气管25可设置三根,三根送气管25相互平行且与养殖池11的长度方向相平行。其中,溶氧仪24和控制单元23采用现有的仪器设备,作为公知技术,在此不再赘述。[0027]本实用新型海胆海参集约化混养的生态增氧系统,首先,通过溶氧仪24检测养殖池11内的氧气含量,并将检测值输入控制单元23 ;当检测值低于正常氧气含量时,控制单元23启动供氧泵21,使其工作对养殖水内进行供氧;反之,则控制供氧泵21停止工作,停止对养殖水内供氧;其次,利用多根设在养殖池11底的送气管25,使氧气均匀扩散至养殖水内;总之,本实用新型能根据养殖水的水质情况自动调控气氛的供给,以确保养殖水的水质,满足海胆海参健康生长的需要,创造友好型的养殖生态环境。[0028]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海胆海参集约化混养的生态增氧系统,还可与循环供水管网3配套使用。循环供水管网3包括供水泵31、导水管32、过滤管33、紫外灭菌装置34、 管路35、排水管36、排污管37和膜过滤装置38。供水泵31的进水端依次连通有导水管32 和带孔眼的过滤管33,过滤管33埋设在水源底部;供水泵31的出水端与紫外灭菌装置34 的进水端相连通,紫外灭菌装置34的出水端与管路35的进水端相连通,管路35对应每个养殖池11 一侧的池壁上设有两个出水端351 ;每个养殖池11另一侧的池壁上设有排水管 36和排污管37,排水管36可设两个或两个以上并设在养殖池11的中部或中部以上,排污管37设在养殖池11的底部;养殖池11内的水通过排水管36和排污管37排至地面上设置的排水沟内然后汇集至水槽内再与膜过滤装置38的进水端相连通,膜过滤装置38的出水端再与供水泵31的进水端对应连通,这样,养殖水可以循环利用。其中,膜过滤装置38中设有多层纤维膜。其中,紫外灭菌装置34和膜过滤装置38都采用现有的仪器设备,作为公知技术,在此不再赘述。[0029]本实用新型海胆海参集约化混养的生态增氧系统,还可与深海水井配套使用,利用地下海水水温低并恒定的特点,进行集约化生态养殖,控制海参遇高温后夏眠的习性发生,延长生长期、缩短育成时间,提高养殖效益。[003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多列养殖池组I形成1000m2,并与循环供水管网3 和深海水井配套使用,进行海胆海参集约化混养,能够实现年产优质海胆250万只以上、优质海参30万头以上;新增产值约500万元,利润约180万元。[0031]总之,本实用新型海胆海参集约化混养的生态增氧系统,利用溶氧仪24来测得养殖水中的氧气值是否充足,并结合混养过程中的海胆海参的生物学特性,基于生态系统来实现对养殖水中的氧气的实时监控,从而达到调控水质、预防疾病的目的;这样,有助于进一步提高海胆海参健康养殖水平,提升产品的安全卫生质量,提升海胆海参混养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从而推进多营养层次的海胆海参的混养养殖,推进低碳渔业和碳汇渔业的发展。[0032]上述实施例和附图并非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产品形态和式样,任何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对其所做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视为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畴。权利要求1.一种海胆海参集约化混养的生态增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供氧管网和多列平行布设的养殖池组,每列养殖池组呈直线排列,每列养殖池组包括多个毗邻而设的养殖池;该供氧管网包括供氧泵、管路和控制单元;该控制单元的输入端连接有溶氧仪,该溶氧仪位于该养殖池内的养殖水中,该控制单元的输出端与该供氧泵电连接;该供氧泵的出气端与该管路的进气端相连通,该管路对应每个养殖池底部的池壁上设有两根或两根以上送气管, 每根送气管上设有多个气孔。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海胆海参集约化混养的生态增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送气管为三根,三根所述送气管相互平行且与所述养殖池的长度方向相平行。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海胆海参集约化混养的生态增氧系统,包括供氧管网和多列平行布设的养殖池组,每列养殖池组呈直线排列,每列养殖池组包括多个毗邻而设的养殖池;供氧管网包括供氧泵、管路和控制单元;控制单元的输入端连接有位于养殖池内水中的溶氧仪,控制单元的输出端与供氧泵电连接;供氧泵的出气端与管路的进气端相连通,管路对应每个养殖池底部的池壁上设有两根或两根以上送气管,每根送气管上设有多个气孔。本实用新型结合海胆海参的生物学特性,基于生态系统实现对养殖水中氧气的实时监控,以调控水质、预防疾病;有助于提升海胆海参混养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推进多营养层次的海胆海参混养养殖,推进低碳渔业和碳汇渔业的发展。
文档编号A01K63/04GK202285900SQ20112038255
公开日2012年7月4日 申请日期2011年9月27日 优先权日2011年9月27日
发明者李灿荣 申请人:石狮市海丰泰水产养殖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