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收割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7053阅读:26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联合收割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联合收割机(Combine -Harvester)。更具体地,本实用新型涉及联合收割机的颖壳筛(chaff sieve)结构的改良,但并不限定于此。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作为联合收割机的颖壳筛结构,在位于脱谷装置的脱谷室下方的分选部3上,前后摇动自如地设置了具有对从凹板筛6落下的脱谷处理物进行分选的颖壳筛19的筛箱9。对于上述颖壳筛19,已知有如下结构的颖壳筛多个分选板(谷唇板19a)以预定间距在前后并排配置,上述多个分选板19a绕横轴芯摇动自如地被支撑,跨上述多个分选板19a与前后长的支撑框(连结板29)连接,与上述支撑框29的前后移动连动从而改变多个分选板19a的角度(参照专利文献I)。专利文献I所示颖壳筛,以如下方式构成将设置在分选板19a的下端部的横向支轴28 (卡止销38)枢轴支撑到支撑框29,将一个分选板19a的上端部的支点轴29的一端枢轴支持到操作杆36。在上述操作杆36的中间部形成长孔37的状态下将分选板19a的下端部的卡止销38内嵌到该长孔37,在长孔37的范围内,使分选板19a可以摇动,在卡止销38设置向关闭分选板19a的方向施力的螺旋弹簧30a,在常态时使分选板19a与长孔37的上端接抵。将操作杆36的下端部用卡止销38卡止从而确定操作杆36的位置,同时通过改变将操作杆36与卡止销38卡止的位置,改变颖壳筛的开度。专利文献I的颖壳筛能够通过改变操作杆36的位置来改变颖壳筛19的开度(分选板19a的角度),但即使为了能够对应脱谷处理量而将操作杆19a固定在预定的位置,如果处理量变多(变重),也会抗拒螺旋弹簧30a而使分选板19a的角度发生变化从而使颖壳筛19的开度变大。这种脱谷装置是特别适合稻谷收割的结构,如果将这种结构保持不变应用于收割油菜籽等的联合收割机,即使可行也不会令人满意。S卩,在收割油菜籽等的普通型联合收割机中,脱谷筒较长,将从凹板筛流下的混杂了油菜籽粒、谷皮类、小茎部屑等的处理物在分选部进行分选处理。然后,由于将收割油菜籽时的凹板筛的孔也设定得较小,在颖壳筛的分选作用中,如果使用开度变得较大的颖壳筛,当处理量大时大部分没有经过风选而直接从筛板间流下,有产生分选不良之虞。另外,一直以来,作为联合收割机的颖壳筛结构,如专利文献2所示,已知有如下结构的颖壳筛在位于脱谷装置的脱谷室3下方的分选部B中,前后摇动自如地设置了具有对从凹板筛4落下的脱谷处理物进行分选的颖壳筛7的筛箱10,同时使上述颖壳筛7以如下方式构成多个分选板(谷唇板11)以预定间距在前后并排配置,上述多个分选板11可以绕横轴芯摇动自如地被支撑,跨过上述多个分选板11与前后长的支撑框(连接部件13)连接,与上述支撑框13的前后移动连动从而改变多个分选板11的角度。[0008]专利文献2所示的颖壳筛,以如下方式构成对于设置在一个分选板11的上端部的枢轴支撑轴14和设置在下端部的枢轴支撑销18,安装操作臂17,在操作臂17的下端部可以牵拉操作地卡止释放线22,同时设置弹簧23,其对与释放线22相反方向的颖壳筛7的分选板11关闭的方向施加弹性力,通过安装在释放线22顶端的手动操作杆等使颖壳筛的开度能够改变。这种颖壳筛如专利文献I所示,虽然不能在操作杆形成的长孔范围内使谷唇板摇动,但是在将操作杆固定到预定的位置的状态下,同专利文献I的颖壳筛一样,分选板11被弹簧23向关闭方向施力,如果处理量变多(变重),就会抗拒弹簧23而使分选板11的角度发生变化从而使颖壳筛7的开度变大。因此,如果将这种结构保持不变应用于对油菜籽进行脱谷的联合收割机,也同专利文献I的颖壳筛一样有产生分选不良之虞。(以上说明中的符号都是各专利文献的符号。)专利文献I :特开 2000-262138 号公报(JP-A-2000-262138) 专利文献2 :特开平 10-75640 号公报(JP-A-10-075640)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备适合对混杂了如油菜籽粒的小的谷粒和小的处理屑的处理物进行分选,或是适合对混杂了如油菜籽和豆类的大致预定的大小以下的谷粒和处理屑的处理物进行分选的颖壳筛结构的联合收割机。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特征结构有以下要点。即一种联合收割机,具备具有凹板筛和位于凹板筛的下方的分选部的脱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选部具有可以前后摇动的筛箱、设置在该筛箱中的对从所述凹板筛落下的脱谷处理物进行分选的颖壳筛,所述颖壳筛构成为,具有以预定间距在前后方向并排配置且分别可以绕横轴芯摇动地被支撑的多个分选板、在这些多个分选板之间连接的前后方向长的支撑框,通过与所述支撑框的前后移动连动而改变所述各分选板的角度,从而设定所述颖壳筛的开度,其中,在设置于所述颖壳筛的侧部的支点轴和与所述支撑框连接的操作轴之间设置有操作部件,将该操作部件通过用于确定位置的固定部件固定在所述颖壳筛的侧板上,由此固定所述支撑框的前后位置从而设定所述颖壳筛的开度。根据这个特征结构,由于操作部件在支点轴和操作轴之间连接,只要确定了操作部件对筛箱的位置,就确定了操作轴的位置,确定了分选板的角度(颖壳筛的开度)。由此,通过对操作部件进行操作从而改变分选板的角度,能够将颖壳筛的开度设定为适用于收割作物种类的开度。特别地,在收割油菜籽时,由于油菜籽粒、谷皮类、茎部屑等较小,如果开度比预定开度大,处理物不在颖壳筛上分选就保持原样从分选板间流下,发生分选不良。对此,根据上述第一特征结构,对于设定了开度的颖壳筛,由于即使处理量稍微多一点分选板也不摇动(颖壳筛的开度不变化),能够避免混杂在处理物中的处理屑从分选板间大量流下的问题,能够进行良好的分选处理。[0022]当将分选板与操作部件连结时,虽然也可以考虑只用分选板的支点轴固定操作部件,或是只将操作部件连结到分选板上,以分选板的支点轴为中心使分选板摇动,从而改变颖壳筛的开度,但是在作业中就总是摇动的颖壳筛而言,在支撑强度上较为不利。对此,在上述第一特征结构中,由于操作部件在上述支点轴和上述操作轴的两轴之间连接,通过用于确定位置的固定部件固定在筛箱的侧板上,操作部件变为以三点支撑和固定的状态,不会有很大的应力施加到操作部件上,容易避免操作部件破损的问题。因此,由于不管处理物的多少进行预定的分选处理,能够达成进行适用于分选油菜籽等的分选处理。另外,能够不使操作部件破损地长期良好地使用。可以在上述第一特征结构的基础上增加的,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特征结构有以下要点。即所述支点轴位于所述多个分选板中任意一个分选板的上端部位和下端部位中的 一个上,形成支点,所述操作轴位于所述一个分选板的上端部位和下端部位中的另一个上,与所述支撑框连接。根据此特征结构,能够将支点轴和操作轴作为用于改变分选板的角度的、设置在分选板的上端部和下端部的支轴,能够将支点轴和操作轴兼用作分选板的支轴。因此,不需要另外设置支点轴和操作轴,能够简化结构。可以在上述第一或第二特征结构的基础上增加的,本实用新型的第三特征结构有以下要点。即所述操作部件沿着所述颖壳筛的侧板的外侧外面临近配置,所述操作轴以贯通所述颖壳筛的侧板的状态与所述操作部件连接,沿着所述操作轴的摇动范围在所述侧板上形成长孔,该长孔构成为在所述操作轴的摇动范围内可以由所述操作部件闭塞。根据此特征结构,因为将上述支点轴和与配置在筛箱内侧的支撑框连接的操作轴,与配置在筛箱外侧的操作部件连接,以支点轴为支点摇动操作轴从而改变颖壳筛的开度,在筛箱中,为了摇动操作贯通筛箱的操作轴,必然需要对操作轴进行摇动的长孔。然后,因为在筛箱的左右的侧壁间,将脱谷处理过的处理物摇动分选,如果将上述长孔保持开放状态,有不仅谷粒而且未分选的处理屑也通过长孔被谷粒回收部回收之虞。另外,由于用操作部件将长孔闭塞,将操作部件作为长孔的盖体发挥作用,不需要另外设置长孔闭塞用的盖板,在削减部件数量的同时,在改变颖壳筛开度时也不需要将改变后的孔闭塞的操作,还有颖壳筛开度更改操作也变得容易进行的优点。此外,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联合收割机,将割取种植谷杆的穗尖部分的主切断装置和在切断后搬送所述穗尖部分的搬送装置升降自如地安装在机体上,在比所述主切断装置低的位置,使作用于所述种植谷杆的副切断装置相对于所述机体升降自如地支撑,设置将所述副切断装置向上升侧施力的施力机构。—种联合收割机,将割取种植谷杆的穗尖部分的主切断装置和在切断后搬送所述穗尖部分的搬送装置升降自如地安装在机体上,在比所述主切断装置低的位置,使作用于所述种植谷杆的副切断装置相对于所述机体升降自如地支撑,具备如下连动机构通过所述主切断装置和所述搬送装置的升降动作,只要所述副切断装置和所述主切断装置的上下间隔不到预定间隔,就可以维持所述副切断装置不与所述主切断装置的升降动作连动的状态,一旦所述上下间隔变为在所述预定间隔以上,则使所述副切断装置与所述主切断装置的上升动作连动。一种联合收割机,将割取种植谷杆的穗尖部分的主切断装置和在切断后搬送所述穗尖部分的搬送装置升降自如地安装在机体上,在比所述主切断装置低的位置,使作用于所述种植谷杆的副切断装置相对于所述机体升降自如地支撑,所述副切断装置的可动刀片的驱动结构设置在支撑升降框架的轴承部的位于左端的左端轴承部上。 对于其它的特征结构,以及由此得到的效果和有利的点,只要参照附图阅读以下说明就能明了。

图I是第一实施方式的联合收割机(以下直到图15为止都相同)的整体侧视图。图2是联合收割机的整体平面图。图3是脱谷装置的纵截侧视图。图4是表示风选机(winnowing fan)的分选风风路的部分侧视图。图5是脱谷室的纵截正视图。图6是脱谷筒的侧视图。图7是表示脱谷筒的脱谷齿配置的展开图。图8是表示第一颖壳筛的全开状态的局部截断侧视图。图9是表示第一颖壳筛的分选板、操作部件和脱谷装置的左侧壁的局部纵截正视图。图10是表示第一颖壳筛的分选板左半部的局部纵截正视图。图11是表示第一颖壳筛的全闭状态的局部截断侧视图。图12是表示第二颖壳筛的最大开度状态的局部截断侧视图。图13是表示第二颖壳筛的分选板和开度设定用操作工具的局部纵截正视图。图14是表示第二颖壳筛的分选板的左半部的局部纵截正视图。图15是表示第二颖壳筛的最小开度状态的局部截断侧视图。图16是表不第一实施方式的另一方式的分选板的部分立体图。图17是第二实施方式的联合收割机(以下直到图25 (a)和图25(b)为止都一样)的右侧视图。图18是普通型联合收割机的平面图。图19是普通型联合收割机的左侧视图。图20是表示谷粒回收装置的开关操作工具的安装位置的立体图。图21是表示脱谷装置前部的外框和外框支撑的谷粒搬出筒的收纳用支撑台的正视图。[0065]图22是表示收纳用支撑台的安装结构的局部截断侧视图。图23是表示通常使用状态的收纳用支撑台的安装位置的平面图。图24是表示出货时的收纳用支撑台的安装位置的平面图。图25(a)是表示谷粒回收装置的开关操作工具的安装结构的截面图,图25(b)是表示谷粒回收装置的开关操作工具的安装结构的正视图。图26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联合收割机(以下,直到图36为止都相同)的侧视图。图27是表示联合收割机的平面图。图28是表示联合收割机后部的侧视图。 图29是表示联合收割机的侧视图。图30是表示传动状态的图。图31是表示旋转限制装置的立体图。图32是表示旋转限制装置的侧视图。图33 (a)和图33 (b)是表示旋转限制装置的平面图。图34 (a)和图34 (b)是表示旋转限制装置的平面图。图35是表示纵搅龙转动范围的平面图。图36是表示突出销和转动杆各状态的平面图。图37是表示相对于第三实施方式的以往技术的突出销和转动杆各状态的平面图。图38是第四实施方式的联合收割机(以下,直到图49为止都一样)的整体侧视图。图39是联合收割机的整体平面图。图40是表示副切断装置、连动机构、搭乘驾驶部、搬送机构的正视图。图41是表示副切断装置、连动机构、搬送机构的平面图。图42是表示副切断装置的驱动结构的侧视图。图43是表示设置在位于左右中间的升降框架与机体之间的施力机构的侧视图。图44是表示对副切断装置的偏芯驱动单元的纵截正视图。图45是表示对副切断装置的偏芯驱动单元的局部缺口侧视图。图46是表示越过田埂时,将卡合片的短脚部卡合在中间连结部件的卡合用孔部,将连接部件和搬送装置连接,使副切断装置与主切断装置的升降动作连动,从而升起的状态的侧视图。图47(a)是表示将中间连结部件和卡合片的短脚部的连接断开,使副切断装置不与搬送装置连动的状态的正视图,(b)是表示将中间连结部件和卡合片的短脚部连接,能够使副切断装置随着搬送装置进行上升动作的状态的正视图。图48(a)是表示使卡合片的短脚部从中间连结部件的卡合用孔部离开,将连接部件和搬送装置的连接断开,使副切断装置不与搬送装置连动的状态的正视图,(b)是表示将卡合片的短脚部和中间连结部件的卡合用孔部连接,将连接部件和搬送装置连接,能够使副切断装置随着搬送装置进行上升动作的状态的正视图。图49是表示将副切断装置向上升侧施力的施力机构的另一实施结构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首先,参照图I 图15,对第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首先,对普通型或全杆投入型(normaltype or whole-culm charging type)的联合收割机进行说明。图I、图2分别表示联合收割机的整体侧视图和整体平面图。如图I、图2所示,在具有左右一对履带走行装置I的走行机体2的上部,左右并排配备了轴流型的脱谷装置3和作物回收部4,在作物回收部4的前方配备了驾驶部5。在脱谷装置3的前部绕支点X上下摇动自如地连结了割取作物搬送用的喂送器6,在该喂送器6的前端连结了具有大致与机体宽度相当的割取宽度的割取部7。割取部7以具有跨过左右一对分草框架8设置的推剪型的割取装置9和跨过左右一对分草框架8架设的搅龙10的方式构成,以将由割取装置9割取的作物通过搅龙10横 送给左右中央部从而能够供给喂送器6的方式构成。搅龙10以在滚筒状的搅龙主体11的外周部具有拨入爪12和螺旋13的方式构成。喂送器6以内置拨入上传输送器14,能够将从喂送器6供给的处理对象作物沿着喂送器6的底面搬送,供给到脱谷装置3的方式构成。普通型联合收割机收割的处理对象作物有稻麦、稗子、粟、豆类、芝麻、油菜籽等多种,在这里用油菜籽作为收割处理对象作物。以下将作为收割目的的油菜籽称为谷粒,将茎和包裹谷粒的谷皮称为茎部,视情况有时也区分谷皮和茎部。跨过走行机体2的主甲板15的前部和喂送器6的下部配置了液压缸16,通过该液压缸16的伸缩,能够驱动割取部7和喂送器6绕支点X上下摇动。在割取部7的前部上方装备了将种植的作物拨入后方并提到高处的拨入卷轴17。在左右分草框架8的后端部,枢轴支撑连结了绕支点Y上下摇动自如的左右支撑臂18,在该支撑臂18的前部通过支撑托架19枢轴支撑连结了拨入卷轴17。跨过分草框架8和支撑臂18设置了液压缸20,由该液压缸20通过上下摇动支撑臂18能够改变拨入卷轴17的拨入作用高度,同时将支撑托架19沿着支撑臂18滑动调节能够前后调节拨入作用位置。如图3所示,脱谷装置3在形成于其上部的脱谷室21,配备了绕沿着割取处理对象作物搬送方向架设的前后向的脱谷筒轴22旋转的脱谷筒23,在该脱谷筒23的下方,装备从下方覆盖脱谷筒23的下部侧的从正面看呈U字状形成的凹板筛24,在成为脱谷装置3的脱谷处理方向下游侧端部的凹板筛23的后方形成送尘口 25,在凹板筛24的下方设置分选部26。在分选部26中配置在凹板筛24的正下方具有筛箱27的摇动分选机构28,在摇动分选机构28的前下方配备风选机29,在摇动分选机构28的前部侧下方形成第一回收部30,在摇动分选机构28的后部侧下方形成第二回收部31,在摇动分选机构28的后方形成排尘口 32,具有从上方覆盖脱谷筒23的上部侧的顶板33。脱谷室21由覆盖脱谷筒23的凹板筛24和顶板33等分割形成,在其前端下方部位形成供给口 34,在该供给口 34连接喂送器6的后端部,以喂送器6搬送的割取处理对象的作物的整体作为脱谷处理物从供给口 34投入供给。脱谷筒23,其脱谷筒轴22在脱谷装置3的前壁35和后壁36之间可以旋转地架设,利用通过风选机29等传递的来自引擎(未图示)的动力,通过以脱谷筒轴22为支点从正面看向右旋转地旋转驱动,对供给到脱谷室21的处理对象作物施行脱谷处理,在促使谷粒单粒化的同时,将脱谷处理物向着脱谷处理方向下游侧的后方搬送。凹板筛24是格子状形成的凹状凹板筛,接住供给到脱谷室21的处理对象作物的茎部,使脱谷处理得到的单粒化谷粒和带壳谷粒,或是在脱谷处理中产生的谷皮和茎部的处理屑向着下方的摇动分选机构28漏下,另一方面又防止茎部向摇动分选机构28漏下。凹板筛24的孔比稻子的情况下小,当将稻子脱谷时,更换为稻子用的凹板筛。上述脱谷筒23由装备在其前端部的圆锥台状的拨入部37和与该拨入部37的后端连接的脱谷处理部38构成。拨入部37的外周面一体装备了在脱谷筒23旋转动作时使从供给口 34供给的割取谷杆向着后方的脱谷处理部38拨入搬送的两枚螺旋齿39。脱谷处理部38具有由与脱谷筒轴22前部连结的板构成的前部支撑部件40、由配置在脱谷筒23前后中间部的圆环状中空板构成的中间支撑部件41、由与脱谷筒轴22后端 部连结的板构成的后部支撑部件42,由这些支撑部件40 42,由以沿着脱谷筒轴22前后向的姿势,在脱谷筒23圆周方向隔开一定间隔并排支撑的圆管钢材等构成的六根脱谷筒框架43,和在各脱谷筒框架43上以从脱谷筒框架43向着脱谷筒23的径向向外突出的姿势,在前后方向隔开预定间隔并排装备的多个脱谷齿44等构成笼状。S卩,在脱谷筒23中,向着其外侧突出的多个脱谷齿44,以在脱谷处理部38的圆周方向和前后方向隔开间隔并排的方式排列配备,或是脱谷处理部38的内部空间S与脱谷室21连通,允许脱谷处理物向其内部空间S进入。如图5、图6所示,上述各支撑部件40 42的外形,在外周侧从脱谷筒轴22的等距离的位置螺栓连结了脱谷筒框架43,使之形成以脱谷筒轴22为中心的圆形。在各支撑部件40 42的外周侧,在其圆周方向隔开一定间隔并排状态地配备了 6根脱谷筒框架43,使脱谷筒23的筒径变大,由此,能够防止脱谷处理作物茎部对脱谷筒23的卷绕。脱谷齿44安装成使顶端侧在旋转方向具有对法线的延迟的延迟角而倾斜的状态。由此,被脱谷齿44挂住的茎部不容易随着旋转从脱谷齿44脱离。在圆周方向的6根脱谷筒框架43上,在圆周方向交替地从前部支撑部件40和后部支撑部件42隔开距离L的位置,脱谷齿44在前方向和后方向以一定间距P排列,最后(交替地为前端部或后端部)的脱谷齿44以1/2间距P安装。S卩,在图6的最上部的脱谷筒框架43和每隔一个的共三根脱谷筒框架43 (从最上部的脱谷筒框架43开始数第奇数根脱谷筒框架43)上,以从前部支撑部件40隔开距离L的位置为基点,向后方以一定间距P画出同一旋转轨迹的方式排列脱谷齿44,最后的脱谷齿44以二分之一间距P配置。另外,在图6的最下部的脱谷筒框架43和每隔一个的共三根脱谷筒框架43 (从最上部的脱谷筒框架43开始数第偶数根脱谷筒框架43)上,以从后部支撑部件42隔开距离L的位置为基点,向前方以一定间距P画出同一旋转轨迹的方式排列脱谷齿44,最后的脱谷齿44以二分之一间距P配置。然后,上述脱谷筒框架43第奇数根的后端脱谷齿44群和第偶数根的后端脱谷齿44群的前后方向的距离,和上述脱谷筒框架43第偶数根的前端脱谷齿44群(旋转轨迹)和第偶数根的前端脱谷齿44群(旋转轨迹)的前后方向的距离,分别只离开四分之一间距P。S卩,如图6、图7所示,配置在第奇数根的脱谷筒框架43的脱谷齿44群和配置在第偶数根的脱谷筒框架43的脱谷齿44群的前后方向的间距,在前端部和后端部为四分之一间距P、二分之一间距P、四分之一间距P,在除此以外的前后间为四分之一间距P、四分之三间距P反复交替,以这样的间距进行配置。由此,圆周方向多个脱谷齿44 (第奇数根和第偶数根的各三根脱谷筒框架43的脱谷齿44群)以绘制同一旋转轨迹的方式配置,以由绘制同一旋转轨迹的多个脱谷齿44构成的两个脱谷齿44群在前后方向存在多组的方式构成,以如下方式设定多组的脱谷齿44群的前后方向的间距一组(例如圆周方向奇数的组)脱谷齿44群和与前侧邻接的组(例如圆周方向偶数的组)的脱谷齿44群的间距,和上述一组(奇数组)脱谷齿44群和与后侧邻接的组(偶数组)的脱谷齿44群的间距,为大小不同的四分之一间距P和四分之三间距P。结果,在脱谷筒23的前后方向,每四分之三间距P的距离,存在以四分之一间距P临近的两组脱谷齿44群,在脱谷处理物脱谷时,在以四分之一间距P前后临近的两组脱谷齿44群中进行脱谷处理,脱谷处理物边被击打到凹板筛边向脱谷筒搬送方向下游侧移动, 在只以较宽的四分之三间距P的距离隔开的空间使脱谷处理物通过,在该空间内使之随机滚动改变姿势的同时,在下游侧的脱谷齿44群中进行脱谷处理,反复上述处理从而依次进行脱谷处理。S卩,由于临近的两组脱谷齿44群临近,脱谷处理物在临近的两组脱谷齿44群之中,虽然被大概前倾(搬送方向上游侧)的脱谷齿44群中的脱谷齿44击打(受到打击),但脱谷处理物在临近的两组脱谷齿44群之中的(I)被前后任意一个脱谷齿44群击打。(2)被前侧脱谷齿44群的脱谷齿44和后侧脱谷齿44群的脱谷齿44群连续地击打。(3)被前后各脱谷齿44群的前后两个脱谷齿44同时撞上击打。在(I)的情形,由于通过脱谷筒全长期间的脱谷处理物被脱谷齿44击打的次数减少(减半),受到的打击也减轻。在(2)的情形,因为被前后的脱谷齿44连续地击打,由于被后面的脱谷齿44击打时脱谷处理物的速度降低较少,脱谷齿44的旋转速度和脱谷处理物的旋转速度的速度差较小,所以脱谷处理物被后方的脱谷齿44击打时的冲击得到缓和。在(3)的情形,由于一个脱谷处理物被前后两个脱谷齿44同时撞上击打,所以冲击得到缓和。因此,无论哪一种情形,作为整个的脱谷处理物的冲击都得到缓和。即,即使是前后临近的两组脱谷齿44群,这些成对的脱谷齿44群以对作为整个的脱谷处理物的冲击进行缓和的方式发挥作用而进行脱谷处理。S卩,通过间距短的前后两组脱谷齿44群,脱谷处理物,总的来说,被移送方向上游侧的脱谷齿44击打,但当发生上述(I)的现象时,脱谷处理物通过成对的两组下游侧的脱谷齿44,在接下来两组临近的脱谷齿44群中进行脱谷处理,受到脱谷齿44冲击性打击的次数变少。脱谷处理物在成对的两组临近的脱谷齿44群之中,在被前侧(移送方向上游侧)的脱谷齿44击打之后,紧接着被成对的后方脱谷齿44群的脱谷齿44击打时(上述(2)的情形),在受到前侧脱谷齿44的打击之后,紧接着再次受到打击。这时,由于成对的前后两组脱谷齿44群的距离(间距)较短两者接近,脱谷处理物在短时间内连续地受到前后脱谷齿44的打击。受到脱谷齿44打击后的脱谷处理物,瞬间地以与脱谷齿的旋转速度大致相同的速度旋转。脱谷处理物如果从脱谷齿离开就会发生速度下降,但如果在临近的前后脱谷齿44中连续地受到打击,由于在成对的后脱谷齿44中受到打击时的速度降低较少,在后面的脱谷齿44中再次受到打击时的冲击力也较小,该冲击力在使作为整体的两组脱谷齿44的间距变短的情形,比间距大的两组的冲击力的总和要小。当脱谷处理物大致同时撞上成对的间距短的两组脱谷齿44群的前后脱谷齿44时(上述(3)的情形),由于与该前后任意一方脱谷齿44的旋转速度和脱谷处理物的旋转速度以同速度撞上一样,即可以看作一方以速度差为零的方式撞上,所以大致同时地被一对脱谷齿44击打时的冲击力大概减半。另外,被成对的两组前后的脱谷齿完全地同时地击打时,冲击力也减半。如上所述,因为由脱谷齿44对脱谷处理物的冲击力得到缓和,能够抑制脱谷处理物的茎汁的产生,总的来说也减轻了脱谷负荷。油菜籽的茎部含有大量水分,如果过度地被脱谷齿以高速强烈地屡次击打,会打出大量茎汁。如果脱谷筒被茎汁弄得粘糊糊的,不仅会增大脱谷负荷,而且分选处理也不能良好地进行,会发生品质降低。然而,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间距短的两组脱谷齿44群,脱谷处理物能够可靠地受到脱谷作用,同时由作为整体的脱谷齿44而使脱谷处理次数变少,或由于作为整体的打击力得到缓和而使茎汁的产生变困难,而且,通过将邻接组的脱谷齿44群的各脱谷齿44互相在圆周方向错开位置锯齿状配置,用旋转相位不同的成对的前后脱谷齿群的任意一个脱谷齿可靠地对脱谷处理物进行处理,与此同时,在缓和冲击力的同时在前后脱谷齿群的脱谷齿中,也容易连续地进行脱谷作用,在减轻脱谷负荷的同时,能够进行良好的脱谷处理,与此同时,能够良好地进行分选处理,回收品质良好的谷粒。如图3所示,从脱谷室21后端的送尘口 25排出的较大的茎和谷皮等脱谷处理屑,和从分选部26的后端排出的脱谷屑类,由配置在排尘口 32后部的具有旋转刀片45和固定刀片46的作为切碎装置的切碎机47进行切碎处理。如图3所示,上述筛箱27以如下方式构成其前部左右通过左右辊50,可以前后移动地被卡止引导在被固定在分选部26的左右侧壁48的内面前低后高倾斜姿势的导轨49上,与此同时,筛箱27的后部与左右侧壁48之间的横架安装的偏芯转动机构51可以结合脱离地连结。偏芯转动机构51通过偏芯转动动作,在筛箱27前部斜前后方向直线往复移动的同时,筛箱27的后部在上下前后做循环转动动作,发挥将载置的脱谷处理物送往后方的功能和筛选分选功能。从上述导轨49的后端到脱谷装置后部,连接设置了载置并转动引导上述辊50的插拔用轨道(未图示),将解除了与偏芯转动机构51的连结后的筛箱27的辊50用插拔用轨道引导导向后方,使筛箱27能够从排尘口 32向后方脱出。上述风选机29由通过皮带式传动机构(未图示)传递的来自引擎2的动力旋转驱动,由此产生分选风,该分选风通过三个风路Rl R3,向着从凹板筛24漏下的分选处理物和由摇动分选机构28分选出来的分选处理物等供给,由此对分选处理物施行风选处理,从分选处理物中将比重小的杆屑等吹分开,向着脱谷处理方向下游侧的排尘口 32搬送。[0134]如图3、图4所示,来自风选机29的分选风之中,通过上段风路Rl的分选风,通过形成在筛箱27的风路R4,向着脱谷筒23的中间支撑部件41流动。由此,由中间支撑部件41能够将向脱谷处理方向下游侧的流动被阻止的脱谷处理物,向着脱谷筒23周围进行风力搬送,结果是,脱谷处理物堆积在中间支撑部件41的正前方部位,能够避免脱谷处理出现障碍之虞。形成上述风路Rl的风选机壳体29a的后端缘29b和形成风路R4的开口 60的谷粒盘60的开口前缘60b的位置关系是,在由偏芯转动机构51的动作而摇动的筛箱27的最前位置,使谷粒盘60的开口前缘60b位于比风选机壳体29a的后端缘29b更后方,使形成在谷粒盘60的风路R4的开口 60a全部总是位于比风选机壳体29a的后端缘29b更后方,通过以这样的方式构成,即使落下的谷粒在谷粒盘60上跳动,从开口 60a落下,也不会落下到风选机壳体29a的死角,能够通过由风选机吹来的分选风,将该谷粒移动到第一回收部30从而可靠地回收。将在上述第一回收部30回收的第一处理物用横送螺旋53搬送,搬出到装置外之 后,通过由螺旋输送机构成的扬送装置54,送入谷粒回收部4,将回收的第二处理物用横送螺旋55搬送,搬出到装置外之后,通过螺旋式的还原装置56搬送,还原供给到筛箱27前部,接受再分选处理。在筛箱27的前部装备了将从凹板筛24的前部漏下的脱谷处理物和被还原的第二处理物摇动移送到后方的波板状的前部谷粒盘57、将到达前部谷粒盘57的末端的处理物理开的筛线58、将到达筛线58的后端的处理物和从凹板筛24的前后中间部漏下的脱谷处理物摇动移送到后方并进行筛选的第一颖壳筛59、将从筛线58和第一颖壳筛59漏下的分选处理物筛选的精选用谷粒盘60和谷粒筛61、以及将到达第一颖壳筛59的末端的分选处理物和从凹板筛24落下的脱谷处理物摇动移动到后方并进行筛选并将残留的处理屑送出排尘口 32的第二颖壳筛62等。前部谷粒盘57以如下方式构成在其摇动移送中将处理物由其比重差上下分层,即所谓的进行比重差分选,使比重大的油菜籽在下层,茎和谷皮的处理屑等比重小的处理物在上层,接着送出到下边的筛线58。如果被前部谷粒盘57大致区分成上下两层的处理物移动到筛线58上,下层的油菜籽(谷粒)就直接落下供给到谷粒盘60和谷粒筛61,没有从筛线58落下的上层处理屑和混杂在其中的谷粒被向第一颖壳筛59传递。调节第一颖壳筛59的开度的构造如下。如图8所示,第一颖壳筛59被大致水平地设置在前后方向,将两枚薄板接合的多个分选板63以定间距前后并排配置。分选板63由与操作部件68连结的前后方向中央的分选板63A和此外的前后的分选板63B构成。如图8、图9所示,中央的分选板63A具有形成将向下端部流下来的分选处理物接住兼带补强的弯折片63a的板材63b、由固定设置在板材63b的上端部的圆棒构成的支点轴67、由配置在板材63b的下端部左右的下部枢轴支撑销构成的操作轴65、对配置在板材63b左右的支点轴67和操作轴65进行保持的保持板63c。如图8、图10所示,前后的分选板63B具有形成将向下端部流下来的分选处理物接住兼带补强的弯折片63a的板材63b、由配置在板材63b的上端部左右的上部枢轴支撑销构成的支点轴67a、配置在板材63b的下端部左右的下部枢轴支撑销65a、与对支点轴67a和下部枢轴支撑销65进行保持的保持板63b重合的补强板63d。分选板63A、63B,与安装在筛箱27左右的侧板27a上的左右的颖壳筛安装框89连接,可以绕支点轴67、67a的横轴芯a前后摇动,同时,与各分选板63A、63B中的左右下端部下部枢轴支撑销67、67a与前后长并几乎水平配置的左右一对支撑框64连接,与支撑框64的前后移动连动从而改变多个分选板63A、63B的角度。即,支撑框64如果向前方移动,则各分选板63A、63B的角度就变缓,第一颖壳筛59的开度变小,反之,如果支撑框64向后方移动,则各分选板63A、63B的角度就变紧,第一颖壳筛59的开度变大。由与中央分选板63A的下端部和机体左侧的支撑框64连接的下部枢轴支撑销构成的操作轴65,贯通形成在筛箱27的左侧板27a的圆弧状的长孔66,向筛箱27的左侧板27a的左外侧突出。被中央分选板63A的上端部左侧的颖壳筛安装框89枢轴支撑的支点轴67,贯通形成在筛箱27的左侧板27a的孔,向筛箱27的左侧板27a的左外侧突出。在支点轴67的左侧一个端部形成外螺纹,在筛箱27的左侧板27a的外侧将操作部件68外嵌在支点轴67上。操作部件68的中间部固定连接了在分选板63A上转动自如地保持的操作轴 65的一端。通过摇动操作操作部件68,使支撑框64前后移动,由此改变第一颖壳筛59的开度。多个分选板63的上端部的支点轴67、67a,分别与左右颖壳筛安装框89枢轴连结,将分选板63的下端部的操作轴65与支撑框64连接使第一颖壳筛59单元化,通过将左右颖壳筛安装框89用螺栓固定在筛箱27的左右侧板27a,将支点轴67、67a通过颖壳筛安装框89安装在筛箱27的侧板27a上。上述操作部件68以如下方式构成将螺母69固定在形成在上述筛箱27的左侧板27a上的多个(5个)操作位置的圆形孔69的内侧部分,通过在其中一个处将作为用于确定位置的固定部件的螺栓70螺合固定,从而可以保持位置,将操作部件68越向前方摇动,就会向第一颖壳筛59的开度越小的方向动作。反之,将操作部件68越向后方摇动,就会向第一颖壳筛59的开度越大的方向动作。上述操作部件68以如下方式构成形成宽的矩形,贯通嵌合在中央分选板63的左下端部的操作轴65的上述圆弧状的长孔66,以操作部件68全范围安装位置的状态,即,操作部件68不管固定在5个部位的哪个位置,其整体被操作部件68的板面所闭塞。S卩,操作部件68兼做长孔66的覆盖部件。如图I、图8 图10所示,在分选部26的左侧壁48,开口 71形成对应于上述操作部件68的外侧部的位置,将该开口 71用装卸自如的开闭盖72闭塞。更改第一颖壳筛59的开度时,将开闭盖72卸下,摇动操作操作部件68从而改变螺栓固定孔69的位置,由此改变第一颖壳筛59的设定角度。上述第二颖壳筛62以如下方式构成。第二颖壳筛62从上述筛箱27的第二回收部31上方到筛箱27的后端部,被设置成后部比前部高的后高前低。在第二颖壳筛62中多个分选板73以预定间距前后并排配备。分选板73由与开口设定用操作工具75连结的分选板73A和此外的前后分选板73B构成。如图12、图13所示,分选板73A具有形成将向下端部流下来的分选处理物接住兼带补强的弯折片73a的板材73b、由固定设置在板材73b的上端部的圆棒构成的支点轴80、由配置在板材73b的下端部左右的下部枢轴支撑销构成的操作轴81、对配置在板材73b左右的支点轴80和操作轴81进行保持的保持板73c。如图12、图14所示,前后的分选板73B具有形成将向下端部流下来的分选处理物接住兼带补强的弯折片73a的板材73b、由配置在板材73b的上端部左右的上部枢轴支撑销构成的支点轴80a、配置在板材73b的下端部左右的下部枢轴支撑销81a、与对支点轴80a和下部枢轴支撑销81a进行保持的板材73b重合的补强板73d。分选板73A、73B,与安装在筛箱27左右的侧板27a的左右的上框86连接,可以绕支点轴80、80a的横轴芯b前后摇动,同时,与各分选板73A、73B左右下端部的下部枢轴支撑销81、81a与前后长并后高前低倾斜配置的左右一对支撑框74连接,与支撑框74的前后移动连动从而改变多个分选板73A、73B的角度。即,支撑框74如果向前方移动,则各分选板73A、73B的角度就变缓,第二颖壳筛62的开度变小,反之,如果支撑框74向后方移动,则各分选板73A、73B的角度就变紧,第二颖壳筛62的开度变大。由与分选板73A的下端部和机体左侧的支撑框74连接的下部枢轴支撑销构成的操作轴81,贯通形成在筛箱27的左侧板27a的圆弧状的长孔82,向筛箱27左侧板27a左 外侧突出。被分选板73A的上端部的左侧的上框86枢轴支撑的支点轴80,贯通形成在筛箱27的左侧板27a的孔,向筛箱27的左侧板27a的左外侧突出。在支点轴80的左侧的一个端部形成外螺纹,在筛箱27的左侧板27a的外侧将开度设置用操作工具75外嵌在支点轴80上。操作工具75的中间部固定连接了在分选板73A中转动自如地保持的操作轴81的一端。通过摇动操作操作工具75,使支撑框74前后移动,由此改变第二颖壳筛62的开度。通过将支撑框74相对于筛箱27固定,设定开度。此开度通过对与第二颖壳筛62连结的开度设定用操作工具75进行摇动操作且固定在预定位置来设定。多个分选板73A、73B的上端部的支点轴80、80a,分别与左右的上框86枢轴连结,将分选板73A、73B的下端部的下部枢轴支撑销81、81a与支撑框74连接使第二颖壳筛62单元化,通过将左右的上框86用螺栓固定在筛箱27的左右侧板27a上,将支点轴67、67a通过上框86装卸自如地安装在筛箱27的侧板27a上。筛箱27的后部左右的侧板27a下端具有用于使在第二颖壳筛62分选出来的第二处理物流下到第二回收部的底板76。在筛箱27左侧的侧板27a的后部下侧,截面L字状的操作工具固定用板77以沿着侧板27a的状态,用螺栓78固定在上述底板76上。操作工具固定用板77中设置了三个用于将开度设定用操作工具75以15度间距固定的销79。操作工具75的自由端部上形成用于与上述销79卡合从而确定操作工具75的位置且固定的卡合孔83。操作工具75由弹性树脂板形成,如图13的二点划线所示,使操作工具75弯曲相对于销79卡合脱离从而能够改变操作工具75的位置。将由固定在在前后并排设置的分选板73之中的中央部的分选板73上端的圆棒构成的支点轴80,贯穿筛箱27的左侧板27a延伸到其外侧,将上述开度设定用操作工具75固定在贯穿侧板27a的支点轴80上,将操作工具75的自由端侧向着位于脱谷装置3的后端的排尘口 32延伸到斜下方。将由植入设置在分选板73下端部的下部枢轴支撑销81构成的操作轴与操作工具75的中间部连接,在筛箱27侧板27a上形成使操作轴81能够摇动的长孔82。操作工具75在脱谷装置3的左侧的外壁侧,位于从排尘口 32靠近手边的排尘口32附近。操作工具75的操作通过脱谷装置3的排尘口 32的后方左侧部进行。[0155]上述第二颖壳筛62的各分选板73的上端与上框86枢轴连结,上框86如图12、13所示,用多个螺栓87安装在筛箱27的左右侧板27a上。上述切碎机47以如下方式构成其被安装成,使机体左右横外侧绕设置在与脱谷装置3的后壁36之间的纵轴的纵轴心Q摇动,从而能够开放排尘口 32,用未图示的固定金属零件固定在关闭切碎机47的状态。上述第二颖壳筛62的开度改变用如下方式进行将切碎机47的固定金属零件卸下,在将切碎机4绕纵轴心Q打开从而将排尘口 32开放的状态下,操作者从排尘口 32对操作工具75进行操作从而改变与销79的卡合。在卸下第二颖壳筛62时,由于将切碎机47较大地开放,解除偏芯转动机构51的连结,将筛箱27引出到后方,所以能够拆开和卸下螺栓87。然后,通过更换孔不同的颖壳筛 和逐稿器,能够处理不同种类的收获物的收割。另外,将第一颖壳筛59和第二颖壳筛62的多个分选板73的上端部的支点轴67、80和操作轴65、81,分别与左右颖壳筛安装框89、支撑框64和上框86、支撑框74枢轴连结,从而使第一颖壳筛59和第二颖壳筛62分别单元化,将左右颖壳筛安装框89和上框86通过螺栓,将支点轴67、80通过颖壳筛安装框89和上框86,装卸自如地安装在筛箱27的侧板27a 上。[第一实施方式的其它方式](I)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是使下端部绕第一颖壳筛59、第二颖壳筛62的分选板63、73的上端部的横轴芯a、b摇动,但也可以以如下方式构成将横轴芯a、b与支撑框64、74上下颠倒,绕多个分选板63、73的下端部的横轴芯a、b摇动自如地支撑,多个分选板63、73的上端部与前后长的支撑框64、74连接,与支撑框64、74的前后移动连动从而改变多个分选板63、73的角度,从而对第一颖壳筛59或第二颖壳筛62的开度进行设定。(2)在上述实施方式和上述(I)所记载的结构中,也可以将把操作部件68和操作工具75固定在颖壳筛27的侧板27a的用于确定位置的固定部件(螺母69a或销79)设置在分选板73的上侧。(3)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是将第一颖壳筛59的支点轴67、操作轴65和第二颖壳筛62的支点轴80、操作轴81设置在分选板63、73的上端部和下端部的分选板63、73自身上,但也可以设置在与分选板63、73不同的位置,使第一颖壳筛59的支点轴67和操作轴65或第二颖壳筛59的支点轴80和操作轴81独立。(4)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是将第一颖壳筛59和第二颖壳筛62的多个分选板73的上端部的支点轴67、80和操作轴65、81,分别与左右的颖壳筛安装框89、支撑框64和上框86与支撑框74枢轴连结,从而使第一颖壳筛59和第二颖壳筛62分别单兀化,将左右的颖壳筛安装框89和上框86通过螺栓,将支点轴67、80通过颖壳筛安装框89和上框86,可以装卸自如地安装在筛箱27的侧板27a上,但也可以将支点轴67或支点轴的一个或两个直接安装在筛箱27的侧板27a上。(5)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是使分选板63、73全部以角度可变的方式安装在第一颖壳筛59和第二颖壳筛62上的,但也可以将分选板63、73的一部分固定在筛箱27上。(6)在第一颖壳筛59和第二颖壳筛62的分选板63B、73B中,使板材63b、73b与补强板63d、73d两块板重合,以图提升分选板63B、73B的强度,但作为这些分选板63B、73B的替代,也可以如图15所示,在分选板63B、73B的上下中间位置形成跨过左右全长的呈“ - ”字状的波形肋条90,将上部枢轴支撑销67a、80a和下部枢轴支撑销65a、81a用保持板91保持。分选板63B、73B的下端形成有补强用的弯曲肋条92,但在该肋条92的上面当分选处理物流下分选板63B、73B时,以肋条92暂时接住分选处理物,接受摇动风分选,对较轻的谷皮和茎叶进行风选。如果在分选板63B、73B的上下中间部设置波形肋条90,由于在其上面也能受到摇动风分选,所以在分选精度进一步上升的同时,也能节约材料。(7)也可以是将第一颖壳筛59和第二颖壳筛62合为一体作为一个颖壳筛的结构。这时,也可以具有局部固定的分选板。(8)上述实施方式不仅能够适用于收割油菜籽,也能够适用于收割芝麻和豆类的联合收割机的脱谷装置。(第二实施方式)接下来参照图17 图25(a)和图25 (b),对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整体结构]图17 图19表示作为联合收割机的一例的普通型联合收割机。该普通型联合收割机将机体框架110装载在左右一对的履带走行装置111、111上,构成自走机体101,在自走机体101上方装载设置了,装备了驾驶座120的搭乘驾驶部102、位于驾驶座120下方的引擎112、将作为脱谷对象的被处理物投入进行脱谷和分选处理的脱谷装置113、用于将脱谷过的被处理物回收的谷粒回收装置103。然后,在自走机体101的机体前方侧,连结了用于收割割取对象茎杆的割取前处理装置114的喂送器115,使其绕其后端部的横向轴心(图外)上下摇动自如,由这些各装置的组合,构成对割取的脱谷处理对象物的全杆进行脱谷处理的普通型联合收割机。[履带走行装置]上述履带走行装置111以如下方式构成具有与机体框架110通过框架脚108连结的机体前后向的车框架109 ;排列在该车框架109的长度方向的,被支撑车框架109翻转自如地支撑的多个接地转轮133 ;被车框架109的后端部翻转自如地支撑的张紧轮134 ;安装在车框架109的前端侧的被托架116驱动转动自如地支撑的履带驱动轮135 ;在车框架109前后方向的中间部隔开间隔直立设置的前后托架119、119翻转支撑的前后两个上部转轮136、136 ;绕车框架109的中央部枢轴支撑的左右向支轴146的轴心P上下摇动自如的臂121的下端部安装的上下摇动自如的摇动轮137 ;跨过上述全部轮子133 137卷绕的橡胶制的作为履带循环带的履带皮带138。摇动轮137被配置在前后的上部转轮136、136之间(前后中间位置)。在前侧三个接地转轮133、133之间,和后侧两个接地转轮133、133与张紧轮134之间具备有防止脱轮用的橇状导杆139。固定在上述臂121的上端部的支轴146,被固定在车框架109的上端面的突起部支撑,臂121由未图不的施力机构,向下降摇动方向施力。由施力机构所产生的臂121的下降,被固定在车框架109的下止动件148阻止。由下止动件148确定枢轴支撑在臂121的下端部的摇动轮137的下限位置。由对地反作用力造成的臂121的上升,被固定在车框架109的上止动件149阻止。由此确定摇动轮137的上限位置。[搭乘驾驶部][0180]在上述搭乘驾驶部102中,在覆盖引擎112上方侧的形成箱状的动力部盖122上侧配备驾驶座120,以动力部盖122兼做驾驶座支撑台的方式构成。在驾驶座120的前方侧,具有从机体框架110上的驾驶部底板123前端部直立设置的驾驶台124,从该驾驶台124的左侧部到动力部盖122设置了转向箱125,在驾驶座120的右侧部,在引擎112侧从机体的横外侧部上方通过防尘网126a将用于吸入外部气体的吸气管126与动力部盖122连接设置成一体。在上述驾驶台124的上面侧,设置了控制机体前进方向的转向操作杆127,在转向箱125的上面侧设置了控制机体走行速度的变速杆128和切断连接割取前处理装置114的驱动的割取离合杆129。另外,其它各种计量仪器被装备在形成于驾驶台124和转向箱125的上面侧的操作面板面上。在上述吸气管126的前低后高姿势的上面侧,如图17、图20所示,设置了对于构成 谷粒回收装置103的谷箱104和谷粒搬出装置105中的谷粒搬出装置105对此谷粒搬出位置进行选择操作的开关操作工具132。另外,在上述吸气管126的机体内方侧的侧面与驾驶座120之间,设置了用于将驻留在谷粒回收装置103的谷箱104的谷粒取出到外部的,作为可以切换谷粒搬出装置105驱动状态和驱动停止状态的谷粒搬出用离合器187的操作工具的谷粒搬出离合杆131。这些开关操作工具132和谷粒搬出离合杆131的操作在后面进行详述。在上述驾驶座120的后方侧,设置了对引擎112吸气用的空气净化器117,在该空气净化器117上连接了上下长的圆筒状的吸气管151,该吸气管151的上部连接了预净化器118。吸气管151沿着谷箱104的内侧面延伸到上方,其上下方向的中间部被固定在谷箱104的内侧的面上。由此,将尘埃比较少的机体上部部位的外部气体通过预净化器118和空气净化器117净化后作为引擎112燃烧用的空气而供给。在上述吸气管151中,与预净化器118连接的筒152(内筒)内嵌在其下的筒153(外筒)中。在外筒153中形成了,在上部位置对称形成的一对长孔153a和在其下方位置对称形成的一对螺栓孔153b,在内筒152中形成了对称形成的一对螺栓孔152a。通过将未图示的螺栓穿过插通内筒152的一对螺栓孔152a和外筒153的一对上面的长孔153a或下面的螺栓孔153b并螺栓紧固,能够将预净化器118位置可变地固定在上下方向。在出货搬送时等,为了收纳在集装箱中进行运送,如图17 19所示,将预净化器118的内筒152压入空气净化器117的外筒153内,使预净化器118的上端高度变低。[脱谷部]上述脱谷装置113在下部形成风选室,在上部具有前端与喂送器115连接的脱谷室。在脱谷室前壁的前方,具有内置了驱动脱谷筒轴的输入轴等传动装置的筒状的传动箱157。传动箱157架设在形成脱谷装置113的外框的脱谷装置113的前部的左右纵框架158的上部。在传动箱157左右的上下形成将传动箱157安装到纵框架158的前面的螺栓插通用的安装部159,将螺栓通过该安装部159的螺栓插通孔,在纵框架158的前部螺栓固定。传动箱157作为构成脱谷装置113的外框的横框架起作用。上述脱谷装置113以如下方式构成将供给至脱谷室的割取谷杆通过绕走行机体前后向轴芯转动的轴流型的脱谷筒(图外),进行脱谷处理,将脱谷后的被处理物在配备于脱谷筒下方的分选处理装置(图外)中进行将脱谷处理物分成脱谷粒和谷杆屑的分选处理,将脱谷粒供给谷粒回收装置103的谷箱104。将驻留在上述谷箱104中的作为对象的脱谷处理物(脱谷粒)以外的谷杆屑等,在自走机体101的后方落下放出。[谷箱关系]上述谷箱104以如下方式构成具有将驻留在箱主体140下部的谷粒向后方送出的底螺旋141。另外,如图17所示,在上述谷箱104的下部后端,在与支撑底螺旋141的后端部的搬出箱142连结的同时,谷箱104与搬出箱142 —起可以绕上下向轴心y旋转地被支撑。上述箱主体140的顶棚部143形成为,位于自走机体101上的箱主体140的后部侧的顶棚部143b比前部侧的顶棚部143a低。然后以如下方式构成将设置在较低地形成的后部侧的顶棚部143b的维修用开口以盖体144闭塞,同时,在该盖体144上设置用于引导谷粒搬出装置105的谷粒搬出筒170的引导体145,通过用手握住该引导体145,能够使 维修用开口的开关操作变得容易。图17 图19表示将安装了引导体145的盖体144卸下的状态,在图17、图18中,将盖体144和引导体145用二点划线表示。图17 图19表示的谷粒搬出筒170,将收纳用支撑台130降低到最下位置,在移动到靠近机体的靠中央位置的状态下,将谷粒搬出筒170支撑在收纳用支撑台130上的状态的图。图17 图19表示也将预净化器118降低到最下位置的状态。上述引导体145随着谷粒搬出装置105的谷粒搬出筒170在自走机体101的上方移动,引导处于水平向下姿势的谷粒搬出筒170向上方侧抬高,当绕上下向轴心y旋转的谷粒搬出筒170在自走机体101上方移动时,绕横向轴心X上下摇动,使之与机体上的高度比较高的预净化器118相交,载置到机体上的收纳用支撑台130上。由该引导体145的引导作用,在谷粒搬出筒170的绕上下向轴心y转动的转动范围内,在从收纳用支撑台130存在的位置到搭乘驾驶部102存在侧的机体横端部之间发挥作用,在此以外的范围不发生引导体145的引导作用。[收纳用支撑台]上述收纳用支撑台130位于比脱谷装置113的顶板113a更上的位置,安装在纵框架158上部架设的传动箱157的左右横方向中间部直立设置的撑杆164的上端。撑杆164由上部撑杆164a和下部撑杆164b构成,由插通在形成于两者之间的销插通孔166的销165固定。下部撑杆164b在上下两个部位形成销插通孔166,通常使用状态使销165通过在下部撑杆164b的上侧的销插通孔166,将下部撑杆164b和上部撑杆164b连结(图22的二点划线所示状态)。如果使销165通过下部撑杆164b的下侧的销插通孔166,将上部撑杆164a连结到下部撑杆164b(图21和图22的实线所示状态),那么当将谷粒搬出筒170载置到收纳用支撑台130上时,能够降低谷粒搬出筒170的前端高度,能够使出货搬送(收纳到集装箱)时的联合收割机的最大车高变低。在传动箱157的左侧(图21的右侧)具有接受引擎动力的输入滑轮174,在右侧(图21的左侧)具有反转用的输入滑轮174a。传动箱157的内部以如下方式构成内置了传导来自输入滑轮174的动力的正转用输入轴(未图示)和传导来自反转用的输入滑轮174a的动力的反转用输入轴(未图示),从左右任意一个输入轴通过设置在左右中央部的锥齿轮,将动力传导给脱谷筒。在传动箱157的左右中央部,安装了锥齿轮箱175,在该锥齿轮箱175中内置了锥齿轮和脱谷筒轴的锥齿轮。在锥齿轮箱175的后部的开口外周形成凸缘176,该凸缘176与脱谷室前壁177固
定连结。通常,反转用输入轴处于动力隔断状态,通过来自正转用输入轴的动力驱动脱谷筒,在发生堵塞的情况下,向正转用输入轴的动力被隔断,使传动离合器进入反转用输入轴,使脱谷筒反转从而消除堵塞。在上述传动箱157的中央部左侧和锥齿轮箱175上部形成撑杆安装部172。在撑杆安装部172上用螺栓179固定下部撑杆164b的下端的板状支撑部件164c。在上部撑杆164a的上部,固定设置了用于将谷粒搬出筒170在左右两个部位支撑到收纳用支撑台130的,作为收纳用支撑台130的安装部的安装板180。在安装板180上, 以能够将收纳用支撑台130在左右两个部位改变位置的方式,形成多个螺栓孔181a、181b。形成在安装板180上的螺栓孔181a,是通常使用状态的孔,在该螺栓孔181a中用螺栓182插通,如图23所示,将收纳用支撑台130螺栓固定。螺栓孔181b是,如图24所示,在将联合收割机装载在集装箱中时,用销165插通下部撑杆164b下侧的销插通孔166,在将收纳用支撑台130降低的状态下,为了使谷粒搬出筒170的顶端靠近自走机体101的左右方向中央部附近,将出货时的收纳用支撑台130用螺栓固定的孔。这时,为了在使谷粒搬出筒170靠近左右方向中央部附近时不产生障碍,在卸下引导体145的同时,将预净化器118降低。上述收纳用支撑台130由被上部撑杆164a的上端的安装板180螺栓固定的,形成为侧面看呈L字状、正面看呈上面大的U字状凹部的支撑板130a,和沿着U字状凹部的边缘安装的谷粒搬出筒载置用带板130b构成。[谷粒搬出装置关系]在上述谷箱104的后方装备了螺旋式的谷粒搬出装置105,其在将由底螺旋141送出的谷粒扬送之后,将之横向搬送,搬出到机外。该谷粒搬出装置105由与谷箱104后面下端连通连接的螺旋式的纵向搬送机构106,和与该纵向搬送机构106的上端连通连接的螺旋式的横向搬送机构107构成,谷粒搬出装置105整体以与纵向搬送机构106的螺旋轴心同芯的上下向轴心I为中心,可相对于搬出箱142旋转。上述纵向搬送机构106由设置在与上下向轴心y同心位置的纵螺旋161,和内置了该纵螺旋161的纵传送筒160组合而成。上述纵传送筒160以如下方式构成其下端侧与搬出箱142的上端侧连接,并且在该连接部位的稍微上部的外周具有齿轮部160a,通过具有与该齿轮部160a咬合的小齿轮162的旋转用电动马达163,驱动其绕上下向轴心y旋转。旋转用电动马达163固定在搬出箱142侧。上述底螺旋141和纵螺旋161通过连动机构50连动连结。在纵传送筒160的上端侧,如图17和图18所示,设置了上端箱167,将纵向搬送机构106的动力从该上端箱167传导给横向搬送机构107。上述横向搬送机构107由用于接受在纵传送筒160内扬送的谷粒并向外部搬出的谷粒搬出筒170、设置在该谷粒搬出筒170内的搬送螺旋171组合而成。上述谷粒搬出筒170具有从纵传送筒160的上端箱167连接到谷粒搬出方向下游侧的横传送筒173,在谷粒搬出筒170内部装备了搬送螺旋171。[0214]在上述横传送筒173和与之一体摇动的臂部件178之间连接有液压缸156的上端部,将下端部与安装在纵传送筒160的上端部的缸安装用托架168连接。在向底螺旋141的皮带式动力传导系统中具有谷粒搬出用离合器187。该谷粒搬出用离合器187如图17所示,构成为将张紧辊188按压作用到传动皮带185的张紧式离合器,如后所述,进行将从搭乘驾驶部102的谷粒搬出用离合器187,用作为离合器操作工具的一例的谷粒搬出用离合器131的操作进行离合操作。[谷粒搬出装置动作相关的结构]谷粒搬出装置105绕上下向轴心y的旋转动作,和绕横向轴心x的上下摇动以下面的方式进行。在上述吸气管126的前低后高姿势的倾斜面154的上部侧设置比该倾斜面154更向上方突出的盖155,在该盖155的上面略低的位置设置上述开关操作工具132。开关操作工具132如图20、图25(a)和图25(b)所示,由设置在上方侧的第一操作开关132a和设置在下方侧的第二操作开关132b组合而成,这两个第一开关132a和第二开关132b配置在使盖155的上面凹陷而成的凹部内,第一开关132a和第二开关132b以从侧面看被盖155遮住的方式配置。第一操作开关132a是对谷粒搬出筒170的水平方向的旋转方向的左还是右进行选择操作的交互转换开关,第二操作开关132b是对谷粒搬出筒170的摇动方向的上还是下进行选择的交互转换开关。上述第一操作开关132a以构成返回中间的正反压入操作型的横向姿势配备,只在对左右任意一个压入部进行压入操作期间使横向搬送机构107在压入方向旋转动作,一旦解除压入就停止旋转。第二操作开关132b以构成返回中间的正反压入操作型的纵向姿势配备,只在对上下任意一个压入部进行压入操作期间使横向搬送机构107在压入方向上下摇动动作,一旦解除压入就停止上下摇动。上述第一操作开关132a和第二操作开关132b的配线与通过吸气管126内部的未图示的控制装置连接,以如下方式构成控制装置基于第一操作开关132a的操作,输出动作指令到旋转用电动马达163,基于第二操作开关132b的操作,输出对液压缸156进行伸缩操作的指令到控制用的电磁阀(图外)。该第一操作开关132和第二操作开关132b配置在比驾驶座120更向机体外侧的位置,在驾驶员坐在驾驶座120上能够操作,并且也可以从自走机体101降到地上进行操作。(第二实施方式的另一方式)此实施方式的结构,不仅适用于对稻麦谷物、稗子、粟、豆类进行脱谷的普通型联合收割机,也适用于边将割取的谷杆在喂送链处接住边进行脱谷的自脱型联合收割机。[第二实施方式的要点]如上所述,此实施方式的联合收割机以如下的结构为特征。即一种联合收割机,在自走机体的左右方向的一侧具备脱谷装置,在另一侧具备谷箱;具备将上述谷箱内的脱谷物搬出的谷粒搬出筒,其绕位于上述谷箱的后部的上下向轴心旋转自如,且绕横向轴心在上下方向摇动自如;将对上述谷粒搬出筒的长度方向中间部进行载置支撑的收纳用支撑台设置在上述脱谷装置的前部,在形成上述脱谷装置的外框的该脱谷装置前部的左右纵框架的上部架设横框架,通过直立设置在该横框架的左右方向中间部的撑杆设置了上述谷粒搬出筒的收纳用支撑台。由此,由于将谷粒搬出筒的收纳用支撑台设置在由左右的纵框架和架设在该纵框架上部的横框架构成的坚固的门形框架框的上部,能够使安装在上述横框架和收纳用支撑台之间的撑杆变短。另外,通过具有与脱谷装置的宽度相当的间隔的左右纵框架,以二叉状且充分的强度支撑撑杆和收纳用支撑台。因此,在设置谷粒搬出筒的收纳用支撑台的情 况下,通过对作为形成脱谷装置的外框的已有部件的左右纵框架的有效利用,能够不需要从机体框架设置专用的长支柱(即使具有用于支撑撑杆的专用的部件,也可以是小规模的部件),能够用长度短的撑杆简单形成。于是,撑杆的强度只要是作为短柱的强度即可,能够是小型轻量的撑杆,以图轻量化。最好在上述结构中,使上述横框架为内置了驱动脱谷装置的脱谷筒的传动装置的传动箱。根据这样的结构,将作为内置驱动脱谷装置的传动装置的已有部件的传动箱,兼做支撑撑杆的横框架。由此,能够简化撑杆和收纳用支撑台的支撑结构。(第三实施方式)接下来参照图26 图37,对第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实施方式,特别涉及设置了如下组件的联合收割机由促动器的驱动可以移动的移动体;安装在上述移动体上的被检测体;具有与上述被检测体接触且可以摇动的接触元件的位置检测机构;如果上述位置检测机构检测到被检测体则使促动器的驱动停止的控制机构。例如图29所示,将突出销231 (被检测体的一例)安装到可以转动地设置在机体框架202上的纵搅龙208 (移动体的一例)上,同时,设置具有与该突出销231接触且可以摇动的转动杆232a(接触元件的一例)的位置检测机构232。例如,当将谷粒排出到拖拉机的装货台时,由促动器M的驱动使纵搅龙208绕轴芯208X转动,使横搅龙209的排出口位于拖拉机的装货台上方,通过设置在纵搅龙208的螺旋208b和设置在横搅龙209的螺旋209b的转动,将谷粒排出。如果使纵搅龙208超过预定的转动范围转动,例如图33、图34所示,则转动杆232a与突出销231接触摇动。如果转动杆232a从中间位置(图33(a)纸面左侧的转动杆232a的位置和纸面右侧的转动杆232a的二点划线的位置、图34(a)的纸面左侧的转动杆232a的二点划线的位置和纸面右侧的转动杆232a的位置)一侧摇动得超过了预定量,就停止促动器的驱动。一直以来,这种类型的联合收割机中,只要使纵搅龙208超过预定转动范围转动,就会由位置检测机构232检测到突出销231,从而停止促动器M的驱动。但是,例如图37所示,当纵搅龙208逆时针转动时(参照图37(a)),由于纵搅龙208的转动惯性和位置检测机构232的检测不良等,存在纵搅龙208超过预定转动范围(参照图37(b))移动的情况。这时,存在转动杆232a从突出销231脱离的情况(参照图37(c))。如果转动杆232从突出销231脱离,则转动杆232a就在另一侧摇动,弹性回归到中间位置(图37(c)的转动杆232a的二点划线的位置)。如果纵搅龙208从此状态顺时针转动,则转动杆232a就从中间位置(图37(d)的转动杆232a的二点划线的位置)向另一侧摇动(参照图37(d)),转动杆232a的位置偏离适宜检测范围,位置检测机构发生故障。鉴于以上问题,期望即使在移动体超过预定移动范围移动时,也能够防止位置检测工具的故障。为此可以考虑以下结构。以下,对该结构进行详细说明。如图26所示,联合收割机(作业车的一例)具有履带走行装置201、设置在该履带走行装置201的上部的机体框架202、设置在该机体框架202的前部的割取部203等。机体框架202具有操作者驾驶的驾驶部204、将割取谷杆进行脱谷和分选的脱谷部205、将从脱谷部205供给的谷粒驻留的谷箱206、将谷粒从谷箱206排出到机外的卸料器207等。另外,本实施方式是以普通型联合收割机作为例示的,但不限于此,也可以是自脱型(culm-headcharging type)的联合收割机。如图27 图30所示,上述卸料器207与谷箱206连接,具有将驻留在谷箱206的谷粒搬送到上方的纵搅龙208 (移动体的一例)、将由纵搅龙208搬送的谷粒排出到拖拉机等的装货台的横搅龙209、将纵搅龙208和横搅龙209连结的连接部件210等。纵搅龙208具有筒状的外壳208a和配置在该外壳208a内部的纵送螺旋208b。横搅龙209具有筒状 的外壳209a和配置在该外壳209a内部的横送螺旋209b。连接部件210具有筒状的外壳210a和配置在该外壳210a内部的横送螺旋210b。在上述谷箱206下部配置了排出螺旋211。在谷箱206后侧安装了下箱体212。排出螺旋211可以旋转地被支撑在下箱体212和谷箱206上。排出螺旋211的一端侧从下箱体212突出,在该突出部安装了一个滑轮213a。在下箱体212和机体框架202之间设置了筒状部件217,第一轴部件214被筒状部件217可以旋转地支撑。第一轴部件214的一端侧从筒状部件217突出,在该突出部安装了另一个滑轮213b。设置了绕这一对滑轮213a、213b的皮带215。在第一轴部件214的另一端安装了一个锥齿轮216a。在纵送螺旋208b的下端部安装了与一个锥齿轮216a咬合的另一个锥齿轮216b。在纵送螺旋208b的上端部安装了一个锥齿轮218a。在横送螺旋210b的另一端部安装了与这一个锥齿轮218a啮合的另一个锥齿轮218b。在横送螺旋210b的一端部安装了一个锥齿轮219a。在横送螺旋209b的基端部安装了与这一个锥齿轮219a啮合的另一个锥齿轮219b。根据以上结构,如果由引擎E的驱动使排出螺旋211旋转,与该排出螺旋211连动连结的纵送螺旋208b也旋转,与该纵送螺旋208b连动连结的横送螺旋210b也旋转,与该横送螺旋210b连动连结的横送螺旋209b也旋转。由此,谷箱206的谷粒由纵送螺旋208b的旋转通过纵搅龙208搬送到上方,由横送螺旋20%的旋转通过横搅龙209搬送到顶端侦牝通过设置在横搅龙209顶端的排出口 209c排出。另外,由于设置了绕一对滑轮213a、213b的皮带215,即使由于谷粒堵塞等造成纵送螺旋208b、横送螺旋209b、2IOb产生较大的扭矩,也能够防止由皮带215滑动造成的破损。如图28、图29所示,在上述纵搅龙208的外壳208a上固定连接了环形齿轮221。纵搅龙208的外壳208a的下端部可以相对旋转地内嵌在下箱体212的上侧筒部212a中。由下箱体212的上侧筒部212a载置支撑了环形齿轮221。在机体框架202上直立设置了第一纵框架222和第二纵框架225。在第一纵框架222上部设置了第一安装部件226。在第二纵框架225和第一安装部件226之间架设了横框架227。在第一安装部件226上设置了可以转动地保持纵搅龙208的中间部的第二安装部件228。在谷箱206中设置了可以转动地保持纵搅龙208的上部的第三安装部件229。在第一纵框架222上通过托架B安装了马达M(促动器的一例)。在马达M的旋转轴上固定了与环形齿轮221啮合的齿轮223。由马达M的驱动使纵搅龙208可以绕纵轴芯208X转动。在连接部件210的外壳210a和横搅龙209的外壳209a之间设置了液压缸224。由液压缸224的伸缩使横搅龙209可以在上下方向摇动。当将谷箱206的谷粒排出到拖拉机的装货台(未图示)时,使液压缸224伸长使横搅龙209的顶端翘起,驱动马达M使卸料器207旋转,使横搅龙209的排出口 209c位于拖拉机的装货台上方。接着,使排出螺旋211、纵送螺旋208b、横送螺旋209b、210b旋转,将谷粒从横搅龙209的排出口 209c排出。如图31 34所示,在上述卸料器207中设置了控制纵搅龙208转动的旋转限制装置C。上述旋转限制装置C具有从安装在纵搅龙208的外周部的环形齿轮221的上面突出的上侧突出销231a(被检测体的一例)、俯视下与上侧突出销231a相同位置的从环形齿轮 221的下面突出的下侧突出销231b (被检测体的一例)、具有与上侧突出销231a接触可以摇动的转动杆232a(接触元件的一例)的一对位置传感器232 (位置检测机构的一例)、与下侧突出销231b抵接并限制纵搅龙208转动的一对固定的止动件233、若位置传感器232检测出上侧突出销231a则使马达M(促动器的一例)的驱动停止的CPU(控制机构的一例。未图示。)等。将销插入固定在环形齿轮221的贯通孔中,通过使该销的上部为上侧突出销231a,下部为下侧突出销231b,将上侧突出销231a和下侧突出销231b设置成在俯视下处于相同位置。由此,只需要通过将销插入固定到环形齿轮221的贯通孔的简单的组装工作,就能够将上侧突出销231a和下侧突出销231b设置成在俯视下处于相同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例示了将上侧突出销231a和下侧突出销231b设置成在俯视下处于相同位置的结构。但是,可以设置成在俯视下处于大致相同的位置,也可以将上侧突出销231a和下侧突出销231b设置成在圆周方向相位错开。另外,虽然例示了上侧突出销23Ia比下侧突出销23Ib长的结构,但也可以使上侧突出销231a和下侧突出销231b长度相同,或上侧突出销231a比下侧突出销231b短。另夕卜,虽然例示了设置一组上侧突出销231a和下侧突出销231b的结构,但也可以设置多组上侧突出销231a和下侧突出销231b。进一步,也可以设置从环形齿轮221的任意一个面突出的突出销231,设置具有与该突出销231接触可以摇动的转动杆232a的一对位置传感器232,和与该突出销231抵接并限制纵搅龙208转动的一对固定的止动件233。在上述第一纵框架222上固定连接了第一安装部件235。第一安装部件235具有矩形板状的平板部235a、从平板部235a上端横向延伸的大致台形状的上侧弯折部235b、从平板部235a下端横向延伸的大致台形状的下侧弯折部235c,构成横向开口的“ 口 ”字状截面形状。在上侧弯折部235b和下侧弯折部235上分别形成三角形的缺口 235d、235e。这些缺口 235d、235e以嵌入状态固定连接在第一纵框架222的角部。在上述第一安装部件235的侧部安装了第二安装部件236。第二安装部件236具有在上面载置固定马达M的形成有缺口 236d的圆板状的支撑部236a、从支撑部236a的一侧端部向下方延伸的一侧的弯折部236b、从支撑部236a的另一侧端部向下方延伸的另一侧的弯折部236c,构成向下开口的“ 口 ”字状截面形状。缺口 236d以沿着纵搅龙208的状态临近。将第一安装部件235的平板部235a和第二安装部件236的一侧的弯折部236b用螺栓等连接手段固定在一起。一侧的弯折部236b和另一侧的弯折部236c的顶端侧(纵搅龙208侧)各自向内侧弯曲。由此,在弯折部236b、236c的顶端侧各自形成固定的止动件233。这一对止动件233的间隔越向纵搅龙208靠近宽度越小。设置了连结一对止动件233的平板状的连结部件237,和将一对止动件233连结的同时与连结部件237的下面连接的大致呈“ < ”字状的平板状的支撑部件238。由此,通过连结部件237和支撑部件238,对一对止动件233进行补强。进一步,将一对止动件233固定连接在上侧筒部212a。一个位置传感器232(图33 (a)、图34 (a)纸面右侧的位置传感器232)具有可以绕纵轴芯摇动的转动杆232a。以使转动杆232a回到中间位置的方式,在转动杆232a和一个位置传感器232之间安装了弹性弹簧(未图示),以使如果将转动杆232a从中间位置向一侧摇动得超过预定量,则使马达M的驱动停止。从中间位置到向一侧摇动得超过预定量的最大摇动位置的范围构成转动杆232a的适宜检测范围。如图32所示,上述一个位置传感器232通过一个安装片241安装在第一安装部件235的上侧弯折部235b上。一个安装片241具有平板状的第一安装部分241a和与该第一安装部分241a的端部连接的平板状的第二安装部分241b。在上侧弯折部235b的上面固定了第一安装部分241a,在第二安装部分241b上安装了一个位置传感器232。另一个位置传感器232 (图33 (a)、图34 (a)纸面左侧的位置传感器232)有与一个位置传感器232几乎相同的结构,通过另一个安装片242安装在第二安装部件236的另一侧的弯折部236c上。另一个安装片242具有平板状的第一安装部分242a、与该第一安装部分242a的端部连接的平板状的第二安装部分242b、与该第二安装部分242b的端部连接的平板状的第三安装部分242c。在另一侧的弯折部236c的侧面固定了第一安装部分242a,在第三安装部分242c安装了另一个位置传感器232。根据以上结构,第一安装部件235和第二安装部件236构成将马达M与纵搅龙208相对地安装在机体框架202侧的托架B上。以下说明当使纵搅龙208超过预定转动范围转动时对纵搅龙208的移动进行限制的动作。如图33、图36所示,当由马达M的驱动,纵搅龙208逆时针转动时(参照图36(a)),一个位置传感器232的转动杆232与上侧的突出销231a接触并摇动。如果将转动杆232a从中间位置向一侧摇动得超过预定量,则使马达M的驱动停止(参照图36(b))。当由纵搅龙208的惯性等,纵搅龙208超过预定转动范围移动时,维持转动杆232a与上侧突出销231a接触的状态的同时,下侧突出销231b与一个止动件233 (图33(b)、图34(b)纸面右侧的止动件233)抵接(参照图36(c))。如果纵搅龙208从此状态顺时针转动,转动杆232a就会从突出销231离开,弹性回归到中间位置(参照图36 (d))。由此,不产生转动杆232a从中间位置向另一侧摇动的状态(图37(d))。其结果是,能够防止转动杆232a从适宜检测范围偏离从而使一个位置传感器232发生故障。一个止动件233相对于向着纵搅龙208的轴芯208X的方向向另一侧(图33的纸面右侧)倾斜。如图34所示,当由马达M的驱动,纵搅龙208顺时针转动时,另一个位置传感器232的转动杆232a与上侧的突出销231a接触并摇动。如果转动杆232a从中间位置向一侧摇动得超过预定量,就使马达M的驱动停止。这时,当由纵搅龙208的惯性等,纵搅龙208超过预定转动范围移动时,维持转动杆232a与上侧突出销23Ia接触的状态的同时,下侧突出销231b与另一个止动件233 (图33(b)、图34(b)纸面左侧的止动件233)抵接。如果由马达M的驱动,纵搅龙208从此状态逆时针转动,转动杆232a就会从上侧的突出销231a离开,弹性回归到中间位置。由此,不产生转动杆232a从中间位置向另一侧摇动的状态。其结果是,能够防止转动杆232a从适宜检测范围偏离从而使另一个位置传感器232发生故障。另一个止动件233相对于向着纵搅龙208的轴芯208X方向向另一侧(图33的纸面上侧)倾斜。如图35所示,通过将位置传感器232的转动杆232a与上侧突出销231a接触从而使马达M的驱动停止,从而对纵搅龙208的转动进行限制。此时的纵搅龙208的转动范围为第一转动范围α 。另外,通过将上侧突出销231a与止动件233抵接,也对纵搅龙208的转动进行限制。使此时的纵搅龙208的转动范围为第二转动范围α2。设定第二转动范围α 2比第一转动范围α 大。由于纵搅龙208即使超过第一转动范围α I转动,也将其转动范围限制在第二转动范围α 2内,所以位置传感器232不发生故障。 在本实施方式中,将一个位置传感器232和一个止动件233的位置、另一个位置传感器232和另一个止动件233的位置,只以预定的转动范围的程度将相位错开配置。通过改变位置传感器232和止动件233的配置,能够对转动范围进行适当设定。[第三实施方式的其它方式](I)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然例示了将马达M通过托架B安装在机体框架202的第一纵框架222上的结构,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将马达M通过托架B安装在机体框架202的下箱体212上。(2)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然例示了在第一安装部件235上安装一个位置传感器,在第二安装部件236上安装另一个位置传感器232,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是在第二安装部件236上安装一个位置传感器232和另一个位置传感器232的结构。(3)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然例示了如下结构卸料器207具有在机体框架202上可以绕纵轴芯208Χ转动的纵搅龙208、与该纵搅龙208连接的以与纵搅龙208连接的部位为支点可以在上下方向摇动的横搅龙209,在纵搅龙208的下部设置旋转限制装置C。但是,并不限于这样的结构,例如可以是如下结构卸料器207具有固定在机体框架202上的纵搅龙208、与该纵搅龙208连接的以与纵搅龙208连接的部位为支点可以在上下方向摇动且可以在左右方向旋转的横搅龙209,在纵搅龙208的上部设置旋转限制装置C。(4)上述实施方式的结构可以适用于联合收割机、牵引机、建设机械等各种作业车。另外,除了适用于由促动器的驱动而可以旋转的旋转体以外,具体而言,也可以适用于由促动器的驱动而可以直线地移动的移动体。[第三实施方式的要点]如上所述,此实施方式的作业车(联合收割机)以如下结构为特征。即一种联合收割机,其设置了由促动器的驱动可以移动的移动体、安装在上述移动体上的被检测体、具有与上述被检测体接触并可以摇动的接触元件的位置检测机构、如果由上述位置检测机构检出被检测体就使促动器的驱动停止的控制机构,其第一特征结构为,设置与上述被检测体抵接对移动体的移动进行限制的固定的止动件,在维持上述接触元件与被检测体接触的状态的同时,对上述位置检测机构和止动件进行配置,使得上述被检测体与止动件抵接。[0269]根据本结构,例如图36所示,将纵搅龙208(移动体的一例)逆时针转动(参照图36(a)、(b)),当纵搅龙208超过预定的转动范围转动时,在维持转动杆232a (接触元件的一例)与突出销231 (被检测体的一例)接触的状态的同时,将突出销231与止动件233抵接(参照图36(c))。如果纵搅龙208从此状态顺时针转动,转动杆232a从突出销231离开,弹性回归到中间位置(参照图36(d))。由此,不产生转动杆232a从中间位置向另一侧摇动的状态(图37(d))。其结果是,能够防止接触元件的位置从适宜检测范围离开而使位置检测机构发生故障。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将上述促动器通过托架相对于移动体安装到机体框架侦牝同时在该托架上安装位置检测机构和止动件。根据本结构,由于将促动器通过托架相对于移动体安装到机体框架侧,同时在该托架上安装位置检测机构和止动件,能够将用于将促动器相对于移动体安装到机体框架侧的托架兼用作安装位置检测机构和止动件的结构,可以实现简化结构。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上述移动体是可以旋转的旋转体,在上述旋转体的外 周部设置与促动器的齿轮啮合的环形齿轮,上述被检测体是设置在环形齿轮两侧面的突出销,使上述位置检测机构和止动件隔着环形齿轮而分开配置。根据本结构,由于在旋转体的外周部设置环形齿轮的同时,在该环形齿轮的两侧面设置突出销,使上述位置检测机构和止动件隔着环形齿轮而分开配置,能够隔着环形齿轮而使位置检测机构和止动件分开配置,可以实现整体的紧凑化。(第四实施方式)以下,参照图38 图49对第四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38表示联合收割机的整体侧面,该联合收割机在由左右一对履带式走行装置301的驱动而走行的机体302的前部,连结作为将割取对象谷杆割取并向后方搬送的搬送装置的割取搬送装置303,使之可以绕左右向的第一轴心Xl上下摇动,在对从该割取搬送装置(搬送装置)303的割取对象谷杆施行脱谷处理的同时,对此脱谷处理得到的处理物施行分选处理的脱谷装置304、对来自该脱谷装置304的谷粒进行驻留的谷粒盘305等装载到机体302上,在机体302的谷粒盘305的前方部位形成搭乘驾驶部306,构成将稻和麦等作为割取对象谷杆的全杆投入型。如图38和图39所示,割取搬送装置303随着机体的走行,装备在其前部左右两端的分禾器307将割取对象谷杆和非割取对象谷杆梳分开,配备在割取搬送装置303前部上方的旋转卷轴308将以左右的分禾器307梳分开的割取对象谷杆向后方拨入,装备在割取搬送装置303底部的推剪形的主切断装置309将割取对象谷杆的预定部位切断,配备在主切断装置309后方的搅龙310在将由主切断装置309切断后的割取对象谷杆聚集到左右方向的预定部位的同时,向此预定部位的后方送出,从此预定部位到脱谷装置304的前上部的搬送机构311,构成为将来自搅龙310的割取对象谷杆向脱谷装置304搬送,由在该搬送机构311和机体302之间架设的液压式缸312的动作而绕左右向的第一轴心Xl上下摇动,通过此上下摇动,进行对割取对象谷杆的主切断装置309的高度位置改变的割取高度调节。对推剪型的副切断装置314的支撑结构进行说明。如图39和图40所示,在机体302的前端位置架设左右向的角管制的横向框架316,在横向框架316的左右方向三个部位具有轴承部317。如图43所示,轴承部317由安装在横向框架316的脚部317A和与该脚部317A形成一体的轴毂部317B构成,在轴毂部317B上通过滚针轴承摇动自如地安装了筒状轴 318。筒状轴318由轴毂部317B沿着第二轴芯X2横向突出,将升降框架313连结固定在其突出部分。将在左右方向的三个部位由轴承部317支撑的升降框架313的顶端部用折角状的连结框架315连结,使升降框架313可以一起摇动。对设定升降框架313的摇动范围的下限位置,将该升降框架313向上升侧施力的施力机构A进行说明。如图40和图43所示,使施力机构A相对于设置在左右方向的三个部位的升降框架313之中的位于中间的中间升降框架313B发生作用,将三个升降框架313全部向上升侧施力。S卩,施力机构A由压缩螺旋弹簧319、位于压缩螺旋弹簧319的轴线位置的支撑螺栓轴320、螺合于支撑螺栓轴320的下端的保持件321、接住压缩螺旋弹簧319上下端的上下承受盘322A、322B构成。 将支撑下承受盘322B的折角状的承受框架323从机体302的上下向前端框架302A向着前方延伸,将承受框架323的前端部支撑到从变速箱324向左右履带式走行装置301的驱动轮延伸的前车轴箱325上。在承受框架323上载置下承受盘322B,将外嵌在支撑螺栓轴320下端的保持件321内嵌保持于下承受盘322B的轴芯位置。通过保持件321被下承受盘322B支撑的支撑螺栓轴320,向着中间升降框架313B向上延伸,在延伸上端位置安装上承受盘322A。在中间升降框架313B的下面安装了皿状的止动具326,在止动具326上安装了调节螺栓327,将调节螺栓327的下端螺栓头327A与支撑螺栓轴320的上端螺栓头320A抵接,将中间升降框架313B用上述压缩螺旋弹簧319向上按压施力。通过将调节螺栓327相对于止动具326在上下方向进出调节,可以对与上承受盘322A抵接的位置进行调节,可以对压缩螺旋弹簧319的向上按压施力的力进行调节。对副切断装置314的结构进行说明。如图38 图43所示,副切断装置314由与连结框架315背靠背贴合地安装固定的折角状的基台329、安装在基台329上的定刀片330、被定刀片330支撑的可动刀片332、驱动可动刀片332的刀杆333、保持刀杆333的切刀片334构成。在连结框架315的向下面以向后伸出的状态安装了橇348,副切断装置容易追从割取面凹凸地构成。橇348设置在连结框架315横向的三个部位,设置在各升降框架313的下方。然后,三个橇348设置在与左右履带式走行装置301向左右外侧偏离的位置。这是为了当副切断装置314升降时,橇348不干扰履带式走行装置301。对可动刀片332的驱动结构进行说明。如图40 图42所示,在位于支撑三个升降框架313的轴承部317的位于左端的左端轴承部317上设置了驱动构造。如图44所示,在被左端轴承部317支撑的筒状轴318的内部空间中,内置了左右一对滚动轴承335,在左右的滚动轴335之间支撑了驱动轴336。在驱动轴336的比筒状轴318突出的悬臂端部336A上,安装有安装了输入链轮337的旋转轴毂338,比输入链轮337的安装位置更靠悬臂顶端部分安装了偏芯驱动单元Cl。[0289]如图44和图45所示,偏芯驱动单元Cl由在驱动轴336以偏芯的状态安装固定的旋转核部339、通过大轴承340外嵌安装在旋转核部339的摇动保持件部341、通过小轴承342安装在摇动保持件部341的上下两端轴341A的驱动叉部343构成。在上述结构中,为了使安装在驱动轴336的旋转核部339与驱动轴336 —起进行的旋转处于偏心状态,将通过大轴承340外嵌在旋转核部339的摇动保持件部341,如箭头所示,驱动成可以绕与驱动轴336的旋转轴心正交的轴芯左右地摇动。然后,外嵌在该摇动保持件部341的上下两端轴上的驱动叉部343也连动,进行可以左右摇动的动作。如图42、图44和图45所示,在驱动叉部343安装固定了前方向下姿势的驱动杆轴344,将驱动杆轴344延伸到副切断装置314近旁。安装台345从左升降框架313下端部向着驱动杆轴344延伸,在安装台345的顶端侧安装固定了轴承座346,该轴承座346旋转自如地支撑驱动杆轴344的顶端部。根据这样的结构,驱动杆轴344与驱动叉部343的左右摇动连动,可以绕驱动杆轴 自身的轴芯Z摇动自如地构成。在比驱动杆轴344的轴承座346更向下方突出的下端部安装固定了摇动驱动单元347,将从该驱动单元347延伸的驱动臂347A与可动刀片用的刀杆333连接。根据以上结构,可动刀片332,通过偏芯驱动单元Cl的输入链轮337、驱动轴336、旋转核部339、摇动保持件部341、驱动叉部343、驱动杆轴344、摇动驱动单元347、驱动臂347A传递的驱动力,被左右往复驱动。接着对连动机构B I的结构进行说明。如图38 41所示,连动机构B I以如下方式构成即使对副切断装置314和主切断装置309进行改变主切断装置309割取高度的升降动作,只要副切断装置314和主切断装置309的上下间隔不到预定间隔,就维持使副切断装置314不与主切断装置309的升降动作连动的状态,一旦在预定间隔以上,就使副切断装置314与主切断装置309的上升动作连动。如图47和图48所示,连动机构B I由上下方向长的带板状连接部件350、用于将该连接部件350的中间部相对于割取搬送装置303连接和解除连接的状态进行切换操作的卡合操作体351构成。连接部件350以如下方式构成在其下端部安装可以与副切断装置314的连结框架315用连接销352连结的安装孔,在上下中间位置安装板状的中间连结部件354,在中间连结部件354的安装部位,形成沿着连接部件350自身的长度方向的长孔353。另外,在连接部件350的上端部形成手握操作工具355,手握操作工具355位于驾驶员可以从搭乘驾驶部306握住操作的高度。连接部件350由弹性高的钢板构成,如果握住手握操作工具355,在机体的左右方向,即在与连接部件350的板面正交的方向稍微进行摇动操作,连接部件350就会由自身的弹性而弯曲变形,对形成在中间连结部件354的卡合用孔部354a和卡合操作体351的相对位置进行变更操作,能够进行卡合脱离操作。卡合操作体351如图47和图48所示,由将圆棒材料弯曲为U字状而形成的卡合片356、安装在安装了该卡合片356的搬送箱311A的侧面的沟槽状的托架349构成。S卩,卡合片356由平行延伸的脚部356a、356b和将脚部连结的基端部356c—体弯曲地形成。使基端部356c位于托架内部空间内,以从基端部356c向抽出插入方向将两脚部356a、356b从托架349延伸的状态,将卡合片356安装在托架349上。将从托架349延伸的一个脚部356a嵌入到连接部件350的滑动用长孔353中,使另一侧的短脚部356b相对于中间连结部件354的卡合用孔部354a卡合脱离自如,卡合片356以这样的方式构成为钩状。在卡合片356上,外嵌安装了将该卡合片356的上述短侧脚部356b从上述卡合用孔部354向脱出一侧施力的弹簧357。因此,在卡合片356的长脚部356a与连接部件350的长孔353卡合,且卡合片356的短脚部356b从中间连结部件354的卡合用孔部354a离开的非卡合状态,如图47(a)和图48 (a)所示,当割取搬送装置303上升动作时,长脚部356a仅在与卡合用孔部354a卡合的状态下相对滑动移动,副切断装置314不上升动作。但是,当割取搬送装置303超过割取高度控制范围上升较大时,长脚部356a与卡合用孔部354a的上端抵接,与连接部件350 —同,副切断装置314与割取搬送装置303 — 体上升。另一方面,在使上述短脚部356b从中间连结部件354的卡合用孔部354a离开的状态下,如果握住连接部件350的操作部355将连接部件350稍微向右方操作,则如图47(b)和图48(b)所示,卡合片356的短脚部356b插入到卡合用孔部354a中。如果在此状态下使割取搬送装置303上升,卡合片356的短脚部356b就与中间连结部件354卡合,将连接部件350用割取搬送装置303抬起,副切断装置314与割取搬送装置303 —体地被吊起。另外,在此吊起的状态下,副切断装置314的重量作用于卡合用孔部354a与卡合片356的接触面,即使手从手握操作工具355离开,也能维持卡合用孔部354a和卡合片356的卡合状态。当然,如果使割取搬送装置303下降将副切断装置314接地,由于该副切断装置314的重量不再作用于上述接触面,上述连接部件350由于自身弹性返回到原来状态,上述卡合状态被解除。如上结构的联合收割机如图46所示,在越过田埂走行时等,操作连动机构BI将副切断装置314切换到与割取搬送装置303的升降动作连动的状态,通过对割取搬送装置303进行上升操作,使副切断装置314也追从而处于被抬起的姿势。另外,图47和图48中所示符号358是用于防止将插入到上述滑动用长孔353的一个脚部356a从该滑动用长孔353脱出的垫圈,符号359是止脱销。接下来,对将副切断装置314向田地面一侧施力的气弹簧369进行说明。如图41和图42所示,在将割取穗尖部分横送搬送的搅龙310进行收纳的箱310A的朝向脱谷装置304的面上设置了气弹簧369。气弹簧369在搬送机构311的两侧设置了左右一对,一个气弹簧369位于朝向上述脱谷装置304的面的左右中央附近,另一个气弹簧369位于朝向上述脱谷装置304的面的左侧端部,两个气弹簧369从对搅龙310进行收纳的箱310A向着脱谷装置304延伸。在朝向脱谷装置304的面上设置左右一对的托架370,在上述左右一对的托架370中的位于左右中央侧的托架370B上,连结了一个气弹簧369的缸369A的上端部,将从该缸369A向下延伸的活塞369B的下端叉部369b,安装在位于左右中间的升降框架313上安装的托架45上。在左右一对的托架370中的位于左侧端的托架370A上,连结了另一个气弹簧369的缸369A的上端部,将从该缸369A向下延伸的活塞369B的下端叉部369b,安装在位于左端的升降框架313上安装的托架45上。根据如上的两个气弹簧369,抑制副切断装置314的升降动作。通过对割取搬送装置303进行割取高度控制,即使在升降动作时,通过气弹簧369的伸缩动作,也能够将副切断装置314的高度维持在被施力机构A所接住的大致一定的高度位置。即,如果使割取搬送装置303上升动作,随着此上升动作气弹簧369的活塞369B伸长动作,将副切断装置314维持在大致一定位置。当为了跨越田埂等,使割取搬送装置303较大上升动作时,由连动机构BI,将副切断装置314连接使之上升动作。这时,气弹簧369以使活塞369B伸缩的状态,维持割取搬送装置303和副切断装置314的间隔。[第四实施方式的其它方式] (I)说明了利用压缩螺旋弹簧319作为将升降框架313向上施力的施力机构A,但也可以是螺旋弹簧以外的板簧、盘簧等呈现弹簧构造的弹簧。或者也可以使用弹簧以外的油阻尼器等。(2)施力机构A也可以是如下结构。S卩,如图49所示,从支撑副切断装置314的连结框架315直立设置大致三角形状的安装用托架360,在安装用托架360的前端上部的前面安装轴承保持件361,在轴承保持件361内装入轴承362,用轴承362插通支撑从偏芯驱动单元Cl向前方向下延伸的驱动杆轴344的顶端部。在安装用托架360的后端部的横侧面,固定了施力机构A用的上承受托架363。在承受托架363的下方设置了从机体302延伸的折角状的下承受托架364。在上下承受托架363、364之间设置了芯轴365,在下承受托架364上安装了保持芯轴365的筒状保持件366,在芯轴365的上端附近安装了承受板367,在承受板367和下承受托架364之间存在压缩式螺旋弹簧368且外嵌安装在芯轴365上。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用简单的安装用托架360支撑未图示的升降框架313、施力机构A、驱动杆轴344。(3)作为连接部件350,作为上述带板状的部件的替代品,可以在搬送机构311的搬送箱IlA的侧面和升降框架313之间架设链条。(4)也可以不特别设置气弹簧369。[第四实施方式的要点]如上所述,此实施方式的联合收割机以如下结构为特征。即设置了如下的施力机构将割取种植谷杆的穗尖部分的主切断装置和在切断后搬送上述穗尖部分的搬送装置,升降自如地安装在机体上,在比上述主切断装置低的位置,使作用于上述种植谷杆的副切断装置相对于机体升降自如地支撑,设置将上述副切断装置向上升侧施力的施力机构。根据这样的结构,由于副切断装置总是被施力机构向上升侧施力,所以能够轻快地升降动作,即使田地存在凸部,也可以轻松越过,能够避免凸部的干扰。像这样施行只将副切断装置向上升侧施力的简单改造,能够提供一种联合收割机的割取前处理结构,具有能够使割取植株高度降低一致,同时也能够避免与凸部干扰的副切断装置。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将上述副切断装置安装在相对于机体升降自如的升降框架上,在上述升降框架和机体之间设置上述施力机构。根据这样的结构,由于将副切断装置安装在升降框架上,能够将副切断装置更稳定地升降自如地支撑在升降框架上,能够追从凸部轻快地使副切断装置升降动作从而避免干扰,即使田地里存在较大的凸部,由于副切断装置能够与升降框架一起进行较大的升降动作,能够使副切断装置躲避凸部而不被其干扰。这样,将副切断装置安装在使之轻快地升降动作的施力机构和可以作较大地上升回避的升降框架上,通过施行这样的改造,能够提供具有因上述两个功能而避开凸部,从而对较大的凸部也能够避免干扰的副切断装置的联合收割机。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在上述副切断装置中设置了橇。根据这个结构,由于橇接地,与上述施力机构的施力力相互作用,副切断装置容易追从割取面的凹凸部,且容易避免扎进凸部等意外情况。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设置了如下连动机构通过上述主切断装置和上述搬送装置的升降动作,只要上述副切断装置和上述主切断装置的上下间隔不到预定间隔,就可以维持上述副切断装置不与上述主切断装置的升降动作连动的状态;一旦上下间隔变为在上述预定间隔以上,则使上述副切断装置与上述主切断装置的上升动作连动。根据这样的结构,在根据种植谷杆的长短对主切断装置进行上下动作调节等情况下,因为将主切断装置和副切断装置的上下间隔抑制在不到预定间隔,所以副切断装置不连动,也不改变割取高度。由此,着粒部被主切断装置割取后的直立茎杆,因为由副切断装置以一定的割取植株高度割取,所以在田地里残留的割取植株高度一定。例如,在田埂边缘转弯时,当使割取前处理部较大上升时,由于主切断装置和副切断装置的上下间隔变为在预定间隔以上,连动机构起作用,副切断装置也上升。由此,在田埂边缘转弯时,副切断装置不会被田地面等干扰。因此,在副切断装置必须发挥作用进行割取时,能够以一定的合适的高度进行种植茎杆的割取。在不需要田埂边缘转弯等的割取作业的情形下,能够与主切断装置连动使副切断装置上升躲避,能够避免主副切断装置意外地与障碍物干扰。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以设置了如下连接部件的方式构成其将上述连动机构限制在具有上述主切断装置的搬送装置和具有上述副切断装置的升降框架之间,使上述主切断装置和上述副切断装置的上下间隔控制在一定距离以上。根据这个结构,将主切断装置设置在相对于机体进行升降动作的搬送装置上,通过安装将副切断装置安装在机体上的升降框架,将主切断装置和副切断装置分离,能够维持即使主切断装置由割取高度调节而上下活动副切断装置也不连动的状态。然后,在田埂边缘转弯等情况下,由于需要与主切断装置同样地使副切断装置从田地面上方避开,用连接部件将升降框架连结到搬送装置上,使主切断装置和副切断装置连动。因此,如果搬送装置和升降框架的上下间隔变为在预定间隔以上,连接部件起作用,使升降框架与搬送装置的上升动作连动。[0341]这样,将升降框架和搬送装置,利用将主切断装置和上述副切断装置的上下间隔限制在一定距离以上的连接部件连 接在一起。由此,由机械的连接机构,能够降低成本。标号说明3脱谷装置21 脱谷室24 凹板筛26 分选部27 筛箱27a 侧板59 颖壳筛63 唇板64 支撑框65 操作轴(下部枢轴支撑销)66 长孔67 支点轴68 操作部件70 用于确定位置的固定部件(螺栓)a支点エ业上的实用性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涉及联合收割机。各实施方式的结构,只要不相反就可以为同一联合收割机所米用。
权利要求1.ー种联合收割机,将割取种植谷杆的穗尖部分的主切断装置(309)和在切断后搬送所述穗尖部分的搬送装置(311)升降自如地安装在机体(302)上,在比所述主切断装置(309)低的位置,使作用于所述种植谷杆的副切断装置(314)相对于所述机体(302)升降自如地支撑,设置将所述副切断装置(314)向上升侧施カ的施カ机构(A)。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干,将所述副切断装置(314)安装在相对于所述机体(302)升降自如的升降框架(313)上,在所述升降框架(313)和所述机体(302)之间设置所述施カ机构(A)。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使所述施カ机构(A)相对于所述升降框架(313)之中的位于中间的中间升降框架(313B)发生作用。
4.如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施カ机构(A)由压缩螺旋弹簧(319)、位于所述压缩螺旋弹簧(319)的轴线位置的支撑螺栓轴(320)、螺合于所述支撑螺栓轴(320)的下端的保持件(321)、接住所述压缩螺旋弹簧(319)上端的上承受盘 (322A)、接住所述压缩螺旋弹簧(319)下端的下承受盘(322B)构成。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将支撑所述下承受盘(322B)的折角状的承受框架(323)从机体(302)的上下向前端框架(302A)向着前方延伸,将所述承受框架(323)的前端部支撑到从变速箱(324)向左右履带式走行装置(301)的驱动轮延伸的前车轴箱(325)上。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承受框架(323)上载置所述下承受盘(322B),将外嵌在所述支撑螺栓轴(320)下端的所述保持件(321)内嵌保持于所述下承受盘(322B)的轴芯位置。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框架(313)设置在左右方向的三个位置,通过所述保持件(321)被所述下承受盘(322B)支撑的所述支撑螺栓轴(320)向着位于所述左右方向三个位置中的中间的中间升降框架(313B)向上延伸,在延伸上端位置安装所述上承受盘(322A)。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中间升降框架(313B)的下面安装了皿状的止动具(326),在所述止动具(326)上安装了调节螺栓(327),将所述调节螺栓(327)的下端螺栓头(327A)与所述支撑螺栓轴(320)的上端螺栓头(320A)抵接,将所述中间升降框架(313B)用所述压缩螺旋弹簧(319)向上按压施力。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通过将所述调节螺栓(327)相对于所述止动具(326)在上下方向进出调节,可以对与所述上承受盘(322A)抵接的位置进行调节,可以对所述压缩螺旋弹簧(319)的向上按压施力的カ进行调节。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设置在左右方向的三个位置的所述升降框架(313)的顶端部分别由轴承部(317)支撑,利用折角状的连结框架(315)连结各个升降框架(313)的顶端部,使这些升降框架(313)可以一体摇动。
11.如权利要求I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副切断装置(314)中设置了橇(348)。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橇(348)以所述橇(348)向后伸出的状态安装在连结框架(315)的朝下的面上。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橇(348)设置在所述连结框架(315)的横向的多个位置,设置在多个升降框架(313)的下方。
14.如权利要求I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干,具备如下连动机构(BI):通过所述主切断装置(309)和所述搬送装置(311)的升降动作,只要所述副切断装置(314)和所述主切断装置(309)的上下间隔不到预定间隔,就可以维持所述副切断装置(314)不与所述主切断装置(309)的升降动作连动的状态,一旦所述上下间隔变为在所述预定间隔以上,则使所述副切断装置(314)与所述主切断装置(309)的上升动作连动。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合收割机具备如下的连接部件(350):所述连接部件(350)将所述连动机构(BI)限制在具有所述主切断装置(309)的搬送装置(311)和具有所述副切断装置(314)的升降框架(313)之间,使所述主切断装置(309)和所述副切断装置(314)的上下间隔在所述预定间隔以上。
16.ー种联合收割机,将割取种植谷杆的穗尖部分的主切断装置(309)和在切断后搬送所述穗尖部分的搬送装置(311)升降自如地安装在机体(302)上, 在比所述主切断装置(309)低的位置,使作用于所述种植谷杆的副切断装置(314)相对于所述机体(302)升降自如地支撑, 具备如下连动机构(BI):通过所述主切断装置(309)和所述搬送装置(311)的升降动作,只要所述副切断装置(314)和所述主切断装置(309)的上下间隔不到预定间隔,就可以維持所述副切断装置(314)不与所述主切断装置(309)的升降动作连动的状态,一旦所述上下间隔变为在所述预定间隔以上,则使所述副切断装置(314)与所述主切断装置(309)的上升动作连动。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合收割机具备如下的连接部件(350):所述连接部件(350)将所述连动机构(B I)限制在具有所述主切断装置(309)的搬送装置(311)和具有所述副切断装置(314)的升降框架(313)之间,使所述主切断装置(309)和所述副切断装置(314)的上下间隔在所述预定间隔以上。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件(350)构成为在搬送箱(311A)的侧面和所述副切断装置(314)之间。
19.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件(350)构成为上下方向较长的形状,所述连动机构(BI)还包括用于将所述连接部件(350)的中间部相对于联合收割机的割取搬送装置(303)连接和解除连接的状态进行切換操作的卡合操作体(351)。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连接部件(350)的下端部形成有可以与所述副切断装置(314)的连结框架(315)用连接销(352)连结的安装孔。
21.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连接部件(350)的下端部形成有可以与所述副切断装置(314)的连结框架(315)用连接销(352)连结的安装孔, 在所述连接部件(350)的上下中间位置安装有板状的中间连结部件(354)。
22.如权利要求17至21中任一项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连接部件(350)的上端部形成手握操作工具(355),所述手握操作工具(355)位于操纵者可以从联合收割机的搭乘驾驶部(306)进行握住操作的高度。
23.如权利要求17至21中任一项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设置有将所述副切断装置(314)向上升侧施カ的施カ机构(A)。
24.ー种联合收割机,将割取种植谷杆的穗尖部分的主切断装置(309)和在切断后搬送所述穗尖部分的搬送装置(311)升降自如地安装在机体(302)上, 在比所述主切断装置(309)低的位置,使作用于所述种植谷杆的副切断装置(314)相对于所述机体(302)升降自如地支撑, 所述副切断装置(314)的可动刀片(332)的驱动结构设置在支撑升降框架(313)的轴承部(317)的位于左端的左端轴承部(317)上。
25.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在被所述左端轴承部(317)支撑的筒状轴(318)的内部空间中内置了滚动轴承(335),在左右的所述滚动轴承(335)之间支撑驱动轴(336)。
26.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驱动轴(336)的比所述筒状轴(318)突出的悬臂端部(336A)上,安装有安装了输入链轮(337)的旋转轴毂(338), 比所述输入链轮(337)的安装位置更靠悬臂顶端部分安装了偏芯驱动单元(Cl)。
27.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偏芯驱动单元(Cl)所具备的驱动叉部(343)上安装固定了驱动杆轴(344), 将所述驱动杆轴(344)延伸到所述副切断装置(314)近旁, 安装台(345)从左升降框架(313)的下端部向着所述驱动杆轴(344)延伸, 在所述安装台(345)的顶端侧安装固定了轴承座(346)。
28.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在比所述驱动杆轴(344)的所述轴承座(346)更向下方突出的下端部安装固定了摇动驱动单元(347), 将从所述驱动単元(347)延伸的驱动臂(347A)与可动刀片用的刀杆(333)连接。
29.如权利要求24至28中任一项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支撑所述副切断装置(314)的升降框架(313)由三个升降框架(313)构成。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联合收割机,将割取种植谷秆的穗尖部分的主切断装置和在切断后搬送所述穗尖部分的搬送装置升降自如地安装在机体上,在比所述主切断装置低的位置,使作用于所述种植谷秆的副切断装置相对于机体升降自如地支撑,设置将所述副切断装置向上升侧施力的施力机构。
文档编号A01D41/02GK202535741SQ2011204002
公开日2012年11月21日 申请日期2009年8月21日 优先权日2008年11月27日
发明者三井孝文, 东泰一郎, 井上喜博, 奥田史郎, 山下直树, 文野裕一, 林茂幸, 田中祐二, 高崎和也 申请人:株式会社久保田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