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细菌膜附着基的海参育苗方法

文档序号:161120阅读:55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利用细菌膜附着基的海参育苗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海参育苗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利用细菌膜附着基的海参育苗方法。
背景技术
现作为养殖产品的海参又名仿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as Selenka),属棘皮动物门(Echinodermata),海参纲(Holothuroidea),楣手目(Aspidochirota),刺参科 (Stichopodidae),仿刺参属(Apostichopus),为典型温带种类。我国的海参人工育苗技术开始于1%4年,张凤瀛等人利用解剖性腺等方法,人工受精培育出了耳状幼体,此后又培育出了稚参、幼参。到20世纪80年代,由于工厂化育苗新技术的确立,海参育苗技术有了较大进展。特别是辽宁、山东等地,海参养殖产业发展迅猛。2008年,辽宁和山东的海参育苗场超过了 1000家,出苗约2000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海参的需求量不断提高。现有的海参育苗技术的基本过程如下1.亲参采卵与受精卵孵化海参育苗场一般从养殖场购买个体较大、性腺发育成熟的海参作为亲参。采用自然排放法、阴干法或流水刺激法使亲参排精排卵,尽量控制产卵池中精卵比例在3-5 1。受精后将受精卵进行分池,受精卵密度控制在80万-100万粒/m3。2.幼体培育幼体孵化后,选择健壮的幼体分池培养,一般密度为0. 3-0. 5个/ml,控制水温为20°C,进行连续曝气,每天换水两次,每次换水量为总养殖水体的30%,每天根据幼体的饱食程度进行投饵,每日三到四次。饵料多为盐藻、牟氏角毛藻、小球藻等饵料。小耳幼体日投饵量为2万个藻细胞/ml,中耳幼体为3 万个藻细胞/ml,大耳幼体为4万个藻细胞/ml,并按照幼体的饱食程度调整投饵量。3.稚参附着当幼体出现少量樽形幼体时在池底铺放聚乙烯薄膜承接落向底部的稚参,第二天投放附着基。常用的稚参附着基主要有透明聚乙烯波纹板、透明聚乙烯薄膜、旧网衣、扇贝笼等。4.稚参培育稚参附着后,硅藻是其最优饵料。除底栖硅藻外,还有鼠尾藻粉、人工复合饵料和海泥等。多种饵料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混合使用,每天投喂两次。控制合适温度,连续曝气进行培养。投放附着基8天后,进行倒池,采用流水、换水等方法进行养殖用水的更新交换,此后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清污或者倒池工作。当继续进行养殖或者放流时,可使用KCl麻醉法或者直接流水冲击法将稚参从附着基上剥离下来。现在绝大部分养殖用户习惯使用的海参幼体附着基是透明聚乙烯波纹板,而海参幼体在透明聚乙烯波纹板上的附着变态率较低,一般为20%左右,严重影响海参养殖业的发展。因此,就非常有必要从海参幼体附着基方面入手来提高海参育苗的成功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利用细菌膜附着基的海参育苗方法,以弥补现有海参育苗技术的上述不足。本发明的海参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是用附着有交替单胞菌Alteromonas sp.的透明聚乙烯波纹板作为附着基。
上述附着交替单胞菌Alteromonas sp.的透明聚乙烯波纹板制备方法如下首先将蛎壳粉用环氧树脂胶粘附到聚乙烯波纹板的两面,再用氢氧化钠水溶液浸泡后,用抽滤海水进行冲洗。冲洗后将其浸于盛有Alteromonas sp.细菌菌液中,曝气培养即可得到细菌膜附着基。上述的交替单胞菌Alteromonas sp.,选用筛选的交替单胞菌Lch_l (Alteromonas sp.),已于2011年12月22日保藏在位于北京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的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编号为CGMCC NO. 5639。本发明的海参育苗方法,其具体步骤如下首先进行亲参采卵和受精卵孵化,然后用饵料培育幼体,再制作细菌膜附着基,投放细菌膜附着基使海参幼体附着,最后投喂饵料培育稚参,待大部分稚参体长达15mm-20mm后将稚参剥离附着基,其中幼体培育初期使用的饵料为牟氏角毛藻,发育至中耳幼体时投喂食母生片和海洋红酵母的混合饵料。本发明既能使海参幼体的附着变态率较单独使用聚乙烯波纹板提高60 %,又可以减少培养藻类饵料的成本并且可以利用老化的聚乙烯波纹板制作细菌膜附着基来减少育苗成本。
具体实施例方式本发明利用细菌膜附着基的海参育苗方法分为亲参采卵和受精卵孵化、培育幼体、制作细菌膜附着基、附着稚参和培育稚参五个步骤,下面对它们分别作出具体说明。1.亲参采卵与受精卵孵化选择个体鲜重达到250g、性腺发育成熟的海参作为育苗亲参。暂养池排干水后将亲参阴干,然后再用流水刺激,采用阴干和流水刺激相结合的方法可以使海参同时产卵并能提高海参的产卵量。之后将亲参沿池壁放入水温已经调节至 20°C的产卵池中,雌参排卵后不断将雄参取出,控制产卵池中精卵比例在3-5 1。受精后用虹吸法进行分池,受精卵密度控制在80士5万粒/m3。受精卵孵化过程中,不断将多余精子捞出并每半小时搅动一次池水,以减少海参受精卵发育畸形的机率。2.培育幼体幼体孵化后,利用虹吸法将沉于底层的畸形不健全的幼体排掉。选择健壮的幼体使用虹吸法进行分池,分池后密度为0. 2-0. 5个/ml,控制水温为18-21°C,进行连续曝气,每天使用22°C海水换水两次,换水量为总养殖水体的30%,每天根据幼体的饱食程度调节投饵量,以保证海参幼体的胃部饱满且养殖池中无残饵。每日在换水期间投饵,每日四次。初期只投喂牟氏角毛藻,投喂量约为2万个藻细胞/ml ;发育至中耳幼体时, 混合投喂终浓度为(0. 1-0. 5)g/m3的食母生片以及终浓度为0-4) X104cellS/ml的海洋红酵母,食母生片经研磨后用300目筛绢进行过滤以利于幼体摄食。3.制作细菌膜附着基将购买到的蛎壳粉依次用45目禾Π 60目的网筛进行2_3次筛选,得到相应粒径的蛎壳粉。再将环氧树脂胶分别均勻地涂到聚乙烯波纹板的两面上, 分别形成环氧树脂胶层,并将上述蛎壳粉分别粘附在各环氧树脂胶层的外面上,分别形成蛎壳粉层,凝固后浸于质量百分数为1 % -10%的氢氧化钠水溶液中,浸泡1-2天,取出后用过滤海水冲洗掉氢氧化钠。最后,将上述涂有环氧树脂胶层和蛎壳粉层的聚乙烯波纹板浸入浓度为10% -40%标准浓度的hBell 2216Ε培养液的养殖池中,按照菌液与培养液的体积比为(1-4) 20的比例加入Alteromonas sp.细菌菌液,在水温18-26°C的条件下曝气培养48-96小时,形成菌膜,并保证菌膜中的细菌密度超过107cellS/cm2,即得到细菌膜附着基。选用的Alteromonas sp.细菌可以是该属常用的菌,其中一种是筛选得到的 Alteromonas Lch-I细菌,具体情况如下上述的Alteromonas Lch-I细菌来自山东文登海参育苗场采集的附着细菌经过纯化筛选获得。上述的hBell 2216E培养液其标准浓度如下蛋白胨5g/L;酵母提取物Ig/ L;pH为7. 2。上述Alteromonas Lch-I细菌菌液为在标准浓度的hBell 2216E培养液中 25°C、黑暗条件下培养4 的细菌菌液。上述Alteromonas Lch-I2216E固体培养基上形成为圆形菌落,表面光滑,扁平凸起,边缘整齐,菌落直径约为为1 2mm,表面湿润,白色,不透明,革兰氏染色呈阴性。上述Alteromonas Lch-I具有很强的附着特性。4.附着稚参待海参幼体发育至大耳幼体后期,身体出现5对球状体时投入细菌膜附着基。大耳幼体发育出现五对球状体后二4小时内即进入樽形幼体期,此时投放附着基有利于提高海参幼体的附着率。细菌膜附着基上的蛎壳粉利于延长饵料在附着基上的停留时间,利于海参幼体的摄食,同时蛎壳粉层表面附着有高诱导活性的Alteromonas Lch-I形成的细菌膜,可以高效率地诱导海参幼体的附着变态。投放附着基后,换水、投饵等操作与幼体培育期间相同。5.培育稚参待海参幼体发育至稚参阶段后,将螺旋藻粉、鼠尾藻粉、酵母片按照质量10 20 1的比例进行发酵,发酵后用200目网袋过滤后每天投喂两次,每次投饵量为10g/m3。新鲜海泥经曝气M小时后与复合发酵饲料一起投喂,投饵量也为10g/m3。投饵量依据稚参的摄食状况进行调节。投饵15分钟后,停止曝气30分钟。停止曝气有利于海参饵料沉积到附着基上,减少饵料浪费。投放附着基8天后,进行倒池,此后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清污或者倒池工作。采用流水法进行养殖用水的更新交换。控制合适温度,进行连续充氧。当继续进行养殖或者放流时,使用质量百分数为0. 35%的KCl海水溶液浸泡5分钟后,移回到新鲜海水中,使稚参从附着基上脱离下来。采用KCl麻醉法剥离稚参较冲洗法可以减少蛎壳粉对稚参的摩擦损伤。本发明既能使海参幼体的附着变态率较单独使用聚乙烯波纹板提高60 %,又可以减少培养藻类饵料的成本并且可以利用老化的聚乙烯波纹板制作细菌膜附着基来减少育苗成本。
权利要求
1.一种利用细菌膜附着基的海参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是用附着有交替单胞菌 Alteromonas sp.的透明聚乙烯波纹板作为附着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附着交替单胞菌Alteromonas sp.的透明聚乙烯波纹板制备方法如下首先将蛎壳粉用环氧树脂胶粘附到聚乙烯波纹板的两面,再用氢氧化钠水溶液浸泡后,用抽滤海水进行冲洗;冲洗后将其浸于盛有Alteromonas sp.细菌菌液中,曝气培养即可得到细菌膜附着基。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交替单胞菌Alteromonassp为交替单胞菌Lch-I,保藏编号为CGMCC NO. 5639。
4.权利要求1所述的育苗方法,其具体步骤如下首先进行亲参采卵和受精卵孵化,然后用饵料培育幼体,再制作细菌膜附着基,投放细菌膜附着基使海参幼体附着,最后投喂饵料培育稚参,待大部分稚参体长达15mm-20mm后将稚参剥离附着基,其中幼体培育初期使用的饵料为牟氏角毛藻,发育至中耳幼体时投喂食母生片和海洋红酵母的混合饵料。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细菌膜附着基的海参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是用附着有交替单胞菌Alteromonas sp.的透明聚乙烯波纹板作为附着基;其中交替单胞菌优选保藏编号为CGMCC NO.5639的交替单胞菌Lch-1。本发明的方法既能使海参幼体的附着变态率较单独使用聚乙烯波纹板提高60%,又可以减少培养藻类饵料的成本并且可以利用老化的聚乙烯波纹板制作细菌膜附着基来减少育苗成本,具有很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文档编号A01K61/00GK102550453SQ20121000743
公开日2012年7月11日 申请日期2012年1月11日 优先权日2012年1月11日
发明者刘超, 包卫洋, 孙景春, 马甡 申请人:中国海洋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