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单粒精密播种机株距无级调节方法及其专用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在本发明属于农业机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单粒精密播种机播株距无级调节方法及其专用装置。
背景技术:
由于精量播种,节约种子,节约用工,是播种机发展趋势。精密播种机是在每穴粒数和株距上更准确的一种播种机。国外一些农业发达的国家早在几十年前开始推广精量播种,并开始由精量播种向精密播种发展。目前我国由于整地质量和种子质量的不足正处在一个由半精量播种到精量播种的转变时期。一些大粒作物如棉花、大豆等已经开始大面积推广精量播种,小粒作物如小麦等推广半精量播种。精量播种机的排种形式有气吸式、型孔式和勺式。不论那种形式的播种机都设有不同档次的播种量。播种量的调节是用变速器来改变传动比实现的。播种量是由单位面积上种植植株的多少即种植密度决定,植株密度是则由株距和行距构成。目前相关技术背景有
1、传动比播种量及株距调节法
传动比播种量及株距调节法是所有精量播种机均采用的方法。传动比是地轮与排种器的转动比。传动比的改变是依靠变速器来实现的。传动比越大排种器转速就越大,排种量越大,株距越小。这种调节方法最大的缺点是变速器档位少,可供选择的传动比变数太少。 而且各个播种量级差较大,级差彼此不能衔接。2、外槽容积调节法
外槽式排种器是依据外槽的容积大小——即外槽可容纳种子的多少来调节播种量及株距。外槽式排种器为长轴式,调整外槽排种器申入种子箱内的长度就可以改变外槽容积。 一个外槽式排种器,外槽容积越大下种量越多,株距越小,反之株距越大。外槽式播种机是依靠容积大小量取种子多少的,由于不同品种种子的容重、形状和大小不同,因此误差较大,很难实现单粒精量播种,这种排法属于半精量排种法。3、穴孔数量调节法
型孔式、气吸式和勺式排种器均属于穴孔式精量排种范畴。一个穴孔为一个取种单位, 一个取种单位所取的种子粒数是比较固定的。一个排种器上取种单位越多排种量就越大, 株距越小。这种调节法的缺点是每次调节播种量都需要更换排种器,很不方便。因此这种方法一般不单独使用,而是与变速器结合使用。同样也存在播量级差较大,彼此不能衔接的缺点。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与缺陷,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单粒精密播种机株距无级调节方法。实现上述发明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单粒精密播种机株距无级调节方法,包括主播量档次粗调和株距微调个步骤,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播量档次粗调是用调速器调出几个大的播量级别,所述株距微调是通过调节伸缩地轮的半径实现在两个相邻主播量级别之间,按照一毫米株距级差再划分为若干个差距微小的次播量级别。本发明还有一个目的是提供上述伸缩地轮,由轮毂、轮惘、辐条组成,所述辐条连接轮惘和轮毂,所述轮惘由长度相等的四段圆弥首尾并接而成圆形;所述辐条有四根,由辐套、辐芯组成,所述辐套的下端固定在轮毂上,辐套中间设有滑槽;所述辐芯的一端与所述圆弥的中间固定连接,另一自由端升入所述辐套内;所述轮毂上套有撑轮;所述辐芯从辐套的滑槽露出部分通过撑杆与所述撑轮固定连接;所述辐条有四根,其中一根辐套的另一端设有带内螺纹的螺帽,升入该辐套中的辐芯的自由端上设有外螺纹,所述螺帽和所述辐芯螺纹连接;
本发明的伸缩地轮的撑杆和辐芯不在同一中心线上。本发明的伸缩地轮的辐芯上设有刻度。本发明的伸缩地轮的四段圆弥首尾并接处有一定的空隙,便于辐芯缩短。本发明的伸缩地轮的四根撑杆与其连接的4根辐芯均不在同一中心线上,且撑杆与辐芯之间的夹角相等。本发明一种单粒精密播种机株距无级调节方法的工作原理先通过调速器调节排种轮和传动轮之间的比例,调出几个大的播量级别,如小麦播种量可以划分为5万粒、10万粒、15万粒、20万粒、25万粒、30万粒(相当于变速器传动比为一档1:0. 5、二档1 :1. 0、三档 1 1. 5、四档1 2. 0、五档1 2. 5、六档1 3. 0)在通过调节伸缩地轮的半径实现株距微调(地轮半径伸缩范围为159-239mm)。本发明伸缩地轮的工作原理是辐芯通过撑杆与撑轮固定连接,且辐芯和撑杆不在同一中心线上,二者之间有一定的夹角,通过螺帽正反转动,改变与其螺纹连接的辐芯伸缩,辐芯伸长或缩短带动撑轮正或反转动。撑轮的正或反转动同时改变与其通过撑杆与固定连接的其它三根辐芯的伸长或缩短,从而实现整个车轮半径的伸缩。本发明的伸缩地轮是行驶在深松过的土地上,其质地松软,小幅度的改变半径,虽然会至其轮惘不圆,但不会影响其正常行走。本发明一种单粒精密播种机株距无级调节方法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如下优占.
^ \\\ ·
1、贮存了更多的播种量信息如果不更换排种器、不改变传动比,地轮每转一圈排种器下种粒数是固定的,那么平均株距也是固定的;这时播种机实际工作状态是把这个固定粒数的种子播种在相等于地轮周长的距离上。株距大小取决于地轮周长大小,周长变化随半径改变而变化。由于采用了半径可以在一毫米水平上方便调整的直径伸缩轮做地轮,因此本发明贮存了更多的播种量信息和株距信息。2、相邻两个播量档次差距小在一定的播种量范围内级差越小级别越多。本发明相邻档次株距级差可以在一毫米水平上调节,可以视为株距的无级调节。由于本发明具有贮存了更多的播种量信息,株距信息,可供选择的播种量级别数量大;相邻两个播种量级别差距小,播种量更准确的优点,适合用于农业科学研究的试验播种。
4
图1为本发明伸缩地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实施例1
图1为本发明伸缩地轮的结构示意图,由轮毂、轮惘、辐条组成,所述辐条连接轮惘和轮毂,所述轮惘由长度相等的四段圆弥1首尾并接而成圆形;所述辐条有四根,由辐套2、辐芯4组成,所述辐套2下端固定在轮毂7上,辐套2中间设有滑槽;所述辐芯4的一端与所述圆弥的中间固定连接,另一自由端升入所述辐套2内;所述轮毂7上套有撑轮6 ;所述辐芯4从辐套2的滑槽露出部分通过撑杆5与所述撑轮6固定连接;所述辐条有四根,其中一根辐套2的另一端设有带内螺纹的螺帽3,升入该辐套2中的辐芯4的自由端上设有外螺纹,所述螺帽3和所述辐芯2螺纹连接;
所述撑杆5和所述辐芯2不在同一中心线上。实施例2 (行距250_、株距为21mm)
先估算出变速器传动比方法为地轮最小周长除以株距再除以排种器穴孔数即1000 + 21 + 20 ^ 2. 38,选择最接近的传动比档次即五档。将变速器调节到五档位置。再算出地轮半径地轮半径=排种器穴数X传动比X株距+2 + 3.14,即 20X2. 5X21 + 2 + 3. 14=167mm。最后将地轮半径调节到154mm处,此时播种机排种株距即为 21mm.
实施例3 (行距为250mm、株距为22mm)
先估算出变速器传动比方法为地轮最小周长除以株距再除以排种器穴孔数即1000 + 22 + 20 ^ 2. 27,选择最接近的传动比档次即五档。将变速器调节到五档位置。再算出地轮半径地轮半径=排种器穴数X传动比X株距+2 + 3.14,即 20X2. 5X22 + 2 + 3. 14=175mm。最后将地轮半径调节到175mm处,此时播种机排种株距即为 22mm.实施例4(行距250mm、株距100mm)
先估算出变速器传动比方法为地轮最小周长除以株距再除以排种器穴孔数即1000 + 100 + 20 ^ 0.5,选择最接近的传动比档次即一档。将变速器调节到一档位置。再算出地轮半径地轮半径=排种器穴数X传动比X株距+2 + 3.14,即 20X0. 5X100 + 2 + 3. 14=159mm。最后将地轮半径调节到159mm处,此时播种机排种株距即为 100mm.实施例5(行距250mm、株距IOlmm)
先估算出变速器传动比方法为地轮最小周长除以株距再除以排种器穴孔数即1000 + 101 + 20 ^ 0.49,选择最接近的传动比档次即一档。将变速器调节到一档位置。再算出地轮半径地轮半径=排种器穴数X传动比X株距+2 + 3. 14,即 20X0. 5X101 + 2 + 3. 14=161mm。最后将地轮半径调节到161mm处,此时播种机排种株距即为 IOlmm0
权利要求
1.一种单粒精密播种机株距无级调节方法,包括主播量档次粗调和株距微调个步骤, 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播量档次粗调是用调速器调出几个大的播量级别,所述株距微调是通过调节伸缩地轮的半径实现在两个相邻主播量级别之间,按照一毫米株距级差再划分为若干个差距微小的次播量级别。
2.一种伸缩地轮,所述伸缩地轮由轮毂、轮惘、辐条组成,所述辐条连接轮惘和轮毂,其特征在于,所述轮惘由长度相等的四段圆弥(1)首尾并接而成圆形;所述辐条有四根,由辐套(2)、辐芯(4)组成,所述辐套(2)的下端固定在轮毂(7)上,辐套(2)中间设有滑槽;所述辐芯(4)的一端与所述圆弥的中 间固定连接,另一自由端升入所述辐套(2)内;所述轮毂 (7)上套有撑轮(6);所述辐芯(4)从辐套(2)的滑槽露出部分通过撑杆(5)与所述撑轮(6) 固定连接;所述辐条有四根,其中一根辐套(2)的另一端设有带内螺纹的螺帽(3),升入该辐套(2)中的辐芯(4)的自由端上设有外螺纹,所述螺帽(3)和所述辐芯(2)螺纹连接;所述撑杆(5)和所述辐芯(2)不在同一中心线上。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单粒精密播种机株距无级调节方法,包括主播量档次粗调和株距微调个步骤,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播量档次粗调是用调速器调出几个大的播量级别,所述株距微调是通过调节伸缩地轮的半径实现在两个相邻主播量级别之间,按照一毫米株距级差再划分为若干个差距微小的次播量级别。本发明的调节方法贮存了更多的播种量信息,株距信息,可供选择的播种量级别数量大;相邻两个播种量级别差距小,播种量更准确,适合用于农业科学研究的试验播种。
文档编号A01C7/04GK102550176SQ20121003004
公开日2012年7月11日 申请日期2012年2月12日 优先权日2012年2月12日
发明者何雨浩, 刘水利, 刘社农, 张东升, 李瑛 , 王学力, 薛永增 申请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