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河蟹、鳜鱼、小米虾的混养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产养殖技术,具体是一种河蟹、鳜鱼、小米虾的混养方法。
背景技术:
河蟹,又名螃蟹,学名中华绒螯蟹;鳜鱼,又称季花鱼、桂花鱼,有几个品种,此指翘嘴鳜品种。河蟹和鳜鱼是我国两种名贵高档水产品,对河蟹、鳜鱼的养殖已有实施,随着它们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养殖产量的不断增加,其养殖效益难以进一步提高,目前,对河蟹、鳜鱼这两种水产品的养殖已进入微利时代。小米虾,又名小草虾, 学名糠虾,广泛存在于河湖沟渠等天然水体中,成熟个体体长I. 5-2. 5cm,体表颜色青黑或黄黑透明。其来源历来依靠天然水域捕捞,近年来,该品种在当地市场销售火爆,价格节节攀升。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野生资源的日渐枯竭,仅靠外河捕捞的产量已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开展小米虾的人工养殖将变得越来越有必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河蟹、鳜鱼、小米虾的混养方法,实现几种优质水产品的高效配套组合,有效提高水体、饲料利用率,提高产出投入比值,显著提高池塘河蟹养殖的经济效益,是一种有效的养殖模式。虽然河蟹、鳜鱼的养殖已有实施,但将三种水产品配套混养尚未见报导。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河蟹、鳜鱼、小米虾的混养方法,其特征包括以下步骤。(I)池塘条件池塘水深O. 8 I. 5米,池塘坡比I :1 I :3,池塘土质以壤土为好,池塘进排水配套,水电路达到“三通”要求,池塘面积3 40亩为宜,池塘四周建有河蟹防逃设施,池塘按O. 2千瓦/亩的动力标准配套底层微孔增氧机N套。(2)池塘准备池塘经过清塘、消毒、施肥、栽草、投螺后,用网具将池塘分隔出一块“暂养区”,“暂养区”用于蟹种暂养,面积占池塘总面积15% 20%,其余水面用于前期培育水草,其面积占池塘总面积的80% 85%,“施肥”是指用经充分发酵的畜禽粪,全池遍施,用量200kg-300kg/亩,以培育基础饵料,“栽草”是指在“暂养区”内以伊乐藻为主、其余水面以“轮叶黑藻”为主而进行的多品种水草混合栽植,伊乐藻于2-3月栽植,株距I米,行距2米,每穴20-30株草,轮叶黑藻亦于2-3月间种植,用轮叶黑藻芽苞播种,每亩用种量2-3kg,也可于4-5月间栽植,用10-15cm长的轮叶黑藻草茎在池底均匀密植,所有水草种植面积之和占池塘总面积的60% 70%,“投螺”是指在清明节之前,按250Kg 300Kg/亩的用量全池均匀投放鲜活干净的螺蛳。(3)河蟹种、鳜鱼种、小米虾的放养所述河蟹指中华绒螯蟹,所述河蟹种指扣蟹,选择体健无病无伤,规格为100— 200只/Kg的扣蟹,于3月底之前放养,放养量500 1200只/亩,养殖前期蟹种放在“暂养区”,5月底或者6月初,待池塘中的水草普遍长到30cm-50cm高度时,将“暂养区”的隔网撤掉,使河蟹可全池活动;所述鳜鱼种为翘嘴鳜鱼种,体长5cm以上,放养量10 15尾/亩,于5月底或6月初进行全池放养;所述的小米虫下,学名叫中华米虾,为当地外河捕捞的鲜活商品虾,规格为5-6尾/克,放养量IKg 2Kg/亩,于3-4月进行全池均匀放养。(4)投饲只投喂河蟹饲料,坚持“定时、定点、定质”投喂,根据河蟹的吃食情况调整饲料投喂数量,小米虾、鳜鱼不另外投饵。(5)水质调控养殖期间,每隔3 5天,定期往池塘加注新水,每隔15-20天使用一次水质调节剂,所述水质调节剂为光合绌菌、E. m菌 、枯草芽孢杆菌一类的生物制剂和生石灰,光合细菌、E.m菌、枯草芽孢杆菌一类的生物制剂与生石灰交错使用,保持水体透明度在35cm-50cm,根据需要适时开启微孔增氧机,确保池水的溶解氧含量在5mg/l以上。(6)病害防治与日常管理蟹种、鳜鱼种、小米虾放养下池时分别进行消毒处理,用土霉素5ml/升的浓度浸泡苗种3-10分钟,每10天左右在饲料中添加土霉素,药量为每100千克饲料添加15 20克土霉素,连续使用3天为一个周期,每15-20天,在饲料中添加E .m菌,用量按产品说明书要求使用,连续使用5天为一个周期,土霉素与E .m菌交替使用,两者间隔时间3天以上;日常管理指巡塘、防逃、防盗、消除敌害生物。(7)小米虾的养殖管理7月中旬开始,每隔5-10天捕捞一次小米虾成熟个体上市销售,在排水口处或水草下,用20目密网的大捞海、小密簖、密地笼渔具捕捞,实行轮捕上市,在秋季,每隔5-10天,采用经充分发酵后的鸡粪追肥,用量50kg-100kg/亩,延续捕捞小米虾到12月下旬,最后彻底干池捕完。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防逃设施是指用O. 5-1. 2米高的5 7交的聚乙烯材质的平布网沿池塘堤岸围成一圈,平布网底端埋入土内达到10cm-15cm的深度,并用直径3cm以上的竹杆或截面为6cmX 12cm的水泥桩将平布网支撑使其直立,在平布网上端的内面位置用厚度为10-20丝的高度为25cm的防晒农膜沿网口上沿缝挂一圈建成。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投饲步骤中,每日上午7-8点,投喂全天饲料总量的30%,下午5点以后投喂全天饲料总量的70%,在池塘中定点投喂,在放养前期,少量投喂,以切碎的小杂鱼为主,辅以颗粒饲料、豆饼和麦麸,在7 9月高温期,以颗粒饲料为主,适当补充轮叶黑藻类的水草,少量投喂切碎的鲜杂鱼,10月份适当加大动物性饲料的投喂比例,让河蟹吃饱吃好,促膘上市;投喂量方面,在养殖前期,以第二天早晨观察饲料台略有剩余为宜,在养殖中后期,以投喂2 3小时后词料台上的词料被吃完为宜。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是,在水质调控步骤中,定期加水时,先排除池塘部分老水,再加新水,排水口要用双层滤网过滤,外层滤网40目,内层滤网80 120目,防止河蟹和小米奸幼奸逃掉,每次加水15cm-20cm深,生物制剂的使用量按说明书要求使用,生石灰的用量为每次IOKg/亩.米,同时及时清除池塘中漂浮腐烂的水草,控制水草面积占水面的60% 70%ο
具体实施例方式 实施例申请人在江苏省泗阳县众兴镇水产养殖场内进行了实验养殖。(I)试验塘概况试验养殖于2011年1-12月进行,情况如下试验塘四个(1#、2#、3#、4#),面积分别为3. I亩、6. 4亩、6. 5亩、6. 3亩,1#、2#为实验塘,3#、4#为对照塘,水深O. 8 I. 5m,坡比1:3,池塘土质为沙壤土,池底游泥厚度20cm,水源为京杭大运河水,塘埂四周建有防逃设施。I月初抽干塘水后每个池塘用市售漂白粉(有效氯>28%)按25kg/亩用量消毒,清野杀菌。等漂白粉药性消除后,用密网片将四个池塘分别在池塘的一端围出四个“暂养区”,1#、2#池的“暂养区”面积分别是O. 5亩和I亩,两池分别施充分发酵的鸡粪O. 6吨和I. 2吨,两“暂养区”于元月11号分别栽伊乐藻30Kg和50Kg,之后,池塘进水约15cm深,3月16日,购进鲜活干净螺蛳2500Kg均匀投入两池,4月中旬,分别在两池的“养殖区”栽植轮叶黑藻IOOKg和200Kg,至5月底池塘约60%面积被水草覆盖。3#、4#池塘的处理措施与1#、2#池塘相同。(2)放养下表是放养情况表l#-4#池塘于2月16日放养扣蟹,选择体质健康无病无伤的当地培育的优质扣蟹,规格为200只/Kg,放养量分别为800只/亩和1200只/亩,扣蟹放养在“暂养区”;1#、2#池塘于4月3日,放养小米虾,其来源于当地外河捕捞的鲜活商品虾,规格为5-6尾/克,放养量2Kg/亩,放养时全池均匀投放;1#-4#池塘于6月4日放养鳜鱼种,其来源为外地购进,体长5cm以上,放养量10尾/亩,全池放养。
权利要求
1.一种河蟹、鳜鱼、小米虾的混养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列步骤 (1)池塘选择池塘水深O.8 I. 5米,池塘坡比I :1 I :3,池塘土质以壤土为好,池塘进排水配套,水电路达到“三通”要求,池塘面积3 40亩为宜,池塘四周建有河蟹防逃设施,池塘按O. 3千瓦/亩的动力标准配套底层微孔增氧机N套; (2)池塘准备池塘经过清塘、消毒、施肥、栽草、投螺后,用网具将池塘分隔出一块“暂养区”,“暂养区”用于蟹种暂养,面积占池塘总面积15% 20%,其余水面用于前期培育水草,其面积占池塘总面积的80% 85%,“施肥”是指用经充分发酵的畜禽粪便,全池遍施,用量200kg-300kg/亩,以培育基础饵料,“栽草”是指在“暂养区”内以伊乐藻为主、其余水面以“轮叶黑藻”为主而进行的多品种水草混合栽植,伊乐藻于2-3月栽植,株距I米,行距2米,每穴20-30株草,轮叶黑藻亦于2-3月间种植,用轮叶黑藻芽苞播种,每亩用种量2-3kg,也可于4-5月间栽植,用10-15cm长的轮叶黑藻草茎在池底均匀密植,所有水草种植面积之和占池塘总面积的60% 70%,“投螺”是指在清明节之前,按250Kg 300Kg/亩的用量全池均匀投放鲜活干净的螺蛳; (3)河蟹种、鳜鱼种、小米虾的放养于3月底之前放养河蟹种、小米虾,于5月底至6月初,放养鳜鱼鱼种; (4)投饲只投喂河蟹饲料,坚持“定时、定点、定质”投喂,根据河蟹的吃食情况调整饲料投喂数量,小米虾、鳜鱼不另外投饵; (5)水质调控养殖期间,每隔3 5天,定期往池塘加注新水,每隔15-20天使用一次水质调节剂,所述水质调节剂为光合绌菌、E.m菌、枯草芽孢杆菌一类的生物制剂和生石灰,光合细菌、E. m菌、枯草芽孢杆菌一类的生物制剂与生石灰交错使用,保持水体透明度在35cm-50cm,根据需要适时开启微孔增氧机,确保池水的溶解氧含量在5mg/l以上; (6)病害防治与日常管理蟹种、鳜鱼种、小米虾放养时分别进行消毒处理,用土霉素5ml/升的浓度浸泡苗种3-10分钟,每10-15天在饲料中添加土霉素,药量为每100千克饲料添加15 20克土霉素,连续使用3天为一个周期,每15-20天,在饲料中添加E . m菌,用量按产品说明书要求使用,连续使用5天为一个周期,土霉素与E . m菌交替使用,两者间隔时间3天以上;日常管理指巡塘、防逃、防盗、消除敌害生物; (7)小米虾的养殖管理7月中旬开始,每隔5-10天捕捞一次小米虾成熟个体上市销售,在排水口处或水草下,用20目密网的大捞海、小密簖、密地笼渔具捕捞,实行轮捕上市,在秋季,每隔5-10天,采用经充分发酵后的鸡粪追肥,用量50kg-100kg/亩,延续捕捞小米虾到12月下旬,最后彻底干池捕完。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河蟹、鳜鱼、小米虾混养方法,其特征是在池塘条件中,所述防逃设施是指用O. 5-1. 2米高的5 7交的聚乙烯材质的平布网沿池塘堤岸围成一圈,平布网底端埋入土内达到10cm_15cm的深度,并用直径3cm以上的竹杆或截面为6cmX12cm的水泥桩将平布网支撑使其直立,在平布网上端的内面位置用厚度为10-20丝的高度为25cm的防晒农膜沿网口上沿缝挂一圈建成。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河蟹、鳜鱼、小米虾混养方法,其特征是在河蟹种、鳜鱼种、小米虾放养步骤中,所述河蟹种为扣蟹,体健无病无伤,规格为100— 200只/Kg,放养量500 1200只/亩,养殖前期蟹种放在“暂养区”,5月底或者6月初,待池塘中的水草普遍长高到30cm-50cm时,将“暂养区”的隔网撤掉,使河蟹可全池活动;所述鳜鱼种为翘嘴鳜鱼种,体长5cm以上,放养量10 20尾/亩,全池放养;所述小米虾,又名小草虾,学名糠虾,为当地外河捕捞的鲜活商品虾统货,规格为5-6尾/克,放养量IKg 2Kg/亩,放养时全池均匀投放。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河蟹、鳜鱼、小米虾混养方法,其特征是在投饲步骤中,每日上午7-8点,投喂全天饲料总量的30%,下午5点以后投喂全天饲料总量的70%,在池塘中固定地点投喂,在放养前期,少量投喂,以切碎的小杂鱼为主,辅以颗粒饲料、豆饼和麦麸,在7 9月高温期,以颗粒饲料为主,适当补充轮叶黑藻类的水草,少量投喂切碎的鲜杂鱼,10月份适当加大动物性饲料的投喂比例,让河蟹吃饱吃好,促膘上市;投喂量方面,在养殖前期,以第二天早晨观察饲料台略有剩余为宜,在养殖中后期,以投喂2 3小时后饲料台上的饲料被吃完为宜。
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河蟹、鳜鱼、小米虾混养方法,其特征是在水质调控步骤中,定期加水时,先排除池塘部分老水,再加新水,排水口要用双层滤网过滤,外层滤网40目,内层滤网80 120目,防止河蟹和小米虾幼虾逃掉,每次加水15cm-20cm深,生物制剂的使用量按说明书要求使用,生石灰的用量为每次IOKg/亩.米,同时及时清除池塘中漂浮腐烂的水草,控制水草面积占水面的60% 70%。
全文摘要
本发明为提高河蟹养殖的经济效益,提出了一种河蟹、鳜鱼、小米虾的混养方法,实现了几种优质水产品的高效配套组合,是一种有效的养殖模式。小米虾种放养密度为1Kg~2Kg/亩、鳜鱼混养密度为10~20尾/亩,喂养时不另外投喂小米虾和鳜鱼饲料,河蟹生长不受影响,并能显著提高河蟹养殖的经济效益。
文档编号A23K1/18GK102626059SQ20121012180
公开日2012年8月8日 申请日期2012年4月25日 优先权日2012年4月25日
发明者李勇 申请人:李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