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宜芽菜生产的板蓝根及其栽培板蓝根芽菜的方法

文档序号:197709阅读:40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适宜芽菜生产的板蓝根及其栽培板蓝根芽菜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板蓝根的栽培,特别是涉及适宜芽菜生产的板蓝根及其栽培板蓝根芽菜的方法。
背景技术
板蓝根是我国常见的中草药栽培品种之一,其根系与叶片都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消斑的功效,主要用于瘟病发热、发斑、发疹、风热感冒、咽喉肿痛、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乙型脑炎、肝炎等症的治疗,是一种用量极大且长销不衰的中药材。我国传统的板蓝根应用以根为主,忽略了叶片的巨大价值。而板蓝根芽菜恰是以提供板蓝根叶片为主的碱性食品,其被食用后经消化水解可以中和体内的酸使机体达到酸碱平衡;营养学家亦指出,植物在芽苗期所产生的活性蛋白极多而且易为人体所吸收;此外,板蓝根芽菜中丰富的膳食纤维能够帮助胃肠蠕动,防止便秘,亦即板蓝根芽菜是一种集促进新陈代谢、延缓衰老、排毒养颜等 众多保健功能于一身的绿色食品,这在人们日益重视防病养生、青睐药食同源的今天无疑具有十分广阔的市场前景。由于板蓝根是中药,其在国外的栽培很少见,而我国传统的板蓝根应用是以根为主,栽培自然以多产根为目的,栽培模式亦以提高根系产量为出发点,显然传统的板蓝根栽培技术并不适用于以产叶为主的板蓝根芽菜的栽培。最近虽有将板蓝根大青叶直接食用的少量报道,但是这种直接采收大青叶食用的方式既不注重采收时期又未改良其适口性,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适宜板蓝根芽菜生长的栽培方法。如何栽培出品性优良、适口性好的板蓝根芽菜至今未见成熟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适宜芽菜生产的板蓝根,本发明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利用前述板蓝根栽培板蓝根芽菜的方法,用该方法生产出的板蓝根芽菜产量高,品质好。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适宜芽菜生产的板蓝根,按照如下方法步骤生产得到(I)材料征集板蓝根野生资源与农家种资源25份;优选地,所述板蓝根野生资源与农家种资源均为适合山西省气候种植的板蓝根资源;(2)方法选择砂质壤土种植,对征集回的资源进行田间栽培并考察其植物学特征及抗病虫性,采用混合选择法,对各资源采用单株选择,分株系种植,分别考察,将亲本相同、性状相似的优异株系种子混合作为一个品系,总共筛选出5个优良品系作为供试品系,对该5个供试品系进行品比试验;所述混合选择法是本领域惯用的从品种群体中,根据一定的表现性状(如成熟期、株型、产量性状、抗性等),选出具有一致特点的一些优良单株(单穗、单铃等),混合留种,下一代混合播种与原品种和标准品种进行比较的一种选择方法。混合选择法具有操作简单、不需要隔离、可以一次选择获得大量种子等优点,并且对异花授粉作物能避免自交繁殖引起的生活力的衰退,使后代保持较高的活力。(3)试验田条件第一年大田统一每亩施农家肥1500_2500kg、过磷酸钙15_40kg作基肥,生长期每亩追施尿素10_20kg,返青期浇水一次;优选地,所述每亩施农家肥1700-2300kg、过磷酸钙20_30kg作基肥,生长期每亩追施尿素12-18kg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每亩施农家肥2000kg、过磷酸钙25kg作基肥,生长期每亩追施尿素15kg ;(4)田间设计1)株行试验圃当选各单株种子分别种植成行,每隔8行设一对照(文水农家种),通过田间和室内鉴定,选择优良株系,小区面积为(I. 5-2. 5) X 3. 3m2 ;2)品比圃当选供试品系采用随机区组设计三次重复进行品比试验,小区面积(2-4) X 6. 6m2 ;优选地,所述株行试验圃的小区面积为(I. 7-2. 3) X 3. 3m2,所述品比圃的小区面积为(2. 5-3. 5) X6. 6m2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株行试验圃的小区面积为2X3. 3m2,所述品比圃的小区面积为 3 X 6. 6m2 ;(5)考种内容将5个供试品系编号为试I、试2、试3、试4、试5,将对照(文水农家种)编号为试6,播后每天进行田间观察记载,记载内容包括出苗期、幼叶生长期、叶面积、达到最佳采收期叶面积的生长日期、第一次采收期、第二次采收期、第三次采收期、第四次采收期(按最佳叶面积确定采收期)以及各期采收鲜叶重,分析测定各品系叶子的主要质量指标,品尝各品系鲜叶口感;(6)结果根据5个供试板蓝根品系的田间观察记载结果、品比试验考种结果以及品质分析结果,确定各项指标均高出其他者为本发明的适宜芽菜生产的板蓝根。本发明的目的之二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利用前述适宜芽菜生产的板蓝根栽培板蓝根芽菜的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栽培因子(I)播种量 '2. 5-4kg/667m2,优选为 3kg/667m2 ;(2)施纯 N 量16. 5-18. 5kg/667m2,优选为 18kg/667m2 ;(3)施 K2O 量14. 5-15. 5kg/667m2,优选为 15kg/667m2 ;(4)种植密度6-7. 5 万 /667m2,7 万 /667m2 ;(5)浇水时间播种后40-60天,优选为播种后50天;(6)施肥时间播种后40-60天,优选为播种后50天;(7)采收期出苗后35-40天(叶面积达到25_30cm2)第一次采收,优选为出苗后40天进行第一次采收,以后每隔25-30天采收一次,优选为每隔30天采收一次,一年采收4次;(8) 土壤沙壤土种植或者娄土种植;优选沙壤土种植。以上栽培因子均经反复试验确定 I、最佳播种量试验试验设三个处理,播种量分别为I. 5kg/667m2、3kg/667m2、4. 5kg/667m2,编号分别为处理I、处理2、处理3,观察经不同处理后板蓝根鲜叶的生长形态,可见处理I所得幼叶面积较大,但由于种植量过少,鲜叶总产量低;处理3幼苗生长过于繁密,达到适宜采收叶面积的鲜叶不多,鲜叶总产量亦低;处理2幼叶面积适中适宜采收,种植量亦适中,因此采收到的鲜叶总量高。表I为各处理方式下所采收到的板蓝根鲜叶总量,可见处理2采收到的鲜叶总量明显高于处理I和处理3,即最佳的播种量为3kg/667m2。根据上述试验结果,将播种量的数值适当扩大为2. 5-4kg/667m2并进行反复试验,发现在此范围内均可得到适宜采收的幼叶面积以及较高的鲜叶采收量,因此将播种量确定为2. 5-4kg/667m2,而优选为3kg/667m2。表I各处理方式下鲜叶采收总量(kg)
权利要求
1.一种适宜芽菜生产的板蓝根,其特征在于,所述板蓝根是按照如下方法步骤生产得到的 (I)材料征集板蓝根野生资源与农家种资源25份;优选地,所述板蓝根野生资源与农家种资源均为适合山西省气候种植的板蓝根资源; (2 )方法选择砂质壤土种植,对征集回的资源进行田间栽培并考察其植物学特征及抗病虫性,采用混合选择法,对各资源采用单株选择,分株系种植,分别考察,将亲本相同、性状相似的优异株系种子混合作为一个品系,总共筛选出5个优良品系作为供试品系,对该5个供试品系进行品比试验; (3)试验田条件第一年大田统一每亩施农家肥1500-2500kg、过磷酸钙15-40kg作基月巴,生长期每亩追施尿素10-20kg,返青期浇水一次; 优选地,所述每亩施农家肥1700-2300kg、过磷酸钙20-30kg作基肥,生长期每亩追施尿素 12-18kg ;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每亩施农家肥2000kg、过磷酸韩25kg作基肥,生长期每亩追施尿素 15kg ; (4)田间设计1)株行试验圃当选各单株种子分别种植成行,每隔8行设一对照(文水农家种),通过田间和室内鉴定,选择优良株系,小区面积为(I. 5-2. 5) X3. 3m2 ;2)品比圃当选供试品系采用随机区组设计三次重复进行品比试验,小区面积(2-4) X6. 6m2 ; 优选地,所述株行试验圃的小区面积为(I. 7-2. 3) X 3. 3m2,所述品比圃的小区面积为(2. 5-3. 5) X6. 6m2 ;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株行试验圃的小区面积为2X3. 3m2,所述品比圃的小区面积为3X6. 6m2 ; (5)考种内容将5个供试品系编号为试I、试2、试3、试4、试5,将对照(文水农家种)编号为试6,播后每天进行田间观察记载,记载内容包括出苗期、幼叶生长期、叶面积、达到最佳采收期叶面积的生长日期、第一次采收期、第二次采收期、第三次采收期、第四次采收期(按最佳叶面积确定采收期)以及各期采收鲜叶重,分析测定各品系叶子的主要质量指标,品尝各品系鲜叶口感; (6)结果根据5个供试板蓝根品系的田间观察记载结果、品比试验考种结果以及品质分析结果,确定各项指标均高出其他者为本发明的适宜芽菜生产的板蓝根。
2.利用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适宜芽菜生产的板蓝根栽培板蓝根芽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播种量为 2. 5-4kg/667m2,优选为 3kg/667m2。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栽培板蓝根芽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施纯N量为.16.5-18. 5kg/667m2,优选为 18kg/667m2。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栽培板蓝根芽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施K2O量为.14.5-15. 5kg/667m2,优选为 15kg/667m2。
5.如权利要求2-4之一所述的栽培板蓝根芽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种植密度为6-7.5万/667m2,优选为7万/667m2。
6.如权利要求2-5之一所述的栽培板蓝根芽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烧水时间为播种后40-60天,优选为播种后50天;施肥时间为播种后40-60天,优选为播种后50天。
7.如权利要求2-6之一所述的栽培板蓝根芽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采收期为出苗后35-40天第一次采收,以后每隔25-30天采收一次,一年采收4次; 优选地,采收期为出苗后40天进行第一次采收; 优选地,以后每隔30天采收一次。
8.如权利要求2-7之一所述的栽培板蓝根芽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沙壤土种植或者娄土种植,优选为沙壤土种植。
9.如权利要求2-8之一所述的栽培板蓝根芽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如下栽培因子 (1)播种量2.5-4kg/667m2 ;(2)施纯N 量16. 5-18. 5kg/667m2 ;(3)施K2O 量14. 5-15. 5kg/667m2 ; (4)种植密度6-7.5 万 /667m2 ; (5)浇水时间播种后40-60天; (6)施肥时间播种后40-60天; (7)采收期出苗后35-40天-第一次采收,以后每隔25-30天采收一次,一年采收4次; (8)土壤沙壤土种植或者娄土种植。
10.如权利要求2、之一所述的栽培板蓝根芽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如下栽培因子 (1)播种量3kg/667m2; (2)施纯N 量18kg/667m2 ;(3)施1(20量15kg/667m2 ;(4)施P2O5 量:6-7. 5kg/667m2 ; (5)种植密度7万/667m2; (6)浇水时间播种后50天; (7)施肥时间播种后50天; (8)采收期出苗后40天第一次采收,以后每隔30天采收一次,一年采收4次; (9)土壤沙壤土种植。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板蓝根的栽培,特别是涉及适宜芽菜生产的板蓝根及其栽培板蓝根芽菜的方法。本发明先筛选出适宜芽菜生产的板蓝根,然后按照“播种量2-4.5kg/667m2+施纯N量16.5-18.5kg/667m2+施K2O量14.5-15.5kg/667m2+种植密度6-7.5万/667m2+播种后40-60天浇水+播种后40-60天施肥+出苗后35-40天第一次采收(叶面积达到25-30cm2)+每隔25-30天采收一次+沙壤土种植或娄土种植”的方法栽培出板蓝根芽菜,得到的板蓝根芽菜产量高,品质好。
文档编号A01G1/00GK102696382SQ20121020654
公开日2012年10月3日 申请日期2012年6月15日 优先权日2012年6月15日
发明者张圣龙, 张成荣, 王耀琴, 田洪岭, 程永钢, 芦明, 许陶瑜, 郝耀鹏, 郭淑红 申请人: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