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秧苗移栽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5983阅读:31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秧苗移栽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农业工具,特别是移栽秧苗的工具。
背景技术
目前,在广大农村还一直沿用传统的移栽秧苗的方法,S卩,用小铲将秧苗连根带土一起铲起来,然后移栽到大田里。但是,在铲起秧苗时,由于土壤比较松散,四处散落,到需要移栽时,秧苗根部的土壤所剩无几,严重影响了秧苗的存活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移栽秧苗后存活率较高 的秧苗移栽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包括插土板,所述插土板由内插土板和外插土板铰接为一体,集土仓位于由内插土板和外插土板构成的空间内,集土仓的底部一侧边与内插土板铰接,集土仓上设有限位柱,外插土板一侧面设有弹簧片,该弹簧片与限位柱弹性接触并压在限位柱上。由于本发明采用集土仓位于由内插土板和外插土板构成的空间内,集土仓的底部一侧边与内插土板铰接的结构,当内插土板和外插土板将秧苗钞起时,秧苗根部及其上方的土壤留在集土仓和由内插土板与外插土板构成的空间内,不使土壤散落。使移栽的秧苗存活率明显提高。


图I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I的结构分解示意图。图3是本发明中集土仓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但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任何限制。图I和图2所示,本发明包括插土板,所述插土板由内插土板I和外插土板2铰接为一体,内插土板I和外插土板2的下部均为尖端。图I和图3所示,集土仓3为中空结构,并且位于由内插土板I和外插土板2构成的空间内,集土仓3的底部一侧边与内插土板I铰接,集土仓3上设有限位柱5。外插土板2 —侧面设有弹簧片4,该弹簧片4与限位柱5弹性接触并压在限位柱5上。操作时,张开内插土板I和外插土板2,并以秧苗为中心将内插土板I和外插土板2向下插入土中,然后将内插土板I和外插土板2合拢,此时,秧苗及土壤被起入到由内插土板I与外插土板2构成的空间和集土仓3内,由于弹簧片4压在限位柱5上,防止土壤将集土仓3顶起,造成土壤散落。然后保持内插土板I和外插土板2的现状不变,移动到要栽入的地方,插入土中,再将内插土板I和外插土板2张开,此时,内插土板I和外插土板2将大田中的土壤排开,同时,秧苗带土落入由内插土板I和外插土板2排开的空间内,最后提起内插土板I和外插土板2,完成一次移栽操作。由于集土仓3的作用,不但能防止土壤的散落,同时还能防止秧苗被碰伤。·
权利要求
1.一种秧苗移栽器,包括插土板,所述插土板由内插土板(I)和外插土板(2)铰接为一体,其特征是集土仓(3 )位于由内插土板(I)和外插土板(2 )构成的空间内,集土仓(3 )的底部一侧边与内插土板(I)铰接,集土仓(3)上设有限位柱(5),外插土板(2)—侧面设有弹簧片(4 ),该弹簧片(4 )与限位柱(5 )弹性接触并压在限位柱(5 )上。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移栽秧苗后存活率较高的秧苗移栽器。包括插土板,所述插土板由内插土板和外插土板铰接为一体,集土仓位于由内插土板和外插土板构成的空间内,集土仓的底部一侧边与内插土板铰接,集土仓上设有限位柱,外插土板一侧面设有弹簧片,该弹簧片与限位柱弹性接触并压在限位柱上。由于本发明采用集土仓位于由内插土板和外插土板构成的空间内,集土仓的底部一侧边与内插土板铰接的结构,当内插土板和外插土板将秧苗钞起时,秧苗根部及其上方的土壤留在集土仓和由内插土板与外插土板构成的空间内,不使土壤散落。使移栽的秧苗存活率明显提高。
文档编号A01C11/02GK102696326SQ201210224539
公开日2012年10月3日 申请日期2012年7月2日 优先权日2012年7月2日
发明者程开心 申请人:程开心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