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制备蚯蚓养殖基质的方法

文档序号:212159阅读:53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制备蚯蚓养殖基质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动物饲料制备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制备蚯蚓养殖基质的方法。
背景技术
蚯蚓是环节动物门寡毛纲,雌雄同体,异体受精,昼伏夜出,以畜禽粪便和有机废物垃圾为食,连同泥土一同吞入,也摄食植物的茎叶等碎片。蚯蚓可使土壤疏松、改良土壤、提高肥力,促进农业增产。蚯蚓在中药里被称为地龙,《本草纲目》称之为具有通经活络、活血化瘀、预防治疗心脑血管疾病作用。蚯蚓还可作为畜禽、水产养殖的优质蛋白质饲料。蚯蚓的养殖需求少,经济价值高。目前蚯蚓的规模化养殖采用的养殖基质主要包括畜禽粪便、腐败枝叶、水果、垃圾等,经堆怄发酵制得。其中垃圾中含有很多未知有害物质,有可能累积在蚯蚓体内从而通过生物富集作用最终影响到人类健康。而腐烂水果中可能含有生物碱等 影响蚯蚓生长的物质,一些芳香族或酚类物质如单宁也会降低蚯蚓的采食量。目前还没有科学、有效的大规模高效培养蚯蚓的基质。另一方面,现代农业集约化和规模化的发展,打破了传统农业中废弃物的循环利用环节,结果造成了农业废弃物的大量积累,进而产生了较为严重的环境问题和资源浪费问题。畜禽粪便和食用菌残渣是农业生产领域中重要的农业废弃物,主要用于堆肥处理,作为有机肥还田,其他用途还未得到有效开发。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利用家畜粪便和食用菌残渣制成的适于大规模高效饲养蚯蚓的蚯蚓养殖基质的方法。技术方案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的一种制备蚯蚓养殖基质的方法包括将清除杂质后的家畜粪便和食用菌残渣混合,进行厌氧发酵;所述家畜粪便包括猪粪或牛粪或两者的组合;所述食用菌残渣为栽培腐生的木生菌和/或粪生菌剩余的残渣。本发明采用栽培木生菌或粪生菌剩余的食用菌残渣作为蚯蚓养殖基质主要是因为食用菌残渣包含有大量的菌丝体和有益菌,在菌丝生长过程中通过酶解作用产生了多种糖类、有机酸类、酶和生物活性物质,能提高动物免疫功能,提高消化吸收率,木生菌栽培采用的主要基质是含有较高纤维素和木质素的树皮、木屑,并维持一定的湿度养殖,同时基质内还含有残余的糖和蛋白质,与家畜粪便混合后可增强腐熟效果和肥度;粪生菌栽培采用的鸡粪牛粪等畜禽粪便作为基质,有机物含量高,堆怄发酵效果好。所述猪粪和牛粪都是新鲜采集的粪便,清除较大块杂质、碎石等。且所述食用菌残渣也将过硬杂质去除。所述家畜粪便和食用菌残渣的质量配比为18飞8:12。进一步说,所述猪粪和食用菌残渣的质量配比为扩14:6。所述牛粪和食用菌残渣的质量配比为18 34:6。本发明将家畜粪便和食用菌残渣混合后,所述厌氧发酵是在50飞0 V的条件下进行,发酵时间为15 30天;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所述发酵时间为If 22天。所述厌氧发酵是将家畜粪便和食用菌残渣混合,调节含水量为7(Γ80%后覆膜进行,中间每间隔31天翻堆一次并补水。须说明的是,本发明所述的含水量指水分占混合物总质量的百分比。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所述食用菌残渣采用栽培木生菌得到的食用菌残渣,所述食用菌残渣包括木屑和石膏,因木生菌栽培的培养基以木屑为主混合其他碳源、氮源、糖、维生素、矿物质、以及少量石膏粉。该方案获得的蚯蚓养殖基质质地松软,保水性、透气性好,特别适于蚯蚓生长、繁殖。 本发明的方法获得的蚯蚓养殖基质可使用于目前所有土生蚯蚓的生长繁殖,特别适用于大规模培养蚯蚓,所述蚯蚓养殖基质内每立方米养殖I. 8^3. 5kg蚯蚓。从而提高生产规模,提高经济收益。有益效果本发明的一种制备蚯蚓养殖基质的方法利用家畜粪便和食用菌残渣作为培养基质饲养蚯蚓,既解决了粪便堆积、浪费的问题,防止污染环境,而且通过添加食用菌残渣提高了蚯蚓的养殖规模和生长质量,有效提高了蚯蚓的产量。
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I
本实施例的一种制备艇蝴养殖基质的方法如下
取60kg新鲜猪粪和40kg食用菌残渣混合均匀,食用菌残渣为栽培腐生的木生菌和/或粪生菌剩余的残渣。剔除较大杂质、石块,调节含水量为7(Γ80%,堆高约O. 4m,表面覆盖薄膜,在厌氧条件下发酵,发酵温度为55飞(TC,期间每隔3天进行一次翻堆,同时补充水分,厌氧发酵时间为25天即可得到蚯蚓养殖基质。将基质填入反应箱中,每立方米接种
1.8kg成熟蚯蚓,蚯蚓品种为大平2号。实施例2
本实施例的一种制备艇蝴养殖基质的方法如下
取70kg新鲜猪粪和30kg食用菌残渣混合均匀,食用菌残渣为栽培腐生的木生菌和/或粪生菌剩余的残渣。剔除较大杂质、石块,调节含水量为7(Γ80%,堆高约O. 4m,表面覆盖薄膜,在厌氧条件下发酵,发酵温度为5(T55°C,期间每隔3天进行一次翻堆,同时补充水分,厌氧发酵时间为30天即可得到蚯蚓养殖基质。将基质填入反应箱中,每立方米接种
2.Okg成熟蚯蚓,蚯蚓品种为大平2号。实施例3
本实施例的一种制备艇蝴养殖基质的方法如下
取80kg新鲜牛粪和20kg食用菌残渣混合均匀,食用菌残渣为栽培腐生的木生菌和/或粪生菌剩余的残渣。剔除较大杂质、石块,调节含水量为7(Γ80%,堆高约O. 4m,表面覆盖薄膜,在厌氧条件下发酵,发酵温度为5(T60°C,期间每隔4天进行一次翻堆,同时补充水分,厌氧发酵时间为25天即可得到蚯蚓养殖基质。将基质填入反应箱中,每立方米接种
2.Ikg成熟蚯蚓,蚯蚓品种为大平2号。实施例4
本实施例的一种制备艇蝴养殖基质的方法如下取85kg新鲜牛粪和15kg食用菌残渣混合均匀,食用菌残渣为栽培腐生的木生菌和/或粪生菌剩余的残渣。剔除较大杂质、石块,调节含水量为7(Γ80%,堆高约O. 4m,表面覆盖薄膜,在厌氧条件下发酵,发酵温度为5(T55°C,期间每隔4天进行一次翻堆,同时补充水分,厌氧发酵时间为15天即可得到蚯蚓养殖基质。将基质填入反应箱中,每立方米接种
2.5kg成熟蚯蚓,蚯蚓品种为大平2号。实施例5
本实施例的一种制备艇蝴养殖基质的方法如下
取28kg新鲜猪粪、54kg新鲜牛粪和18kg食用菌残渣混合均匀,食用菌残渣为含有木屑和少量石膏的栽培木生实用菌的残渣。剔除较大杂质、石块,调节含水量为7(Γ80%,堆高约O. 4m,表面覆盖薄膜,在厌氧条件下发酵,发酵温度为52 57°C,期间每隔4天进行一次翻堆,同时补充水分,厌氧发酵时间为20天即可得到蚯蚓养殖基质。将基质填入反应箱中,每 立方米接种3. 5kg成熟蚯蚓,蚯蚓品种为大平2号。试验例I
下面通过对比试验证明本发明蚯蚓养殖基质对蚯蚓生长的影响。本试验共分为5组,试验组分别选取以上实施例I、实施例3和实施例5,对照组I与实施例I基本相同,所不同的在于采用全猪粪,对照组2与实施例3基本相同,所不同在于采用全牛粪,两个对照组都未加入食用菌残渣。以上5组在分别在5个2mX ImX O. 4m的木质反应箱中,接种Ikg大平2号的成熟蚯蚓,维持相同的日程管理,每2个月清理一次蚓粪,经6个月后进行统计,结果如表I所示
表I不同处理组对蚯蚓生长和繁殖的影响
M别 j蚯蚓总重(kg) j第二代蚯蚓条数(条)
实施例 I 2. 12_8480_
实施例^ 2. 229250
实施例 2. 328925
对照组I I. 826740
对照组 211. 9217080
从表I可以看出,加入食用菌残渣的基质经半年后繁殖出的二代蚯蚓条数以及蚯蚓总重明显多于未加入食用菌的对照组,表明食用菌残渣可促进蚯蚓的生长和繁殖。说明本发明利用食用菌残渣制备蚯蚓培养基质的方法对蚯蚓生长和繁殖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制备蚯蚓养殖基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清除杂质后的家畜粪便和食用菌残渣混合,进行厌氧发酵; 所述家畜粪便包括猪粪或牛粪或两者的组合; 所述食用菌残渣为栽培腐生的木生菌和/或粪生菌剩余的残渣。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制备蚯蚓养殖基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家畜粪便和食用菌残渣的质量配比为18飞8:1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制备蚯蚓养殖基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猪粪和食用菌残渣的质量配比为扩14:6。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制备蚯蚓养殖基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牛粪和食用菌残渣的质量配比为18 34:6。
5.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一种制备蚯蚓养殖基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厌氧发酵是在5(T60°C的条件下进行,发酵时间为15 30天。
6.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一种制备蚯蚓养殖基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厌氧发酵是在5(T60°C的条件下进行,发酵时间为If 22天。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制备蚯蚓养殖基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厌氧发酵是将家畜粪便和食用菌残渣混合,调节含水量为7(T80%后覆膜进行,中间每间隔3 4天翻堆一次并补水。
8.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制备蚯蚓养殖基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食用菌残渣包括木屑和石膏。
9.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制备蚯蚓养殖基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蚯蚓养殖基质内每立方米养殖I. 8 3. 5kg虫丘虫弓丨。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制备蚯蚓养殖基质的方法,该方法通过将清除杂质后的家畜粪便和食用菌残渣混合,进行厌氧发酵,得到用于培养和繁殖蚯蚓的基质,家畜粪便包括猪粪或牛粪或两者的组合,食用菌残渣为栽培腐生的木生菌和/或粪生菌剩余的残渣。本发明的方法利用家畜粪便和食用菌残渣作为培养基质饲养蚯蚓,既解决了粪便堆积、浪费的问题,防止污染环境,而且通过添加食用菌残渣提高了蚯蚓的养殖规模和生长质量,有效提高了蚯蚓的产量。
文档编号A01K67/033GK102812931SQ201210292440
公开日2012年12月12日 申请日期2012年8月17日 优先权日2012年8月17日
发明者胡锋, 宋修超, 刘满强, 焦加国, 吴迪, 李辉信 申请人:南京农业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