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捕食性瓢虫的储存及田间释放盒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 及一种捕食性瓢虫的储存及田间释放盒。
背景技术:
目前,在与昆虫学研究和资源昆虫饲养和采集、储存、释放等相关领域中,对于活的小型天敌昆虫采集后的分装,是一项经常面临的现实问题,现有的分离方法,主要是靠人为的手工进行,其中对于成虫的分离,主要靠人工并且工作量大、繁琐,特别是采集量大的情况下,成虫的分离更是困难重重。随着近年来昆虫学研究的迅猛发展,和生物防治中对天敌昆虫的大量需求,工厂化生产出的天敌昆虫储存就变的尤为重要,因此,急需一种能简单有效地工具能快速的实现昆虫饲养和采集后成虫的储存和释放。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目前的没有专门的捕食性瓢虫的储存及田间释放盒,提出了一种制作简单、使用方便、能短期存放并释放捕食性瓢虫的捕食性瓢虫的储存及田间释放盒。本发明所述的捕食性瓢虫的储存及田间释放盒,其特征在于包括盒体、格挡、无盖的立柱,所述的立柱固定在所述的盒体内,所述的格挡套在所述的立柱的底部后置于所述的盒体内部;所述的盒体包括底板、前板、后板、左侧板、右侧板,所述的前板、后板、左侧板和右侧板连接在底板上;所述的左侧板的上端连接第一挡板,所述的右侧板的上端连接第二档板,所述的第一挡板与所述的第二档板的自由端均设置凹槽,且所述的第一挡板的凹槽与所述的第二档板的凹槽共同拼接成与立柱的开口一致的通孔;所述的底板、前板、后板、左侧板、右侧板、第一挡板、第二档板相互配合,形成内空间;所述的后板的上端连接盖板;所述的格挡包括若干片隔板,所述的隔板上开孔,所述的隔板的上边缘或者下边缘设置插槽,所述的隔板通过插槽两两相互插接形成中空的格挡;所述的立柱的侧面设置条形槽,所述的立柱的高度与所述的盒体的高度一致,且所述的立柱固定在底板的与通孔相对的位置上。所述的立柱的相对的两个侧面的相同位置均设置条形槽。所述的立柱的相邻的两个侧面的条形槽的高度不同。所述的隔板的个数为4片。所述的隔板通过插槽两两相互插接形成井型的格挡。所述的隔板上的开孔个数为4个。所述的盒体的左侧板和右侧板均设置透气孔。所述的盒体、所述的立柱和所述的格挡均为正方形。所述的捕食性瓢虫的储存及田间释放盒采用卡纸粘贴制造。使用时,先将盒体的盖板、第一挡板、第二档板翻起,然后将立柱固定在底板的与通孔相对的位置上,并将插接成井型的格挡套在立柱的外侧放入盒体的内空间中即可。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能够保存少量的活体天敌昆虫,不仅能为昆虫研究的科技人员提供一个活体昆虫的存储盒,也解决了田间天敌昆虫释放的技术问题。
图I是本发明的透视图。图2是本发明的盒体的结构图(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合拢状态)。图3是本发明的盒体的结构图(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打开状态)。图4是本发明的格挡的结构图。图5是本发明的隔板的结构图。
图6是本发明的立柱的结构图。图7是本发明的盒体的展开图(其中,虚线代表折痕;阴影代表粘贴处)。图8是本发明的立柱的展开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发明参照附图实施例I本发明所述的捕食性瓢虫的储存及田间释放盒,包括盒体I、格挡2、无盖的立柱3,所述的立柱3固定在所述的盒体I内,所述的格挡2套在所述的立柱3的底部后置于所述的盒体I内部;所述的盒体I包括底板11、前板12、后板13、左侧板14、右侧板15,所述的前板12、后板13、左侧板14和右侧板15连接在底板11上;所述的左侧板14的上端连接第一挡板16,所述的右侧板15的上端连接第二档板17,所述的第一挡板16与所述的第二档板17的自由端均设置凹槽,且所述的第一挡板16的凹槽与所述的第二档板17的凹槽共同拼接成与立柱3的开口 31 —致的通孔18 ;所述的底板11、前板12、后板13、左侧板14、右侧板15、第一挡板16、第二档板17相互配合,形成内空间;所述的后板13的上端连接盖板131 ;所述的格挡2包括若干片隔板21,所述的隔板21上开孔,所述的隔板21的上边缘或者下边缘设置插槽211,所述的隔板21通过插槽211两两相互插接形成中空的格挡2 ;所述的立柱3的侧面设置条形槽31,所述的立柱3的高度与所述的盒体I的高度一致,且所述的立柱3固定在底板11的与通孔18相对的位置上。所述的立柱3的相对的两个侧面的相同位置均设置条形槽31。所述的立柱3的相邻的两个侧面的条形槽31的高度不同。所述的隔板21的个数为4片。所述的隔板21通过插槽211两两相互插接形成井型的格挡。所述的隔板21上的开孔个数为4个。所述的盒体I的左侧板14和右侧板15均设置透气孔。所述的盒体I、所述的立柱3和所述的格挡2均为正方形。所述的捕食性瓢虫的储存及田间释放盒采用卡纸制造。使用时,先将盒体I的盖板131、第一挡板16、第二档板17翻起,然后将立柱3固定在底板11的与通孔18相对的位置上,并将插接成井型的格挡2套在立柱3的外侧放入盒体I的内空间中即可。实施例2本实施例与实施例I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的捕食性瓢虫的储存及田间释放盒采用卡纸直接粘贴制成,其中卡纸的展开图见附图5、附图6、附图7,其余结构和实施方式与实施例I相同。本发明受“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资助”项目(2012CB017359)和农业部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优势天敌资源保护利用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资助。本说明书实施例所述的内容仅仅是对发明构思的实现形式的列举,本发明的保护范围的不应当被视 为仅限于实施例所陈述的具体形式,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也及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发明构思所能够想到的等同技术手段。
权利要求
1.捕食性瓢虫的储存及田间释放盒,其特征在于包括盒体、格挡、无盖的立柱,所述的立柱固定在所述的盒体内,所述的格挡套在所述的立柱的底部后置于所述的盒体内部; 所述的盒体包括底板、前板、后板、左侧板、右侧板,所述的前板、后板、左侧板和右侧板连接在底板上;所述的左侧板的上端连接第一挡板,所述的右侧板的上端连接第二档板,所述的第一挡板与所述的第二档板的自由端均设置凹槽,且所述的第一挡板的凹槽与所述的第二档板的凹槽共同拼接成与立柱的开口一致的通孔;所述的底板、前板、后板、左侧板、右侧板、第一挡板、第二档板相互配合,形成内空间;所述的后板的上端连接盖板; 所述的格挡包括若干片隔板,所述的隔板上开孔,所述的隔板的上边缘或者下边缘设置插槽,所述的隔板通过插槽两两相互插接形成中空的格挡; 所述的立柱的侧面设置条形槽,所述的立柱的高度与所述的盒体的高度一致,且所述的立柱固定在底板的与通孔相对的位置上。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捕食性瓢虫的储存及田间释放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立柱的相对的两个侧面的相同位置均设置条形槽。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捕食性瓢虫的储存及田间释放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立柱的相邻的两个侧面的条形槽的高度不同。
4.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捕食性瓢虫的储存及田间释放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隔板的个数为4片。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捕食性瓢虫的储存及田间释放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隔板通过插槽两两相互插接形成井型的格挡。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捕食性瓢虫的储存及田间释放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隔板上的开孔个数为4个。
7.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捕食性瓢虫的储存及田间释放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盒体的左侧板和右侧板均设置透气孔。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捕食性瓢虫的储存及田间释放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盒体、所述的立柱和所述的格挡均为正方形。
全文摘要
捕食性瓢虫的储存及田间释放盒,包括盒体、格挡、无盖的立柱,所述的立柱固定在所述的盒体内,所述的格挡套在所述的立柱的底部后置于所述的盒体内部;所述的盒体包括底板、前板、后板、左侧板、右侧板,所述的前板、后板、左侧板和右侧板连接在底板上;所述的格挡包括若干片隔板,所述的隔板上开孔,所述的隔板的上边缘或者下边缘设置插槽,所述的隔板通过插槽两两相互插接形成中空的格挡;所述的立柱的侧面设置条形槽,所述的立柱的高度与所述的盒体的高度一致,且所述的立柱固定在底板的与通孔相对的位置上。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能够保存少量的活体天敌昆虫,为昆虫研究的科技人员提供一个活体昆虫的存储盒,解决了田间天敌昆虫释放的问题。
文档编号A01M1/00GK102907401SQ201210341490
公开日2013年2月6日 申请日期2012年9月14日 优先权日2012年9月14日
发明者张金林, 唐斌, 金上, 王世贵, 张帆 申请人:杭州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