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象草根须的应用及象草最佳的生长土地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到象草根须的应用及象草最佳的生长土地。
背景技术:
象草原产于热带、亚热带,株高2-3米,最高的可达5米,姆公顷年产鲜草75吨-150吨,最高产量可达450吨;象草根最深可达到4米,象草的生命力极强,象草杆子放在潮湿的地上,几乎不需挖土淹埋,十天之后,在象草杆子的每ー个节杷向上的芽口上长出了嫩草,节杷的周围则向地下长出根须
发明内容
无论是铁矿、锰矿,在开采矿石之前必先建好尾砂库,尾砂库是矿山的最大投资之处,也是矿山最不安全的地方,一旦尾沙坝库溃垮,后果不堪设想,几年前山西一个铁矿尾砂库坝崩垮,砂库的烂泥淹埋了几个村庄,还淹死了数十个村民,如果在采矿之初就在分离出的尾砂泥上像种红苑一样,在尾砂泥上横直行距50公分插ー根象草杆子,姆ー根杆子留三个节把,ニ个节杷插进泥里面,一个节杷在上面长草,随着时间的推移,草苗不断长高,分枝草苗在不断增多,根越扎越深,根须也不断增多,如此ー来,烂泥沙就成了板块,即便尾砂库坝垮了,结成板块的尾沙泥也不会出现像水一祥奔流,ー泻千米、万米;在热带、亚热带的地方建尾砂库,用象草根须能使烂泥砂成形板块的办法,可使尾砂库的安全系数提高80%以上,在江河的河岸,常常会发现江边的河岸有崩垮之处,那是被大水卷走松散沙地的河岸,如果河岸上种上了象草,再大的洪水也卷不走河岸的土地,在一些大江大河、水库的周边山岭种象草,可防止水土流失或减轻水土流失;田野栽种的象草一般都是2-3米高,小河沟浅水区域河岸自然生长的象草却有4-5米高,这就是说,江河的浅水区,河岸是象草的最佳生长土地,象草高产的ニ大要素ー是水,ニ是肥,所以河沟浅水区河岸的象草,普遍都有4-5米高,中国有9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属热带亚热带的土地约占整个国土面积的50%以上,如将这些地方的江河、水沟、溪流的浅水区、河岸都利用起来种象草,无形中就增加若干个高产的大草原,为国家逐年增多的人口増加了可耕土地,为国家大力发展养牛业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美国在2012年有若干个州干旱,农作物欠收,致使国际市场粮价上扬,尤其是玉米的价格大幅上涨,严重地影响饲料成本;如果将热带亚热带江河的浅水区、河岸种象草,它的一亩鲜草产量可抵旱地几亩产量,在江河浅水区,在河岸上种象草,利用水上运象草非常便捷,我们永州市的这条湘江,10公里的距离ニ岸就有若干条支流,它的集水区便有上百平方公里,在江河的浅水区、河岸利用起来种象草,其面积远在千亩以上,可养数千头牛。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结合附图
,在矿山尾砂库的烂泥上种象草、及江河的浅水区、河岸上种象草作进ー步描述
图I I、矿山尾砂库内的烂泥砂;2、象草;3、象草的根须。图2 4、江河或小溪流河床的浅水区或河岸;5、江河中的水;2、象草。 ·
权利要求
1.ー种象草根须的应用及象草的最佳生长土地,其特征是在矿山,尤其是铁矿、锰矿,在采矿之初,就将象草像种红茹一样种在烂尾沙泥上,行距50公分一株,随时间推移草苗越长越多,根须则越长越深越长越多,它能将烂泥沙结成板块,即便发生在矿山垮尾砂库坝的情况,尾沙库内的烂尾沙泥也不会像水一样往库外奔流,ー泻千米、万米,从而最大限度将垮尾沙库的损失降至最低限度。
2.ー种象草根须的应用及象草最佳的生长土地,其特征是在沿河的两岸种象草、草根能牢牢地保护河堤的泥土不会被洪水卷走,从而能保护河堤不会崩垮;在江河两岸或水库的集水区域的山岭种象草能保护山岭的水土不易流失,不让山岭的泥沙冲进河里、水库,从而对河道、水库起到了保护作用。
3.ー种象草根须的应用及象草最佳的生长土地,其特征是在旱地种象草一般都是株高2-3米,在溪流的浅水区、两岸自然生长的象草一般都是4-5米高,这就是说,江河、溪流的浅水区、两岸是象草最佳的生长土地,我们国家幅源辽阔,利用热带、亚热带的江河浅水区域、两岸种象草,其土地面积约在仟万亩,甚至几千万亩,为大力发展养牛业创造出了一幅非常美好的前景。
全文摘要
矿山、尤其是铁矿、锰矿,采矿之前必须要先建尾砂库,尾砂库是矿山最大的投资之处,又是矿山安全隐患最大的地方;几年前,山西一个铁矿尾砂库坝垮了,库内的烂泥沙毁了上万亩粮田,淹埋了数个村庄,淹死了数十个村民;如果在采矿的同时,在烂尾砂泥上种象草,它能使烂尾砂泥结成板块,即便尾砂库坝垮了,烂尾沙泥也不会像水一样往库外奔流,一泻千米、万米;大江大河小溪流的浅水区域河岸自然生长的象草,普遍都有4-5米高,这就是说江河的浅水区、河岸是象草最佳生长的土地,它的鲜草产量是旱地鲜草产量的数倍;中国有960万平方公里,热带、亚热带地区约占整个国土面积的50%以上,如在这些江河、溪流的浅水区、河岸种象草,其土地面积约有上千万亩或数千万亩,为大力发展养牛业创造出了一个非常美好的前景,能让河流变草原、成牧场。
文档编号A01G1/00GK102823415SQ20121034722
公开日2012年12月19日 申请日期2012年9月16日 优先权日2012年9月16日
发明者唐良 申请人:唐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