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玉米马铃薯多样性种植控制马铃薯块茎蛾及亚洲玉米螟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业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的是一种利用玉米和马铃薯多样性种植控制马铃薯块茎蛾及亚洲玉米螟的方法。
背景技术:
作物间作套种在我国已有悠久的历史,我国农业1985-1995年的10年间,耕作制度措施改进对产量提高的贡献率为70%。中国之所以能用不到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世界22%的人口,创造了世界奇迹,也与间套作多熟种植分不开。这种多样性间套作具有集约利用耕地、劳力、养分、水分、光和热等资源,提高其利用率,减少病虫害,实现农业的高产高效等优点。马铃暮块莖蛾(Phthorimaea operculella Zeleller),又名马铃暮麦蛾,烟草潜叶蛾,洋芋绣虫,串皮虫,裂虫等,曾被列为国际和国内检疫对象,是马铃薯的主要害虫。原产于中美洲和南美洲的北部地区,世界上最早的记载是1854年在澳大利亚危害马铃薯,此后不断扩展蔓延,目前已传播到亚洲、欧洲、北美洲、非洲、大洋洲、中美及南美洲的90多个国家,现在已经发展成为一种世界性害虫。国内对马铃薯块茎蛾的记载最早始于1937年,陈金壁报道该害虫在广西柳州为害烟草,现已广泛分布于四川、云南、贵州、广东、广西、湖南、湖北、江西、安徽、甘肃、陕西及台湾等省(区),且发生较为普遍。该虫为植食性害虫,具有分布广,食性杂,世代多,危害重的特点。主要为害茄科植物,其中以马铃薯、爺子、烟草等受害最重,在大田和贮藏期都能为害马铃薯块茎。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 (Guenee)]是我国玉米的主要害虫,对产量和质量影响很大。一般年份春玉米受害而减产10%左右,大发生年可使玉米减产30%以上,造成巨大损失。以化学防治为主要措施控制马铃薯块茎蛾和玉米螟方法已有很多报道。如赵中华报导2007年我国马铃薯病虫害的发生概况与防治对策;朱国庆等报导四川省西昌地区马铃薯块茎蛾的危害情况及防治办法;刘晓峰、王俊报道山东新民市玉米螟发生规律与防治对策;孙建武报道安徽省灵璧县玉米螟发生的新特点及防治对策;李立志等报导玉米螟的发生与测报;李正跃和卢美榕报导有效积温法在云南亚洲玉米螟Ostriniafurnacalis (Guenee)研究上的应用。用作物多样性种植来防治马铃薯块莖蛾及亚洲玉米螟的方法,目前还未见报导。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玉米马铃薯多样性种植控制马铃薯块茎蛾及亚洲玉米螟的方法。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玉米马铃薯多样性种植控制马铃薯块茎蛾及亚洲玉米螟的方法,采用马铃薯与玉米同时播种或先播种马铃薯后播种玉米两种方式。所述的方法,采用2行玉米、2行马铃薯模式,2行玉米、2行马铃薯模式播幅为2m,玉米、马铃薯行距O. 5m,玉米株距O. 20-0. 25m,马铃薯塘距O. 25-0. 3m,玉米、马铃薯密度分别为每亩2700-3300株和2300-2900塘;玉米及马铃薯均按上述规格开沟后播种、施底肥、盖土,每两行玉米起垄约20厘米高后覆盖地膜;干旱情况下每塘玉米浇水lKg,玉米每塘播2粒,种植深度4-6cm;底肥一般每亩施优质腐熟农家肥1500-2000Kg,复混肥(N : P : K为10 10 10)80-100Kg。所述的方法,地膜玉米出苗后要适时破膜放苗,三叶一心后按照“去弱留壮,去小留大、去病留健、去杂留纯”原则进行间苗,发现地膜有破损的地方,要及时用土封严;还应根据植株长势适时追肥,一般在大喇叭口期及抽雄期各追肥一次,第一次每亩追尿素15-20Kg,第二次30-40Kg ;追肥应距根部10-15cm,严防肥害发生,同时盖严土,以确保高肥效;马铃薯出苗I个月后进行第一次中耕、培土,团棵期进行第二次中耕、培土,生长后期如出现叶色发黄等脱肥现象,需喷施磷酸二氢钾等页面肥防止早衰。采用上述方案,按照收获的薯块数量及储藏后出成虫数计算,玉米马铃薯多样性种植控治马铃薯块茎蛾的效果达53%至65% (见表I :2009年防效为52. 94%,2010年防效为65. 42% );按照玉米收获时剖开玉米杆查到的杆内幼虫数量计算,玉米马铃薯多样性种植控治玉米螟的效果达38%至43% (见表2 2009年防效为42. 86%,2010年防效为37. 04% )。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2. 2. I品种选择与种植节令选择株型紧凑、双穗率高、株高中等的大穗型玉米品种及株型紧凑、署形好、耐荫性强、品质好的马铃薯品种,于3月5-15日,土温稳定达到10°C以上时播种。可采用马铃薯与玉米同时播种或先播种马铃薯后播种玉米两种方式,种薯用30-50克的脱毒小整薯最好。2. 2. 2种植方式玉米、马铃薯多样性种植采用2行玉米2行马铃薯模式对控制马铃薯块茎蛾及玉米螟效果最好。2行玉米2行马铃薯模式播幅为2m,玉米、马铃薯行距O. 5m,玉米株距
O.20-0. 25m,马铃薯塘(株)距O. 25-0. 3m,玉米、马铃薯密度分别为每亩2700-3300株和2300-2900 塘。玉米及马铃薯均按上述规格开沟后播种、施底肥、盖土,每两行玉米起垄约20厘米高后覆盖地膜。干旱情况下每塘玉米浇水lKg,玉米每塘播2粒,种植深度4-6cm。底肥一般每亩施优质腐熟农家肥1500-2000Kg,复混肥(N : P : K为10 : 10 10)80_100Kg。2. 2. 3田间管理2. 2. 3. I玉米适时放苗、间苗、定苗及施肥地膜玉米出苗后要适时破膜放苗,三叶一心后按照“去弱留壮,去小留大、去病留健、去杂留纯”原则进行间苗,发现地膜有破损的地方,要及时用土封严。还应根据植株长势适时追肥,一般在大喇叭口期及抽雄期各追肥一次,第一次每亩追尿素15-20Kg,第二次
4CN 102907225 A
书
明
说
3/4页
30-40Kg。追肥应距根部10-15cm,严防肥害发生,同时盖严土,以确保高肥效。2. 2. 3. 2 中耕管理马铃薯出苗I个月后进行第一次中耕、培土,团棵期进行第二次中耕、培土,生长 后期如出现叶色发黄等脱肥现象,需喷施磷酸二氢钾等页面肥防止早衰。2. 3. I玉米马铃薯多样性种植对马铃薯块茎蛾及亚洲玉米螟具有显著的控制作用。玉米马铃薯多样性种植提高了土地利用率,控制了马铃薯主要害虫马铃薯块茎蛾及玉米主要害虫亚洲玉米螟,减少了生产成本,同时又保护了农业生态环境。发明人研究发现,玉米马铃薯多样性种植控治马铃薯块茎蛾的效果达53%至65%、控治玉米螟的效果达38%至 43%。按照收获的薯块数量及储藏后出成虫数计算,玉米马铃薯多样性种植控治马铃薯块茎蛾的效果达53%至65% (见表I :2009年防效为52. 94%、2010年防效为65. 42% );按照玉米收获时剖开玉米杆查到的杆内幼虫数量计算,玉米马铃薯多样性种植控治玉米螟的效果达38%至43% (见表2 :2009年防效为42. 86%、2010年防效为37.04% )。表I.玉米马铃薯多样性种植对马铃薯块茎蛾危害的控制效果
年份处理IIIIII均数防效(10·2)ΟΛΛΟ2:23.335.005.004.4452.94ZUUV 十单作15.006.676.679.44ΛΛ1 A2:216.1017.6727.9520.5865.42ZU IU 千单作57.5585.0135.9359.490.00表I中的2:2表示2行玉米2行马铃薯种植模式,I、II、III栏数据为调查的三个小区的百株虫量,均数为百株虫量的平均数,从表中可以看出2009年马铃薯块茎蛾危害较轻,多样性种植与马铃薯单作相比防治效果达52. 94% ;2010年马铃薯块茎蛾危害较重,多样性种植与马铃薯单作相比防治效果达65. 42%。表2.玉米马铃薯多样性种植对亚洲玉米螟的控制效果
年份处理IIIIII均数防效(10·2)2:22242.6742.862U09单作6444.672:23.333.331.672.7837.50201D 牛-单作553.334.44
表2中的2:2亦表示2行玉米2行马铃薯种植模式,I、II、III栏数据为玉米收获时剖开玉米杆调查的三个小区的百株玉米杆内的玉米螟虫量,均数为百株虫量的平均数,从表中可以看出2009及2010两年玉米螟危害情况相似,多样性种植的防治效果分别为42. 86% 和 37. 50%。应当理解的是,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而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玉米马铃薯多样性种植控制马铃薯块茎蛾及亚洲玉米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马铃薯与玉米同时播种或先播种马铃薯后播种玉米两种方式。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2行玉米、2行马铃薯模式,2行玉米、2行马铃薯模式播幅为2m,玉米、马铃薯行距O. 5m,玉米株距O. 20-0. 25m,马铃薯塘距O.25-0. 3m,玉米、马铃薯密度分别为每亩2700-3300株和2300-2900塘;玉米及马铃薯均按上述规格开沟后播种、施底肥、盖土,每两行玉米起垄约20厘米高后覆盖地膜;干旱情况下每塘玉米浇水lKg,玉米每塘播2粒,种植深度4-6cm ;底肥一般每亩施优质腐熟农家肥1500-2000Kg,复混肥(N : P : K 为 10 : 10 10)80_100Kg。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地膜玉米出苗后要适时破膜放苗,三叶一心后按照“去弱留壮,去小留大、去病留健、去杂留纯”原则进行间苗,发现地膜有破损的地方,要及时用土封严;还应根据植株长势适时追肥,一般在大喇叭口期及抽雄期各追肥一次,第一次每亩追尿素15-20Kg,第二次30-40Kg ;追肥应距根部10-15cm,严防肥害发生,同时盖严土,以确保高肥效;马铃薯出苗I个月后进行第一次中耕、培土,团棵期进行第二次中耕、培土,生长后期如出现叶色发黄等脱肥现象,需喷施磷酸二氢钾等页面肥防止早衰。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玉米马铃薯多样性种植控制马铃薯块茎蛾及亚洲玉米螟的方法,采用马铃薯与玉米同时播种或先播种马铃薯后播种玉米两种方式。采用本发明的方法,按照收获的薯块数量及储藏后出成虫数计算,玉米马铃薯多样性种植控治马铃薯块茎蛾的效果达53%至65%;按照玉米收获时剖开玉米秆查到的秆内幼虫数量计算,玉米马铃薯多样性种植控治玉米螟的效果达38%至43%。
文档编号A01C21/00GK102907225SQ20121038086
公开日2013年2月6日 申请日期2012年9月17日 优先权日2012年9月17日
发明者严乃胜, 李正跃, 陈斌, 桂富荣, 吴道慧 申请人:云南农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