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宽幅渗水地膜波浪形覆盖集流栽培技术模式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作物栽培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宽幅渗水地膜波浪形覆盖集流栽培技术模式。
背景技术:
地膜覆盖能够保持水分和提高地温是一项重要的栽培技术,对提高冷凉干旱区农作物产量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我国地膜覆盖面积I亿亩以上,主要分布在华北、东北和西北地区。试验表明随着地膜宽度的增加,其保持水分和提高地温的能力增强。目前,生产上普遍采用的地膜宽度为800mm到1200mm。若将地膜宽度增加到1200mm以上,虽然能显著提高地温,但雨水不容易进入膜下,造成雨水资源的浪费,而且还不利于作物根系的呼 吸,影响产量的提高。自1998年我们发明出渗水地膜(ZL98119892. 9)以来,解决了宽幅地膜的透气、渗水和增温问题,将地膜的宽度增加到1400mm,产量得到了显著提高。渗水地膜的应用水平在逐年提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进一步提高干旱冷凉地区的光热水气资源利用率,大幅度增加单位面积农作物产量,提供提供宽幅渗水地膜波浪形覆盖集流栽培技术模式。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宽幅渗水地膜波浪形覆盖集流栽培技术模式,使用渗水地膜,其特征是在田里起垄若干行,在垄峰上顺垄开垄顶凹槽,该垄顶凹槽槽底高于两垄之间的垄槽槽底,开厢宽度1300mm,地膜宽度大于1600mm,采取波浪形覆盖,在膜上垄顶凹槽处打孔下种,并少量覆土。所述垄数根据作物种类而定,中密度作物为4行,高密度作物为5行。采用本发明带来的有益效果经试验采用本发明技术方案种植100亩大丰26号玉米平均单产为785kg/mu,而采用800mm幅宽普通地膜的大丰26号玉米平均单产仅为602kg/mu,增产幅度达到30. 4%。增产原因出苗全、地温增加,土壤含水量增加、成熟度好。经试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种植600亩张杂谷6号谷子平均单产为610kg/mu,而采用800mm幅宽普通地膜的张杂谷6号谷子平均单产仅为264kg/mu,增产幅度达到131.1%。增产原因出苗全、地温增加,土壤含水量增加、成熟早、成熟度好。而普通地膜覆盖产量低的原因是出苗不全、空穴率高达51%、土壤含水量低、成熟晚。经试验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种植50亩强盛51号玉米,并和50亩双垄沟覆盖技术模式作对比。经测定产量结果是采用本发明种植的强盛51号玉米平均单产为995kg/mu,而采用1200mm幅宽普通地膜双垄沟覆盖技术模式的强盛51号玉米平均单产为785kg/mu,增产幅度达到26.8%。增产原因出苗全、地温增加,土壤含水量增加、成熟度好。而采用普通地膜双垄沟覆盖技术模式的主要缺陷是出苗率低,缺苗率高达25%,其原因是普通地膜双垄沟覆盖技术模式将种子打孔播种在垄沟下部后埋土,在出苗前遇到了降水,集流到底部的雨水风干后板结严重,尽管采取了人工辅助措施,仍然有25%的缺苗。主要参数比较
如下
权利要求
1.宽幅渗水地膜波浪形覆盖集流栽培技术模式,使用渗水地膜,其特征是在田里起垄若干行,在垄峰上顺垄开垄顶凹槽(1),该垄顶凹槽(I)槽底高于两垄之间的垄槽(2)槽底,开厢宽度1300mm,地膜宽度大于1600mm,采取波浪形覆盖,在膜上垄顶凹槽(I)处打孔(3)下种,并少量覆土。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宽幅渗水地膜波浪形覆盖集流栽培技术模式,其特征是所述垄数根据作物种类而定,中密度作物为4行,高密度作物为5行。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的宽幅渗水地膜波浪形覆盖集流栽培技术模式,属于农作物栽培技术领域,其目的是进一步提高干旱冷凉地区的光热水气资源利用率,大幅度增加单位面积农作物产量,其特点是在田里起垄若干行,在垄峰上顺垄开垄顶凹槽,该垄顶凹槽槽底高于两垄之间的垄槽槽底,开厢宽度1300mm,地膜宽度大于1600mm,采取波浪形覆盖,在膜上垄顶凹槽处打孔下种,并少量覆土。所述垄数根据作物种类而定,中密度作物为4行,高密度作物为5行,所述地膜为宽幅渗水地膜。本发明出苗全、地温增加,土壤含水量增加、成熟度好。
文档编号A01G1/00GK102860214SQ20121039033
公开日2013年1月9日 申请日期2012年10月15日 优先权日2012年10月15日
发明者姚建民, 秦作栋, 杨瑞平, 卫一超, 姚媛媛, 杨永刚 申请人:山西三水渗水膜科技发展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