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甘蔗种茎包衣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1052阅读:53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甘蔗种茎包衣剂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植物种植领域,涉及一种包衣剂,具体是一种甘蔗种茎包衣剂。
背景技术
甘蔗是无性繁殖作物,种植时需将种茎砍成单芽或双芽段,然后放入植蔗沟内再覆土。由于甘蔗的病虫害种类多,危害重,种茎大,携带病原物的几率高,常常是许多重要病虫害的初侵染源,尤其是砍种时留下的切口,不仅是病虫害的侵染入口,而且切口容易造成甘蔗种茎水分流失,特别是在长期干旱时,种茎失水,严重影响出苗,造成产量下降。甘蔗在萌发出土期也是许多土传病害和虫害侵染的对象,在病害方面,主要受由留存在土壤中的病菌或感病种苗及其他感病寄主传播的凤梨病的影响,病菌通过切口侵染甘蔗种苗,使其不能萌发,轻度感病,虽可萌发生长,但生长势弱,病情发展到一定程度,植株死亡,常造成烂芽,枯心或成片死苗,对甘蔗产量影响极大。甘蔗害虫种类繁多,甘蔗生长不同时期受不同虫害威胁,对甘蔗产量及质量均有很大影响,危害苗期的主要害虫有甘蔗螟虫、蔗龟、白蚁等,主要啃食根茎和入侵生长点部位,造成枯心苗。因此,防病,防虫壮苗,是甘蔗生产中苗期阶段的关键问题和技术管理的核心。人们为了提高出苗数和保障全苗,通常采用的是增加播种量的方法。但这种方法既浪费种苗,又不能消除病虫害及逆境的影响。针对这些情况,播种前种茎处理技术应运而生。种茎处理的方法有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是化学法,即用杀菌剂、杀虫剂、植物生长调节剂等药剂对种茎进行处理。在甘蔗种植上一般主要是在播种前采用生石灰水泡种、多菌灵、甲基托布津等杀菌剂浸种,在种植时撒施杀虫剂于植蔗沟中,以防治苗期病虫害的发生,或在幼苗期多次施药控制。这些方法对甘蔗病虫害的防治都起到了较好的效果,但因使用的化学药剂单一,往往针对一种主要生产问题,难以达到同时解决多种生产问题的综合效果。而且,种茎药剂处理一般药效时间短,因而效果有限。种衣剂是将解决作物生产问题的一种或多种活性成分与相应的助剂按一定的比例和步骤配制在一起,可在种子表面形成具有一定强度和通航性保护层膜的复合型农药制齐U,是一种新的种子处理技术,目前在水稻、小麦、玉米、棉花、甜菜、马铃薯等作物上已经得到广泛应用,对防治地下害虫、蚜虫、蓟马等农业昆虫以及土传性病害效果显著,而且省时,省工,与其它施药技术相比污染相对较少。种衣技术是种子化学处理的关键技术之一,但关键是针对作物种子结构和种苗期生产问题而研制专用型种衣剂。经检索,目前还没有专门针对甘蔗种茎特点和甘蔗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期的病虫害问题的甘蔗专用型种衣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甘蔗种茎包衣剂,能有效地防治甘蔗苗期因种茎携带或土壤带菌引起的凤梨病和虫害引起枯心苗等病虫害问题,提高出苗率和分蘖率,提高幼苗抗逆性,可在甘蔗种茎上特别是在甘蔗种茎切口处形成一层膜,有效减少甘蔗种茎的水分流失,达到抗旱保苗的作用,同时,能及时给予补充微量元素肥料和植物生长调节剂,提高种苗发芽率和分蘖率,减少枯心苗发生率,从而提高甘蔗产量。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一种甘蔗种茎包衣剂,是将杀菌剂、杀虫剂、植物生长调节剂、植物微量元素肥料、成膜剂、分散剂和着色剂溶解于水并搅拌均匀而制得,其中按重量百分比计各组分的含量为杀菌剂O. 05 O. 5%、杀虫剂O. 05 O. 2%、植物生长调节剂O. I O. 5%、植物微量元素肥料I 5%、成膜剂I 5%、分散剂I I. 5%、着色剂I 3%,余量为水。所述植物生长调节剂是由萘乙酸和复硝酚钠以任 意比组合而成。所述植物微量元素肥料包括锌肥、锰肥和钥肥,其之间的比例为任意比。所述杀菌剂是50%多菌灵或70%甲基托布津。所述杀虫剂是杀虫双、杜邦康宽、毒死蜱或辛硫磷的两两组合。所述锌肥为硫酸锌,锰肥为硫酸锰,钥肥为钥酸胺。所述成膜剂是羧甲基纤维素钠。所述分散剂为木质素磺酸钠。所述着色剂即警戒色是碱性大红。一种上述甘蔗种茎包衣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下述步骤第一步、将杀菌剂、杀虫剂、植物生长调节剂、植物微量元素肥料溶于水中,搅拌均匀,制得活性组分溶液。第二步、将成膜剂和分散剂溶于另一部分水中使其完全溶解,再加入警戒色剂搅拌均匀,制得成膜剂溶液。第三步、将步骤I)、步骤2)所得溶液混合,并定容使各成分达到规定的含量,搅拌均匀制得胶状甘蔗种茎包衣剂。本发明所提供的甘蔗种茎包衣剂主要用于甘蔗播种前的种茎包衣,其中添加的活性物质,如添加的杀菌剂(多菌灵和甲基托布津),是内吸性杀菌剂,具有高效、低毒和广谱等特点,对甘蔗凤梨病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如添加的杀虫剂(杀虫双或杜邦康宽和毒死蜱或辛硫磷的组合),前者(杀虫双或杜邦康宽)对害虫具有胃毒、触杀、内吸作用,并有一定的熏蒸和杀卵作用,可有效防治甘蔗螟虫的危害,后者(毒死蜱或辛硫磷)是广谱的有机磷杀虫剂,具有触杀、胃毒作用,有一定的熏蒸作用。对小地老虎、金针虫、蛴螬、白蚁、蝼蛄等防效出色,控制期长,一般药效可达两个多月;如添加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奈乙酸和复硝酚钠)能促进细胞分裂,诱导生根,发芽、抵制病原菌的侵扰,使幼苗健壮;如添加的植物微量元素肥料(硫酸锌、硫酸锰和钥酸胺)能有效提高叶绿素含量,增强光合作用;同时,该种衣剂覆盖在种茎表面,能立即固化成膜,在土壤中遇水只能吸胀而不会被溶解,从而使药剂和微肥缓慢释放,延长了药效期,从而增加了防治效果,使幼苗健壮生长,具有提高种芽萌发和促进幼苗生长以及提高植株抗逆性等作用。本发明工艺简单,将多种活性成分进行配伍,能有效地防治甘蔗苗期病虫害问题,提高出苗率和分蘖率,提高幼苗抗逆性,可在甘蔗种茎上特别是在甘蔗种茎切口处形成一层膜,有效减少甘蔗种茎的水分流失,达到抗旱保苗的作用,同时,能及时给予补充微量元素肥料和植物生长调节剂,提闻种苗发芽率和分葉率,减少枯心苗发生率,从而提闻甘鹿广量,为甘蔗产业的发展提供保障。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下列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的实验方法,通常按照常规条件,或按照制造厂商所建议的条件。实施例一原料50%多菌灵O. 15 kg ;杀虫双O. I kg ;毒死蜱O. 05 kg ;奈乙酸O. 04 kg ;复硝酹钠O. 06 kg ;硫酸锌O. 4 kg ;硫酸猛O. 5 kg;钥酸胺O. 5 kg ;羧甲基纤维素钠2 kg;木质素磺酸钠I. 5 kg ;碱性大红I kg ;水93. 7 kg。制备工艺I、将杀菌剂(50%多菌灵)、杀虫剂(杀虫双、毒死蜱)、植物生长调节剂(奈乙酸、复 硝酚钠)、植物微量元素肥料(硫酸锌、硫酸锰、钥酸胺)溶于水中,搅拌均匀,制得活性组分溶液。2、将成膜剂溶(羧甲基纤维素钠)和分散剂(木质素磺酸钠)溶于另一部分水中使其完全溶解,再加入着色剂(碱性大红)搅拌均匀,制得成膜剂溶液。3、将步骤I)、步骤2)所得溶液混合,将剩余的水加入到混合液中搅拌均匀制得胶状甘蔗种茎包衣剂。实施例二原料70%甲基托布津O. I kg ;杀虫双O. I kg ;毒死蜱O. 06 kg ;奈乙酸O. 08 kg ;复硝酹钠O. 06 kg;硫酸锌O. 4 kg;硫酸猛O. 8 kg;钥酸胺O. 4 kg;羧甲基纤维素钠2 kg;木质素磺酸钠I. 5 kg ;碱性大红2 kg ;水92. 5 kg。制备方法同实施例一。实施例三原料50%多菌灵O. 25 kg ;杀虫双O. I kg ;辛硫磷O. 05kg ;奈乙酸O. 12 kg ;复硝酹钠O. 08 kg ;硫酸锌I. 4 kg ;硫酸猛O. 8 kg ;钥酸胺O. 8 kg ;羧甲基纤维素钠3 kg ;木质素磺酸钠I. O kg ;碱性大红2. 5 kg ;水89. 9kg。制备方法同实施例一。实施例四原料:70%甲基托布津O. 3 kg ;杀虫双O. I kg ;辛硫磷O. 08 kg ;奈乙酸O. 06 kg ;复硝酹钠O. 06 kg;硫酸锌O. 8 kg;硫酸猛I. 2 kg;钥酸胺O. 8 kg;羧甲基纤维素钠4 kg;木质素磺酸钠I. 5 kg ;碱性大红I kg ;水90. I kg ο制备方法同实施例一。实施例五原料:50%多菌灵O. 45 kg ;杜邦康宽O. 05 kg ;辛硫磷O. 07kg ;奈乙酸O. 18 kg ;复硝酹钠O. 25 kg ;硫酸锌I. 3 kg ;硫酸猛I. O kg ;钥酸胺I. 5 kg ;羧甲基纤维素钠3 kg ;木质素磺酸钠I. O kg ;碱性大红3 kg ;水88. 2kg。制备方法同实施例一。实施例六原料70%甲基托布津O. 15 kg ;杜邦康宽O. 07 kg ;辛硫磷O. 07 kg ;奈乙酸O. 13kg;复硝酹钠O. 08 kg ;硫酸锌O. 6 kg ;硫酸猛O. 5 kg;钥酸胺O. 8 kg ;羧甲基纤维素钠2 kg ;木质素磺酸钠I. 5 kg ;碱性大红I kg ;水93. I kg。制备方法同实施例一。实施例七原料50%多菌灵O. 25 kg ;杜邦康宽O. 05 kg ;毒死蜱O. 08 kg ;奈乙酸O. 08 kg ;复硝酹钠O. 04 kg ;硫酸锌O. 4 kg ;硫酸猛O. 6 kg ;钥酸胺O. 5 kg ;羧甲基纤维素钠3 kg ;木质素磺酸钠I. O kg ;碱性大红2 kg ;水92 kg ο制备方法同实施例一。实施例八原料70%甲基托布津O. 35 kg ;杜邦康宽O. 08 kg ;毒死蜱O. 07 kg ;奈乙酸O. 14kg ;复硝酹钠O. 16 kg ;硫酸锌I. 5 kg ;硫酸猛O. 9 kg ;钥酸胺I. O kg ;羧甲基纤维素钠4kg ;木质素磺酸钠I. 5 kg ;碱性大红2 kg,水88. 3 kg。制备方法同实施例一。试验方法一、拌种将甘蔗种茎砍成双芽段,与配制好的各类种衣剂分别拌种,5分钟后取出,自然晾干后种植,各实例做好标记。对照种茎不用拌种处理,常规种植。二、田间栽培 拌种后的种茎按常规方法种植,试验采用随机区组排列,每个处理3次重复。行距为I. O m,行长10.0 m,5行区,小区面积50 m2,每行下种25段双芽苗,四周设保护行。三、效果测定I、出苗率开始出苗后,每隔15天调查一次试验区的出苗数,直至出苗结束,计算其出苗率和出苗势。2、茎蘖数自分蘖开始,每隔15天调查一次试验区的茎蘖数,根据基本苗和茎蘖数计算分蘖率。3、枯心苗率调查试验区的枯心苗数,计算其枯心苗率。4、蔗产量调查试验区的有效茎数,同时选择有代表性的蔗株,顺序调查20株的株高和蔗茎中部的茎径,计算平均株高和平均茎径,根据公式单茎重=株高X茎径2XO. 785/1000计算单茎重;蔗产量=有效茎数X单茎重。试验数据及结果见表1-3。表I出苗数、分蘖数和枯心苗数统计表
权利要求
1.一种甘蔗种茎包衣剂,其特征是将杀菌剂、杀虫剂、植物生长调节剂、植物微量元素肥料、成膜剂、分散剂和着色剂溶解于水并搅拌均匀而制得,其中按重量百分比计各组分的含量为杀菌剂O. 05 O. 5%、杀虫剂O. 05 O. 2%、植物生长调节剂O. I O. 5%、植物微量元素肥料I 5%、成膜剂I 5%、分散剂I I. 5%、着色剂I 3%,余量为水;所述植物生长调节剂是由萘乙酸和复硝酚钠以任意比组合而成;所述植物微量元素肥料包括锌肥、锰肥和钥肥,其之间的比例为任意比。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甘蔗种茎包衣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杀菌剂是50%多菌灵或70%甲基托布津。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甘蔗种茎包衣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杀虫剂是杀虫双、杜邦康 宽、毒死蜱或辛硫磷的两两组合。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甘蔗种茎包衣剂,其特征在于所述锌肥为硫酸锌,锰肥为硫酸锰,钥肥为钥酸胺。
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甘蔗种茎包衣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成膜剂是羧甲基纤维素钠。
6.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甘蔗种茎包衣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散剂为木质素磺酸钠。
7.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甘蔗种茎包衣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着色剂是碱性大红。
8.—种权利要求I所述的甘蔗种茎包衣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述步骤 第一步、将杀菌剂、杀虫剂、植物生长调节剂、植物微量元素肥料溶于水中,搅拌均匀,制得活性组分溶液。
第二步、将成膜剂溶和分散剂溶于另一部分水中使其完全溶解,再加入警戒色剂搅拌均匀,制得成膜剂溶液。
第三步、将步骤I)、步骤2)所得溶液混合,并定容使各成分达到规定的含量,搅拌均匀制得胶状甘蔗种茎包衣剂。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甘蔗种茎包衣剂,是将杀菌剂、杀虫剂、植物生长调节剂、植物微量元素肥料、成膜剂、分散剂和着色剂溶解于水并搅拌均匀而制得。本发明工艺简单,将多种活性成分进行配伍,能有效地防治甘蔗苗期病虫害问题,提高出苗率和分蘖率,提高幼苗抗逆性,可在甘蔗种茎上特别是在甘蔗种茎切口处形成一层膜,有效减少甘蔗种茎的水分流失,达到抗旱保苗的作用,同时,能及时给予补充微量元素肥料和植物生长调节剂,提高种苗发芽率和分蘖率,减少枯心苗发生率,从而提高甘蔗产量,为甘蔗产业的发展提供保障。
文档编号C05G3/02GK102924166SQ20121040563
公开日2013年2月13日 申请日期2012年10月23日 优先权日2012年10月23日
发明者蔡文伟, 杨本鹏, 伍苏然, 张树珍, 曾军, 武媛丽, 谭贤教 申请人: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生物技术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