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西亚高山低效云杉人工幼林的改造方法

文档序号:210164阅读:31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川西亚高山低效云杉人工幼林的改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退化林分改造技术,特别涉及一种低效云杉幼林的改造方法。
背景技术
在川西亚高山林区的采伐迹地上,主要采用云杉(/7Zcea asperaia)进行人工造林,营造了大面积的人工纯林。但由于抚育措施不力和灌木及阔叶先锋树种侵入人工幼林,造成了林内灌木茂密、通风较差、光照不足,从而导致了人工幼林林木死亡率高、生长缓慢、林分更新困难的状况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川西亚高山低效幼龄云杉林的改造方法,将低效幼龄云杉林改造为优质云杉林,使林地中的立地条件和林木生长得到改善,从而提高云杉林的林分质量和经济效益。本发明的川西亚高山低效云杉幼林的改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抚育疏伐
通过疏伐、透光抚育、清除灌木和杂草等措施,改善林分的种类组成和光照条件;伐除受害木,受害木数量较多时,要适当保留受害较轻的林木,使林分郁闭度至少保持在O. 4以上;于每年雨季前清除分叉木、弯曲木、折损木、病虫害木、衰弱木等;清除云杉树冠投影外
O.5 m范围内的灌木和杂草,但保留云杉的幼龄个体以及有培育前途的阔叶树种,将清除的树木枝条和灌木残体清运出林外,在清运时,需要避免造成幼树损伤;对云杉进行修枝,保留树冠占全树高的1/2左右,保留主干上的粗大侧枝,但与主梢竞争的侧梢需要修除,以促进主干生长;
(2)补植
为了蓄水保水,选择春雨来临前在川西亚高山低效云杉幼林中抚育间伐后的空地中挖穴整地;采用人工植苗,在3月初至4月初选择阴天、雨后或土壤墒情较好时进行植苗,苗穴规格40 cm X 40 cm X 40 cm,株行距I m X I. 5 m ;苗木米用本地培育的健壮、无病虫害、4年生云杉实生苗;
(3)补植苗木的抚育
在植苗后的一个月和以后每个季度末,对新植苗木周围O. 4 m范围内新长出的杂草和灌木进行清除,以利于苗木的生长;
(4)林分管理
对林地实施持续性的综合管理,注意保护补植的苗木,控制林分密度,防止病虫害和林火的发生,禁止放牧、樵采等干扰。本发明取得的积极效果是通过抚育中小径级云杉、疏伐受害木、清除杂草灌木、修枝、人工补植4年生云杉幼苗、抚育补植幼苗、林分管理等方式,改善了林分结构、物种组成和林分立地条件,显著促进了树木的存活和生长。本发明提高了低效云杉人工幼林的林分质量和经济效益,将在川西亚高山低效人工幼林改造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附图为实施例中抚育区(经过了 3年的持续抚育间伐措施)和对照区(没有采取任何抚育措施)云杉树木的胸径、地径、树高和冠幅平均值的对比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
实施例实施地点位于四川省理县杂谷脑镇胆扎木沟的蚂蝗坡,海拔2560 m,坡向向东,坡度约为30°。 (I)川西亚高山低效云杉幼林的抚育疏伐
在整地前采取综合的抚育措施;通过疏伐、透光抚育、清除灌木和杂草等措施,改善该林分的种类组成和光照条件;伐除受害木,受害木数量较多时,要适当保留受害较轻的林木,使林分郁闭度至少保持在O. 4以上;于每年雨季前清除分叉木、弯曲木、折损木、病虫害木、衰弱木等;清除云杉树冠投影外O. 5 m范围内的灌木和杂草,但保留云杉的幼龄个体以及有培育前途的阔叶树种,将清除的枝条、灌木、杂草等残体清运出林外,在清运时,需要避免造成幼树损伤;对石·杉进行修枝,保留树诞占全树闻的1/2左右,保留主干上的粗大侧枝,但与主梢竞争的侧梢需要修除,以促进主干生长。(2)整地和补植
整地时清除部分灌木和杂草;为了蓄水保水,选择春雨来临前在川西亚高山低效云杉幼林抚育间伐林地中挖穴整地;采用人工植苗,在3月初至4月初选择阴天,雨后或土壤墒情较好时进行植苗,苗穴规格40 cm X 40 cm X 40 cm,株行距I m X I. 5 m ;苗木采用本地培育的健壮、无病虫害、4年生云杉苗。(3)林地抚育管理
在植苗后的一个月和以后每个季度末,对新植苗木周围O. 5 m范围内新长出的杂草和灌木进行清除,以利于苗木的生长。对林地实施严格管理,防止病虫害和林火的发生,禁止放牧、樵采等干扰。(4)积极效果
在种植时间、立地条件、林龄相同的地段,调查了抚育区(经过了 3年的持续抚育间伐措施)和对照区(没有采取任何抚育措施)云杉树木的胸径、地径、树高、冠幅等指标,其中抚育区共调查了 160株个体,对照区共调查了 273株个体。采用了单侧 检验法(〃 =O. 025)比较了抚育区和对照区云杉个体胸径、地径、树高、冠幅大小,结果表明抚育区树木的各项指标均显著大于对照区的各项指标(P < O. 025)(见附图)。抚育区和对照区云杉的平均胸径分别为3. 83 土 0.10 cm和3. 50±0. 12 cm,抚育后林木胸径比未抚育林木的胸径大9. 43% ;平均地径分别为5. 52 土 O. 13 cm和5. 12 土 O. 15 cm,抚育后林木地径比未抚育林木的地径大7. 81% ;平均树高分别为2. 39 土 O. 05 m和2. 27 ±0. 05 m,抚育后林木树高比未抚育林木的树闻多5. 29% ;平均冠幅分别为2. 26 ±0.11 1112和1.72 ±0.09 m2,抚育后林木冠幅比未抚 育的林木冠幅大31. 40%,这说明本发明技术显著促进了林木的生长。
权利要求
1.一种川西亚高山低效云杉人工幼林的改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抚育疏伐 通过疏伐、透光抚育、清除灌木和杂草等措施,改善林分的种类组成和光照条件;伐除受害木,受害木数量较多时,要适当保留受害较轻的林木,使林分郁闭度至少保持在0.4以上;于每年雨季前清除分叉木、弯曲木、折损木、病虫害木、衰弱木等;清除云杉树冠投影外O.5 m范围内的灌木和杂草,但保留云杉的幼龄个体以及有培育前途的阔叶树种,将清除的树木枝条和灌木残体清运出林外,在清运时,需要避免造成幼树损伤;对云杉进行修枝,保留树冠占全树高的1/2左右,保留主干上的粗大侧枝,但与主梢竞争的侧梢需要修除,以促进主干生长; (2)补植 为了蓄水保水,选择春雨来临前在川西亚高山低效云杉幼林中抚育间伐后的空地中挖穴整地;采用人工植苗,在3月初至4月初选择阴天、雨后或土壤墒情较好时进行植苗,苗穴规格40 cm X 40 cm X 40 cm,株行距I m X I. 5 m ;苗木米用本地培育的健壮、无病虫害、4年生云杉苗; (3)补植苗木的抚育 在植苗后的一个月和以后每个季度末,对新植苗木周围O. 4 m范围内新长出的杂草和灌木进行清除,以利于苗木的生长; (4)林分管理 对林地实施持续性的综合管理,注意保护补植的苗木,控制林分密度,防止病虫害和林火的发生,禁止放牧、樵采等干扰。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川西亚高山低效人工云杉幼林的改造方法。在川西亚高山林区的采伐迹地上,主要采用云杉营造了大面积的人工纯林,但由于抚育措施不力和灌木及阔叶先锋树种侵入人工幼林,造成了林内灌木茂密、通风较差、光照不足,从而导致了人工幼林林木死亡率高、生长缓慢、林分更新困难的状况。本发明通过疏伐、透光抚育、修枝、清除目标树种树冠投影外0.5m范围内的杂草灌木、补植4年生云杉实生苗、苗木抚育、林分管理等技术手段,改善了林分结构、物种组成和林分立地条件,显著促进了树木的存活和生长。本发明提高了低效云杉人工幼林的林分质量和经济效益,将在川西亚高山低效人工幼林改造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文档编号A01G23/04GK102934601SQ20121052188
公开日2013年2月20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7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7日
发明者史作民, 缪宁, 汪明, 刘兴良, 杨昌旭, 冯秋红, 李茂萍 申请人: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 四川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