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钓鱼竿、线水下救生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3177阅读:25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钓鱼竿、线水下救生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钓鱼用具,尤其涉及一种钓鱼竿、线水下救生装置。
背景技术
钓鱼是捕捉鱼类的一种方法,更是人们户外休闲、陶冶情操、修养身心的一项活动。钓鱼的主要工具有钓杆、鱼饵,其中的钓竿一般由竹子或塑料轻而有力的杆状物质制成,钓杆和鱼饵通过丝线联接;钓鱼竿是最基本的钓鱼装备之一,也是比较容易损坏的产品,毕竟一支较普通的渔竿价格较高,普通钓友对渔竿的更新换代频率不是很快,需要减少
许多不必要的损失,例如钓鱼竿的主要使用效果是通过渔竿的弯曲弧度曲线来实现,所以钓鱼竿不能对某一节进行弯曲,这样容易折断;钓鱼竿在使用过程中会经常沾水,很多不锈钢的配件也会因为材质或使用方面的问题造成生锈;抽出和缩回都需要用手旋拧竿体才可。需要值得重点提及的是,很多钓鱼实际情况下,缺少鱼竿保护措施,当鱼钩勾住水下任何杂物时,则很容易无法脱钩,从而导致鱼竿因鱼线、鱼钩等组件而受损。因此,针对以上方面,需要对现有技术进行合理的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针对以上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使用方便、可轻易脱钩、能够避免鱼竿受损、节约成本的钓鱼竿、线水下救生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的诸多不足。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钓鱼竿、线水下救生装置,包括救生圈本体,所述救生圈本体其中一侧的挂耳上设置有挂线孔,位于救生圈本体里侧开设一环形刀口 ;所述救生圈本体另一侧开设一拴线孔并且该孔内绑紧一根保险线。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钓鱼竿、线水下救生装置的有益效果为具有使用方便、可轻易脱钩、能够避免鱼竿受损、节约成本等优点,通过使用两根线分别绑住救生圈两侧的孔内,在发生鱼钩勾住杂物的情况下,将鱼竿尾部从此装置的中心圆孔处穿过顺着鱼竿和鱼线滑到水下,先拉挂线孔这边的救生线,轻拉,看能否松动水下的鱼钩和杂物,若无法拉松,就拉另外一侧的保险线,拉动后利用刀口切断鱼线和鱼钩的连接,从而保护鱼线和鱼竿不受损毁。

下面根据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图I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钓鱼竿、线水下救生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中I、救生圈本体;2、挂线孔;3、刀口 ;4、拴线孔;5、保险线;6、救生线。
具体实施方式
[0011]如图I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钓鱼竿、线水下救生装置,包括救生圈本体1,所述救生圈本体I 一侧的挂耳上设置有挂线孔2,此孔内绑紧一根救生线6,当鱼钩与水下杂物缠住时,轻拉救生线6即可拉松缠住杂物的鱼钩使其脱开;与挂线孔2相邻的救生圈本体I里侧开设一环形刀口 3用于切断鱼线和鱼钩的连接从而保护鱼竿和鱼线不受损毁;所述救生圈本体I另一侧开设一拴线孔4并且该孔内绑紧一根保险线5。以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 的钓鱼竿、线水下救生装置,在使用时,①先将两根线(即一根救生线6、一根保险线5)绑住救生圈对应孔内,然后套在鱼竿尾部;②抬高鱼竿,然后将救生圈沿鱼竿和钓鱼线往水下滑;③拉紧鱼竿,先通过救生线6来救,看是否能脱开;④若鱼钩无法脱开,则轻拉保险线5以切断鱼钩。以上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较优选具体实施方式
的一种,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方案范围内进行的通常变化和替换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钓鱼竿、线水下救生装置,包括救生圈本体(I),其特征在于所述救生圈本体(I)其中一侧的挂耳上设置有挂线孔(2),位于救生圈本体(I)里侧开设一环形刀口(3);所述救生圈本体(I)另一侧开设一拴线孔(4)并且该孔内绑紧一根保险线(5)。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钓鱼竿、线水下救生装置,包括救生圈本体,所述救生圈本体其中一侧的挂耳上设置有挂线孔,位于救生圈本体里侧开设一环形刀口;所述救生圈本体另一侧开设一拴线孔并且该孔内绑紧一根保险线。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为具有使用方便、可轻易脱钩、能够避免鱼竿受损、节约成本等优点,通过使用两根线分别绑住救生圈两侧的孔内,在发生鱼钩勾住杂物的情况下,若其中一根线无法拉回鱼钩时则可用力拉另一根线,可及时切断鱼钩而保护鱼竿。
文档编号A01K97/00GK202456156SQ201220059678

公开日2012年10月3日 申请日期2012年2月23日 优先权日2012年2月23日
发明者林如新 申请人:林如新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