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小型实验动物脑颅损伤的撞击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3774阅读:21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致小型实验动物脑颅损伤的撞击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撞击装置,尤其涉及一种致小型实验动物脑颅损伤的撞击装置。
背景技术
创伤性脑损伤具有非常高的死亡率和致残率,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和伤害。为了提出更好的治疗方案,人们需要通过大量的动物脑颅撞击实验来积累对创伤性脑损伤的病理学认识,直至目前,实验室中一般都是采用BM-I型生物撞击机来进行撞击实验,然而,这种生物撞击机体积庞大,主要适用于大型动物,比如牛、猪、羊等,其结构复杂,成本高,操作不方便,因此,有必要为实验室提供一种致小型实验动物脑颅损伤的撞击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操作方便的致小型实验动物脑颅损伤的撞击装置。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致小型实验动物脑颅损伤的撞击装置,包括底座、外周导管、铁制砝码、铁制撞杆与缠有线圈的电磁铁,底座设置有竖直向上的立柱,外周导管通过一水平连接杆与立柱固定连接,外周导管的底端设置有封装板,该封装板具有孔;铁制砝码置于外周导管内,铁制撞杆包括连接成一体的盖体与撞击体,盖体位于外周导管内,撞击体从孔伸出至外周导管外;电磁铁安装于外周导管的顶端。作为一种优选方案,进一步包括夹持机构,该夹持机构包括套设在所述外周导管上的固定环、连接于固定环左端且向下延伸的左部钢丝、连接于固定环右端且向下延伸的右部钢丝,其中,左部钢丝的下端向右侧延伸形成左钩部,右部钢丝的下端向左侧延伸形成右钩部,左钩部与右钩部之间具有可容纳实验动物脑颅的空间。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左部钢丝、右部钢丝上均设置有用于调节其长度的调节
>J-U ρ α装直。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外周导管为圆柱形,对应的,所述铁制砝码、盖体、撞击体均为圆柱形。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外周导管的内径为16mm,铁制破码的直径为15mm,孔的直径为5mm,盖体的直径为15mm,撞击体的直径为4. 5mm。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外周导管的外壁设置有多个通气孔。本实用新型所阐述的一种致小型实验动物脑颅损伤的撞击装置,其有益效果在于本产品通过电磁铁控制铁制砝码,利用铁制砝码的坠落来为铁制撞杆提供撞击力,其结构非常简单,成本低,操作也很方便,并且,本产品还通过夹持机构来固定实验动物的头颅,防止实验动物的脑颅在实验过程中因撞击移位而造成结果偏差,从而提高了本产品性能的稳定性,有利于得到更准确的实验结果。

图I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外周导管的结构示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铁制砝码的结构示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铁制撞杆的结构 示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电磁铁的结构示图。附图标号说明I、水平连接杆10、底座11、立柱20、外周导管21、封装板211、孔22、通气孔30、铁制砝码40、铁制撞杆41、盖体42、撞击体50、电磁铁60、夹持机构61、固定环62、左部钢丝621、左钩部622、调节装置63、右部钢丝631、右钩部632、调节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请参照图I至图5所示,其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具体结构,一种致小型实验动物脑颅损伤的撞击装置,包括底座10、外周导管20、铁制砝码30、铁制撞杆40与缠有线圈的电磁铁50,其中所述底座10设置有竖直向上的立柱11。所述外周导管20为圆柱形,其内径为16mm。该外周导管20通过一水平连接杆I与立柱11固定连接,外周导管20的底端设置有封装板21,该封装板21具有直径为5mm的孔211,并且,外周导管20的外壁面还设置有多个通气孔22。[0042]所述铁制破码30为圆柱形,其直径为15mm,置于外周导管20内。所述铁制撞杆40包括连接成一体的盖体41与撞击体42,盖体41与撞击体42均为圆柱形,其中,盖体41的直径为15mm,位于外周导管20内,撞击体42的直径为4. 5mm,从封装板21的孔211伸出至外周导管20外。所述电磁铁50安装于外周导管20的顶端。为了固定住实验动物的脑颅,防止实验动物的脑颅在实验过程中因撞击而移位,本实用新型还进一步包括夹持机构60,该夹持机构60包括套设在所述外周导管20上的固定环61、连接于固定环61左端且向下延伸的左部钢丝62、连接于固定环61右端且向下延伸的右部钢丝63,其中,左部钢丝62的下端向右侧延伸形成左钩部621,右部钢丝63的下端向左侧延伸形成右钩部631,左钩部621与右钩部631之间具有可容纳实验动物脑颅的空间,为了调节左部钢丝62和右部钢丝63的长度,达到控制其松紧程度的目的,所述左部钢丝62、右部钢丝63上均设置有用于调节其长度的调节装置622、632。 使用时,将电磁铁50上的线圈通电,铁制砝码30被吸在外周导管20的顶端,接着将实验动物的脑颅放在左钩部621与右钩部631之间,并调整好位置使铁制撞杆40的撞击体42对准脑颅需被撞击的部位,然后用左钩部621、右钩部631紧紧夹住实验动物的两颌骨,此时实验动物的脑颅被牢牢固定,最后将电磁铁50上的线圈断电,铁制砝码30坠落为铁制撞杆40提供撞击力,撞击体42准确地撞击实验动物的脑颅。本实用新型可广泛应用于小型动物的脑颅撞击实验,比如鼠等等。需指出的是,为了更进一步对实验动物的脑颅进行定位,还可增设一个夹持装置来夹紧实验动物的两耳部,夹持装置同样可采用上述的夹持机构60,也可采用其它的常见夹持结构,并不加以限制。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1.ー种致小型实验动物脑颅损伤的撞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外周导管、铁制砝码、铁制撞杆与缠有线圈的电磁铁,底座设置有竖直向上的立柱,外周导管通过一水平连接杆与立柱固定连接,外周导管的底端设置有封装板,该封装板具有孔;铁制砝码置于外周导管内,铁制撞杆包括连接成一体的盖体与撞击体,盖体位于外周导管内,撞击体从孔伸出至外周导管外;电磁铁安装于外周导管的顶端。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致小型实验动物脑颅损伤的撞击装置,其特征在于进ー步包括夹持机构,该夹持机构包括套设在所述外周导管上的固定环、连接于固定环左端且向下延伸的左部钢丝、连接于固定环右端且向下延伸的右部钢丝,其中,左部钢丝的下端向右侧延伸形成左钩部,右部钢丝的下端向左侧延伸形成右钩部,左钩部与右钩部之间具有可容纳实验动物脑颅的空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致小型实验动物脑颅损伤的撞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左部钢丝、右部钢丝上均设置有用于调节其长度的调节装置。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致小型实验动物脑颅损伤的撞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周导管为圆柱形,对应的,所述铁制砝码、盖体、撞击体均为圆柱形。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致小型实验动物脑颅损伤的撞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周导管的内径为16mm,铁制破码的直径为15mm,孔的直径为5mm,盖体的直径为15mm,撞击体的直径为4. 5mm。
6.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致小型实验动物脑颅损伤的撞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周导管的外壁设置有多个通气孔。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致小型实验动物脑颅损伤的撞击装置,包括底座、外周导管、铁制砝码、铁制撞杆与缠有线圈的电磁铁,底座设置有竖直向上的立柱,外周导管通过一水平连接杆与立柱固定连接,外周导管的底端设置有封装板,该封装板具有孔;铁制砝码置于外周导管内,铁制撞杆包括连接成一体的盖体与撞击体,盖体位于外周导管内,撞击体从孔伸出至外周导管外;电磁铁安装于外周导管的顶端。藉此,本产品通过电磁铁控制铁制砝码,利用铁制砝码的坠落来为铁制撞杆提供撞击力,其结构非常简单,成本低,操作也很方便。
文档编号A61D1/00GK202458767SQ20122007630
公开日2012年10月3日 申请日期2012年3月2日 优先权日2012年3月2日
发明者刘雁 申请人:刘雁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