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盐碱地水土改良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081阅读:30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盐碱地水土改良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土壤改良系统,具体涉及一种盐碱地水土改良系统。
背景技术
耕地日益减少已经成了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开发沿海滩涂的、内陆盐碱地、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是个不错的选择。我国耕地面积有限,而各类沿海滩涂地约有800万亩以上,盐碱度在千分三以上、千分之八以下的盐碱地因为含盐量大,要么被闲置,要么被勉强利用,就是被勉强利用的,其产量也很低、经济效益很不好。传统的盐碱地改良技术包括I.种植耐盐碱品种,根据盐碱化程度,选择适宜品种,做到适地适种。2.增施有机肥改良土壤。有机肥可改善土壤团能结构,提高肥力,促进耕作层土壤改良,减少盐分含量,以缓解盐碱的负面影响。3.合理耕作。翻地不宜过深且做好整平,防止返盐,同时开挖明沟以利排水及脱盐。4.采用塑料薄膜阻隔。在耕作层下铺设薄膜,填埋非盐碱土阻隔盐分上升,改良土壤。5.灌溉洗盐。通过灌溉喷淋达到洗盐脱盐的效果。传统的盐碱地改良技术通常是采用明沟排碱、大水压碱、台田排碱等措施进行的。这些措施普遍存在用淡水量大,造成水资源紧缺;地下含碱水分反渗现象严重,一旦缺水淡水压罐,就会造成再次土地盐碱化,使盐碱地改良难以彻底。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缺陷并结合传统的盐碱地改良技术,提供一种埋设暗管的改良盐碱地的系统。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提供一种盐碱地水土改良系统,包括暗管,过滤层,种植土层从底层到上层依次分布在待改良盐碱地的地下各层,所述暗管上设有滤水微孔,所述过滤层所用材料为陶粒,粗砂或碎石中的一种或几种。作为上述系统的改进,所述暗管相对于水平面倾斜设置。作为上述系统的改进,所述过滤层的厚度为15_30cm。作为上述系统的改进,所述暗管与水平面沿水流方向倾斜3度。作为上述系统的改进,所述暗管分布于盐碱地地下80-120cm。作为上述系统的改进,所述陶粒,粗砂和碎石的粒径为0. 5-0. 8cm。作为上述系统的改进,所述过滤层所用材料为粒径0.5cm的粗砂,所述过滤层的厚度为15cm。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为本实用新型的暗管改盐碱技术能有效控制地下水质,及时排除含盐量高的地下水,有效的防止返盐现象。在盐碱地下面埋设暗管,使盐碱地的灌溉、排错、除游、治理盐碱相结合,做到涝水明排,暗管排盐。并且不影响地块的综合利用,节约土地。本实用新型盐碱地改良技术能够实现旱能灌溉、涝能排、土壤盐分可调、土下水位可控的目标。

图I为本实用新型盐碱地水土改良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盐碱地水土改良系统的暗管横截面方向结构示意图;I、暗管;2、滤水微孔;3、过滤层;4、种植土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陶粒,是利用各类粘土、板岩、页岩、煤矸石、及工业固体废弃物等多种原料,经过陶瓷烧结而成。陶粒砂具有密度低、保温隔热、抗渗性优异、抗碱集料反应性优异、吸水率低、抗冻性能和耐久性能好等众多优点。特别是陶粒砂密度小,内部多孔,形态、成分较均一,且具一定强度和坚固性,因而具有质轻,耐腐蚀,抗冻,抗震和良好的隔绝性等多功能特点。粗砂是砂土中碌粒含量不大于25%,而粒径大于0. 5cm的含量超过总质量50%的砂。请参阅图1,图2,本实用新型通过一定的挖掘设备,根据地块规模分区挖出若干深沟(最好为100-120cm深的沟),并埋设具有滤水微孔2的暗管1,土壤中的含盐水分会被引入暗管,排出土壤,用陶粒,粗砂或碎石中的一种或几种铺设在暗管I四周及表面,铺设厚度为15-30cm,所述暗管1,过滤层3,种植土层4从底层到上层依次分布在待改良盐碱地的地下各层,所述暗管I上设有滤水微孔2,所述过滤层3所用材料为陶粒,粗砂或碎石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过滤层3在暗管I表面包裹铺设,防止细粒土进入暗管I,并且可以加快种植土层4 土壤渗水。在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暗管直径为40-50cm,所述滤水微孔直径为0. 3-0. 5cm。在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暗管I顺着水流方向倾斜,具体可为暗管I在水平面沿水流方向倾斜3度。倾斜设置以有利于地下水的排出。在具体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所用的陶粒,粗砂和碎石的粒径为0. 5-0. 8cm。在具体实施例中,所述过滤层3所用材料为粒径0. 5cm的粗砂,所述过滤层3的厚度为15cm。本实用新型实现挖沟、放管、敷料、平整土地等施工工程一次完成,将土壤中高矿质化水及盐分经入渗和自流作用汇入排水系统,从而改良土壤理化性状的作用。本实用新型的盐碱地水土改良系统有以下效果1、高效率提高洗盐脱盐效果。暗管改盐碱技术能有效控制地下水质,及时排除含盐量高的地下水,有效的防止返盐现象,该方法脱盐改良过程短,地力恢复快,效果明显。2、不影响地块的综合利用,节约土地。暗管的盐碱技术由于是在耕作层下深埋地下的暗管代替明沟,不占用土地面积且不影响总体规划使用。3、节约排水潜力大。暗管改盐碱技术能够实现旱能灌溉、涝能排、土壤盐分可调、土下水位可控的目标。同时将此技术应用在盐碱改良中,可以克服了目前盐碱地改良种普遍采用加大水漫灌溉的方法,有效实现节水。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盐碱地水土改良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暗管,过滤层,种植土层从底层到上层依次分布在待改良盐碱地的地下各层,所述暗管上设有滤水微孔,所述过滤层所用材料为陶粒,粗砂或碎石中的一种或几种。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盐碱地水土改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暗管相对于水平面倾斜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盐碱地水土改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层的厚度为15_30cmo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盐碱地水土改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暗管与水平面沿水流方向倾斜3度。
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盐碱地水土改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暗管分布于盐碱地地下 80-120cm。
6.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盐碱地水土改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陶粒,粗砂和碎石的粒径为 0. 5-0. 8cm。
7.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盐碱地水土改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层所用材料为粒径0. 5-0. 8cm的粗砂,所述过滤层的厚度为15cm。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土壤改良系统,具体涉及一种盐碱地水土改良系统。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传统的盐碱地改良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埋设暗管的改良盐碱地的系统。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提供一种盐碱地水土改良系统,包括暗管,过滤层,种植土层从底层到上层依次分布在待改良盐碱地的地下各层,所述暗管上设有滤水微孔,所述过滤层所用材料为陶粒,粗砂或碎石中的一种或几种。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为本实用新型的暗管改盐碱技术能有效控制地下水质,及时排除含盐量高的地下水,有效的防止返盐现象。本实用新型的盐碱地改良技术能够实现旱能灌溉、涝能排、土壤盐分可调、土下水位可控的目标。
文档编号A01B79/00GK202503890SQ2012201728
公开日2012年10月31日 申请日期2012年4月20日 优先权日2012年4月20日
发明者郭艳东, 陈茂荣 申请人:福建省景观园林建筑发展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