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块化植生墙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170阅读:21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模块化植生墙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模块化植生墙结构,尤其是利用热浸锌扩张网当作承载植生包的承载网。
背景技术
随着减碳环保世界潮流的日益风行,具有环保及美化功能的室内植生墙(Vertical Garden)逐渐受到重视,而室内植生 墙一般也被称为植栽墙、植生墙、生态墙或绿墙。植生墙主要是利用特殊支架与工法,在既有的垂直壁面上种植适当的植物,尤其可在高楼林立的城市中创作出能吸收二氧化碳并产生氧气的墙面,同时可配合适当植物的配置而形成不同颜色或外观的绿色墙面,同时不受地面大小的限制,可安置于室内并可随意增加垂直墙面的面积,因此可利用植生墙中所栽种的室内植物净化室内空气中有害的甲醛、苯气体,或吸附空气中的尘埃降低室内温度。现有技术中,植生墙可藉适当建材,比如钢架,在既有墙壁上搭建出适当的格状空间,在利用不织布铺设成可盛装土壤或栽植材料的容器,并将植物栽种于土壤或栽植材料中,同时可配置浇水设备,用以提供植物生长所需的水。另一方式是,在墙壁上安置钢铁或木板以形成许多方格小洞,而每个方格小洞中放置可容纳土壤或栽植材料的栽植容器,用以栽植草花,也可达到同样的功效,因此,植生墙已被广泛应用于大楼外墙,大型户外美化用藩篱或室内商场的墙面。然而,现有技术的缺点在于,所栽种的植物根有可能入侵建筑物的壁体而破坏建筑结构,造成漏水或甚至整体建筑的结构安全性。此外,植生墙是安置于既有墙面上,因此不易拆除,且无法弹性配置以提高整体墙面的造型,同时植生墙的体积庞大,维护不易。因此,需要一种可方便建构及拆除且可随意扩展的模块化植生墙结构,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主要提供一种模块化植生墙结构,包括多个支撑杆、多个固定杆以及多个承载网,其中多个个支撑杆构成立体框架,固定杆藉螺丝锁固的可脱离方式而倾斜固定于支撑框架上,同时承载网具有长条形结构,并具有相连续的顶面、侧面、底面及弯折面,且顶面不大于底面而弯折面斜向上,承载网的二端部以可脱离方式固定于固定杆上,且在固定杆的纵向方向上堆栈多个承载网,而相邻上部承载网的底面贴靠接触下部承载网的顶面。本实用新型模块化植生墙结构的承载网可用以承载多个栽种植物的栽植包,以使得具栽种植物的多个上下依序堆栈的承载网形成植生墙,尤其是本模块化植生墙结构具有模块化特征,可方便相互堆栈组合多个模块化植生墙结构而形成大型的植栽环境,进而实现建立具可扩展性植生墙的功能。
图I为依据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模块化植生墙结构的示意图。图2为依据本实用新型模块化植生墙结构中承载网的示意图。图3为依据本实用新型模块化植生墙结 构中多个承载网的配置示意图。图4为另一承载网的不意图。图5为二模块化植生墙结构的连结示意图。图6为依据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模块化植生墙结构的示意图。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0支撑杆20固定杆30承载网31 顶面32 侧面33 底面34弯折面40栽植包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配合附图及附图标记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做更详细的说明,使熟习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研读本说明书后能据以实施。如图1,依据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模块化植生墙结构的示意图。如图I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模块化植生墙结构包括多个支撑杆10、多个固定杆20以及多个承载网30,用以提供适当植物的栽种环境,形成具可扩展性的植生墙。在本实施例的模块化植生墙结构中,所述多个支撑杆10藉可脱离的固定方式而组合成立体框架,且该立体框架可包括位于顶部的水平顶面、位于侧部的多个垂直侧面以及位于底部的水平底面,其中上述的多个支撑杆10分成多个纵向垂直支撑杆、多个上部横向支撑杆及多个下部横向支撑杆,其中纵向垂直支撑杆形成立体框架的垂直侧面,上部横向支撑杆形成立体框架的水平顶面,而下部横向支撑形成立体框架的水平底面,比如利用图I所示的16根支撑杆10以组合成具六个矩形面的矩形立体框架。要注意的是,图I所示的矩形立体框架只是用以方便说明本实用新型立体框架特征的实例而已,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亦即立体框架可为由多个矩形构成的多边角柱状,比如六边角柱状或八边角柱状,也可由多个三角形或多边形构成所需的外观形状。所述多个固定杆20是以可脱离的固定方式而固定于所述多个支撑杆10所形成的立体框架,而且所述多个固定杆20分成多个固定杆群组,每个固定杆群组包括一第一固定杆及一第二固定杆,其中第一固定杆是倾斜固定于相连结的一相对应垂直支撑杆及一相对应下部横向支撑杆,而第二固定杆是倾斜固定于一另一相对应垂直支撑杆及一另一相对应下部横向支撑杆,且相对应垂直支撑杆及相对应下部横向支撑杆所在的垂直侧面不相邻于另一相对应垂直支撑杆及另一相对应下部横向支撑杆所在的垂直侧面。[0027]因此,同一固定杆群组中的第一固定杆及一第二固定杆是安置在相对面的垂直侧面上,如图I所示。要注意的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图I所示的立体框架可配置二固定杆群组,不过为了清楚显示本实用新型的特点,图I只显示其中之一的固定杆群组。上述的支撑杆10及固定杆20可利用具有多个孔洞的角钢而实现,尤其是热浸锌的角钢,因此,上述的可脱离的固定方式可包括利用角钢的孔洞藉螺丝而锁固以及藉金属线而缠绕的至少其中之一,进而使支撑杆10形成立体框架,并使固定杆20固定于立体框架。如图2,依据本实用新型模块化植生墙结 构中承载网的示意图。如图2所示,所有承载网30分成多个承载网群组,而每个承载网群组包括多个承载网,其中承载网30为长条形结构,且具有相连续的顶面31、侧面32、底面33及弯折面34,其中顶面31不大于底面33,而且弯折面34对于底面33而倾斜向上。承载网30可由热浸锌扩张网构成,其中热浸锌扩张网具有菱形网目,且菱形网目的长轴是沿着承载网30的二水平端部联机的横向方向,因此,承载网30在横向方向上具有较强的机械强度。承载网30是利用其网目藉上述可脱离方式而固定于同一固定杆群组的二固定杆20上,比如图I中左边垂直侧面的二固定杆20,同时所述多个承载网30是由下而上依序堆栈,亦即,相邻的上部承载网的底面贴靠接触下部承载网的顶面,如图3所示。承载网30的底面33可放置多个用以栽种植物的栽植包40,比如由塑料材料或不织布构成的带状容器,藉以包含植物及土壤或栽植材料。因此,同一固定杆群组的二固定杆20上的多个上下堆栈的承载网30可形成具倾斜面的单一植生墙,而本实用新型的模块化植生墙结构可提供最多二面植生墙,不过为了清楚起见,图I只显示单一植生墙。承载网30的另一实例是只具有顶面31、侧面32及底面33,而不包括弯折面34,如图4所示。上述本实用新型的模块化植生墙结构具有可扩展性,非常适合连结多个模块化植生墙结构而形成大型或复杂配置的多个植生墙,图5是以二模块化植生墙结构经并接配置进而增加植生墙数目的示范性实例。如图6,依据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模块化植生墙结构的示意图。如图6所示,第二实施例的模块化植生墙结构是类似于图I中第一实施例的模块化植生墙结构,其主要差异在于第二实施例的模块化植生墙结构不包括固定杆20,而只包括多个支撑杆10以及多个承载网30,且是以相同于第一实施例的方式而固定,其中支撑杆10直接支撑多个由下而上依序堆栈的承载网30,因而可提供垂直的植生墙。以上所述内容仅为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企图据以对本实用新型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是以,凡有在相同的创作精神下所作有关本实用新型的任何修饰或变更,皆仍应包括在本实用新型意图保护的范畴。
权利要求1.一种模块化植生墙结构,用以栽种植物而形成至少一植生墙,其特征在于,该模块化植生墙结构包括 多个支撑杆,藉一可脱离的固定方式而连结成一立体框架,该立体框架包括一水平顶面、多个垂直侧面及一水平底面,且所述多个支撑杆分成多个纵向垂直支撑杆、多个上部横向支撑杆及多个下部横向支撑杆,其中所述多个纵向垂直支撑杆形成该立体框架的所述多个垂直侧面,所述多个上部横向支撑杆形成该立体框架的该水平顶面,而所述多个下部横向支撑杆形成该立体框架的该水平底面;以及 多个承载网,分成多个承载网群组,而每个承载网群组包括多个承载网,每个承载网为一长条形结构,且具有相连续的一顶面、一侧面及一底面,其中该顶面不大于该底面,该底面用以放置多个栽种用的栽植包,而且该承载网是以该可脱离的固定方式而分别水平固定于相邻的二纵向垂直支撑杆,以使得该承载网群组中的所述多个承载网由下而上依序堆栈于该二纵向垂直支撑杆上,且相邻二承载网中位于上部的承载网的底面贴靠接触位于下部的承载网的顶面。
2.一种模块化植生墙结构,用以栽种植物而形成至少一植生墙,其特征在于,该模块化植生墙结构包括 多个支撑杆,藉一可脱离的固定方式而连结成一立体框架,该立体框架包括一水平顶面、多个垂直侧面及一水平底面,且所述多个支撑杆分成多个纵向垂直支撑杆、多个上部横向支撑杆及多个下部横向支撑杆,其中所述多个纵向垂直支撑杆形成该立体框架的所述多个垂直侧面,所述多个上部横向支撑杆形成该立体框架的该水平顶面,而所述多个下部横向支撑杆形成该立体框架的该水平底面; 多个固定杆,藉该可脱离的固定方式而固定于该立体框架,且所述多个固定杆分成多个固定杆群组,每个固定杆群组包括一第一固定杆及一第二固定杆,该第一固定杆是倾斜固定于所述多个支撑杆中相连结的一相对应垂直支撑杆及一相对应下部横向支撑杆,而该第二固定杆是倾斜固定于一另一相对应垂直支撑杆及一另一相对应下部横向支撑杆,且该相对应垂直支撑杆及该相对应下部横向支撑杆所在的垂直侧面不相邻于该另一相对应垂直支撑杆及该另一相对应下部横向支撑杆所在的垂直侧面;以及 多个承载网,分成多个承载网群组,而每个承载网群组包括多个承载网,每个承载网为一长条形结构,且具有相连续的一顶面、一侧面及一底面,其中该顶面不大于该底面,该底面用以放置多个栽种用的栽植包,而且该承载网是以该可脱离的固定方式而分别水平固定于该固定杆群组中的第一固定杆及第二固定杆,以使得该承载网群组中的所述多个承载网由下而上依序堆栈于该固定杆群组上,且相邻二承载网中位于上部的承载网的底面贴靠接触位于下部的承载网的顶面。
3.如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模块化植生墙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立体框架为一矩形立体框架或一多面角柱状立体框架。
4.如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模块化植生墙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承载网进一步包括一弯折面,而且该弯折面对于该底面为倾斜向上。
5.如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模块化植生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支撑杆为角钢,该角钢为热浸锌角钢,该可脱离的固定方式包括藉螺丝而锁固以及藉金属线而缠绕的至少其中之一。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模块化植生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固定杆为角钢,该角钢为热浸锌角钢,该可脱离的固定方式包括藉螺丝而锁固以及藉金属线而缠绕的至少其中之一 。
专利摘要一种模块化植生墙结构,包括多个支撑杆、多个固定杆以及多个承载网,其中多个个支撑杆构成立体框架,固定杆藉螺丝锁固的可脱离方式而倾斜固定于支撑框架上,同时承载网具有长条形结构,并具有相连续的顶面、侧面、底面及弯折面,且顶面不大于底面而弯折面斜向上,承载网的二端部以可脱离方式固定于固定杆上,且在固定杆的纵向方向上堆栈多个承载网,而相邻上部承载网的底面贴靠接触下部承载网的顶面。本实用新型的承载网可用以承载多个栽种植物的栽植包,以使得多个上下依序堆栈的承载网形成具可扩展性的植生墙。
文档编号A01G1/00GK202577655SQ2012202038
公开日2012年12月5日 申请日期2012年5月9日 优先权日2011年9月28日
发明者欧建宗 申请人:欧建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