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手竿加配线轮和过线环且装卸简便的辅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106阅读:281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为手竿加配线轮和过线环且装卸简便的辅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钓鱼竿的辅助配件,尤其涉及能为典型的手竿加配上线轮和过线环的辅件。
背景技术
垂钓爱好者都知道,手竿轻便易携带且价格便宜,但不能钓大鱼,钓点也不能自由延伸,因其受固定的鱼线长度所制约。矶(海)竿可以钓大鱼,因它们都配备有可以大长度放线的线轮和与之匹配的过线环,但携带不方便(海竿竿体长而重,且护理麻烦)。中通竿也具有可钓大鱼、钓点可自由延伸的优点,但价格昂贵。于是有了为手竿加装上线轮将其改 造成中通竿的事例。分析下来手竿改中通竿的方案普遍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无论直接或通过特制辅件将线轮加装到手竿上,总不能轻而易举,更不要说到现场视鱼情用其在手竿与中通竿之间的适时变换;二是仅为手竿加装线轮而缺少必与之配套使用的过线环,则来自(加装)线轮的鱼线因未经过度和调顺直接进入手竿中,角度难免别扭,垂钓因而时时发生出(收)线不畅和刮、卡线甚至断线的问题。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为典型手竿加配上线轮使其也能钓大鱼,尤其要解决以往为手竿加装线轮装拆不方便,以及仅加装线轮而未配以过线环带来的使用问题。本实用新型有辅件和固定其上的线轮,特征在于所说辅件由一段头、尾敞口的圆形箍筒,以及由所说箍筒尾端的部分筒壁延伸成的一段弧形条片共同形成,即辅件的前部为一段头、尾敞口的圆形箍筒,其余为一段弧形条片,而这段弧形条片是由所说圆形箍筒尾端的部分筒壁延伸而成,弧形条片内侧有线轮脚台,其台面平行于所说圆形箍筒的中轴线,所说线轮经自身支脚固定于线轮脚台而与辅件结合固定,且弧形条片靠近箍筒尾端的内壁上还有过线环,过线环的中心线平行于箍筒中轴线。本实用新型所说辅件前部(头、尾敞口 )的圆形“箍筒”构思,是为通过该辅件将固定其上的线轮和过线环与手竿尾段便利地结合、固定成一体而设计的。有了所说的带箍筒的辅件,因辅件其余部分的弧形条片线轮脚台上固定有线轮,且该条片内侧还有过线环,在欲为手竿加装线轮时,则只需让辅件前端即前部圆形箍筒头端敞口朝向手竿尾端,将辅件与手竿尾段相向前伸,使手竿尾段塞进辅件前部圆形箍筒中并由箍筒箍住手竿尾段即可。当然“塞进”和“箍住”的前提是,将所说辅件前部圆形箍筒的内径制作得与相应手竿尾段外径之间呈适当紧配合状态。本实用新型所说辅件前部基于“塞进、箍住”便利操作构思的“圆形箍筒”设计,很好地解决了以往为手竿加装线轮不便的问题,使得线轮经所设计辅件与手竿的结合固定很容易操作。而本实用新型所说辅件箍筒以外其余部分的“弧形条片”设计,除用其来固定线轮的支脚外,尤其还出于为加装的线轮配备必要的、能充分发挥线轮效用的过线环的考虑。所说的位于弧形条片内壁上、靠近辅件前部箍筒尾端的过线环,因其设置于线轮出线方向的前方,故其能让来自线轮且穿入环中的鱼线经其过度、捋顺后再(从手竿尾端)进入手竿,而用线轮收线时,来自手竿尾端的鱼线也必先经该过线环调理后才缠绕回线轮,这就从根本上解决了以往仅为手竿加装线轮(不可避免的),由于没有必需与线轮配合使用的过线环,鱼线未经调理就直接进、出手竿导致的走线不畅、刮线甚至断线等问题。

图I为本实用新型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I的A向视图。图中,I-辅件,1-1-箍筒,1-11-纵向张紧口,1-12-横向张紧口,1_2_弧形条片,1-21-线轮脚台,1-211-螺孔,2-线轮,2-1-(线轮)支脚,3-过线环,4-手竿尾段,4_1_失手线钩孔,5-螺钉。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实施例,如图I所示的辅件⑴的线轮脚台(1-21)上有螺孔(1-211),线轮(2)经自身的支脚(2-1)及其过孔,可以由与螺孔(1-211)匹配的螺钉(5)固定于线轮脚台面(1-21)而与辅件(I)结合固定。如图I、图2所示,辅件(I)的弧形条片(1-2)靠近箍筒(1-1)尾端的内壁上,即所说线轮(2)出线方向前方设置有过线环(3),这只中心线与箍筒(1-1)中轴线平行的过线环(3),保证了来自线轮(2)且穿入环中的鱼线出入手竿(筒)时不别扭和进出自如,其尤其能很好地保障使用时来自加装线轮(2)的钓线放(出)、收(回)的顺畅性。因本实用新型的辅件(I)上可以固定附加的线轮(2)和已设置有与之匹配使用的过线环(3),在欲为手竿及时加装线轮和必配的过线环时,如图I、图2所示,只要将辅件(I)前部圆形箍筒(1-1)的头端敞口朝着手竿尾段(4)套入并箍住手竿尾段(4),即将辅件
(I)自身及固定其上的线轮(2)和过线环(3)很方便地结合、固定到了手竿上,使手竿立刻改变成了中通竿,并因而具有了中通竿、矶竿甚至海竿的必备件和功能。为使所说圆形箍筒(1-1)与手竿尾段(4)之间内、外圆结合更加容易和牢固,如图I、图2所示,本实施例在圆形箍筒(1-1)的筒壁上设计有沿其长度方向贯通箍筒(1-1)头、尾端的纵向张紧口(1-11),以及横截面方向的横向张紧口(1-12)。圆形箍筒壁上纵、横张紧口的设计,使得箍筒(1-1)整个地沿自身圆周方向具有了更强的张紧性,则其不但套入手竿尾段(4)更容易(所设计“张紧口”能使箍筒(1-1)更容易地被塞入其中的手竿尾段⑷撑开),且箍筒(1-1)套住手竿后又能很好地箍牢手竿(若以刚柔适当的材料如含碳量适当的合金铁皮、不锈钢片或稍厚的黄铜片等为辅件(I)制作材料,则其箍筒(1-1)的箍紧效果会特别优异),使辅件(I)能更牢固地与手竿尾段(4)结合一体。可以想见,所说辅件(I)从手竿上的卸除也很方便,只要将其前部的箍筒(1-1)从手竿尾部沿其尾端外方向拔去,使所说箍筒(1-1)完全脱离手竿尾段(4)即可,故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辅件,既能方便地为手竿装配线轮和过线环,也能很容易地将其从手竿上卸除。当然要彻底让辅件(I)与手竿分离,还得将经手竿尾端失手线钩孔(4-1)深入手竿(筒)的鱼线头从手竿中抽脱。本实用新型辅件(I)由箍筒(1-1)尾端部分筒壁延伸成的弧形条片(1-2),还方便于对线轮(2)的及时更换,其上线轮脚台(1-21)及其螺孔(1-211)的设计,使加装的线轮(2)能经自身支脚(2-1)由螺钉(5)与辅件(I)方便地结合固定或分离,故本实用新型更能适应根据现场情况对钓线磅数作相应调整的情况。·
权利要求1.一种为手竿加配线轮和过线环且装卸简便的辅件,有辅件(I)和固定其上的线轮(2),特征在于所说辅件⑴由一段头、尾敞口的圆形箍筒(1-1)和由箍筒(1-1)尾端的部分筒壁延伸成的一段弧形条片(1-2)共同形成,弧形条片(1-2)内侧有线轮脚台(1-21),其台面平行于箍筒(1-1)的中轴线,所说线轮(2)的支脚(2-1)固定于线轮脚台(1-21),且弧形条片(1-2)靠近箍筒(1-1)尾端的内壁上还有过线环(3),过线环(3)的中心线平行于箍筒(1-1)中轴线。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辅件,特征在于所说线轮(2)的支脚((2-1))与线轮脚台(1-21)的固定为螺钉、螺孔固定。
3.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辅件,特征在于所说箍筒(1-1)的筒壁上,有沿其长度方向贯通箍筒(1-1)头、尾的纵向张紧口(1-11),以及横截面方向的横向张紧口(1-12)。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钓鱼竿的辅助配件,尤其涉及手竿的辅件,目的在于实现一种为手竿加配线轮和过线环且装卸简便的辅件,以解决以往为手竿加装线轮装拆不方便,以及仅加装线轮而未配以过线环带来的使用问题。本实用新型特征在于所说辅件由一段头、尾敞口的圆形箍筒和由箍筒尾端的部分筒壁延伸成的一段弧形条片共同形成,弧形条片内侧有线轮脚台,其台面平行于箍筒的中轴线,所说线轮的支脚固定于线轮脚台,且弧形条片靠近箍筒尾端的内壁上还有过线环,过线环的中心线平行于箍筒中轴线。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辅件,既能方便地为手竿加配线轮和过线环,也很容易将它们从手竿上卸除,并保障了来自加装线轮的鱼线走线顺畅。
文档编号A01K87/06GK202588112SQ2012202304
公开日2012年12月12日 申请日期2012年5月22日 优先权日2012年5月22日
发明者张米加 申请人:张米加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