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插秧机的插秧深度调整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0069阅读:23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插秧机的插秧深度调整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插秧机,尤其是涉及一种插秧机的深度调整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的调整插秧机一般都包括机车和插秧机构,由于插秧地块的土质、平整情况、行车速度等因素,需要在插秧过程中及时对插秧机构进行调整,以使其完成的插植的秧苗深浅适当、均匀。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人们也提出了一些插秧深度调整的方法,如公开号为CN201577297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插秧机插秧深度调整装置,包括上支撑座,所述上支撑座固定于插秧传动装置上,所述插秧传动装置铰接于插秧机船板上,所述插秧传动装 置的动力输出端安装有栽植臂;下支撑座,所述下支撑座固定于所述插秧机船板上;动力提升装置,所述动力提升装置铰接于所述上支撑座和下支撑座之间。该插秧深度调整装置能够根据水田的实际情况有效的调整插秧的深度。但是,在插秧机的实际使用过程中,情况非常复杂,且多变,需要根据插秧机车的速度变化、土质软硬度、土层的平整度进行即时的调整,因此上述技术方案无法满足对插秧深度的精细调整。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主要是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插秧机在插秧过程中,会因为土质的软硬变化,土层不平整,或者行车速度的变化而造成插秧深度的不一致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能够准确、及时的根据行车状态对插秧机的插秧深度进行调整,从而达到插秧均匀、稳定的效果的插秧机的插秧深度调整系统。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一种插秧机的插秧深度调整系统,包括插秧机架、中央浮船,插秧机架通过一个升降机构与插秧机车架相连,该升降机构包括一个升降油缸,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央浮船与插秧机架转动连接,中央浮船的重心处于其与插秧机架的转接点的前侧,所述的中央浮船的前端与一个拉动机构相连,所述的拉动机构通过一个连杆组与控制升降油缸的油路的控制阀相连,该控制阀通过一个调整拉索与插秧机车的档位拨杆相连。在插秧机的工作过程,操作者往往会根据土层的软硬度对插秧的速度,即插秧机车的行车速度进行调整,当插秧机车加快速度时,中央浮船会有一定的上浮,此时插秧深度就会不够,因此,需要适当降低插秧机构。本实用新型通过一个与档位拨杆相连的调整拉索拉动控制阀,调整控制阀的开度,从而达到通过控制阀的液压油的流量,进而控制升降油缸,调整插秧机构的高度。作为优选,所述的拉动机构由感知拉索和与中央浮船直接相连的钢性拉动机构构成,感知拉索的一端与钢性拉动机构相连,另一端与纵向控制驱动机构相连,所述的纵向控制驱动机构的控制电路与插秧机驱动引擎的转速感应装置相连。在插秧机的工作过程中,当中央浮船前端遇到隆起的泥土时,其前端就会在该隆起的泥土的作用下上翘,在其前端上翘的过程中,带动钢性拉动机构运动,从而通过连杆组带动控制升降油缸的油路的控制阀动作,使得插秧机架在升降油缸的作用下上升,其上升的幅度由中央浮船上翘的幅度决定。当中央浮船通过隆起时,其前端会在重力的作用下落,下落过程中,其会带动控制阀恢复到原来位置,从而使得插秧机架也恢复到原来位置;当驱动引擎的转速加快时,升降油缸所获的液压流量会增大,使得插秧机架有所提高,造成插秧深度不够。此时,纵向控制驱动机构的控制电路即根据从转速感应装置获得的信号控制纵向驱动机构工作,适当放松感知拉索,使得中央浮船前端在重力作用下下降,同时通过带动连杆组适当减少控制阀的开度,减小液压流量,降低插秧机架。作为优选,所述的纵向控制驱动机构包括一个驱动电机,该驱动电机的驱动轴驱动减速装置与一个主动齿轮相连,主动齿轮与一个齿轮板相连,齿轮板与所述的感知拉索相连。驱动电机带动主动齿轮转动,主动齿轮转动过程中,带动齿轮板转动,齿轮板的转动过程中带动感知拉索运动,实现感知拉索或拉紧,或放松的过程。齿轮板既起到了减速的作用,又因为其不是一个完整的齿轮,只是齿轮的一个扇形部分,因此其也在很大程度上节约了空间。 作为优选,所述的齿轮板右侧与所述的感知拉索相连,感知拉索从齿轮板的左侧引出,与所述的钢性拉动机构相连,所述的齿轮板的左侧与一个控制阀的微调拉索相连,该微调拉索与所述的连杆组相连。由于钢性拉动机构通过连杆组与所述的控制阀相连的结构在浮船的微小角度变化中,因连杆组的间隙的存在,很多微小角度变化无法准确传递到控制阀,因此,本技术方案通过一个微调拉索,在松动感知拉索的同时,拉动微调拉索,从而达到减小控制阀的开度的目的。本技术方案使得对控制阀的控制更为精确、可靠。作为优选,所述的微调拉索与所述的连杆组之间通过拉力弹簧相连。拉力弹簧的存在可以以一定的比例减小微调拉索的拉动所带动的控制阀的开度调整,使得本实用新型对插秧机架的调整更为精确、细微。作为优选,所述的微调拉索和齿轮板的连接点与齿轮板的转轴的距离是感知拉索和齿轮板的连接点与齿轮板的转轴的距离的1/2-3/4。该设置可以以一定的比例减小在齿轮板的转动过程中,微调拉索的拉动所带动的控制阀的开度调整,使得本实用新型对插秧机架的调整更为精确、细微。作为优选,所述的齿轮板的转轴与一个电位器相连,该电位器的信号电路与所述的控制电路相连。齿轮板的实际转动角度由电位器获得,电位器将该转动角度的信号反馈给控制电路,控制电路根据该信号得出齿轮板的转动角度是否到位,并根据该信号得出与目标角度的角度差,判断下一步的角度调整。作为优选,所述的钢性拉动机构设有一个杠杆,该杠杆的一端与所述的中央浮船相连,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的感知拉索和一个联动杠杆相连,该联动杠杆与所述的连杆组相连。本实用新型的带来的有益效果是,解决了现有技术所存在的插秧机在插秧过程中,会因为土质的软硬变化,土层不平整,或者行车速度的变化而造成插秧深度的不一致的技术问题,实现了一种能够准确、及时的根据行车状态对插秧机的插秧深度进行调整,从而达到插秧均匀、稳定的效果的插秧机的插秧深度调整系统。

[0014]附图I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局部简化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实施例如图I、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插秧机的插秧深度调整 系统,包括插秧机架12、中央浮船1,插秧机架12通过一个升降机构与插秧机车架相连,该升降机构包括一个升降油缸5,中央浮船I与插秧机架转动连接,中央浮船I的重心处于其与插秧机架的转接点的前侧,所述的中央浮船的前端与一个拉动机构相连,该拉动机构与一个纵向控制驱动机构相连,纵向控制驱动机构包括一个驱动电机7,该驱动电机7的驱动轴驱动减速装置与一个主动齿轮8相连,主动齿轮8与一个齿轮板9相连,齿轮板8的转轴与一个电位器13相连,该电位器13的信号电路与纵向控制驱动机构的控制电路相连。所述的拉动机构由感知拉索6和与中央浮船I直接相连的钢性拉动机构构成,感知拉索的一端与钢性拉动机构相连,钢性拉动机构设有一个连杆2,该连杆2的一端与所述的中央浮船相连,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的感知拉索6和一个联动杠杆3相连,该联动杠杆3与通过一个连杆组4与控制升降油缸的油路的控制阀14相连,感知拉索的另一端与所述的齿轮板9的右侧相连,并从齿轮板9的左侧引出,与所述的钢性拉动机构相连。控制阀通过一个调整拉索14与插秧机车的档位拨杆相连。所述的齿轮板9的左侧与一个控制阀的微调拉索10相连,该微调拉索10通过一个拉力弹簧11与所述的连杆组4相连。微调拉索和齿轮板的连接点与齿轮板的转轴的距离是感知拉索和齿轮板的连接点与齿轮板的转轴的距离的3/4。所述的纵向控制驱动机构的控制电路与插秧机驱动引擎的转速感应装置相连。本实用新型在使用过程中,当中央浮船前端遇到隆起的泥土时,其前端就会在该隆起的泥土的作用下上翘,在其前端上翘的过程中,带动钢性拉动机构运动,从而通过连杆组带动控制升降油缸的油路的控制阀动作,使得插秧机架在升降油缸的作用下上升,其上升的幅度由中央浮船上翘的幅度决定。当中央浮船通过隆起时,其前端会在重力的作用下落,下落过程中,其会带动控制阀恢复到原来位置,从而使得插秧机架也恢复到原来位置;当驱动引擎的转速加快时,升降油缸所获的液压流量会增大,使得插秧机架有所提高,造成插秧深度不够。此时,纵向控制驱动机构的控制电路即根据从转速感应装置获得的信号控制纵向驱动机构工作,适当放松感知拉索,使得中央浮船前端在重力作用下下降,同时通过带动连杆组适当减少控制阀的开度,减小液压流量,降低插秧机架。但由于钢性拉动机构通过连杆组与所述的控制阀相连的结构在浮船的微小角度变化中,因连杆组的间隙的存在,很多微小角度变化无法准确传递到控制阀,因此,本实用新型通过一个微调拉索,在松动感知拉索的同时,拉动微调拉索,从而达到减小控制阀的开度的目的。本技术方案使得对控制阀的控制更为精确、可靠。
权利要求1.一种插秧机的插秧深度调整系统,包括插秧机架、中央浮船,插秧机架通过一个升降机构与插秧机车架相连,该升降机构包括一个升降油缸,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央浮船与插秧机架转动连接,中央浮船的重心处于其与插秧机架的转接点的前侧,所述的中央浮船的前端与一个拉动机构相连,所述的拉动机构通过一个连杆组与控制升降油缸的油路的控制阀相连,该控制阀通过一个调整拉索与插秧机车的档位拨杆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插秧机的前后方向的平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拉动机构由感知拉索和与中央浮船直接相连的钢性拉动机构构成,感知拉索的一端与钢性拉动机构相连,另一端与纵向控制驱动机构相连,所述的纵向控制驱动机构的控制电路与插秧机驱动弓I擎的转速感应装置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一种插秧机的前后方向的平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纵 向控制驱动机构包括一个驱动电机,该驱动电机的驱动轴驱动减速装置与一个主动齿轮相连,主动齿轮与一个齿轮板相连,齿轮板与所述的感知拉索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插秧机的前后方向的平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齿轮板右侧与所述的感知拉索相连,感知拉索从齿轮板的左侧引出,与所述的钢性拉动机构相连,所述的齿轮板的左侧与一个控制阀的微调拉索相连,该微调拉索与所述的连杆组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插秧机的前后方向的平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微调拉索与所述的连杆组之间通过拉力弹簧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插秧机的前后方向的平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微调拉索和齿轮板的连接点与齿轮板的转轴的距离是感知拉索和齿轮板的连接点与齿轮板的转轴的距离的1/2-3/4。
7.根据权利要求I或2或4或5或6所述的一种插秧机的前后方向的平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齿轮板的转轴与一个电位器相连,该电位器的信号电路与所述的控制电路相连。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插秧机的前后方向的平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齿轮板的转轴与一个电位器相连,该电位器的信号电路与所述的控制电路相连。
9.根据权利要求I或2或4或5或6所述的一种插秧机的前后方向的平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钢性拉动机构设有一个杠杆,该杠杆的一端与所述的中央浮船相连,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的感知拉索和一个联动杠杆相连,该联动杠杆与所述的连杆组相连。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插秧机的前后方向的平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钢性拉动机构设有一个杠杆,该杠杆的一端与所述的中央浮船相连,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的感知拉索和一个联动杠杆相连,该联动杠杆与所述的连杆组相连。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插秧机的插秧深度调整系统,包括插秧机架、中央浮船,插秧机架通过一个升降机构与插秧机车架相连,该升降机构包括一个升降油缸,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央浮船与插秧机架转动连接,中央浮船的重心处于其与插秧机架的转接点的前侧,所述的中央浮船的前端与一个拉动机构相连,所述的拉动机构通过一个连杆组与控制升降油缸的油路的控制阀相连,该控制阀通过一个调整拉索与插秧机车的档位拨杆相连。本实用新型实现了一种能够准确、及时的根据行车状态对插秧机的插秧深度进行调整,从而达到插秧均匀、稳定的效果的插秧机的插秧深度调整系统。
文档编号A01C11/00GK202663777SQ201220348869
公开日2013年1月16日 申请日期2012年7月18日 优先权日2012年7月18日
发明者杨仲雄, 高福强, 胡璇, 李明强, 朱德峰, 邵树有 申请人:莱恩农业装备有限公司, 高福强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