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带切盘的前后铧深耕犁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业机械,进一步是犁,特别是便调式前后铧深耕犁。
背景技术:
农业耕作始终离不开犁,目前农村使用量较大的双铧犁,仍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以下问题1、设计仍不到位,耕作阻力大;2、随着秸杆还田技术的普及,犁作业时,必须面对小麦、玉米等秸杆及根茬的处理,而目前双铧犁处理的效果还不理想;3、由于秸杆切断及掩埋效果不理想,秸杆的缠绕往往影响到犁的行进,从而加大了动力消耗,甚至影响了正常的作业进度;4、由于用途的不同,以及种植作物、耕作规模和作业习惯的不同,对犁耕作的深度也提出不同的要求;有时需要使用深耕或浅耕进行不同的作业;这对犁的调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带切盘的前后铧深耕犁,其结构简单,便于调节,秸杆掩埋效果好,耕作阻力小,可用于深耕。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方案实现的带切盘的前后铧深耕犁,包括纵杆、前铧、后铧、牵引架,纵杆上依次设置有前铧与后铧,纵杆前端设置有牵引架,其特征在于前铧前部设置有切盘。其中所述的切盘指具有满足转动的同时切割秸杆功能的一切圆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方案进一步实现所述纵杆的左侧设置有副纵杆,纵杆与副纵杆前端通过横杆连接,纵杆与副纵杆后部或中部通过后横杆连接;纵杆与副纵杆上均依次设置有前铧与后铧,前铧前部均设置有切盘;纵杆与副纵杆前端设置有牵引架。进一步所述切盘的结构是切盘腿固定槽内放置切盘腿,切盘腿上设置有调节孔,切盘腿下通过切盘轴连接切盘轴心,切盘的圆周较中心薄。所述的切盘的圆周也可以是刃。所述的切盘俯视与纵杆或副纵杆夹角锐角有8 - 40度的倾斜角度(优选为10 -30度),切盘后部倾向于前铧。所述的切盘可以与前铧、后铧设置于不同侧,即前铧、后铧设置于左侧,切盘设置于右侧。也可以与前铧、后铧设置于同侧。所述的切盘的直径为20 - 70厘米,优选为30 — 60厘米。再进一步所述的纵杆或/和副纵杆中部左侧(也可以根据需要设置于右侧)固定前铧腿固定槽,后部的同侧固定后铧腿固定槽,前、后铧腿分别置于各自的固定槽内,可上下滑动固定;前、后铧铧腿在一条直线上,且前、后铧呈前高后低的阶梯式。[0017]所述的前、后铧腿固定槽通过固定箍活动固定于纵杆或/和副纵杆上,固定槽可在纵杆或/和副纵杆上前后移动固定。在单杆(仅有纵杆)情况下,所述的牵引架结构是在纵杆前端部设置有横杆,横杆采用倾斜设置,左侧较低,右侧较高,横杆与水平夹角锐角 为8 — 30度(优选为10 — 25度),且以纵杆为界,右侧横杆为左侧横杆长度的I. 5 — 3. 5倍(优选为2. O — 3. O倍),左侧横杆外端固定左牵引板,右侧横杆外端固定右牵引板,右牵引板前部活动固定调节板,左、右牵引板及调节板上设置连接孔,与拖拉机升降杆连接固定。在双杆(有纵杆和副纵杆)情况下,所述的牵引架结构是横杆及后横杆采用倾斜设置,左侧较低,右侧较高,横杆与水平夹角α为8 — 30度(优选为10 - 25度);横杆左端固定左牵引板,横杆右端固定右牵引板,右牵引板前部固定调节板,左、右牵引板及调节板上设置连接孔,与拖拉机升降杆连接固定。本实用新型用于秸杆还田后的深耕,其有益效果是1、结构简单。其犁架仅有一纵杆,或一个纵杆和一个副纵杆,结构简单,易于制作,且可因此降低成本。2、便于调节。前铧、后铧及切盘都可升降,前铧、后铧的前后位置可移动,从而可根据需要方便地进行调节固定。3、深耕效果好,前后铧设置于一条直线上,呈前高后低(前浅后深)的双铧结构,前铧浅翻,后铧深翻,可轻便深耕。4、秸杆掩埋效果好。切盘可把地面的秸杆切断,且将切断的秸杆推至前铧处,在前铧及后铧的作用下,可将秸杆及根茬深埋,因而秸杆掩埋效果好,减少甚至避免秸杆缠绕铧腿的现象,并可以免除耙的使用。5、耕作轻,节省动力。牵引架采用与拖拉机耕地作业环境相匹配的横杆倾斜设置,采用前浅后深的双重直线耕作,有效地减轻了拖拉机的负荷,提高了耕作效率。由于能通过前后铧的上下调节,达到最佳的耕作深度,且耕作时铧底平,耕作阻力小。为证实本实用新型动力省,于2011年11月至2012年4月,在河南省滑县焦虎乡陶相寺村进行了相关试验,试验中,选择IL - 125型单犁(河南省商丘产三角架式单犁)为参照,经3次共耕作15亩地表明,每亩可节省O. 14 - O. 18千克的柴油。6、适用于不同的作业要求,如将前铧卸下,可用于犁花生。
图I为本实用新型犁架俯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横杆部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切盘相关部分俯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切盘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犁架俯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为铧腿固定槽,2为固定箍,3为纵杆,4为切盘腿固定槽,5为横杆,6为左牵引板,7为右牵引板,8为调节板,9为切盘,10为切盘腿,11为调节孔,12为切盘轴,13为副纵杆,14为后横杆;α为横杆与水平夹角,β为切盘与纵杆夹角。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并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实施例I :为一组的前后铧结构。如图I、图3、图4所示,带切盘的前后铧深耕犁,包括纵杆3,前、后铧腿固定槽1,前、后铧腿固定槽I设置于纵杆3的左侧(左、右指图I所显示的方位),前、后铧腿固定槽I通过固定箍2固定于纵杆3上,并可在纵杆3上前后移动固定,前铧和后铧的铧腿分别固定于前、后铧腿固定槽I内,铧腿可上下升降固定;前铧铧腿固定槽I的前方固定(也可活动固定)切盘腿固定槽4,切盘腿固定槽4内放置切盘腿10,切盘腿10下通过切盘轴12连接切盘9轴心,切盘9的圆周较中心薄;切盘也可以在圆周设置刃。切盘的直径可以为20 - 70厘米(优选为30 - 60厘米)。切盘设置于前铧、后铧不同侧,即前铧、后铧设置于左侧,切盘设置于右侧。此时,切盘9垂直于地面(根据需要设置制作成型时基本垂直地面或在耕作时基本垂直地面 )且俯视与纵杆夹角β为8 — 40度(优选为10 - 30度),前端向右倾斜,也即切盘9后部倾向于前铧。切盘腿10上设置有调节孔11。如图2所不,在纵杆3前端部设置有横杆5,横杆5米用倾斜设置,左侧较低,右侧较高,横杆与水平夹角α为8 — 30度(优选为10 - 25度);且以纵杆为界,左侧横杆较短,右侧横杆较长,右侧横杆约为左侧横杆长度的I. 5 — 3. 5倍(优选为2. O — 3. O倍),左侧横杆外端固定左牵弓丨板6,右侧横杆外端固定右牵弓丨板7,右牵弓I板7前部固定调节板8,左、右牵引板及调节板上设置连接孔,与拖拉机升降杆连接固定。由于横杆的倾斜设置,在拖拉机耕作时,犁倾斜度合理,且铧底平,从而有效地减轻耕作阻力。切盘9的圆周较薄或为刃状,且与纵杆有一定的倾斜角度,因此,其既可切断的秸杆,减少甚至避免秸杆缠绕铧腿的现象;又可将切断的秸杆推至前铧处,在前铧及后铧的作用下,使秸杆掩埋较为干净。试验表明,由于秸杆掩埋较为干净,完全可免除犁后耙的使用。同时,切盘9可升降,起到了升降轮的作用。本实用新型安装在拖拉机上经调试固定后即可使用。本实用新型的犁架(纵杆)可变换成若干种不同的犁架,但两铧处于一条直线且前浅后深、加上切盘的关系不变,仍可产生相同或相似的作业效果。实施例2 为两组的前后铧结构。如图5所示,纵杆3上由前至后依次设置切盘腿固定槽4、前后两个铧腿固定槽1,其结构与实施例I相同,不再累述。还设置一个副纵杆13,副纵杆13与纵杆3设置的切盘腿固定槽4、前后两个铧腿固定槽1,内容及距离相同。具体是在纵杆3的左侧设置与纵杆3平行的副纵杆13,纵杆3与副纵杆13前端通过横杆5连接,纵杆3与副纵杆13后部或中部通过后横杆14连接,形成犁架;在副纵杆13上,通过前后两个固定箍2分别固定两个铧腿固定槽1,铧腿固定槽I内放置铧腿;在前铧腿固定槽I的前部,设置切盘腿固定槽4,切盘腿固定槽4内放置切盘腿10。纵杆3与副纵杆13上设置的切盘9 (参见图3、4)情况与实施例I相同,不再累述。横杆5及后横杆14采用倾斜设置(以铧腿为垂直计,犁架相对于地面为倾斜),左侧较低,右侧较高,横杆与水平夹角α为8 — 30度(优选为10 - 25度);横杆左端固定左牵引板6,横杆右端固定右牵引板7,右牵引板7前部固定调节板8,左、右牵引板及调节板上设置连接孔,与拖拉机升降杆连接固定。由于横杆的倾斜设置,在拖拉机耕作时,犁倾斜度合理,且铧底平,从而有效地减轻耕作阻力。相比与实施例I,本实施例由I组增加为2组,耕作幅宽由I组的30厘米左右扩大到50厘米左右;效率可大幅提高,亦符合当前农村耕作动力逐步增大的现状。[0036]特别是,为避免秸杆缠绕,影响耕作,一般需要在犁后设置耙。现有技术中,采用2组前后铧的深耕犁,其后部若设置2个耙较为困难;其后部若设置I个耙,则效果不好;会影响到秸杆的清除,从而造成犁阻力逐渐增大,以至需要定时清理,严重地影响到耕作的效率。而本实用新型设置有切盘,采用实施例2的结构,仍可有效地切碎并掩埋秸杆,从而避免秸杆缠犁。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带切盘的前后铧深耕犁,包括纵杆、前铧、后铧、牵引架,纵杆上依次设置有前铧与后铧,纵杆前端设置有牵引架,其特征在于前铧前部设置有切盘。
2.根据权利要求书I所述的带切盘的前后铧深耕犁,其特征在于纵杆的左侧设置有副纵杆,纵杆与副纵杆前端通过横杆连接,纵杆与副纵杆后部或中部通过后横杆连接;纵杆与副纵杆上均依次设置有前铧与后铧,前铧前部均设置有切盘;纵杆与副纵杆前端设置有牵引架。
3.根据权利要求书I或2所述的带切盘的前后铧深耕犁,其特征在于切盘的结构是切盘腿固定槽内放置切盘腿,切盘腿上设置有调节孔,切盘腿下通过切盘轴连接切盘轴心,切盘的圆周较中心薄。
4.根据权利要求书3所述的带切盘的前后铧深耕犁,其特征在于切盘俯视与纵杆或副纵杆夹角锐角有8 - 40度的倾斜角度,切盘后部倾向于前铧。
5.根据权利要求书4所述的带切盘的前后铧深耕犁,其特征在于切盘与前铧、后铧设置于同侧或不同侧,设置于不同侧指前铧、后铧设置于左侧,切盘设置于右侧。
6.根据权利要求书4所述的带切盘的前后铧深耕犁,其特征在于切盘的直径为20-70厘米。
7.根据权利要求书I或2所述的带切盘的前后铧深耕犁,其特征在于纵杆或/和副纵杆中部左侧固定前铧腿固定槽,后部的同侧固定后铧腿固定槽,前、后铧腿分别置于各自的固定槽内,可上下滑动固定;前、后铧铧腿在一条直线上,且前、后铧呈前高后低的阶梯式。
8.根据权利要求书7所述的带切盘的前后铧深耕犁,其特征在于前、后铧腿固定槽通过固定箍活动固定于纵杆或/和副纵杆上,固定槽可在纵杆或/和副纵杆上前后移动固定。
9.根据权利要求书I所述的带切盘的前后铧深耕犁,其特征在于牵引架结构是在纵杆前端部设置有横杆,横杆采用倾斜设置,左侧较低,右侧较高,横杆与水平夹角锐角为8-30度,且以纵杆为界,右侧横杆为左侧横杆长度的I. 5 — 3. 5倍,左侧横杆外端固定左牵引板,右侧横杆外端固定右牵引板,右牵引板前部活动固定调节板,左、右牵引板及调节板上设置连接孔,与拖拉机升降杆连接固定。
10.根据权利要求书2所述的带切盘的前后铧深耕犁,其特征在于牵引架的结构是横杆及后横杆米用倾斜设置,左侧较低,右侧较高,横杆与水平夹角α为8 — 30度;横杆左端固定左牵引板,横杆右端固定右牵引板,右牵引板前部固定调节板,左、右牵引板及调节板上设置连接孔,与拖拉机升降杆连接固定。
专利摘要带切盘的前后铧深耕犁,涉及农业耕作用犁,带切盘的前后铧深耕犁,包括纵杆、前铧、后铧、牵引架,纵杆上依次设置有前铧与后铧,纵杆前端设置有牵引架,前铧前部设置有切盘。进一步切盘的结构是切盘腿固定槽内放置切盘腿,切盘腿上设置有调节孔,切盘腿下通过切盘轴连接切盘轴心,切盘的圆周较中心薄。切盘俯视与纵杆夹角锐角有8-40度的倾斜角度,切盘后部倾向于前铧。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切盘可把地面的秸秆切断,且将切断的秸秆推至前铧处,在前铧及后铧的作用下,可将秸秆及根茬深埋,因而秸秆掩埋效果好,减少甚至避免秸秆缠绕铧腿的现象,并可以免除耙的使用。耕作轻,节省动力。
文档编号A01B49/02GK202773282SQ20122041290
公开日2013年3月13日 申请日期2012年8月20日 优先权日2012年5月5日
发明者高艳韶, 高怀玉 申请人:高艳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