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仿河蚌低矮温室骨架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2050阅读:36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仿河蚌低矮温室骨架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温室骨架结构,具体的说是一种仿河蛘低矮温室骨架结构。
背景技术
基于节能与环保的要求,一些育苗用的温室已越来越多的采用低矮温室。目前的低矮型温室也是根据普通温室的结构进行改装,抗压能力和稳定性有限,低矮温室在雪载、风载较大时被压垮的事件时有发生。理论上,低矮温室的结构受力特点和普通温室有很大不同,不能生搬硬套普通温室的结构,必须能适合提高低矮温室抗压强度的温室结构。

实用新型内容为解决现有技术中低矮温室抗压能力差、稳定性有限等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仿河蛘低矮温室骨架结构。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仿河蛘低矮温室骨架结构,包括温室门、换气扇、承重梁、圈梁和立柱,所述圈梁围成的形状为扇环形,圈梁的小圆弧上均匀设有竖直的立柱,圈梁小圆弧的上方对应设有圆弧型上梁,圆弧型上梁与立柱顶端连接,圈梁小圆弧上最外侧的两个立柱之间安装有温室门,圈梁小圆弧、圆弧形上梁与温室门之间形成的空间顶部封闭,该封闭的顶部中间安装有换气扇,所述承重梁为两段圆弧平滑过度连接构成的弧形梁,且构成承重梁的两段圆弧的半径比为8 :1,承重梁的大半径圆弧段与圈梁固定连接,小半径圆弧段与圆弧形上梁固定连接,承重梁的最高点至圈梁所在平面的垂直距离与立柱高度的比为14 :9。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I)本实用新型通过选择地基、圈梁和承重梁的最佳参数范围,提供一种仿河蛘耐压型低矮温室架构,该结构在未增加温室建造成本的前提下可以抵抗较大的风力载荷和雪的压力载荷;(2)本实用新型的低矮温室架构的换气扇内外两侧皆为逐渐放大的开口,形成文丘里效应,通常情况下换气扇能自然转动进行通风;(3)本实用新型将一般温室的后墙省略掉,降低了温室造价,利用薄膜代替原来的后墙,可使保温效果更好;(4)本实用新型的架构参数来自于河蛘外壳的轮廓参数和形状参数,实验表明,在同等用料的情况下,该仿河蛘型温室架构是一种高强度的低矮温室结构,不仅降低投资费用,而且使用寿命也得到延长。

图I仿河蛘低矮温室骨架结构正视图;图2仿河蛘低矮温室骨架结构俯视图;图3仿河蛘低矮温室骨架结构侧视图;[0014]图4仿河蛘低矮温室架构参数图;图5圈梁参数图;附图标记1、温室门,2、换气扇,3、承重梁,4、圈梁,5、立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阐述。如图所示,一种仿河蛘低矮温室骨架结构,包括温室门I、换气扇2、承重梁3、圈梁4和立柱5,所述圈梁4围成的形状为扇环形,圈梁4的小圆弧上均勻设有竖直的立柱5,圈梁4小圆弧的上方对应设有圆弧型上梁,圆弧型上梁与立柱5顶端连接,圈梁4小圆弧上最外侧的两个立柱5之间安装有温室门1,圈梁4小圆弧、圆弧形上梁与温室门I之间形成的空间顶部封闭,该封闭的顶部中间安装有换气扇2,所述承重梁3为两段圆弧平滑过度连接构成的弧形梁,且构成承重梁3的两段圆弧的半径比为8 :1,承重梁3的大半径圆弧段与圈梁4固定连接,小半径圆弧段与圆弧形上梁固定连接,承重梁3的最高点至圈梁4所在平面的垂直距离与立柱高度的比为14 :9。一种仿河蛘低矮温室骨架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I)根据温室内的土地面积确定由圈梁围成的面积大小,圈梁围成的形状为扇环形,扇环的中心角为156°,扇环内径为1000mm,外径为11000mm;(2)根据圈梁的形状打地基,地基的规格如下地基的断面形状为等腰梯形,地基的顶部宽度为320mm,底部宽度为顶部宽度的2倍,高度亦为顶部宽度的2倍,地基的顶部低于地面50 100mm,地基打好后备用;(3)在地基的上端浇筑圈梁,圈梁断面的高度和宽度与地基的顶部宽度相等,即320mm,烧筑完成后备用;(4)制作承重梁,承重梁由两条圆弧形圆钢光滑过度连接,两圆弧的半径分别为2500mm、20000mm,承重梁制好后备用;(5)在圈梁的小扇环处均匀植入设置竖直的立柱,立柱的高度为1800mm ;(6)制作圈梁小扇环处上方对应的圆弧型上梁,将制好的圆弧形上梁与各个立柱顶端进行焊接固定;(7)将承重梁半径较大的圆弧端固定设置在圈梁上,半径较小的圆弧端固定设置在圆弧型上梁上;(8)在圈梁小圆弧上,以最边缘的两个立柱为基体安装温室门;(9)将圈梁小圆弧、圆弧形上梁与温室门间形成的空间顶部封闭,封闭的顶部中间开凿排风口安装换气扇。由于地区差异,各地的低矮温室所需承受的载荷也不同,具体的骨架材料选择视当地的需求而定,本发明只提供一种温室结构的形状。可以确定的是用本发明的架构方法,在用材相同的情况下,本发明涉及的温室强度会更高;低矮温室架构的换气扇内外两侧皆为逐渐放大的开口,形成文丘里效应,通常情况下换气扇能自然转动进行通风,在外面刮风时想通风再打开换气扇的电源。
权利要求1.一种仿河蛘低矮温室骨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温室门(I)、换气扇(2)、承重梁(3)、圈梁(4)和立柱(5),所述圈梁(4)围成的形状为扇环形,圈梁(4)的小圆弧上均匀设有竖直的立柱(5),圈梁(4)小圆弧的上方对应设有圆弧型上梁,圆弧型上梁与立柱(5)顶端连接,圈梁(4)小圆弧上最外侧的两个立柱(5)之间安装有温室门(1),圈梁(4)小圆弧、圆弧形上梁与温室门(I)之间形成的空间顶部封闭,该封闭的顶部中间安装有换气扇(2),所述承重梁(3)为两段圆弧平滑过度连接构成的弧形梁,且构成承重梁(3)的两段圆弧的半径比为8 :1,承重梁(3)的大半径圆弧段与圈梁(4)固定连接,小半径圆弧段与圆弧形上梁固定连接,承重梁(3)的最高点至圈梁(4)所在平面的垂直距离与立柱高度的比为14:9。·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温室骨架结构,具体的说是一种仿河蚌低矮温室骨架结构。包括温室门、换气扇、承重梁、圈梁和立柱,所述圈梁围成的形状为扇环形,圈梁的小圆弧上均匀设有竖直的立柱,圈梁小圆弧的上方对应设有圆弧型上梁,圆弧型上梁与立柱顶端连接,圈梁小圆弧上最外侧的两个立柱之间安装有温室门,圈梁小圆弧、圆弧形上梁与温室门之间形成的空间顶部封闭,该封闭的顶部中间安装有换气扇,所述承重梁为两段圆弧平滑过度连接构成的弧形梁,且构成承重梁的两段圆弧的半径比为81,承重梁的大半径圆弧段与圈梁固定连接,小半径圆弧段与圆弧形上梁固定连接,承重梁的最高点至圈梁所在平面的垂直距离与立柱高度的比为149。
文档编号A01G9/14GK202787496SQ20122041519
公开日2013年3月13日 申请日期2012年8月21日 优先权日2012年8月21日
发明者高吭, 李玉柱, 李心平, 郭志军, 罗四倍 申请人:河南科技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