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背负式玉米收获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玉米收获机,是一种配置安装在四轮拖拉机上的玉米收获机即背负式玉米收获机。
背景技术:
背负式玉米收获机由安装在四轮拖拉机前端的割台装置1,侧部的玉米棒提升机2、后部的扒皮机器3和/或料斗4组成。割台装置I与拖拉机前端的连接方式有多种,有割台装置I上下移动与拖拉机前端配合连接方式,也有通过铰接和单缸液压缸支承配合与拖拉机前端配合连接方式,不论哪种连接方式,割台装置I与拖拉机上的柴油机间都设有带离合器的变速器装置,通过变速器装置传动带动割台装置I的主轴,其结构复杂,不仅提高了生产成本和销售价格,而且安装调整不方便,也容易产生故障,维护、维修不方便。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对背负式玉米收获机割台装置I与四轮拖拉机前端的连接关系和传动机构进行改进,以简化结构,便于使用和维修。
·[0004]本实用新型背负式玉米收获机,包括有安装在四轮拖拉机前端的割台装置1、侧部的玉米棒提升机2、后部的扒皮机器3和/或料斗4组成,其特征是割台装置I通过一对铰轴51a、51b与拖拉机前端铰接连接,在该铰轴51a、51b的上端割台装置I通过铰轴52a、52b与一对液压缸6a、6b的活塞杆6la、6Ib铰接,液压缸6a、6b的缸体与拖拉机前端铰接连接,拖拉机上的柴油机7通过皮带轮71直接与割台装置I的主轴传动连接。本实用新型割台装置I通过一对铰轴51a、51b与拖拉机前端铰接连接和通过铰接的一对液压缸6a、6b与拖拉机前端铰接,使割台装置I在液压缸6a、6b带动下现在摆转转动,在不工作时抬起割台装置I的前端,同时通过液压缸6a、6b的行程(即最大行程)控制使割台装置I的前端下落量,并使割台装置I上的主轴传动皮带轮与拖拉机上柴油机7的传动皮带轮71间距达到工作配合间距,由柴油机7上的传动皮带轮71直接带动割台装置I上的主轴传动皮带轮,割台装置I进行工作;当液压缸6a、6b收缩带动割台装置I抬起时,由于割台装置I的摆转,割台装置I上的主轴传动皮带轮与拖拉机上柴油机7的传动皮带轮71间距减小,传动皮带72失去张紧力而断开传动,达到传动离合的作用,其省去了柴油机7与割台装置I上的主轴间的带离合器的变速器装置,使结构简单,不仅降低了生产本成和销售价格,而且维护简单,操作方便。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2是割台装置I与拖拉机前端连接结构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08]本实用新型包括有安装在四轮拖拉机前端的割台装置1、侧部的玉米棒提升机2、后部的扒皮机器3和/或料斗4组成,其特征是割台装置I通过一对铰轴51a、51b与拖拉机前端铰接连接,在该铰轴51a、51b的上端割台装置I通过铰轴52a、52b与一对液压缸6a、6b的活塞杆61a、61b铰接,液压缸6a、6b的缸体与拖拉机前端铰接连接,拖拉机上的柴油机7通过皮带轮71直接与割台装置I的主轴传动连接。附图实施例所示,在拖拉机大梁8的前端设有直角形连接板9,直角形连接板9通过U形夹箍90或螺栓与拖拉机大梁8的前端固定连接,在直角形连接板9前端面上焊接设有铰轴座91a、91b与割台装置I铰接连接,在直角形连接板9板面上焊接设有铰轴座96a、98b与液压缸6a、6b的缸体铰接连 接。
权利要求1.背负式玉米收获机,包括有安装在四轮拖拉机前端的割台装置(I)、侧部的玉米棒提升机(2)、后部的扒皮机器(3)和/或料斗(4)组成,其特征是割台装置(I)通过一对铰轴(51a、51b)与拖拉机前端铰接连接,在该铰轴(51a、51b)的上端割台装置(I)通过铰轴(52a、52b)与一对液压缸(6a、6b)的活塞杆(61a、61b)铰接,液压缸(6a、6b)的缸体与拖拉机前端铰接连接,拖拉机上的柴油机(7)通过皮带轮(71)直接与割台装置(I)的主轴传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负式玉米收获机,其特征是在拖拉机大梁(8)的前端设有直角形连接板(9),直角形连接板(9)通过U形夹箍(90)或螺栓与拖拉机大梁(8)的前端固定连接,在直角形连接板(9)前端面上焊接设有铰轴座(91a、91b)与割台装置(I)铰接连接,在直角形连接板(9)板面上焊接设有铰轴座(96a、98b)与液压缸^a、6b)的缸体铰接连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背负式玉米收获机,其特征是割台装置(1)通过一对铰轴(51a、51b)与拖拉机前端铰接连接,并由一对液压缸(6a、6b)铰接带动摆动,拖拉机上的柴油机(7)通过皮带轮(71)直接与割台装置(1)的主轴传动连接。其省去了柴油机(7)与割台装置(1)上的主轴间的带离合器的变速器装置,使结构简单,不仅降低了生产本成,而且维护简单,操作方便。
文档编号A01D45/02GK202873346SQ20122044920
公开日2013年4月17日 申请日期2012年9月5日 优先权日2012年9月5日
发明者董波 申请人:董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