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收获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291522阅读:262来源:国知局
玉米收获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玉米收获机,其即使在残秆处理对象的农田面部分凹入的部位也能够良好且容易地进行残秆处理。该玉米收获机具有升降驱动装置(8),该升降驱动装置(8)能够改变残秆处理装置(5)相对于行驶车体的上下位置,残秆处理装置5在与接地状态下以能够贴合地面地移动的方式与行驶车体连结,该玉米收获机具有下降允许机构(7),该下降允许机构(7)在残秆处理装置(5)的接地状态、且升降驱动装置(8)的驱动下降停止的状态下,允许残秆处理装置(5)向下降侧移动。
【专利说明】玉米收获机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玉米收获机,该玉米收获机构成为在收获玉米时,将存在于穗轴周围的许多种子被苞叶部包在里面而结成穗状的作物部分作为收获对象的收获物,将收获了作物部分后的残杆切碎。

【背景技术】
[0002]玉米在植立茎杆的穗部上结出将种子(果实)包在里面的穗状部。该穗状部以在存在于苞叶内部的棒状穗轴周围,许多种子在外表面排列的状态而形成。在本实用新型中,将该穗状部称为收获对象的玉米作物,本实用新型的玉米收获机将该玉米作物作为收获物而收获、储存及回收。
[0003]在现有的玉米收获机中,一边使行驶车体行驶一边在地面附近切断植立的玉米的茎杆部分,一边向后方输送切断后的茎杆一边在输送途中从茎杆的穗部剥落收获对象的作物部分而进行收获,将残余的茎杆部分进一步输送到车体后方,使其落入车体后端部的切碎机,将其切碎而散布在农田上。
[0004]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92135号公报(参照第【0033】段、图1、图3)
[0005]在以这种方式构成的玉米收获机中,在能够自动进行玉米作物的收获及茎杆的处理这一点是有益的。但是,由于需要用于在行驶车体的前部切断玉米的茎杆部分的切断装置、用于向车体后方侧输送玉米作物和切断后的茎杆的输送装置、以及用于在行驶车体的后部切碎被输送的茎杆的切碎装置,所以存在难以实现收获作业的高效化的问题。
[0006]也就是说,用于将长条状的茎杆在切断后输送到车体后方侧的输送装置从行驶车体的前端部延伸到后端部,因此难以在左右方向上与行驶车体上的其他装置部分重叠地设置该输送装置部分,从而与其他装置在左右方向上分成两部分。因此,难以将输送装置的左右方向的宽度设定得较宽,从而使输送装置中只能取入几乎排成一列的状态的茎杆,所以作业性较低。另外,由于使用了长条状的输送装置,与作业性相比更难实现机体的小型化。
[0007]为了消除这样的问题,如图17所示,本实用新型的 申请人:已经提出了一种玉米收获机,其构成为在行驶车体的前部不切断玉米的茎杆部分而在植立状态下直接使用在左右方向上宽度大的收获部从茎杆部分仅摘取玉米作物,然后将横跨宽度大的整个收获范围内而存在的植立状态的茎杆部分切碎。
[0008]根据该现有方案的构造,在避免收获机体整体的大型化并且使收获部宽度增大而能够效率良好地摘取玉米作物这一点是有益的。另外,在该现有方案的构造中,使用悬吊链吊起残杆处理装置的左右方向上的中间位置,通过作为驱动升降装置的液压缸使残杆处理装置进行升降动作。另外,在这种构造中,使用上升施力弹簧对残杆处理装置施加上升作用力并且进行残杆处理,即使在残杆处理对象的农田上存在部分的凸部的情况下,残杆处理装置也能够较为容易地跨过凸部,从这一点来看,该现有方案是有益的。
[0009]在使用这种构造的残杆处理装置进行残杆处理作业时,在将残杆处理装置吊起到规定高度的状态下使驱动升降装置的升降动作停止,在上升施力弹簧的辅助上升作用力作用的状态下牵引残杆处理装置。在这种状态下的残杆处理作业中,如果在作业对象的农田上存在凹入的部位,则导致该凹入部位的相对于机体的高度会变得比吊起在规定高度的残杆处理装置的处理对象范围低。因此,残杆处理装置的有效的残杆处理作业不能到达比规定高度低的范围,可能会产生残杆处理作业难以进行的区域。或者,虽然对存在于凹入部位的残杆也能够利用残杆处理装置进行残杆处理作业,但是难以充分地进行对存在于该凹入部位的残杆的处理作业,与残留在农田的其他部位的残杆部分相比,处理后的高度不一致,从这一点来看,仍有改善的余地。
实用新型内容
[0010]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即使在残杆处理对象的农田面部分地凹入的部位也能够良好且容易地进行残杆处理的玉米收获机。
[0011]本实用新型中的玉米收获机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结构上的特征及作用效果。
[0012]【解决方案I】
[0013]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提出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特征在于,具有:收获部,其位于行驶车体的前部而从植立状态的茎杆部分对收获物进行收获;残杆处理装置,其对收获了收获物后的茎杆部分进行切碎处理;升降驱动装置,其相对于行驶车体能够改变所述残杆处理装置的上下位置;所述残杆处理装置在接地状态下以能够追随地面地移动的方式与行驶车体连结,所述玉米收获机具有下降允许机构,下降允许机构在所述残杆处理装置的接地状态、且在所述升降驱动装置的驱动下降停止状态下,允许所述残杆处理装置向下降侧移动。
[0014]【解决方案I的作用及效果】
[0015]根据上述解决方案I的实用新型,由于具有下降允许机构,即使残杆处理装置处于升降驱动装置所进行的驱动下降停止状态下,也能够使残杆处理装置以向下降侧移动由下降允许机构设定的下降允许量的状态进行残杆处理作业。
[0016]因此,在使残杆处理装置在行驶车体上接地并追随地面而进行的残杆处理作业中,存在以下优点:在残杆处理装置到达的地面比作业开始时残杆处理装置接地的高度低的凹入部位等时,使残杆处理装置向下降侧移动索链体的松弛量,能够良好且容易地进行该较低的部位的残杆处理。由此,能够容易地避免不能利用残杆处理装置进行残杆处理的部分,或者因不能进行充分的残杆处理而导致残杆处理后的处理高度不一致的缺陷。
[0017]【解决方案2】
[0018]作为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提出的本实用新型的其他技术方案,所述残杆处理装置经由悬吊部件悬吊支承在所述升降驱动装置上,所述下降允许机构构成为以使所述残杆处理装置能够下降的方式操作所述悬吊部件而允许所述残杆处理装置下降。
[0019]【解决方案2的作用及效果】
[0020]根据上述解决方案2的实用新型,在升降驱动装置的驱动下降停止状态下允许残杆处理装置向下降侧移动的下降允许机构构成为,操作残杆处理装置的悬吊部件而允许下降,因此存在将用于下降允许的操作或结构简化的优点。
[0021]也就是说,不是从驱动下降停止状态的升降驱动装置分离残杆处理装置而成为能够下降的状态,而是通过操作悬吊部件来允许残杆处理装置的下降,因此不需要使悬吊部件脱离这样的复杂的作业。另外,也不需要使用能够将升降驱动装置与残杆处理装置切换为连接状态和连接解除状态的复杂的连接结构,能够构成简单的结构。
[0022]【解决方案3】
[0023]作为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提出的本实用新型的其他技术方案,所述下降允许机构构成为通过改变所述悬吊部件能够支承所述残杆处理装置的高度的下限位置,使所述残杆处理装置能够下降。
[0024]【解决方案3的作用及效果】
[0025]根据上述解决方案3的实用新型,存在以下优点:通过改变悬吊部件能够支承残杆处理装置的高度的下限位置,使残杆处理装置处于能够下降的状态,从而进一步构造简单地构成下降允许机构。
[0026]【解决方案4】
[0027]作为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提出的本实用新型的其他技术方案,所述悬吊部件由索链体构成,所述下降允许机构构成为在所述升降驱动装置的驱动下降停止状态下使所述索链体处于松弛状态。
[0028]【解决方案4的作用及效果】
[0029]根据上述解决方案4的实用新型,存在以下优点:使用索链体作为悬吊部件,利用该索链体的松弛状态作为使残杆处理装置能够向下限允许机构的下降侧移动的机构,因此能够进一步实现结构的简化。
[0030]【解决方案5】
[0031]作为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提出的本实用新型的其他技术方案,所述悬吊部件由索链体构成,所述下降允许机构是横跨所述索链体与所述残杆处理装置而设置的能够弹性变形的部件。
[0032]【解决方案5的作用及效果】
[0033]根据上述解决方案5的实用新型,存在以下优点:由于下降允许机构是通过横跨作为悬吊部件的索链体与残杆处理装置而设置的能够弹性变形的部件来构成的,因此通过能够弹性变形的部件能够简单地构成使索链体显现出松弛状态的结构。
[0034]也就是说,从利用升降驱动装置将残杆处理装置悬吊支承在上方位置的状态开始,通过升降驱动装置的向下降侧的驱动使残杆处理装置下降时,到残杆处理装置与地面接地为止,一边利用残杆处理装置的重量来保持索链体的张紧状态一边下降。在这种状态下,横跨索链体与残杆处理装置而设置的能够弹性变形的部件处于沿张紧的索链体的长度方向被拉伸的伸展姿态。
[0035]然后,如果残杆处理装置与地面开始接地,作用在索链体上的残杆处理装置的重量减少,因此悬挂残杆处理装置的索链体的张紧状态被解除而产生松弛。此时,能够弹性变形的部件由于自身的弹性还原力而从沿索链体的长度方向被拉伸的伸展姿态向收缩方向变形,相对于索链体的卡止位置与相对于残杆处理装置的卡止位置之间的距离缩短。由此,位于相对于索链体的卡止位置与相对于残杆处理装置的卡止位置之间的索链体弯曲变形,通过该弯曲变形量设定下降允许机构的下降允许量。其结果是,在升降驱动装置的驱动下降停止状态下能够使残杆处理装置向下降侧移动。
[0036]在残杆处理装置被悬吊而索链体上作用有强的张紧力的状态下不产生由上述能够弹性变形的部件的弹性还原力产生的索链体的弯曲变形,但是残杆处理装置与地面开始接地,其重量即索链体的张紧作用减少,伴随着弹性还原力超过作用在索链体上的张紧力而产生弯曲变形。因此,索链体基于能够弹性变形的部件的弹性还原力而产生的弯曲变形不是等到升降驱动装置向下降侧的驱动操作完成,残杆处理装置的下降移动或升降驱动装置的下降动作完全停止才开始,而是在此之前就已经开始。
[0037]也就是说,为了避免重量物即残杆处理装置与地面较强地碰撞,残杆处理装置基于升降驱动装置的下降是以较为缓慢的速度进行的。因此,从残杆处理装置与地面开始接地,弹性还原力超过索链体的张紧作用的状态开始,到升降驱动装置完全停止为止的期间,存在产生一定程度的时间延迟的倾向。在产生该时间延迟期间,索链体由于能够弹性变形的部件的弹性还原力而弯曲变形,能够通过该弯曲变形量来确保下降允许量。
[0038]另外,例如,在使用液压缸等液压装置作为升降驱动装置的情况下,如果残杆处理装置与地面接地,残杆处理装置的重量不再作用在液压缸上,则液压活塞的自重和索链体的重量不足以产生使液压缸内的压力油从控制阀的排油口排出的压力,因此存在使液压缸向下降侧收缩的作用极为缓慢的倾向。因此,即使向使液压缸下降的一侧操作控制阀,使索链体松弛规定量也需要一定的时间。在该实用新型中,由于具有作为下降允许机构的能够弹性变形的部件,在液压活塞的自重和索链体的重量上附加能够弹性变形的部件的弹性还原力,能够在更短的时间内向下降侧操作液压缸,使索链体松弛而确保下降允许量。由此,能够缩短通过索链体的松弛来确保残杆处理装置的下降允许量为止所需的时间,在能够迅速地进行作业这一点是有益的。
[0039]【解决方案6】
[0040]作为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提出的本实用新型的其他技术方案,所述悬吊部件由索链体构成,所述下降允许机构是横跨所述索链体的长度方向上分离的两点之间而设置的能够弹性变形的部件。
[0041]【解决方案6的作用及效果】
[0042]根据上述解决方案6的实用新型,存在以下优点:由于下降允许机构是由横跨作为悬吊部件的索链体的长度方向上分离的两点而设置的能够弹性变形的部件构成的,通过能够弹性变形的部件能够简单地构成使索链体显现出松弛状态的结构。
[0043]也就是说,从利用升降驱动装置将残杆处理装置悬吊支承在上方位置的状态开始,通过升降驱动装置的向下降侧的驱动而使残杆处理装置下降时,到残杆处理装置与地面接地为止,一边利用残杆处理装置的重量保持索链体的张紧状态一边下降。在这种状态下,横跨索链体的长度方向上分离的两点之间而设置的能够弹性变形的部件处于沿张紧的索链体的长度方向被拉伸的伸展姿态。
[0044]然后,如果残杆处理装置与地面开始接地,则作用在索链体上的残杆处理装置的重量减少,因此悬挂残杆处理装置的索链体的张紧状态被解除而松弛。此时,能够弹性变形的部件由于自身的弹性还原力而从沿索链体的长度方向被拉伸的伸展姿态向收缩方向变形,索链体的长度方向上分离的两点之间的距离缩短。由此,位于索链体的长度方向上分离的两点之间的索链体弯曲变形,通过该弯曲变形量设定下降允许机构的下降允许量。其结果是,在升降驱动装置的驱动下降停止状态下能够使残杆处理装置处于向下降侧移动的状态。
[0045]在残杆处理装置被悬吊而索链体上作用有较强的张紧力的状态下不产生由上述能够弹性变形的部件的弹性还原力产生的索链体的弯曲变形,但是残杆处理装置与地面开始接地,其重量即索链体的张紧作用减少,伴随着弹性还原力超过作用在索链体上的张紧力而产生弯曲变形。因此,索链体基于能够弹性变形的部件的弹性还原力的弯曲变形不是等到升降驱动装置向下降侧的驱动操作完成,残杆处理装置的下降移动或升降驱动装置的下降动作完全停止才开始,而是在此之前就已经开始。
[0046]也就是说,为了避免重量物即残杆处理装置与地面较强地碰撞,残杆处理装置基于升降驱动装置的下降是以较为缓慢的速度进行的。因此,从残杆处理装置与地面开始接地,弹性还原力超过索链体的张紧作用的状态开始,到升降驱动装置完全停止为止的期间,存在产生一定程度的时间延迟的倾向。在产生该时间延迟期间,索链体因能够弹性变形的部件的弹性还原力而弯曲变形,能够通过该弯曲变形量来确保下降允许量。
[0047]另外,例如,在使用液压缸等液压装置作为升降驱动装置的情况下,如果残杆处理装置与地面接地,残杆处理装置的重量不再作用在液压缸上,则液压活塞的自重和索链体的重量不足以产生使液压缸内的压力油从控制阀的排油口排出的压力,因此存在使液压缸向下降侧收缩的作用极为缓慢的倾向。因此,即使向使液压缸下降的一侧操作控制阀,也存在使索链体松弛规定量需要一定的时间的情况。在该实用新型中,由于具有作为下降允许机构的能够弹性变形的部件,在液压活塞的自重和索链体的重量上附加能够弹性变形的部件的弹性还原力,能够在更短的时间内向下降侧操作液压缸,使索链体松弛而确保下降允许量。由此,能够缩短通过索链体的松弛来确保残杆处理装置的下降允许量所需的时间,在能够迅速地进行作业这一点是有益的。
[0048]【解决方案7】
[0049]作为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提出的本实用新型的其他技术方案,所述悬吊部件由索链体构成,所述下降允许机构是横跨所述索链体与所述行驶车体而设置的能够弹性变形的部件。
[0050]【解决方案7的作用及效果】
[0051]根据上述解决方案7的实用新型,下降允许机构是由横跨作为悬吊部件的索链体与行驶车体而设置的能够弹性变形的部件构成的,通过能够弹性变形的部件能够简单地构成使索链体显现出松弛状态的结构。
[0052]也就是说,从利用升降驱动装置将残杆处理装置悬吊支承在上方位置的状态开始,通过升降驱动装置的向下降侧的驱动使残杆处理装置下降时,到残杆处理装置与地面接地为止,一边利用残杆处理装置的重量保持索链体的张紧状态一边下降。在这种状态下,横跨索链体与行驶车体而设置的能够弹性变形的部件处于沿张紧的索链体的长度方向被拉伸的伸展姿态。
[0053]然后,如果残杆处理装置与地面开始接地,则作用在索链体上的残杆处理装置的重量减少,因此悬挂残杆处理装置的索链体的张紧状态被解除而松弛。此时,能够弹性变形的部件由于自身的弹性还原力而从沿索链体的长度方向被拉伸的伸展姿态向收缩方向变形,相对于索链体的卡止位置与相对于残杆处理装置的卡止位置之间的距离缩短。由此,位于相对于索链体的卡止位置与相对于残杆处理装置的卡止位置之间的索链体弯曲变形,通过该弯曲变形量来设定下降允许机构的下降允许量。其结果是,在升降驱动装置的驱动下降停止状态下能够使残杆处理装置处于向下降侧移动的状态。
[0054]在残杆处理装置被悬吊而索链体上作用有较强的张紧力的状态下不产生由上述能够弹性变形的部件的弹性还原力产生的索链体的弯曲变形,但是残杆处理装置与地面开始接地,其重量即索链体的张紧作用减少,伴随着弹性还原力超过作用在索链体上的张紧力而产生弯曲变形。因此,索链体基于能够弹性变形的部件的弹性还原力的弯曲变形不是等到升降驱动装置向下降侧的驱动操作完成,残杆处理装置的下降移动或升降驱动装置的下降动作完全停止才开始,而是在此之前就已经开始。
[0055]也就是说,为了避免重量物即残杆处理装置与地面较强地碰撞,残杆处理装置基于升降驱动装置的下降是以较为缓慢的速度进行的。因此,从残杆处理装置与地面开始接地,弹性还原力超过索链体的张紧作用的状态开始,到升降驱动装置完全停止为止的期间,存在产生一定程度的时间延迟的倾向。在产生该时间延迟期间,索链体由于能够弹性变形的部件的弹性还原力而弯曲变形,能够通过该弯曲变形量来确保下降允许量。
[0056]另外,例如,在利用液压缸等液压装置作为升降驱动装置的情况下,如果残杆处理装置与地面接地,残杆处理装置的重量不再作用在液压缸上,则液压活塞的自重和索链体的重量不足以产生使液压缸内的压力油从控制阀的排油口排出的压力,因此存在使液压缸向下降侧收缩的作用极为缓慢的倾向。因此,即使向使液压缸下降的一侧操作控制阀,也存在使索链体松弛规定量需要一定的时间的情况。在该实用新型中,由于具有作为下降允许机构的能够弹性变形的部件,在液压活塞的自重和索链体的重量上附加能够弹性变形的部件的弹性还原力,能够在更短的时间内向下降侧操作液压缸,使索链体松弛而确保下降允许量。由此,能够缩短通过索链体的松弛来确保残杆处理装置的下降允许量为止所需的时间,在能够迅速地进行作业这一点是有益的。
[0057]【解决方案8】
[0058]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提出的本实用新型的其他技术方案的特征在于,所述索链体由链构成。
[0059]【解决方案8的作用及效果】
[0060]根据上述解决方案8的实用新型,通过使用链,能够使容易弯曲变形且强度较高的索链体构造简单。
[0061]【解决方案9】
[0062]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提出的本实用新型的其他技术方案的特征在于,所述下降允许机构由螺旋弹簧构成。
[0063]【解决方案9的作用及效果】
[0064]根据上述解决方案9的实用新型,能够以简单的结构构成用于使索链体缩短而设定下降允许量的下降允许机构。
[0065]【解决方案10】
[0066]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提出的本实用新型的其他技术方案的特征在于,所述残杆处理装置具有接地用辊。
[0067]【解决方案10的作用及效果】
[0068]根据上述解决方案10的实用新型,在残杆处理装置接地的状态下通过接地用辊来支承残杆处理装置的重量,因此与在残杆处理装置的悬吊状态下直接进行作业行驶的情况相比,能够减轻行驶车体的重量,另外,残杆处理装置也能够容易地贴合农田面而进行作业。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69]图1是玉米收获机的右视图。
[0070]图2是玉米收获机的俯视图。
[0071]图3是表示残杆处理装置的下降作用姿态的右视图。
[0072]图4是残杆处理装置的上升非作用姿态的右视图。
[0073]图5是残杆处理装置的上升非作用姿态的后视图。
[0074]图6表不悬吊链和下限允许机构的安装结构,图6 (a)是表不悬吊链和下限允许机构的安装结构的局部剖切侧视图,图6(b)是表示悬吊链与下限允许机构的安装结构的后视图。
[0075]图7表示下限允许机构,图7(a)表示使悬吊链张紧的状态的下限允许机构,图7(b)是表示使悬吊链松弛的状态的说明图。
[0076]图8是表示残杆处理装置的使用形态,图8 (a)表示非作业状态下的残杆处理装置的抬起状态,图8 (b)表示在作业状态下残杆处理装置在基准高度位置接地状态,图8 (c)是表示在作业状态下残杆处理装置位于凹部的状态的说明图。
[0077]图9是表示残杆处理装置的升降驱动装置的动作形态的框图。
[0078]图10是表示索链体与下限允许机构的其他实施方式的局部剖切侧视图。
[0079]图11表示索链体与下限允许机构的其他实施方式,图11 (a)表示索链体与下限允许机构的其他实施方式的非作业状态下的残杆处理装置的抬起状态,图11(b)是表示索链体与下限允许机构的其他实施方式的作业状态下的残杆处理装置在基准高度位置接地的状态的侧视下的说明图。
[0080]图12表示索链体与下限允许机构的其他实施方式,图12(a)表示索链体与下限允许机构的其他实施方式的非作业状态下的残杆处理装置的抬起状态,图12(b)是表示索链体与下限允许机构的其他实施方式的作业状态下的残杆处理装置在基准高度位置接地的状态的后视下的说明图。
[0081]图13是表示索链体与下限允许机构的其他实施方式的侧视下的说明图。
[0082]图14是表示索链体与下限允许机构的其他实施方式的侧视下的说明图。
[0083]图15表示索链体与下限允许机构的其他实施方式,图15(a)表示索链体与下限允许机构的其他实施方式的非作业状态下的残杆处理装置的抬起状态,图15(b)是表示索链体与下限允许机构的其他实施方式的作业状态下的残杆处理装置在基准高度位置接地的状态的说明图。
[0084]图16是表示下限允许机构的其他实施方式的框图。
[0085]图17是现有技术中的玉米收获机的右视图。
[0086]附图标记说明
[0087]I行驶车体
[0088]3收获部(收获处理装置)
[0089]5残杆处理装置
[0090]7下降允许机构
[0091]8升降驱动装置
[0092]10车体框架
[0093]55接地用辊
[0094]70能够弹性变形的部件(螺旋弹簧)
[0095]80液压缸
[0096]81悬吊部件(索链体、链)

【具体实施方式】
[0097]以下,基于【专利附图】
附图
【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玉米收获机的实施方式。
[0098]【整体结构】
[0099]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玉米收获机具有通过左右一对行驶装置11支承车体框架10而构成的自走式行驶车体I。左右一对行驶装置11由支承车体框架10的前部的左右一对前轮IlF(相当于前行驶装置)和支承车体框架10的后部的左右一对后轮IlR(相当于后行驶装置)构成。车体框架10具有前后方向长的左右一对主框架10A、10A,所述前轮IlF及后轮IlR支承该左右一对主框架10AU0A的前部及后部。
[0100]车体框架10的前端部经由驾驶室支承台12设有具有驾驶室20的驾驶部2,在该驾驶部2的后方的车体框架10上设有发动机13。行驶车体I的非转向轮即左右一对前轮IlF被所述发动机13驱动而自走。另外,后轮IlR被设置为通过液压操作式的转向缸(未图示)转向操作自如。
[0101]行驶车体I具有:位于前部的作为收获部的收获处理装置3、从收获处理装置3的后部横跨行驶车体I的上方而以向后方上升的状态沿前后方向延伸的作为输送装置的供给装置4、位于车体框架10的后部的作为回收部的储存回收装置6、在车体框架10的下部且位于前轮IlF与后轮IlR之间的前后中间部的残杆处理装置5。
[0102]在该玉米收获机中,在收获作业时,通过前轮IlF的驱动使行驶车体I行驶,收获处理装置3所收获的收获物被供给装置4朝向储存回收装置6输送,存储在储存回收装置
6。而且,收获时残留在农田上的茎杆被在车体框架10的下方绕沿左右方向的横轴芯旋转驱动的残杆处理装置5切碎处理。后面将对该残杆处理装置5进行说明。
[0103]如图1及图2所示,在驾驶室20的左右横向侧部的出入口设有开闭门21,该左右开闭门21中,左侧的横向外侧设有驾驶部踏板22及用于登到该驾驶部踏板22上的乘降用踏板(未图示)。
[0104]设有驾驶部踏板22的行驶车体I的左侧是已经完成玉米收获作业的已处理地侧,行驶车体I的右侧是未进行玉米收获作业的未处理地侧。因此,在操纵者或辅助作业者乘降玉米收获机时,能够经由乘降用踏板从已处理地侧乘降机体。
[0105]在行驶车体I中,在车体横向宽度方向上的中央部上相当于沿前后方向长的供给装置4的左横向侧部的部位具有作业用平台14。该作业用平台14能够搭载与进行车体操纵的操纵者不同的其他作业者(辅助作业者),从而进行监视供给装置4的输送状况等的辅助作业,或者在机体停止时供从驾驶室20出来的操纵者搭乘来确认供给装置4、储存回收装置6的状况等。
[0106]也就是说,驾驶部踏板22和作业用平台14分别设置在行驶车体I的同一左横向侧部(已处理地侧),并且作业用平台14被配置为前端位于驾驶部踏板22的后端附近。驾驶部踏板22和作业用平台14虽然具有一定的高度差,但是设置在相互转乘没有障碍的程度的高度位置上。
[0107]作业用平台14位于用于储存向发动机13供给的燃料的燃料箱(未图示)的上方,具有覆盖燃料箱的上方的护罩功能。
[0108]动力部7具有发动机13、发动机冷却用散热器26、吸入燃烧用空气的空气滤清器27及粗滤器28等。如图3所示,散热器26及空气滤清器27以位于发动机13的上方的状态配置。
[0109]发动机13相对于供给装置4配置在车体横向宽度方向上的右侧。由此,如图2所示,作业用平台14和发动机13以夹着供给装置4而分开在机体横向宽度方向的两侧的状态、配置在俯视时彼此对置的位置。
[0110]【收获处理装置】
[0111]构成收获部的收获处理装置3在车体框架10上的驾驶室支承台12的上部附近被支承为绕沿行驶车体I的左右方向的横轴心Xl (参照图1)摆动自如。收获处理装置3设置为通过支承在车体框架10的下部的左右一对液压操作式升降用液压缸15驱动升降自如。
[0112]如图1及图2所示,收获处理装置3形成有沿横向排列的三列导入路径rl,在夹着各导入路径rl的位置具有左右一对收获辊30、位于其上部的左右一对环状输送链31等。虽然没有做出详细说明,但收获辊30被支承为以与导入路径rl平行的姿态的旋转轴芯为中心旋转自如,从植立茎杆摘下并分离导入的玉米的作为收获对象的部位的玉米作物(穗状部),并将其作为收获物。
[0113]另外,在多个收获辊30与多个环状输送链31的后方位置具有将收获物向横向的中央位置移送的绞龙32。该绞龙32在三列导入路径rl上分别将从植立茎杆分离的收获物向横向的中央位置移送。该绞龙32将收获物从其送出供给到设置在供给装置4的输送始端部的接收口 41。
[0114]在收获处理装置3的前端部以解开植立的茎杆部分彼此之间的左右缠绕并导入导入路径rl的方式设置分禾体33。另外,在收获处理装置3的下部设有残杆导向件34,该残杆导向件34作用在通过收获处理装置3的收获作业摘下玉米作物后的残杆即植立茎杆上,引导在收获对象范围内植立的残杆使其导入比该收获对象范围的宽度窄的左右前轮11F、IlF的间隔宽度内。
[0115]【供给装置】
[0116]如图1及图2所示,供给装置4在越靠近后方侧越朝向上方的倾斜姿态的供给装置壳体40内具有未图示的输送器。该输送器是架设支承有横跨在左右一对环状旋转链(未图示)上的多个输送板(未图示)的公知的结构,使用输送板推动从前端侧的接收口 41供给的收获物并且向后上方输送,将其从在供给装置壳体40的后端部(输送终端部)开口的收获物排出口 42向后方排出。
[0117]在供给装置壳体40的后端部具有流下导向件43,该流下导向件43引导到达输送器的输送终端的收获物(穗状部),使其朝向位于供给装置4的后下方的储存回收装置6投入。流下导向件43设有倾斜面,该倾斜面引导收获物(穗状部)使其从输送器的输送终端朝向储存回收装置6的上部滑落。
[0118]在供给装置壳体40的后端部,在内部设有未图示的切碎排出装置,该切碎排出装置用于处理与收获物(穗状部)一起到达输送器的输送终端的叶屑或茎杆屑等非收获物。该切碎排出装置由向与收获物(穗状部)的排出方向不同的方向即后方上侧抛出的抛出装置、使用旋转刃切碎被抛出的非收获物并且利用旋转的排出作用向后上方排出的切碎装置构成。
[0119]另外,如图1所示,供给装置4的收获物排出口42的下方侧部位设有供给风力清选用的风的送风机即除尘风扇44。
[0120]该除尘风扇44用于对从收获物排出口 42向储存回收装置6的收获物接收口 6A下落供给中途的收获物送风,能够吹出混杂在收获物中的叶屑或茎杆屑等。
[0121]【储存回收装置】
[0122]储存回收装置6具有用于储存玉米作物的收获物储存箱60和支承该收获物储存箱60的储存箱支承台61。
[0123]如图1和图2所示,收获物储存箱60在比供给装置4的后端靠近后方侧的位置相对于固定在车体框架10的储存箱支承台61,枢轴支承为绕沿行驶车体I的前后方向的摆动轴心Pl能够摆动。
[0124]以这种方式被支承的收获物储存箱60通过设置在其与储存箱支承台61之间的伸缩缸62动作,通过绕所述摆动轴心pi的起伏摆动能够将姿态改变为起立姿态和倒伏姿态。在底面位于车体框架10上的起立姿态下能够储存收获物,在底面离开车体框架10而稍稍起立的倒伏姿态下,能够将储存的收获物向行驶车体I的横侧方排出。
[0125]收获物储存箱60绕离开车体框架10的上表面的收获物储存箱60的上部侧、且比车体框架10的左横端部更向横向外侧离开的位置的摆动轴心pi起伏摆动,能够将姿态改变为所述起立姿态和倒伏姿态。
[0126]在该收获物储存箱60的倒伏姿态下的收获物排出方向被设定为,在行驶车体I的左右方向上,设定在与配置有后述的向残杆处理装置5传递驱动力的驱动力传递部53的一端侧即右侧端部的相反侧端部,即左侧端部的横向外侧。
[0127]【残杆处理装置】
[0128]如图1和图3至图5所示,在车体框架10的下部,前轮IlF与后轮IlR之间的前后中间部设有残杆处理装置5。
[0129]该残杆处理装置5具有与收获处理装置3的左右横向宽度方向上的收获对象范围的横向宽度相同程度的左右方向宽度、即具有与行驶车体I的左右方向宽度相同程度的左右方向宽度。这样地设定左右方向宽度是为了,在沿位于行驶车体I的前部且具有与行驶车体I的左右方向宽度相同程度的收获对象范围的收获处理装置3的收获轨迹行驶移动时,在收获处理装置3的整个收获对象范围切碎农田上以植立状态残留的茎杆,使其分散在地面上。
[0130]残杆处理装置5具有刚性高的护罩框架50、将两端侧支承在该护罩框架50上的驱动旋转轴51、在驱动旋转轴51的外周面上朝向放射方向安装的多个切断刃52,该残杆处理装置5构成为伴随着驱动旋转轴51的旋转而砍掉茎杆的锤刀式。
[0131]如图3至图5所示,为了将驱动力从设置在车体框架10的上部的发动机13传递给残杆处理装置5,在行驶车体I的左右方向上的一端侧即右侧端部(相当于第一横端部)上设有驱动力传递部53。
[0132]另外,护罩框架50的左右两端侧的下部作为接地转轮而设有左右方向长的圆筒状的接地用辊55。该接地用辊55被安装为绕从护罩框架50的两端侧向后下方突出的安装用部件54的突出端部上的枢轴支承轴54a旋转自如。
[0133]如图3和图4所示,驱动力传递部53将经由中间轴17传递的发动机动力传递给残杆处理装置5的驱动旋转轴51。
[0134]该驱动力传递部53具有:具备输入带轮53A的中继输入轴53a、设置在所述残杆处理装置5的驱动旋转轴51的端部上的输出带轮53B、横跨张挂在该输入带轮53A与输出带轮53B之间的传动带53C,并且传动带53C构成为被具有张紧带轮56a的张紧机构56施加规定的张紧力。这些输入带轮53A、输出带轮53B及传动带53C的行驶车体I的外方侧被护罩体57 (参照图1)覆盖。
[0135]中间轴17为了向作为作业装置的收获处理装置3、供给装置4及残杆处理装置5等分配供给动力,形成为与行驶车体I的左右方向宽度具有相同程度的轴线方向长度,在发动机13的下方配置在比车体框架10靠下侧的位置。
[0136]中间轴17的右侧端部设置为比车体框架10的右侧的主框架1A更向外方延伸,到达发动机13的右外侧端部附近。该中间轴17的右侧端部及驱动力传递部53的中继输入轴53a被与右侧的主框架1A的下部相连设置的支承板1B支承。
[0137]在该中间轴17的右侧端部及驱动力传递部53的中继输入轴53a的左侧端部分别设有未图示的向残杆处理装置5传递动力的传动用齿轮,将中间轴17的动力传递给中继输入轴53a。
[0138]【升降驱动装置】
[0139]残杆处理装置5通过升降驱动装置8而相对于行驶车体I的车体框架10能够改变上下位置。在车体框架10与残杆处理装置5之间,除所述升降驱动装置8之外,还设有作为支承机构的固定机构9,该固定机构9在离开地面GL的上升位置能够相对于车体框架10固定残杆处理装置5。
[0140]如图3至图5所示,升降驱动装置8具有液压缸80和悬吊链81 (相当于悬吊部件及索链体),液压缸80在左右主框架10A、1A的前后方向上的中间部,立设在架设于左右主框架10AU0A彼此之间的上侧的横框架1C的上部,悬吊链81用于悬吊残杆处理装置5。
[0141]悬吊链81的一端侧与设置在横框架1C的托架16连结,另一端侧与设置在残杆处理装置5的护罩框架50的上表面侧的托架50a连结。该托架50a由立设在护罩框架50的上表面侧的左右一对板状体构成,设有能够插拔贯通该两板状体的一根卡止销50b。由此通过将卡止销50b插入悬吊链81的所述另一端侧即下端侧的环状部件81a,连结悬吊链81的下端侧与残杆处理装置5。
[0142]设置在护罩框架50的上表面侧的托架50a在左右方向上位于护罩框架50的左右方向上的大致中央。所述另一端侧连结在该托架50a上、所述一端侧连结在横框架1C的托架16上的悬吊链81的中间部卷绕在设置于液压缸80的上端部的上托体82的旋转体83上。
[0143]因此,通过使液压缸80伸缩动作,经由悬吊链81能够将残杆处理装置5的姿态改变为图3所示的接地用辊55与地面GL接触的下降作用姿态、以及图4所示的接地用辊55尚开地面GL的上升非作用姿态。
[0144]【下降允许机构】
[0145]在悬吊链81的中途位置与设在残杆处理装置5的护罩框架50的托架50a之间设有构成下降允许机构7的螺旋弹簧70 (相当于能够弹性变形的部件)。
[0146]该下降允许机构7以如下方式构成。
[0147]如图6及图7所示,升降驱动装置8的悬吊链81具有将多个椭圆形状的环状部件81a的彼此相邻的环状部件81a连结而形成链状的公知的构造。
[0148]相对于该悬吊链81安装的作为下降允许机构7的螺旋弹簧70在卷绕为螺旋状的卷筒部分71的上端侧具有相对于悬吊链81的中途位置的环状部件81a卡止的上钩部72 (相当于钩部)。另外,卷筒部分71的下端侧具有下钩部73,该下钩部73相对于插入残杆处理装置5的护罩框架50上的托架50a的带头卡止销50b卡止。带头卡止销50b向托架50a的另一端侧突出的部分通过未图示的开口销或β销等固定为止动状态。
[0149]如图6 (a)、图6 (b)及图7所示,为了使下钩部73从卡止于卡止销50b的悬吊链81的最下端的环状部件81a的半径方向上的外侧覆盖,下钩部73由比最下端的环状部件81a的下端外周缘具有更大的曲率半径的弯曲部分构成。由此,下钩部73和悬吊链81相对于同—^止部位的卡止销50b能够卡止。
[0150]悬吊链81的最下端的环状部件81a和螺旋弹簧70的下钩部73通过这种方式以位于卡止销50b的半径方向上的内外的状态卡止于同一部位的卡止销50b是为了,使外装在悬吊链81上的螺旋弹簧70的弹性作用力沿悬吊链81的伸展方向作用。由此,能够容易地避免悬吊链81的各环状部件81a与卷筒部分71的内周侧在螺旋弹簧70的卷筒部分71的内部空间强力地接触,减少各环状部件81a的伸缩方向的动作受到妨碍的可能。
[0151]如图6(a)、图6(b)及图7所示,螺旋弹簧70的上钩部72与存在于悬吊链81的中途位置的一个环状部件81a连结,上钩部72的前端侧被插入上侧的环状部件81a与下侧的环状部件81a之间。
[0152]各环状部件81a的内周缘的短半轴方向上的宽度wl是比各环状部件81a的线径dl稍大的尺寸,螺旋弹簧70的线径d2也与各环状部件81a的线径dl形成为同一程度。各环状部件81a的内周缘的长半轴方向上的宽度w2是各环状部件81a的线径dl的3倍左右,在上下的环状部件81a彼此之间产生能够插入上钩部72的空间。
[0153]为了使上钩部72从下侧的环状部件81a的半径方向上的外侧覆盖,上钩部72由比下侧的环状部件81a的上侧的外周缘具有更大的曲率半径的弯曲部分构成。由此,在将螺旋弹簧70的上钩部72插入上侧的环状部件81a与下侧的环状部件81a之间时,上钩部72以位于下侧的环状部件81a的半径方向上的外侧的状态卡止于悬吊链81的中途位置。
[0154]螺旋弹簧70的上端侧的相对于该悬吊链81的中途位置的环状部件81a的卡止结构以如下方式构成。
[0155]如图6及图7所示,螺旋弹簧70的上钩部72在相对于环状部件81a的插入方向上具有插入环状部件81a而位于下游侧的部分72a和比所述环状部件更靠上游侧的位置的部分72b。
[0156]位于上游侧的部分72b与螺旋弹簧70的卷筒部分71的上端侧相连,卷筒部分71的外周缘附近与位于所述下游侧的部分72a的端部相互靠近,从而上钩部72整体形成为环状。卷筒部分71的外周缘附近与位于下游侧的部分72a的端部相互靠近,该卷筒部分71的外周缘附近与位于下游侧的部分72a的端部之间的间隔w3被设定为比各环状部件81a的线径dl小。
[0157]这样,通过使上钩部72整体形成为环状,并且设定卷筒部分71的外周缘附近与位于下游侧的部分72a的端部之间的间隔w3比各环状部件81a的线径dl小,从而构成用于抑制上钩部72从相对于悬吊链81的卡止部位脱落的防脱部74。
[0158]螺旋弹簧70的上端侧相对于悬吊链81的中途位置的环状部件81a的卡合和脱落以如下方式进行。
[0159]S卩,如图6(a)中的假想线所示,螺旋弹簧70的上端侧相对于悬吊链81的中途位置的环状部件81a的卡止是通过使螺旋弹簧70的上钩部72向横向外侧弹性变形而一边扩大所述间隔d3 —边卡入悬吊链81的中途位置的环状部件81a而进行的。
[0160]在使上钩部72卡入后,只要解除上钩部72的向横向外侧的弹性变形,即可使上钩部72如同图中实线所示地弹性还原,在上钩部72与卷筒部分71之间,能够供悬吊链81的中途位置的环状部件81a通过的间隔《3还原为弹性变形前的窄的间隔。
[0161]也就是说,上钩部72在不施加外力的自由状态下相对于卷筒部分71是如图6(a)中的实线所示的位置关系。由于上钩部72构成为通过向横向外侧施加一定程度以上的外力而能够如假想线所示地弹性变形,因此在插入时施加外力,插入结束后解除外力,即可还原到该图中的实线所示的部位而使间隔w3变窄。由此能够避免螺旋弹簧70的上钩部72从悬吊链81的中途位置的环状部件81a脱落。
[0162]图7表示在悬吊链81处于张紧状态时和处于松弛状态时的悬吊链81与螺旋弹簧70的姿态变化的情况。在图7中,为了便于说明,在悬吊链81的各环状部件81a上从靠近护罩框架50的托架50a侧依次标注第一环Cl、第二环c2、第三环c3、……、第i^一环cll这样的附图标记。
[0163]如图7 (a)所示,在悬吊链81张紧而处于伸展姿态时,各环状部件81a沿一条直线直线状地连接。在这种状态下,螺旋弹簧70伴随着悬吊链81的张紧而从自由状态延伸规定量,此时的螺旋弹簧70的长度是相当于环状部件81a中的第一环Cl与第九环c9之间的范围处于伸展状态的长度LI的长度。
[0164]该张紧状态下的螺旋弹簧70的弹性还原力不是能够吊起残杆处理装置5的程度的作用力,而是在所述第一环Cl与第九环c9之间的范围内作用在使悬吊链81松弛的方向,在第一环Cl与第九环c9之间的范围外作用在使悬吊链81张紧的方向的规定的作用力。
[0165]如图7(b)所示,悬吊链81的张紧不是能够吊起残杆处理装置5的程度的作用力,而是在小于螺旋弹簧70的弹性还原力的状态时,在所述第一环Cl与第九环c9之间的范围,通过作用在使悬吊链81松弛的方向上的螺旋弹簧70的弹性还原力而使该范围的悬吊链81沿收缩方向变形。
[0166]此时,如图7(b)所示,各环状部件81a彼此之间不是沿连接第十环ClO与卡止销50b的假想线段CL的状态,而是各个环状部件81a向左右倾斜的状态。如果以一个环状部件81a (例如第五环c5)为基准来看,位于该一个环状部件81a (例如第五环c5)的上侧的环状部件81a (例如第六环c6)的下端部与位于下侧的环状部件81a (例如第四环c4)的上端部沿左右方向错位,各个环状部件81a倾斜而在该整个范围内使上下各环状部件81a被折叠的方式弯曲变形而处于上下方向上的尺寸被压缩的状态。
[0167]此时的螺旋弹簧70的长度是相当于以第一环Cl与第九环c9之间的范围被折叠的方式弯曲变形的状态的长度L2的长度,相当于长度L2与第一环Cl与第九环c9之间的范围处于伸展状态的长度LI的差的长度L3是悬吊链81的松弛量。该松弛量是通过下降允许机构7设定的下降允许量,如图8(c)所示,在残杆处理装置5的接地用辊55进入农田的凹部时,能够使残杆处理装置5能够下降而减少残杆处理装置5的残杆处理作用不能到达的部分。
[0168]在残杆处理装置5被吊起而较强的张紧力作用在悬吊链81上的状态下,由于基于残杆处理装置5的重量的悬吊链81的张紧力超过螺旋弹簧70的弹性还原力,因此不产生上述的悬吊链81的弯曲变形。从残杆处理装置5与地面GL开始接触,其重量作为悬吊链81的张紧作用逐渐减少,螺旋弹簧70的弹性还原力超过作用在悬吊链81上的张紧力而产生弯曲变形。
[0169]在使用单动型液压缸80作为升降驱动装置8的情况下,在使残杆处理装置5从相对于地面上浮的状态下降时,使残杆处理装置5以低速下降以使其接地时的冲击较小地停止。也就是说,如图9所示,进行液压缸80的升降控制的控制阀102基于来自设置在主变速杆23的把手部23a的前表面侧的可通过手指操作的升降开关103的指令,从控制装置100输出向下降位置切换的信号,液压缸80内的液压油通过下降位置D内的排油路R而向油箱T侧排出。
[0170]此时,在被切换到下降位置D的控制阀102中,泵P侧的供给油与来自液压缸80的排出油的合流油通过共通的排油路R向油箱T侧排出,因此通过排油路R的油量较多,液压缸80较为缓慢地下降。
[0171]然后,通过目视观察等确认残杆处理装置5与地面GL接触而向下降停止侧操作升降开关103,使控制阀102返回如图9所示的中立位置N,使液压缸80的下降停止。为了吊起残杆处理装置5,向上升侧操作升降开关103,将控制阀102操作到图9所示的上升位置U,使液压缸80上升。为了上升停止,操作控制阀102使其返回图9所示的中立位置N。
[0172]升降开关103通过中立还原自如的天秤摆动式的按压操作开关构成。该升降开关103具有将未图示的摆动支点夹在中间的手指可在两侧操作的一对触点操作部103a、103a,如果一方的触点操作部103a被按压操作则相对于控制阀102输出切换到上升侧的操作指令,如果另一方的触点操作部103a被按压操作则相对于控制阀102输出切换到下降侧的操作指令。如果相对于各触点操作部103a、103a的按压操作被解除,则各触点操作部103a、103a不输出任何操作指令,通过未图示的弹簧的作用,使控制阀102还原到中立位置N0
[0173]在这样的结构中,如果残杆处理装置5与地面GL接触,残杆处理装置5的重量不再作用在液压缸80上,则液压活塞80A的自重和悬吊链81的重量使液压缸80向下降侧收缩的作用是十分缓慢的。因此,即使向下降停止侧操作升降开关103,使悬吊链81松弛规定量也需要一定时间,但是在该实用新型中,由于具有作为下降允许机构7的螺旋弹簧70,将液压活塞80A的自重和悬吊链81的重量附加在螺旋弹簧70的弹性还原力上,能够在更短的时间内向下降侧操作液压缸80。
[0174]伴随着基于螺旋弹簧70的弹性还原力的收缩,使安装有螺旋弹簧70的范围的悬吊链81弯曲变形,能够确保该悬吊链81的弯曲变形量作为残杆处理装置5的下降允许量。
[0175]另外,基于螺旋弹簧70的弹性还原力的悬吊链81的弯曲变形可以不从残杆处理装置5完全与地面GL接触、残杆处理装置5的重量不再作用在液压缸80开始,而是在此之前已经开始。也就是说,如果残杆处理装置5与地面GL开始接触而使作用在液压缸80上的残杆处理装置5的重量变少,并且螺旋弹簧70的弹性还原力超过悬吊链81的张紧力,则能够使安装有螺旋弹簧70的范围的悬吊链81弯曲变形。
[0176]由此,能够进一步缩短从执行使残杆处理装置5与地面GL接触的操作开始,到确保悬吊链81的弯曲变形量作为残杆处理装置5的下降允许量的操作时间,能够迅速地进行作业。
[0177]如图9所示,在向进行液压缸80的升降控制的控制阀102输出操作指令的控制装置100中,下限变更机构101作为非易失性内存的程序而被存储,基于未图示的操作转盘等输入机构,能够上下地改变成为基准的下限位置的高度。该成为基准的下限位置是残杆处理装置5平坦地接地,并且悬吊链81几乎不松弛的状态的高度。
[0178]该下限变更机构101也能够作为下降允许机构7而被利用。
[0179]也就是说,通过基于操作转盘等输入机构将成为基准的下限位置的高度设定得很低,以从比残杆处理装置5平坦地接地并且悬吊链81几乎不松弛的状态的高度将基准高度设定在更低的位置,从而在残杆处理装置5平坦地接地时,使悬吊链81产生松弛,能够利用该松弛量作为下限允许量。
[0180]【固定机构】
[0181]在车体框架10与残杆处理装置5之间,在所述升降驱动装置8之外,还设有作为支承机构的固定机构9,该固定机构9能够将残杆处理装置5相对于车体框架10固定在离开地面GL的上升位置。
[0182]固定机构9具有连结部件90,该连结部件90用于相对于车体框架10连结处于上升位置的残杆处理装置5。如图3至图8所示,连结部件90机械地连结在焊接固定于车体框架10的左右主框架1A的固定销91与作为残杆处理装置5的护罩框架50侧的卡止部而设置的连结用托架92之间,相对于车体框架10固定处于上升位置的残杆处理装置5。
[0183]该连结用托架92由从护罩框架50的后部侧上表面朝向上方立设的左右一对起立片部分92a、92a构成,在左右起立片部分92a、92a之间,以将由平板状的板状体构成的连结部件90的下部夹在中间的状态与卡止销93连结。
[0184]如图3及图6所示,固定销91在比立设液压缸80的横框架1C更靠后方侧的部位且左右主框架1A的上表面,以比各主框架1A的横向外侧边缘更向外侧突出的方式朝向横侧方焊接固定。
[0185]所述升降驱动装置8在左右主框架10AU0A彼此之间以位于左右方向的大致中央的状态设有单一的液压缸80,因此在左右方向上升降驱动装置8以位于左右固定机构9彼此之间的状态配置。
[0186]如图6所示,在残杆处理装置5的护罩框架50的上表面侧,在左右方向上以位于护罩框架50的左右方向的大致中央的状态设有连结升降驱动装置8的悬吊链81的端部的托架50a。在从该中央的托架50a向左右两侧偏离的位置设有所述连结用托架92。
[0187]连结用托架92的左右方向上的位置在左右主框架10AU0A的横向外侧边缘的正下方附近,是在卡止于所述固定销91的连结部件90的下端侧垂向下方的状态下连结有连结部件90的下端部的部位。
[0188]如此具有比左右主框架1A的横向外侧边缘向外侧突出的固定销91、卡止于该固定销91的连结部件90及设置在护罩框架50的上表面的连结用托架92而构成固定机构9,该固定机构9以位于车体框架10的左右方向上的靠外侧的部位的状态配置。
[0189]【其他实施方式I】
[0190]在实施方式中,作为在升降驱动装置8中用于悬吊残杆处理装置5的索链体,举例说明了悬吊链81,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也可以采用例如钢索等适宜的索链体。
[0191]其他结构与上述实施方式采用同样的结构即可。
[0192]【其他实施方式2】
[0193]在实施方式中,作为索链体和螺旋弹簧70的安装结构,举例说明了在螺旋弹簧70的卷筒部分71的内部插入索链体的一个例子即悬吊链81的结构,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
[0194]例如,如图10所示,可以构成为在作为索链体的钢索86的下端部和中途部分别安装卡止件86a、86a,在该上下卡止件86a、86a之间架设螺旋弹簧70,如果钢索86的张紧力减弱,则钢索86如附图中假想线所示地弯曲变形。
[0195]其他结构与上述实施方式采用同样的结构即可。
[0196]【其他实施方式3】
[0197]在实施方式中,举例说明了将作为索链体和能够弹性变形的部件的螺旋弹簧70安装在残杆处理装置5的相同部位的结构,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
[0198]例如,如图11所示,可以使悬吊链81或钢索86等索链体的下端部在接地用辊55的上部附近与残杆处理装置5连结,将螺旋弹簧70张设在索链体的中途位置和离开索链体的相对于残杆处理装置5的连结部位的部位。
[0199]如果以这种方式构成,如该图11(a)所示,在吊起残杆处理装置5的状态下,索链体张紧而成为直线状。如图11(b)所示,如果使残杆处理装置5下降而接地,则索链体的张紧力减弱而索链体向螺旋弹簧70拉伸而弯曲,该弯曲部分成为残杆处理装置5的下降允许量。附图中的附图标记89是引导索链体的导轮。
[0200]其他结构与上述实施方式采用同样的结构即可。
[0201]【其他实施方式4】
[0202]在实施方式中,举例说明了在索链体上安装单一的作为能够弹性变形的部件的螺旋弹簧70的结构,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
[0203]例如,如图12所示,也可以使悬吊链81或钢索86等索链体的下端部在接地用辊55的上部附近与残杆处理装置5连结,在索链体的长度方向上的多个部位连结多个螺旋弹簧70的一端侧,螺旋弹簧70的另一端侧以位于向左右离开索链体的相对于残杆处理装置5的连结部位的方式张设。
[0204]如果以这种方式构成,则如图12(a)所示,在吊起残杆处理装置5的状态下,索链体张紧而成为直线状。如图12(b)所示,如果使残杆处理装置5下降而接地,索链体的张紧力减弱而索链体向左右的螺旋弹簧70拉伸而弯曲成蛇行状,该弯曲部分成为残杆处理装置5的下降允许量。
[0205]其他结构与上述实施方式采用同样的结构即可。
[0206]【其他实施方式5】
[0207]在实施方式中,举例说明了横跨索链体和残杆处理装置5而张设作为能够弹性变形的部件的螺旋弹簧70的结构,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
[0208]例如,如图13所示,也可以横跨索链体的长度方向上分离的两点之间而张设螺旋弹簧70等能够弹性变形的部件。
[0209]在这种情况下,虽然没有图示,但在吊起残杆处理装置5的状态下,索链体张紧而成为直线状。如果使残杆处理装置5下降接地,索链体的张紧力减弱而索链体向螺旋弹簧70拉伸而弯曲,该弯曲部分成为残杆处理装置5的下降允许量。索链体既可以设置为通过螺旋弹簧70的卷筒部分71的内部,也可以设置为位于外侧。
[0210]其他结构与上述实施方式采用同样的结构即可。
[0211]【其他实施方式6】
[0212]在实施方式中,举例说明了横跨索链体和残杆处理装置5而张设作为能够弹性变形的部件的螺旋弹簧70的结构,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
[0213]例如,如图14所示,也可以构成为在行驶车体I侧的车体框架10的一部分设置连结用托架18,使作为能够弹性变形的部件的一个例子的螺旋弹簧70的上端侧与该连结用托架18连结,使螺旋弹簧70的下端部卡止于索链体的中途部。
[0214]在这种情况下,虽然没有图示,但在吊起残杆处理装置5的状态下,索链体张紧而成为直线状。如果使残杆处理装置5下降接地,则索链体的张紧力减弱而索链体向螺旋弹簧70拉伸而弯曲,该弯曲部分成为残杆处理装置5的下降允许量。
[0215]其他结构与上述实施方式采用同样的结构即可。
[0216]【其他实施方式7】
[0217]在实施方式中,举例说明了将作为能够弹性变形的部件的螺旋弹簧70横跨索链体与残杆处理装置5之间、或者横跨索链体的长度方向上分离的两点之间、或者横跨行驶车体I侧与索链体之间而设置中的任一种结构,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
[0218]例如,也可以构成为将作为能够弹性变形的部件的螺旋弹簧70横跨索链体与残杆处理装置5之间、横跨索链体的长度方向上分离的两点之间、或者横跨行驶车体I侧与索链体之间以任意组合而设置在多个部位上。
[0219]其他结构与上述实施方式采用同样的结构即可。
[0220]【其他实施方式8】
[0221]在实施方式中,作为构成下降允许机构7的能够弹性变形的部件举例说明了螺旋弹簧70,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可以采用适宜的能够弹性变形的部件。例如,虽然没有图示,但可以构成为在残杆处理装置5与索链体之间、索链体与车体框架10之间或残杆处理装置5与车体框架10之间安装弯曲的板簧而向下方侧按压作用残杆处理装置5,或者在残杆处理装置5的驱动力传递部53安装向下方侧按压残杆处理装置5的螺旋形弹簧(弦卷八才、)等。
[0222]其他结构与上述实施方式采用同样的结构即可。
[0223]【其他实施方式9】
[0224]在实施方式中,作为悬吊部件举例说明了悬吊链81等索链体,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例如,如图15所示,也可以使用伸缩杆87、直角杠杆状的连杆部件88。
[0225]在该结构中,伸缩杆87在外嵌于下部杆87a的上部筒87b的内部内装作为能够弹性变形的部件的压缩弹簧87c,在图15(a)所示的残杆处理装置5的吊起状态下,伸缩杆87处于在上部筒87b吊起下部杆87a的伸长状态,内部的压缩弹簧87c处于拉伸状态。在图15(b)所示的接地下降状态下,伸缩杆87处于进入上部筒87b的内部而略微收缩的状态,其内部的压缩弹簧87c向下按压下部杆87a,使残杆处理装置5成为下降允许状态。也就是说,在该结构中,伸缩杆87和压缩弹簧87c构成下降允许机构7。
[0226]其他结构与上述实施方式采用同样的结构即可。
[0227]【其他实施方式10】
[0228]在实施方式中,作为下降允许机构7,表示了利用能够弹性变形的部件在悬吊部件的一部分产生弯曲部分或收缩部分来确保残杆处理装置5的下降允许量的结构,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
[0229]例如,也可以如图16所示地构成。也就是说,在向作为进行升降驱动装置8的单动型的液压缸80的升降控制的控制阀102输出控制信号的控制装置100中具有计时机构104,在残杆处理装置5侧具有检测出残杆处理装置5接地的接地传感器105。
[0230]然后,操作升降开关103,为了使液压缸80收缩动作而将控制阀102操作到下降位置D。由此,如果残杆处理装置5下降下来而通过接地传感器105检测出残杆处理装置5接地,则在由计时机构104设定的规定时间后将控制阀102从下降位置D切换到中立位置N而使液压缸80的动作停止。
[0231]通过这种方式,由于使用计时机构104将使残杆处理装置5下降的液压缸80的下降动作的停止延迟规定时间,所以可以确保规定的下降允许量。
[0232]其他结构与上述实施方式采用同样的结构即可。
[0233]【其他实施方式11】
[0234]在实施方式中,作为接地转轮,使用了形成为长条圆筒状的接地用辊55,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
[0235]例如,作为接地转轮可以不使用长条状的辊,而是使用在左右方向上分割为左右一对或三个以上多个的辊。另外,也可以使用轮胎车轮代替接地用辊55,或者不使用转轮而使用滑橇等接地体。
[0236]其他结构与上述实施方式采用同样的结构即可。
[0237]【其他实施方式12】
[0238]在实施方式中,举例说明了具有作为前行驶装置的前轮IlF及作为后行驶装置的后轮IlR的行驶装置11,但是行驶装置11不限于这样的结构。
[0239]例如,前行驶装置、后行驶装置或其两者可以不通过车轮,而是通过半履带式等构成。
[0240]另外,也可以不使行驶装置11分为前行驶装置和后行驶装置,而是通过一组履带式行驶装置构成。或者也可以使用六轮以上的多轮型行驶装置11。在这些情况下,需要将残杆处理装置5设置在比行驶装置11更靠后方侧的位置。
[0241]其他结构与上述实施方式采用同样的结构即可。
[0242] 本实用新型也能够适用于没有驾驶室的结构的玉米收获机。
【权利要求】
1.一种玉米收获机,具有: 收获部,其位于行驶车体的前部而从植立状态的茎杆部分对收获物进行收获; 残杆处理装置,其对收获了收获物后的茎杆部分进行切碎处理; 升降驱动装置,其相对于行驶车体能够改变所述残杆处理装置的上下位置; 所述残杆处理装置在接地状态下以能够追随地面地移动的方式与行驶车体连结,所述玉米收获机具有下降允许机构,下降允许机构在所述残杆处理装置的接地状态、且在所述升降驱动装置的驱动下降停止状态下,允许所述残杆处理装置向下降侧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玉米收获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残杆处理装置经由悬吊部件悬吊支承在所述升降驱动装置上,所述下降允许机构构成为以使所述残杆处理装置能够下降的方式操作所述悬吊部件而允许所述残杆处理装置下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玉米收获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下降允许机构构成为通过改变所述悬吊部件能够支承所述残杆处理装置的高度的下限位置,使所述残杆处理装置能够下降。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玉米收获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悬吊部件由索链体构成,所述下降允许机构构成为在所述升降驱动装置的驱动下降停止状态下使所述索链体处于松弛状态。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玉米收获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悬吊部件由索链体构成,所述下降允许机构构成为在所述升降驱动装置的驱动下降停止状态下使所述索链体处于松弛状态。
6.根据权利要求2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玉米收获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悬吊部件由索链体构成,所述下降允许机构是横跨所述索链体与所述残杆处理装置而设置的能够弹性变形的部件。
7.根据权利要求2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玉米收获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悬吊部件由索链体构成,所述下降允许机构是横跨所述索链体的长度方向上分离的两点之间而设置的能够弹性变形的部件。
8.根据权利要求2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玉米收获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悬吊部件由索链体构成,所述下降允许机构是横跨所述索链体与所述行驶车体而设置的能够弹性变形的部件。
9.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玉米收获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索链体由链构成。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玉米收获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索链体由链构成。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玉米收获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索链体由链构成。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玉米收获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索链体由链构成。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5、10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玉米收获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下降允许机构由螺旋弹簧构成。
14.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玉米收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降允许机构由螺旋弹簧构成。
15.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玉米收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降允许机构由螺旋弹簧构成。
16.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玉米收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降允许机构由螺旋弹簧构成。
17.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玉米收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降允许机构由螺旋弹簧构成。
18.根据权利要求1至5、10至12、14至17中任一项所述的玉米收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残杆处理装置具有接地用辊。
1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玉米收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残杆处理装置具有接地用辊。
2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玉米收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残杆处理装置具有接地用辊。
2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玉米收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残杆处理装置具有接地用辊。
2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玉米收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残杆处理装置具有接地用辊。
23.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玉米收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残杆处理装置具有接地用辊。
【文档编号】A01D45/02GK203985070SQ201420317030
【公开日】2014年12月10日 申请日期:2014年6月13日 优先权日:2013年6月14日
【发明者】南照男 申请人:株式会社久保田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