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密度虾类养殖槽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4703阅读:40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高密度虾类养殖槽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养殖槽,特别是一种高密度虾类养殖槽,主要适用于对虾等虾类的养殖。
技术背景专利号为200520129703.0的中国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虾类高密度养殖槽,其特征在于,于一筒状养殖槽内设置一由上而下环绕的螺旋片状承载体,该螺旋片状承载体的顶面为供虾类活动生长的养殖面,养殖槽内另设有一可将底水向上抽出的观察管,以供观察养殖槽底部水块的水质状态,并且在虾类蜕壳时将虾类蜕去的壳体抽出。其缺点在于需要额外设置伸入养殖槽内提高氧气含量的增氧装置,一方面增加了成本,另一方面占用了本来就比较狭小的养殖空间,给承载体的布置带来不便。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的高密度虾类养殖槽,以达到节省养殖空间、降低成本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高密度虾类养殖槽,包括圆筒形的槽体,其内竖直固定一根立柱,该立柱上同轴安装有用于虾类活动的螺旋片状承载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为中空管状,其中一端与外部气泵连通,同时在该立柱上设有一组与其内部连通的增氧管,各增氧管的管壁上均匀开设一组增氧孔。所述增氧管排列成螺旋状,且其坡度与螺旋片状承载体的坡度相同。各增氧管排列成的螺旋片状结构与螺旋片状承载体形成双螺旋结构。所述承载体的坡度为8-15度。所述增氧管沿立柱径向水平布置。相邻两增氧管在水平面上的投影之间的夹角为60度。各组增氧孔均朝向承载体的螺旋下降方向,且其轴线与水平面所夹角的度数与承载体坡度的度数相同。所述增氧管的长度大于或等于承载体的半径。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中空立柱一方面作为承载体的支架,另一方面作为输气管,连接气泵和增氧管,用于养殖槽内的增氧,达到了一物两用的功效,较之现有技术额外设置增氧装置的结构,不仅降低了成本,而且避免了对养殖空间的占用,方便了内部整体结构的布置。2、各增氧管排列成螺旋状,并与螺旋片状承载体形成双螺旋结构,即增氧管覆盖所有养殖面,从而保证了增氧效果。3、增氧孔均朝向承载体的螺旋下降方向,提高氧气含量的同时,利用增氧孔的出气可以推动滞留在承载体养殖面上的虾壳,沿螺旋下降方向逐步移动至养殖槽底部,以便排出。

[0013]图I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I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I、图2所示,本实施例包括圆筒形的槽体1,其内竖直固定一根立柱2,该立柱上同轴安装有用于虾类活动的螺旋片状承载体3,其坡度为8-15度(本例中该坡度为12度),提高养殖密度的同时,保证虾类能够在其养殖面( 承载体的上表面)上正常生长和活动;本例中,所述立柱2为中空管状,其中一端与外部气泵连通,用于向养殖槽内供氧,同时在该立柱上设有一组与其内部连通的增氧管4,各增氧管4均沿立柱2径向水平布置,且其管壁上均匀开设一组增氧孔5,气泵产生的高压空气经立柱2输送至增氧管4处,并通过增氧孔5散发到养殖水体内,以实现槽体I内部水体的增氧。所述增氧管4排列成螺旋状,且其坡度与螺旋片状承载体3的坡度相同(均为12度),两者形成双螺旋结构,并且,增氧管4的长度大于或等于承载体3的半径,使得增氧管4覆盖所有养殖面,从而保证了增氧效果。各组增氧孔5均朝向承载体3的螺旋下降方向,且增氧孔5的轴线与水平面所夹角的度数与承载体3坡度相同,均为12度,提高氧气含量的同时,利用增氧孔5的出气可以产生沿承载体3螺旋下降方向的旋转水流,推动滞留在承载体3养殖面上的虾壳,沿螺旋下降方向逐步移动至养殖槽底部,以便排出。相邻两增氧管4在水平面上的投影之间的夹角为60度,一方面保证了增氧效果,另一方面控制了成本。
权利要求1.一种高密度奸类养殖槽,包括圆筒形的槽体(1),其内竖直固定一根立柱(2),该立柱上同轴安装有用于虾类活动的螺旋片状承载体(3),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2)为中空管状,其中一端与外部气泵连通,同时在该立柱上设有一组与其内部连通的增氧管(4),各增氧管(4)的管壁上均匀开设一组增氧孔(5)。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高密度虾类养殖槽,其特征在于所述增氧管(4)排列成螺旋状,且其坡度与螺旋片状承载体(3)的坡度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密度虾类养殖槽,其特征在于各增氧管(4)排列成的螺旋片状结构与螺旋片状承载体(3 )形成双螺旋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I或2或3所述的高密度虾类养殖槽,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体(3)的坡度为8-15度。
5.根据权利要求I或2或3所述的高密度虾类养殖槽,其特征在于所述增氧管(4)沿立柱(2)径向水平布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高密度虾类养殖槽,其特征在于相邻两增氧管(4)在水平面上的投影之间的夹角为60度。
7.根据权利要求I或2或3所述的高密度虾类养殖槽,其特征在于各组增氧孔(5)均朝向承载体(3)的螺旋下降方向,且其轴线与水平面所夹角的度数与承载体(3)坡度的度数相同。
8.根据权利要求I或2或3所述的高密度虾类养殖槽,其特征在于所述增氧管(4)的长度大于或等于承载体(3)的半径。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高密度虾类养殖槽。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的高密度虾类养殖槽,以达到节省养殖空间、降低成本的目的。解决该问题的技术方案是高密度虾类养殖槽,包括圆筒形的槽体,其内竖直固定一根立柱,该立柱上同轴安装有用于虾类活动的螺旋片状承载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为中空管状,其中一端与外部气泵连通,同时在该立柱上设有一组与其内部连通的增氧管,各增氧管的管壁上均匀开设一组增氧孔。本实用新型主要适用于对虾等虾类的养殖。
文档编号A01K63/04GK202773787SQ2012204957
公开日2013年3月13日 申请日期2012年9月26日 优先权日2012年9月26日
发明者陈治灵 申请人:温州市鑫都水产开发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