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蜜蜂分蜂控制收捕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6782阅读:268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中华蜜蜂分蜂控制收捕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蜜蜂分蜂蜂群收捕装置,具体为一种中华蜜蜂分蜂控制收捕器。
背景技术
蜜蜂是高级社会昆虫,以群体为单位过着社会性生活。蜜蜂的存在不仅能为人类提供大量的营养丰富的滋补保健性蜂产品,更为重要的是蜜蜂授粉对提高农作物产量,改善果实品质以及保护物种多样性,维护生态平衡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中华蜜蜂是我国乃至亚洲土生土长的蜂种,至今已有几亿年的历史,无论是野生还是家养都为农业和生态贡献自己的力量,自从西方蜜蜂引入我国,中华蜜蜂的数量锐减,平原和浅山区已很少有大面积饲养的蜂场。中华蜜蜂现存100万群左右。中华蜜蜂的蜂箱饲养在我国占得比例只有10%左右,主要是因为采用各种木制蜂箱,还不能适应中华蜜蜂的生活习性,蜂群的蜂势小于原始壁洞、桶式饲养,产量提高也不大,并且中国蜜蜂不适宜转地放养。所以,原始壁洞,桶式饲养数量占90%,属于我国中华蜜蜂饲养方式的主流。由于壁洞,桶式饲养的蜂群,蜂脾与桶、洞相连,无法取出,无法查找封王,蜂蜜分蜂不能采用人工分蜂法,只能等蜂蜜自然分蜂,收捕飞出巢外的蜂群;但蜜蜂自然分蜂,蜂群没有固定的停留场所,无法控制,常常远飞,无法找到,造成损失;还有的飞入附近蜂群巢内,进行夺巢行为,造成更大的损失。现有的收捕技术,各种杂志记载,论述部分蜂农采用在分蜂期诱捕法,即在蜂场周边设空巢,树皮,挂钟形筐,空巢内有的放蜡脾给分出蜂群以安居场所,以达到收捕的目的,这是一种守株待兔方法,收效甚微;另外还有在蜂场分蜂期坐等分蜂群飞出,采用撒土法,迫使蜂群降落在附近书上结团,用巢脾或土制的收蜂笊篱,内挂布条或草绳,放置到蜂团上收捕,如果风团位置在高大树木顶端,收捕特别困难、危险。因此,研究一种能控制蜜蜂分蜂远飞,便于收捕的装置,十分重要的必要。
发明内容本发明提供一种中华蜜蜂分蜂控制收捕器,解决了中华蜂分蜂过程中收捕难的问题。本发明的一种中华蜜蜂分蜂控制收捕器,包括隔王栅,纱网套袋,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王栅周边有硬质外框,纱网套袋的一端套接在硬质外框上,在纱网套袋外侧或内侧有至少三支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一端与隔王栅相接,另一端与纱网套袋的另一端侧连接。所述的中华蜜蜂分蜂控制收捕器,其特征在于隔王栅的硬质外框上均匀分布有三个挂孔,所述外框的周边有至少一条浅槽,在纱网套袋的两端有连接套,在连接套内有活动绳索,通过活动绳索嵌入浅槽内并捆扎使隔王栅与纱网套袋连接,固定杆的一端有旋转钩,通过旋转钩与挂孔使固定杆一端与隔王栅连接。所述的中华蜜蜂分蜂控制收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杆的另一端固定有底座,在底座上有座孔,在底座内侧杆身上有固定槽。本发明提供的蜂蜜分蜂控制收捕器,符合蜜蜂生理、生活习性具有安装方便,携带方便,便于收捕分蜂蜂群的优点。

图1是中华蜜蜂分蜂控制收捕器隔王栅结构示意图;图2是中华蜜蜂分蜂控制收捕器纱网套袋结构示意图;图3是中华蜜蜂分蜂控制收捕器固定杆结构示意图;图4是中华蜜蜂分蜂控制收捕器组合结构示意图;图5是中华蜜蜂分蜂控制收捕器桶式蜂巢应用状态示意图;图6是中华蜜蜂分蜂控制收捕器壁洞式蜂巢应用状态示意图。图中:1-隔王栅;2_纱网套袋;3_固定杆;4-捆绳;11_挂孔;12_浅槽;21_第一连接套;23_第二连接套;22_活动绳索;31_旋转钩;32_金属杆身;33_固定槽;34_底座;35-座孔;A、桶式蜂巢;B、壁洞外墙。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下面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图1所示,隔王栅I外周有一个硬质外框,在外框上均匀分布有三个挂孔11用来与固定杆3连接,在外框的周边有至少一条浅槽12,本实施例共制作了三条浅槽,其作用是与纱网套袋2连接。图2所示,纱网套袋2的两端分别有第一连接套21和第二连接套23,在两个连接套内穿有活动绳索22,将活动绳索22嵌入隔王栅外框的浅槽12内并扎紧即实现纱网套袋2与隔王栅I的固定连接。图3所示,固定杆3包括金属杆(其它材料)身32,在杆的一端有旋转钩31,杆的另一端固定有底座34,在底座上有座孔35,在底座内侧有环形杆槽33。图4所示,旋转钩31穿过挂孔11固定隔王栅1,同时将活动绳索22嵌入隔王栅外框的浅槽12内并扎紧。则一个中华蜜蜂分蜂收捕器结装完成。图5所示是本发明的蜜蜂分蜂收捕器使用状态的一个实施例。其用于收捕桶式蜂巢A中分蜂的蜂群。将图4所示结构的收捕器上的纱网套袋2的开口端套入桶式蜂巢的出口端,用捆绳4环绕三个固定杆3上的固定槽33 二至三周并扎紧。图6所示是本发明的蜜蜂分蜂收捕器在壁洞式蜂巢上应用的一个实例。将图4所示蜜蜂分蜂收捕器上三个固定杆3的底座34逐个与壁洞外墙B贴紧并用长钉从座孔35钉入墙内。三个底座全部钉紧后即完成蜜蜂分蜂收捕器的安装。蜜蜂分蜂控制收捕器安放在桶式蜂巢或壁洞式蜂巢上,在蜜蜂巢门前形成闭合空腔,隔王栅控制蜂王在闭合空腔内,工作蜂可以自由出入,正常工作、生活。下面具体说明蜜蜂分蜂控制收捕器的应用方法。当用蜜蜂分蜂控制收捕器,进行收捕分蜂蜂群时,要把各部件组装在一起,先把隔王栅I的浅槽12与纱网套袋2的第一连接套21,用活动绳索22捆绑结合在一起;对于桶式蜂巢饲养的蜜蜂,把固定杆3的旋转钩31从外向里插入挂孔11内,然后把纱网套袋2的第二连接套23用活动绳索绑在蜂桶5上,再用活动绳索通过固定槽33把固定杆3捆绑在蜂桶5上,在桶式蜂巢出口处形成一个网状闭合空腔,完成蜜蜂分蜂收捕器的安装。 对于壁洞式蜂巢饲养的蜜蜂,把固定杆3置于纱网套袋2的内侧,旋转钩31从里向外穿入挂孔11,然后把固定杆3利用底座34的座孔35,固定在壁洞外墙壁上,再把纱网套袋2的第二连接套23,用活动绳索绑在固定杆3的固定槽上,将纱网套袋支撑起构成一个闭合网状空腔,完成蜜蜂分蜂收捕器的安装。蜜蜂自巢门拥出蜂巢,迅速向外飞翔,工蜂通过隔王栅I在空中盘旋,觅巢,而蜂王由于隔王栅的作用,滞留在蜜蜂分蜂控制收捕器的空腔内,飞出的工蜂由于没有蜂王跟随,在空中盘旋几分钟后,便返回寻找蜂王,并在蜂王身边聚集,集结成团,此时就可以取下蜜蜂分蜂收捕器把蜂群放入新的蜂窝中,即完成收捕任务。本发明提供的蜜蜂分蜂收捕器,符合蜜蜂生理,生活习性,具有安装容易,携带方便,便于收捕分蜂蜂群的有点。
权利要求1.一种中华蜜蜂分蜂控制收捕器,包括隔王栅(1),纱网套袋(2),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王栅周边有硬质外框,纱网套袋(2)的一端套接在硬质外框上,在纱网套袋(2)外侧或内侧设置有至少三支固定杆(3),所述固定杆的一端与隔王栅(I)相接,另一端与纱网套袋(2)的另一端侧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华蜜蜂分蜂控制收捕器,其特征在于隔王栅(I)的硬质外框上均匀分布有三个挂孔(11),所述外框的周边有至少一条浅槽(12),在纱网套袋的两端有连接套(21、23),在连接套内有活动绳索(22),通过活动绳索(22)嵌入浅槽(12)内并捆扎使隔王栅(10)与纱网套袋(2)连接,固定杆(3)的一端有旋转钩(31),通过旋转钩与挂孔使固定杆一端与隔王栅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中华蜜蜂分蜂控制收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杆的另一端固定有底座(34),在底座上有座孔(35),在底座内侧的杆身上有固定槽(33)。
专利摘要一种中华蜜蜂分蜂控制收捕器,包括隔王栅,纱网套袋,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王栅周边有硬质外框,纱网套袋的一端套接在硬质外框上,在纱网套袋外侧或内侧有至少三支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一端与隔王栅相接,另一端与纱网套袋的另一端侧连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蜂蜜分蜂控制收捕器,符合蜜蜂生理、生活习性具有安装方便,携带方便,便于收捕分蜂蜂群的优点。
文档编号A01K57/00GK202958462SQ20122055980
公开日2013年6月5日 申请日期2012年10月30日 优先权日2012年10月30日
发明者张映升, 郭成俊, 腾跃中 申请人:山西省晋中种蜂场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