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蜜蜂叠加式仿生蜂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25536阅读:1882来源:国知局
中华蜜蜂叠加式仿生蜂箱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蜂箱,特别涉及一种中华蜜蜂叠加式仿生蜂箱。



背景技术:

中华蜜蜂,又称中华蜂、中蜂、土蜂,蜜蜂科蜜蜂属东方蜜蜂的一个亚种,是中国独有的蜜蜂当家品种,以杂木树为主的森林群落及传统农业的主要传粉昆虫,具有利用零星蜜源植物、采集力强、利用率高、采蜜期长及适应性、抗螨抗病能力强,消耗饲料少等意大利蜂无法比拟的优点,非常适合中国山区定点饲养。2006年,中华蜜蜂被列入农业部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品种。

传统中华蜜蜂养殖是木桶养殖,其最大限度的保持中华蜜蜂的生活习性,利于蜂群完全集结成球形,在冬天可以保温保暖,在夏天可以防暑降温。但缺点是不能连续扩展空间,限制了蜂群的拓展,直接影响群势的发展,较早的引起蜂群分蜂,取蜜会伤到子脾。后来,随着养蜂技术发展,中蜂过箱养殖技术逐渐发展,开始活框养殖,但活框养殖不符合中蜂生活习性,不利于蜂群集结成球型,不利于蜂群温湿度调控,饲料消耗快,是引起病虫害入侵的主要因素,其蜂蜜浓度和营养成分不如桶养中蜂的蜜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促进中华蜜蜂饲养和提高蜂产品质量的中华蜜蜂叠加式仿生蜂箱。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中华蜜蜂叠加式仿生蜂箱,包括底座,在底座上设有叠加连接在一起的多层蜂箱框架,在最下层蜂箱框架的两侧分别设有入口和观察口,在入口和观察口处分别设有前门和后门,在第二层以上的每一层蜂箱框架内中部分别设有一根横梁,相邻两层蜂箱框架内的横梁相互垂直,在最上层蜂箱框架上面设有蜂箱帽,蜂箱帽为屋脊状。

作为进一步优选,每一层蜂箱框架是由木板连接而成的矩形框架,相邻两层蜂箱框架之间通过对称布置在蜂箱框架两侧的连接片相互连接。

作为进一步优选,在蜂箱帽内壁设有树皮层,在树皮层内表面涂覆有蜂蜡。

作为进一步优选,在每一层蜂箱框架内壁涂覆有蜂蜡,用于吸引蜜蜂。

作为进一步优选,所述入口为高度远小于长度的扁口状,以避免胡峰进入蜂箱杀死蜂王的现象发生;所述前门一端通过螺钉连接在最下层蜂箱框架的前侧,另一端为自由端且翻转放平后可将入口封堵。

作为进一步优选,所述观察口为矩形长口且远大于入口尺寸,所述后门为平开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蜂箱继承了木桶养殖的优点,接近自然蜂的蜂巢,符合中华蜂生活习性,保证蜂蜜的质量,且取蜜也不会再伤到子脾,同时也实现了中华蜜蜂的活框养殖,方便于管理,可以有计划的人工分蜂,尤其是在中华蜂自然分蜂季节,可以通过将该仿生蜂箱一分为二,解决了自然分蜂引起的蜂群逃逸问题,加快了蜜蜂繁殖,提高了蜂蜜产量,既适合业余养殖,又适合专业规模化养殖。利用该中华蜜蜂叠加式仿生蜂箱养殖,中蜂造脾窄而长,符合中蜂向下造脾的特性。割掉老脾取蜜又符合中蜂喜新脾厌老旧脾的特性,还起到抑制巢虫的作用,毁旧脾又能使中蜂岀子个大,能培育出更优良的蜂种。同时开箱“次数少,符合中蜂喜静的生物特性,为繁殖奠定基础,可促进中华蜜蜂饲养和提高蜂产品质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后视图。

图3是图1的A-A剖视图。

图中:底座1,蜂箱框架2,横梁3,连接片4,蜂箱帽5,前门6,入口7,后门8,观察口9,树皮层10。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涉及的一种中华蜜蜂叠加式仿生蜂箱,包括一个底座1,在底座1上设有叠加连接在一起的多层蜂箱框架2,本实施例以四层蜂箱框架2为例。每一层蜂箱框架2是由木板连接而成的矩形框架,每一层蜂箱框架2的高度优选为15CM、内腔长宽尺寸优选为22X22CM,相邻两层蜂箱框架2之间通过对称布置在蜂箱框架2两侧的连接片4使用螺钉相互连接。

在最下层蜂箱框架2的两侧分别设有入口7和观察口9,在入口7和观察口9处分别设有前门6和后门8。所述入口7为高度远小于长度的扁口状,入口7尺寸优选为12X0.45CM,以避免胡峰进入蜂箱杀死蜂王的现象发生。所述前门6一端通过螺钉连接在最下层蜂箱框架2的前侧,另一端为自由端且翻转放平后可将入口7封堵。所述观察口9为矩形长口且远大于入口7尺寸,观察口9优选为22X11CM,所述后门8为平开门。通过观察口9在缺蜜时可以使用饲喂器放在蜂箱里面饲喂,不会引起盗蜂,还可以清理蜡渣以防止巢虫危害;而且能起到调节峰巢温度的作用。

在第二层以上的每一层蜂箱框架2内中部分别固定有一根横梁3,相邻两层蜂箱框架2内的横梁3相互垂直,以确保在天气热和秋季割蜜时不会掉脾。在最上层蜂箱框架2上面通过螺钉连接有蜂箱帽5,蜂箱帽5为屋脊状。在蜂箱帽5内壁通过螺钉固定有树皮层10,在树皮层10内表面涂覆有蜂蜡。

作为优选,在每一层蜂箱框架2内壁涂覆有蜂蜡。

尽管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实用新型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