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灌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7323阅读:42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滴灌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业灌溉装置,具体涉及滴灌带。
背景技术
滴灌是一种先进的农业灌溉方式,通过放置在作物根部处的滴灌带(或滴灌管)来供给水,滴灌带上有很多很小的出水口,从出水口溢出的水缓慢湿润作物根际土壤。由于湿润范围可控,因此,滴灌是目前最有效的节水灌溉方式,而且除节水外,还可减少肥料损失,促进作物生长。滴灌带有各自各样的结构,主要分为迷宫式滴灌带和内镶贴片式滴灌带。迷宫式滴灌带是在制造薄壁管的同时,在管的一侧或中间部位热合出各种形状减压流道(水减压器),灌溉水从滴灌管内,经水减压器滴出,湿润作物根际土壤。内镶贴片式滴灌带是在毛管(水减压器)制造过程中,将预先制造好的滴头(水减压器)镶嵌在滴灌带上,灌溉水从滴灌管内,经水减压器滴出湿润作物根际土壤。目前,使用量最大的滴灌带是迷宫式滴灌带,带壁按一定间距设置一个内外相通的水压减压器(减压流道),减压器是由一定直径(例如0.8_)的毛细管道弯曲盘绕(呈迷宫式)形成,灌溉水经过毛细管道多次弯曲压力降低,使得灌溉水呈水滴状滴入植物根系土壤供给水分。相比于常规的沟畦灌、漫灌等灌溉方式,使用滴灌来灌溉植物可大大节水。然而,由于水必须流经直径很小的流道,为防止堵住流道,对灌溉水质量要求很高,在进入流道之前,需要对灌溉水进行过滤。但是,灌溉水即使经过首部的离心过滤,仍然会有少量土沙等微粒物质混入灌溉水,流经水减压器微孔时堵塞毛细流道,使出水不畅或不均,影响使用效果和寿命,严重限制滴灌的普及推广。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有效降低滴灌带中水减压器被堵住几率以提高滴灌带的使用效果和使用寿命的滴灌带。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滴灌带,所述滴灌带包括上带体和下带体,所述下带体设有水减压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上带体和下带体之间还设有过滤装置,使得在进入所述滴灌带之前已经过滤后的灌溉用水在进入所述水减压器之前经过所述过滤装置再次过滤,经过再次过滤后的灌溉用水能够经由所述水减压器滴出。本实用新型中,优选地,所述上带体和所述下带体为分开的两个构件并各设有连接部,所述过滤装置也设有连接部,所述上带体、所述下带体、以及所述过滤装置通过所述连接部密封连接在一起,使得所述过滤装置将所述上带体和所述下带体间隔开。本实用新型的一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水减压器为迷宫式减压流道,所述过滤装置为过滤布,所述过滤布将所述上带体与所述下带体分隔成分开的两个空间,使得进入所述滴灌带的灌溉用水在进入所述减压流道之前首先经由所述过滤布过滤,并最后从所述减压流道的出口滴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水减压器为毛管,所述毛管中内嵌有滴头,所述过滤装置为过滤布,所述过滤布将所述上带体与所述下带体分隔成分开的两个空间,使得进入所述滴灌带的灌溉用水在进入所述毛管之前首先经由所述过滤布过滤,并最后从所述滴头滴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优选实施例中,所述过滤装置为直径小于滴灌带的管状渗水布,使得进入所述滴灌带的灌溉用水在进入所述水减压器之前首先经由所述管状渗水布过滤。上述实施例中,优选地,所述过滤布为无纺布。本实用新型中,由于滴灌带中增设有一层过滤层,使得能够在灌溉用水进入滴灌带的水减压器之前,对灌溉水中泥沙等各种微粒进行进一步过滤,降低了减压器中微孔被堵塞的机率,延长滴灌带的使用寿命。而且,由于过滤层的渗水面积大大高于微孔的横截面面积(即出水口横截面面积),因此即使灌溉水中的泥沙微粒堵塞了渗水布(膜)的一定面积,也不会影响过滤布的透水,滴管带仍然能够正常出水灌溉。

图1是现有的一种滴灌带的结构示意俯视图,为清楚起见,仅示出其中的一段;图2是现有的一种滴灌带的结构示意剖视图,为清楚起见,仅示出其中的一段;图3是图2中B部分的放大视图;图4是沿图2中A-A线剖切的剖视图;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滴灌带的一实施例的纵向剖视图;以及图6是沿5中C-C线剖切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以便更清楚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点和优点。应理解的是,附图所示的实施例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范围的限制,而只是为了说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质精神。图1-4示出一种现有的典型的滴灌带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4所示,滴灌带(滴灌管)1由上带体11和下带体12构成,上带体11和下带体12分别设有连接部Ila和12a,通过将连接部Ila和12a经由粘接、烧结、缝合等方式密封连接而使得上带体11和下带体12结合在一起。在下带体12中设有水减压器,如图3中所更清楚示出的,本实施例中,水减压器为迷宫式流道13,流道的入口 13a与滴灌带I内部连通,使得灌溉用水可从入口 13a进入,并经由流道从出口(滴孔)13b滴出以对作物进行灌溉。流道13的直径通常很小,因此,为防止流道被堵住,需要对灌溉用水进行过滤。现有的过滤方式是在灌溉用水进入滴灌带之前通过过滤设备对水进行过滤,然后再进入滴灌带。然而,由于过滤设备效率不高或老化或水源水质变差等原因,过滤后的灌溉用水中仍然会存在细小颗粒等杂质,这些杂质会在流道13中积累,从而堵住流道13,使得滴灌带在到达其使用寿命之前失效。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于通过在过滤带中加上一层过滤膜来对灌溉用水进行进一步过滤,从而大大降低了细小颗粒进入流道的可能性,由此提高滴灌带的使用寿命。图5和图6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滴灌带的一个实施例。与图1-4所示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在上带体11与下带体12之间还设有一层过滤层14,其余相同,在此不再详述。过滤层较佳地为过滤布(膜)14,过滤布14设有连接部14a,通过将连接部11a、连接部12a、以及连接部14a经由粘接、烧结、缝合等方式密封连接而使得上带体11、过滤布14和下带体12两侧边沿结合在一起。使用时,经过过滤的水源首先流过上带体11与过滤布14之间的流道,然后经由过滤布14的进一步过滤后,从入口 13a进入迷宫式流道13,经减压后从出口(滴孔)13b滴出,由此对作物进行灌溉。较佳地,滴孔的直径一般为0.5-1.2mm本实施例中,由于增加了一层过滤布14,能对灌溉用水进行进一步过滤,大大降低流道13被堵住的几率。而且,由于过滤布的过水面积远远大于水减压器孔口面积,可以通过选择过滤布的密度,使可透过的微粒直径远远小于水减压器的流道直径,在实现过滤掉灌溉水中的杂质的同时不影响滴灌带的出水量和出水均匀度。例如,假设滴灌带(管)宽度为5cm,出水微孔间距为10cm,而滴灌带中减压器的微孔直径(即流道直径)为0.8mm,微孔横截面面积是0.50mm2。则对应于该微孔的过滤布面积等于滴灌带宽度乘以出水微孔间距,即过滤布的面积是5000mm2,为微孔面积的I万倍。若滴灌带(管)宽度为5cm、出水微孔间距为20cm、30cm时,则相应地,过滤布的面积依次是10000mm2、15000mm2,分别为微孔面积的2万、3万倍。即,过滤布面积大大高于(数万倍于)出水微孔面积。因此,即使由于过滤布(膜)的部分渗水孔被堵塞,也不会影响过滤布(膜)的渗水,从而不会影响滴管带(管)的出水量和均匀度。较佳地,过滤层14材料为无纺布。无纺布微孔直径要小于水减压器流道孔径,较佳地,过滤布设置成使得直径大于水减压器流道孔径一半的微粒不能通过过滤布14而进入流道13中。最佳地,过滤布设置成使得直径大于水减压器流道孔径三分之一的微粒不能通过过滤布14而进入流道13中。例如水减压器流道孔径为0.9mm时,较佳地,无纺布微孔直径要小于0.45mm,最佳地,无纺布微孔直径要小于0.3mm。本实用新型中,由于滴灌带中增设有一层过滤层,使得能够在灌溉用水进入滴灌带的水减压器之前,对灌溉水中泥沙等各种微粒进行进一步过滤,降低了减压器中微孔被堵塞的机率,延长滴灌带的使用寿命。而且,由于过滤层的渗水面积大大高于微孔的横截面面积(即出水口横截面面积),因此即使灌溉水中的泥沙微粒堵塞了渗水布(膜)的一定面积,也不会影响渗水布(膜)的透水,滴管带仍然能够正常出水灌溉。需要指出的是,虽然上述实施例中过滤布(膜)为片状(层状)结构,但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理解,过滤布也可加工成直径略小于滴灌管的管状渗水膜等其他形式的过滤装置,使得灌溉用水从管状渗水膜渗出后才能进入水减压器从滴孔滴出。而且,上述实施例中,上带体和下带体可以是分开的两个构件,但也可做成一体构件。术语上带体和下带体中“上”、“下”并不是对滴灌带的各组成部分的具体放置位置限定,实际上,在使用中,为了进一步防止堵塞,通常,上带体是位于下方的,而下带体是位于上方的。另外,虽然上述说明中以迷宫式滴灌带为例,但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阅读本说明书之后将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原理也可以应用于其他类型的滴灌带(管),诸如内镶贴片式滴灌带,内镶贴片式滴灌带中的毛管为本实用新型中所指的减压器。即,可在任何类型的滴灌带中增加一层过滤层,使得在进入滴灌带之前已经过滤后的灌溉用水在进入水减压器之前再次被过滤,防止在初次过滤后仍然残留的细微颗粒堵塞滴灌带的微滴孔。此外,上文中提到的术语滴灌带和滴灌管意指可产生滴灌效果的构件,根据该构件的外形,可称为滴灌带或滴灌管。本文中,术语滴灌带和滴灌管可相互替换。同理,术语渗水布、渗水膜、过滤布、以及过滤膜指用于对灌溉用水进行过滤的构件,术语渗水布、渗水膜、过滤布、以及过滤膜可相互替换。以上已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但应理解到,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的上述讲授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滴灌带,所述滴灌带包括上带体和下带体,所述下带体设有水减压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上带体和下带体之间还设有过滤装置,使得在进入所述滴灌带之前已经过滤后的灌溉用水在进入所述水减压器之前经过所述过滤装置再次过滤,经过再次过滤后的灌溉用水能够经由所述水减压器滴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滴灌带,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带体和所述下带体为分开的两个构件并各设有连接部,所述过滤装置也设有连接部,所述上带体、所述下带体、以及所述过滤装置通过所述连接部密封连接在一起,使得所述过滤装置将所述上带体和所述下带体间隔开。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滴灌带,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减压器为迷宫式减压流道,所述过滤装置为过滤布,所述过滤布将所述上带体与所述下带体分隔成分开的两个空间,使得进入所述滴灌带的灌溉用水在进入所述减压流道之前首先经由所述过滤布过滤,并最后从所述减压流道的出口滴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滴灌带,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减压器为毛管,所述毛管中内嵌有滴头,所述过滤装置为过滤布,所述过滤布将所述上带体与所述下带体分隔成分开的两个空间,使得进入所述滴灌带的灌溉用水在进入所述毛管之前首先经由所述过滤布过滤,并最后从所述滴头滴出。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滴灌带,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装置为直径小于滴灌带的管状渗水布,使得进入所述滴灌带的灌溉用水在进入所述水减压器之前首先经由所述管状渗水布过滤。
6.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滴灌带,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布为无纺布。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滴灌带。该滴灌带包括上带体和下带体,下带体设有水减压器。其中,在上带体和下带体之间还设有过滤装置,使得在进入滴灌带之前已经过滤后的灌溉用水在进入水减压器之前经过过滤装置再次过滤,经过再次过滤后的灌溉用水能够经由水减压器滴出。由于滴灌带中增设有一层过滤层,使得能够在灌溉用水进入滴灌带的水减压器之前,对灌溉水中泥沙等各种微粒进行进一步过滤,降低了减压器中微孔被堵塞的几率,延长滴灌带的使用寿命,提高使用效率。
文档编号A01G25/02GK202907562SQ20122057650
公开日2013年5月1日 申请日期2012年11月2日 优先权日2012年11月2日
发明者王世平, 赵丽萍 申请人:上海交通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