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球形放射状仔稚鱼聚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0560阅读:19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球形放射状仔稚鱼聚集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一种球形放射状仔稚鱼聚集装置技术领域[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海水养殖领域,尤其是指一种保护仔稚鱼的人工鱼礁。
背景技术
[0002]人工鱼礁是人们为了诱集并捕捞鱼类,保护、增殖鱼类等水产资源,改善水域环 境,进行休闲渔业活动等而有意识地设置于预定水域的构造物。日本和美国在人工鱼礁方 面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进行研究和建造,均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近几年, 随着中国政府对海洋资源开发的重视,为保护海洋生物的多样性和海洋资源开发的可持续 性,大力投入人力物力进行人工鱼礁的开发和建造,同样产生了良好的效益。[0003]一般人工鱼礁具备隐蔽场的功能,海洋中小型动物将人工鱼礁作为隐蔽所,有利 于他们成活率;索饵场的功能,人工鱼礁及其周围海域繁生了多种海洋生物,可作为鱼类的 索饵场;育苗场的功能,人工鱼礁为一些鱼类提供产卵、孵化、鱼苗育肥的良好环境生态条 件。一般要求人工鱼礁具有空间结构复杂,多孔隙,坚固,耐腐蚀,还要兼顾经济性。[0004]常用的人工鱼礁建造材料有混凝土、钢材,如中国专利申请公告号:CN 102599081 A,申请公告日2012年7月25日,公开了一种人工鱼礁,它包括人工鱼礁本体,人工鱼礁本 体呈倒“Y”形状,所述呈倒"Y”形状的人工鱼礁木体由钢筋混凝土浇铸而成一体的上部单 元、左下部单元及右下部单元所形成,下部单元呈垂直向下的“箭头”形状,其由上左斜柱、 上中柱及上右斜柱所形成,左下部单元呈向上且偏右倾斜的“箭头”形状,其由左下左斜柱、 左下中柱及左下右斜柱所形成,右下部单元呈向上且偏左倾斜的“箭头”形状,其由右下左 刹柱、右下中柱及右下右斜柱所形成。该人工鱼礁通过组合堆叠构建鱼类产卵与栖息的场 所,采用钢筋混凝土的人工鱼礁结构坚固可靠,且表面空隙多附着性能好,但是混凝土的成 本较高,质量重,运输不方便,一般其平均使用年限为20年。[0005]为了降低人工鱼礁制造成本,也有采用废弃材料如废旧轮胎作为鱼礁,如中国专 利授权公告号:CN 100539830C,申请公告日2009年9月16日,公开了一种废轮胎人工渔 礁,利用废轮胎的原有形状构造,以绳索或螺丝将无数个废轮胎结合成类如蜂巢状或圆筒 状的构造,使鱼礁本体成多孔性,而轮胎凹槽产生隐密的适宜鱼类繁殖生长的空间。其是为 解决废轮胎回收符合环保的问题,避免有二次回收困难,将回收的废轮胎成为一项永久性 的生产资源的方法。但是废轮胎是由聚异戊二烯合成的橡胶做的,具有较强的毒性,不适合 海洋生物的健康生长繁殖。实用新型内容[0006]本实用新型为了克服常规人工鱼礁材料无法兼顾成本,质量和安全的问题,提供 了一种质量轻,耐腐蚀,无毒的废旧材料制成的适合仔稚鱼生长的鱼礁。[0007]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球形放射状仔稚鱼聚集装置,包括球体连接件、若干个无底塑 料瓶A和至少一个有底塑料瓶B,所述的球体连接件的球面上设置有若干螺纹孔,所述的塑 料瓶A通过瓶口螺纹与螺纹孔配合固定在球体连接件上,所述的塑料瓶B通过瓶口螺纹与螺纹孔配合固定在球体连接件上,所述的若干个塑料瓶A和塑料瓶B与球体连接件连接并呈球形放射状结构,所述的塑料瓶A的瓶身设置有若干圆孔,所述的塑料瓶B瓶身沿轴线设置有若干条形长孔。[0008]该一种球形放射状仔稚鱼聚集装置(即鱼礁)采用塑料瓶作为鱼礁的主体材料,可乐,矿泉水等饮料的塑料瓶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消耗量很大,并经常丢弃的废弃材料,全世界每年大约要消耗3000亿个塑料瓶,由于塑料瓶属于非生物降解材料,在自然环境中大概需要50(Γ1000年才能完全消失,因此传统采用焚烧的处理方法,不仅污染环境还浪费能源, 回收和二次利用塑料瓶是最好的处理方法。由于塑料瓶主要材料为聚乙烯或聚丙烯,在低温环境下对人和动物都是无毒无公害的,而且具有高比强度,高耐磨性和高抗腐蚀性等特点,满足人工鱼礁建礁材料要求,同时废弃塑料瓶来源广,价格低,密度小,不仅解决了传统鱼礁材料造价高,重量大不易运输的问题,而且解决了环保问题。另外塑料瓶瓶身具有很好的易加工特点,在瓶身开孔和去瓶底都很容易实现,其瓶身的容器空间和瓶壁多空结构增加了结构的复杂性,可以很好地为仔稚鱼生存和生长提供躲避空间,本实用新型巧妙地利用瓶口螺纹结构,将塑料瓶螺纹连接到预设相应螺纹孔的球体连接件上,并形成球形放射状结构,球形连接件采用不锈钢制成,球形结构很好地利用了塑料瓶头小底大的结构特点, 该结构利用较少的瓶子连接成具有较大的外触面积和内部空间的人工鱼礁,从而节约成本。本实用新型中大部分使用塑料瓶Α,塑料瓶A为无底塑料瓶,瓶身上规则地设置有若干圆孔,至少包括一个有底塑料瓶B,塑料瓶B的瓶身设置有条形长孔,其中圆孔和条形长孔最好采用热熔式切割,这样能保证孔周边圆滑,不会刮破鱼身。塑料瓶A和塑料瓶B连接到球体连接件上形成球形放射状结构,具有较大的浮游生物附着面积,从而吸引鱼来觅食,达到聚鱼效果。鱼类可以通过较大直径的塑料瓶A瓶底开口处进入瓶内,也可以通过塑料瓶之间的空间进入该聚鱼装置,塑料瓶半封闭空间里具有稳定的水流和阴影空间,给鱼安全感,使之能在瓶内产卵,瓶身多孔的复杂结构可以帮助小鱼躲避大鱼追捕,从而提高仔稚鱼的存活率。[0009]作为优选,所述的塑料瓶B内设置有棉絮团,所述的棉絮团内设置有海带孢子。塑料瓶B为有底塑料瓶,所以棉絮团不会从瓶子里掉出,由于塑料瓶一般为透明材料,在一定的水温和光照条件下海带孢子会慢慢生长,而海带的根会牢牢扎根在棉絮团里,海带主体则穿过塑料瓶B的条形长孔向外生长,虽然海带的生长周期较长,长达数月至一年,但是海带的形成将大幅提高鱼礁的生态环境,使鱼礁更显自然,浮游生物的附着率更高,海带柔软密集的条形空间很适合躲避大鱼追捕,同时也是产卵的好产所,海带生长过程中能吸收周边海洋生物的排泄物,强化水体净化能力,适合仔稚鱼的生存和生长。[0010]作为优选,所述的塑料瓶B瓶底设置有若干圆孔。由于鱼礁在投掷过程中并没有固定朝向,为了保证塑料瓶B内海带孢子在生长过程中尽可能不受瓶子约束,在塑料瓶B瓶底设置有若干条形长孔。[0011]作为优选,在塑料瓶A瓶底开口处沿轴线方向剪成条状塑料条,所述的塑料条向外翻60°、0°,瓶底塑料条呈放射辐条状。塑料瓶A瓶底放射辐条状的塑料条与瓶身呈 60°夹角,这样能够提高浮游生物的附着面积。[0012]作为更优选,所述的塑料条宽度为lmnT5mm。太宽的塑料条其附着率会大打折扣。[0013]因此,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废弃塑料瓶作为鱼礁建礁材料具有来源广,成本低,无毒,耐磨,耐腐蚀,使用寿命长的特点;(2)球形放射状结构和瓶壁多孔特性使鱼礁内部空间更加复杂多变,增加仔稚鱼躲避几率;(3)利用瓶口螺纹结构进行组装配合,装配方式简单方便;(4)海带能改善水体净化能力,提供更多浮游生物附着面积和仔稚鱼栖息空间。


[0014]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0015]图中:1.球体连接件、2.塑料瓶A、3.塑料瓶B、4.圆孔、5.长孔、6.棉絮团、7.海带孢子、8.塑料条。
具体实施方式
[0016]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0017]在图1的实施例中,一种球形放射状仔稚鱼聚集装置,包括球体连接件1、若干个无底塑料瓶A2和两个有底塑料瓶B3,球体连接件I的球面上设置有若干螺纹孔,塑料瓶A2 通过瓶口螺纹与螺纹孔配合固定在球体连接件I上,塑料瓶B3通过瓶口螺纹与螺纹孔配合固定在球体连接件I上,若干个塑料瓶A2和塑料瓶B3与球体连接件I连接并呈球形放射状结构,塑料瓶A2的瓶身设置有若干圆孔4,塑料瓶B3瓶身沿轴线设置有若干条形长孔5。[0018]该一种球形放射状仔稚鱼聚集装置(即鱼礁)采用废弃的可乐,矿泉水等饮料的塑料瓶作为主体材料,这些塑料瓶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消耗量很大,并经常被丢弃,全世界每年大约要消耗3000亿个塑料瓶,由于塑料瓶属于非生物降解材料,在自然环境中大概需要 500^1000年才能完全消失,而传统采用焚烧的处理方法,不仅污染环境还浪费能源,回收和二次利用塑料瓶是最好的处理方法。由于塑料瓶主要材料为聚乙烯或聚丙烯,在低温环境下对人和动物都是无毒无公害的,而且具有高比强度,高耐磨性和高抗腐蚀性等特点,满足人工鱼礁建礁材料要求,同时废弃塑料瓶来源广,价格低,密度小,不仅解决了传统鱼礁材料造价高,重量大不易运输的问题,而且解决了环保问题。另外塑料瓶瓶身具有很好的易加工特点,在瓶身开孔和去瓶底都很容易实现,其瓶身的容器空间和瓶壁多空结构增加了结构的复杂性,可以很好地为仔稚鱼生存和生长提供躲避空间,本实用新型巧妙地利用瓶口螺纹结构,将塑料瓶螺纹连接到预设有相应螺纹孔的球体连接件I上,并形成球形放射状结构,球形结构很好地利用了塑料瓶头小底大的结构特点,该结构利用较少的瓶子连接成具有较大的外触面积和内部空间的人工鱼礁。本实用新型中大部分使用塑料瓶A2,塑料瓶 A2为无底塑料瓶,瓶身上规则地设置有若干圆孔4,至少包括一个有底塑料瓶B3,塑料瓶B3 的瓶身设置有条形长孔5,其中圆孔4和条形长孔5采用热熔式切割,这样能保证孔周边圆滑,不会刮破鱼身。塑料瓶A2和塑料瓶B3连接到球体连接件I上形成球形放射状结构,具有较大的浮游生物附着面积,从而吸引鱼来觅食,达到聚鱼效果。鱼类可以通过较大直径的塑料瓶A2瓶底开口处进入瓶内,也可以通过塑料瓶之间的空间进入该聚鱼装置,塑料瓶半封闭空间里具有稳定的水流和阴影空间,给鱼安全感,使之能在瓶内产卵,瓶身多孔的复杂结构可以帮助小鱼躲避大鱼追捕,从而提高仔稚鱼的生存几率。[0019]塑料瓶B3内设置 有棉絮团6,棉絮团6内设置有海带孢子7,塑料瓶B3瓶底设置有若干圆孔4。塑料瓶B3为有底塑料瓶,所以棉絮团6不会从瓶子里掉出,由于饮料塑料瓶一般为透明材料,在一定的水温和光照条件下海带孢子7会慢慢生长,而海带的根会牢牢扎根在棉絮团6里,海带主体则穿过塑料瓶B3的条形长孔5向外生长,由于鱼礁在投掷过程中并没有固定朝向,为了保证塑料瓶B3内海带孢子7在生长过程中尽可能不受瓶子约束,在塑料瓶B3瓶底设置有若干条形长孔5。虽然海带的生长周期较长,长达数月至一年,但是海带的形成后将大幅改善鱼礁的生态环境,使鱼礁更显自然,浮游生物的附着率更高,海带柔软密集的条形空间很适合躲避大鱼追捕,同时也是产卵的好产所,海带生长过程中能吸收周边海洋生物的排泄物,强化水体净化能力,适合仔稚鱼的生存和生长。在塑料瓶A2瓶底开口处沿轴线方向剪成宽度为lmnT5mm的条状塑料条8,塑料条8向外翻60°、0°,瓶底塑料条8呈放射辐条状。塑料瓶A2瓶底放射辐条状的塑料条8与瓶身呈60°夹角,这样能够提高浮游生物的附着面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球形放射状仔稚鱼聚集装置具有浮游生物附着面积大,内部空间复杂多变,同时又具有自净化能力的生态功能,非常适合仔稚鱼栖息生存,同时鱼礁材料成本低,质量轻,无毒环保,使用寿命长,很适合推广。
权利要求1.一种球形放射状仔稚鱼聚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球体连接件(I)、若干个无底塑 料瓶A (2)和至少一个有底塑料瓶B (3),所述的球体连接件(I)的球面上设置有若干螺纹 孔,所述的塑料瓶A (2)通过瓶口螺纹与螺纹孔配合固定在球体连接件(I)上,所述的塑料 瓶B (3)通过瓶口螺纹与螺纹孔配合固定在球体连接件(I)上,所述的若干个塑料瓶A (2) 和塑料瓶B (3)与球体连接件(I)连接并呈球形放射状结构,所述的塑料瓶A (2)的瓶身 设置有若干圆孔(4),所述的塑料瓶B (3)瓶身沿轴线设置有若干条形长孔(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球形放射状仔稚鱼聚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塑料 瓶B (3)内设置有棉絮团(6),所述的棉絮团(6)内设置有海带孢子(7)。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球形放射状仔稚鱼聚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塑料 瓶B (3)瓶底设置有若干条形长孔(5)。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种球形放射状仔稚鱼聚集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塑 料瓶A (2)瓶底开口处沿轴线方向剪成条状塑料条,所述的塑料条向外翻60°、0°,瓶底 塑料条呈放射辐条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球形放射状仔稚鱼聚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塑料 条宽度为lmnT5mm。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球形放射状仔稚鱼聚集装置,旨在提供一种成本低,耐腐蚀环保的适合仔稚鱼生长的鱼礁。包括球体连接件、若干个无底塑料瓶A和至少一个有底塑料瓶B,球体连接件的球面上设置有若干螺纹孔,塑料瓶A通过瓶口螺纹与螺纹孔配合固定在球体连接件上,塑料瓶B通过瓶口螺纹与螺纹孔配合固定在球体连接件上,若干个塑料瓶A和塑料瓶B与球体连接件连接并呈球形放射状结构,塑料瓶A的瓶身设置有若干圆孔,塑料瓶B瓶身沿轴线设置有若干条形长孔。本实用新型具有浮游生物附着面积大,内部空间复杂多变,同时又具有自净化能力的生态功能,非常适合仔稚鱼栖息生存,同时鱼礁材料成本低,质量轻,无毒环保,使用寿命长,很适合推广。
文档编号A01K61/00GK203058091SQ20122068671
公开日2013年7月17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13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13日
发明者宋伟华 申请人:浙江海洋学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