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水鱼类育苗装置及育苗方法

文档序号:10629094阅读:591来源:国知局
海水鱼类育苗装置及育苗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的海水鱼类育苗装置及育苗方法,育苗池的长宽比为3—6?1,所述育苗池[3]的进水端和流出端与一池塘[1]连接,池塘容积是育苗池容积的14倍以上。进水端设置有水气混合装置[2],流出端底面上开设有集污槽[5]。所述育苗池中仔鱼的投放密度大于6万尾/立方米;通过向池塘施放含N、P的无机肥培育轮虫、桡足类并随水送入育苗池中;定时从集污槽中抽吸污物。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鱼苗集中,方便观察和捕获,投喂集中,残留量少。集污槽沉积污物,排弃方便。育苗池水与池塘水交换,不需要换水。育苗池中的水经过水气混合(曝气),并随时排除污物,能保持较好的质量,不必分池养殖。经实验测定育苗成活率为30—40%。
【专利说明】
海水鱼类育苗装置及育苗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的是一种海水鱼类育苗装置及育苗方法。
【背景技术】
[0002]育苗是鱼卵孵化到成苗的过程,即是将受精卵孵化得到仔鱼,通过饲养使其经过稚鱼而成长为幼鱼的过程。目前育苗大都是在室内的育苗池中进行,在育苗期间,需要投喂大量饵料,主要是轮虫、卤虫无节幼体和桡足类等饵料,后期还要投喂配合饲料。同时还需要定期出污、换水以保持水质良好,让鱼苗在适宜的环境中成长。育苗池中的鱼苗密度约为2—3万尾/立方米,成活率在10—20%;另有公开的最大育苗密度为5万尾/立方米。
[0003]按上述方法育苗,由于育苗密度低,因此对鱼苗生长情况的观察比较困难,投喂饵料相对分散、残余量较大,鱼苗收获的收捕效率低。而倘若单纯增大育苗池中的鱼苗密度,则会因水质难以保证而降低成活率。另外,在室内育苗中,随着鱼苗长大,由于耗氧量增加、残饵量增加、排泄物增加等因素,很容易引起水质恶化,因此还需要进行多次分池养殖,以减轻水体负担。
[0004]总之现有育苗方法存在用水量大、饵料消耗量大、人力成本高等不足。

【发明内容】

[0005]针对上述不足,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高鱼苗密度并保持足够的成活率,以提供一种有效高密度的海水鱼类育苗装置及育苗方法。
[0006]本发明提供的海水鱼类育苗装置,是一长方形的土建育苗池,所述育苗池的长宽比为3—6: I,水流从一短边端进入从另一短边端流出,其中进水端设置有水气混合装置,流出端的池边是溢流边,溢流边上设置有防逸网,流出端底面上依短边开设有集污槽,集污槽有排污口与排污栗连接,排污口外有安全网;所述育苗池的进水端和流出端与一池塘连接,池塘容积是育苗池容积的14倍以上。
[0007]本发明提供的海水鱼类育苗装置的育苗方法,先将鱼卵孵化后所得仔鱼投放到育苗池中,再按生长程度喂以轮虫、卤虫无节幼体、桡足类或补充配合饲料;所述育苗池中仔鱼的投放密度大于6万尾/立方米;所述轮虫、桡足类通过向池塘施放含N、P的无机肥培育并通过水气混合装置随水从池塘送入育苗池中;定时从集污槽中抽吸污物。
[0008]本发明提供的海水鱼类育苗装置及育苗方法,育苗池中投入高密度鱼苗并将池塘中的水参与育苗池中的水循环,同时将轮虫、桡足类等饵料经过在池塘中繁殖随水流送入育苗池中。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鱼苗集中,方便观察和捕获,节省了人工投入。对于需要人工投喂的饲料,则投喂范围小、相对集中,鱼苗对饲料的进食效率好、残留量少;饲料残留及排泄物随水流在集污槽沉积,排弃方便。育苗池中的水是流动的、是与池塘中的大水体不断交换的,而不必经常换水而减少用水量。育苗池的水经过水气混合(曝气)提高了含氧量,还随时排除污物,因此育苗池中的鱼苗密度虽然较高,但育苗池中的水总能保持较好的质量,免去了分池养殖的步骤。经实际试验测定本发明育苗成活率为30—40%。
[0009]本发明提供的海水鱼类育苗装置,所述育苗池建筑在池塘中,即至少是两个短边和一个长边是建在池塘的水体中的,从而缩短进出水流道长度。
[0010]所述育苗池旁隔一个长边建有孵化池,方便转移仔鱼和缩短仔鱼转移时间,提高仔鱼质量。
[0011 ]所述育苗池建有棚架,棚架上安装有遮光材料,以防止强光伤害鱼苗。
[0012]所述遮光材料是卷放式的,棚架内还安装有照明灯,育苗池上方安装有照度传感器,遮光材料卷放机和照明灯的控制开关以及照度传感器都与控制单元连接,控制单元中存储有照度标准值。用以控制育苗池所受的光照不太强也不太弱。
[0013]所述遮光材料是半透明塑料薄膜,棚架外安装有雨量传感器,雨量传感器也与控制单元连接,控制单元中还存储有雨量标准值,控制单元根据雨量传感器产生的指令信号与遮光材料卷放机的控制开关连接。使雨量大于标准值时半透明塑料薄膜被苫盖在育苗池上。
[0014]所述育苗池池壁上架设有布气管,布气管与气栗连接,育苗池中还安装有溶氧量传感器,气栗的控制开关和溶氧量传感器都与控制单元连接,控制单元中存储有溶氧量标准值。
[0015]所述池塘中安装有饵料密度检测装置,池塘上安装有电动施肥装置,电动施肥装置和饵料密度检测装置与控制单元连接,控制单元中存储有饵料密度标准值。饵料密度检测装置通常是限定背景和范围的摄像装置,经计算机与标准图像比较估算饵料密度,电动施肥装置通常是肥料仓及施放机构,施放机构如喷射栗、抛洒机等。
[0016]所述池塘中安装有氨氮含量传感器,氨氮含量传感器与控制单元连接,控制单元中存储有氨氮含量标准值,控制单元根据氨氮含量传感器产生的指令信号与电动施肥装置连接。
[0017]所述水气混合装置的进水口经两位三通切换阀分别连接池塘和育苗池,切换阀一位是连通池塘和进水口,另一位是连通育苗池和进水口,用于切换育苗池水的外循环和内循环。
[0018]所述水气混合装置的出水口并列有多个,它们均布于育苗池的进水端边全长上,所述出水口为指向出水端的喷射口。
[0019]本发明提供的海水鱼类育苗装置的育苗方法,
1)在仔鱼阶段,水气混合装置以间歇开启模式工作,所述防逸网和安全网的网目小于育苗池内仔鱼最小尺寸;
2)在仔鱼阶段,经观察发现池塘供应的饵料量不足时,以人工投喂的方式补充饵料,同时水气混合装置进口切换为育苗池水内循环;
3)在稚鱼阶段,水气混合装置以全天开启模式工作,所述防逸网和安全网的网目小于育苗池内雅鱼最小尺寸;
4)暴雨时水气混合装置进口切换为育苗池水内循环;
5)育苗池内水流速度小于保持鱼苗自主游动的最大速度。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发明中育苗装置的平面图,图2为本发明中育苗装置的立面图,图中:1-池塘,2-气水混合装置,3-育苗池,4-孵化池,5-集污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21 ]如图1、2所示,在一土质池塘I中以土建工艺构筑两个并排的池,两个池都是长方形的且以长边相连,其中一个池的长边贴靠池塘岸边。两个池中,靠池塘边的是孵化池4,另一个是育苗池3。育苗池与池塘的面积比为1:20,育苗池长宽比5:1。育苗池的一个短边上安装有水气混合装置2,混合装置进水口上安装一两位三通切换阀,切换阀另两个口一个连接池塘水面下30厘米的外循环吸水口,另一个连接育苗池水面下20厘米的内循环吸水口。切换阀用于将混合装置的进水口与内循环吸水口连接或与外循环吸水口连接。混合装置出水口依池边全长上排列在池底上40厘米处,出水口是水流方向指向育苗池另一端短边的喷射口,出水口通过喷射水流驱动育苗池中的水整体从一端流向另一端。育苗池另一个短边是溢流边,溢流边上设置有防逸网,以防止鱼苗随水流逸出育苗池,溢流边内侧池底上沿该短边设置一凹槽为集污槽5,槽底有吸污口与吸污栗连接,吸污口外安装有安全网以防止鱼苗被吸入。所谓安全网是在吸入口外围,吸力不足以妨碍鱼苗自由游动的位置上设置的封阻网,以防止鱼苗被吸入吸污栗。育苗池四边向上架设棚架,棚顶上安装卷放式苫盖薄膜,苫盖薄膜是黑灰色塑料薄膜,既呈半透明又防水。卷放式苫盖薄膜是由卷有薄膜的卷放轴和驱动卷放轴的电机及变速机构组成。棚顶下安装有照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棚顶下还安装照明灯。棚架外安装有雨量传感器。育苗池池壁上均匀地安装有布气管,布气管是开有出气孔的管子,布气管与一气栗连接。池塘中建有一个浮台,浮台上安装有一个肥料仓,肥料仓中装有液态肥料,肥料为含有N、P的无机肥,肥料仓下口连接一喷射栗进口。池塘中水面下不同深度、不同区域安装了摄像装置,各摄像装置的摄像头前方同一距离有一同样大小的圆形白色背景,摄像时有同步照明。池塘中还安装有氨氮含量传感器。有一控制单元,其信号输入口经无线收发装置连接各摄像装置、照度传感器、雨量传感器、氨氮含量传感器和含氧量传感器,其信号输出端连接卷放电机、照明灯、喷射栗、气栗的电源开关。控制单元中有一台计算机,其中保存有饵料密度标准值、饵料辨认程序以及照度标准值、雨量标准值、氨氮含量标准值和含氧量标准值。控制单元还与吸污栗、水气混合装置连接。孵化池池壁上安装有电热水暖装置,育苗池中安装有温度传感器,棚架端安装通风电扇,它们都与控制单元连接,控制单元中存储孵化池水温度控制标准值。孵化池中安装有轴流式搅拌器。
[0022]操作时,以黄姑鱼育苗为例,按要求的盐度、深度准备好池塘和育苗池、孵化池,将受精卵放入孵化池中孵化,开启控制单元,根据孵化池中温度温度传感器反馈的温度用电热水暖装置或通风电扇调节水温。同时在池塘中培育轮虫、桡足类等生物饵料,开启水气混合装置,切换为外循环使池塘和育苗池中的水开始循环得到搅拌。鱼卵开始孵化出仔鱼后,以人工向孵化池中投喂生物饵料,当仔鱼生长到8毫米以上时,定期分批将它们转移到育苗池,育苗池总转入鱼苗量8万尾/立方米。从仔苗放入开始开启吸污栗、卷放电机、照明灯、喷射栗、气栗等接受控制单元控制。控制单元根据照度传感器得到的育苗池照度控制薄膜卷放或照明;根据雨量传感器控制薄膜卷放及切换内外循环;根据摄像装置得到图像在计算机中的计算结果和氨氮含量传感器反馈数据控制喷射栗施肥;根据含氧量传感器的反馈数据控制气栗对育苗池进行补充曝气,保证育苗池得到标准的照射、含氧量和饵料量。定期从育苗池抽取污水排弃,同时向池塘灌入补充海水。期间人工观察育苗池内情况,在鱼苗体长为15毫米以下的仔鱼阶段,水气混合装置以开4小时停2小时的间歇开启模式工作,所述防逸网和安全网的网目为60目;如发现池塘供应的饵料量不足时,及时以人工投喂的方式补充饵料,同时水气混合装置进口切换为育苗池水内循环;在全部鱼苗体长15毫米以上的稚鱼阶段,水气混合装置以全天开启模式工作,更换防逸网和安全网的网目为40目;另外设置暴雨时水气混合装置进口切换为育苗池水内循环和育苗池内水流速度小于保持鱼苗自主游动的最大速度。当全部鱼苗体长大于25毫米进入幼体阶段时出苗。及时处理偶发事件,最终获得鱼苗量约为放入的仔鱼量的36.89% ο
【主权项】
1.一种海水鱼类育苗装置,是一长方形的土建育苗池,其特征是所述育苗池的长宽比为3—6:1,水流从一短边端进入从另一短边端流出,其中进水端设置有水气混合装置,流出端的池边是溢流边,溢流边上设置有防逸网,流出端底面上依短边开设有集污槽,集污槽有排污口与排污栗连接,排污口外有安全网;所述育苗池的进水端和流出端与一池塘连接,池塘容积是育苗池容积的14倍以上。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水鱼类育苗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水气混合装置的进水口经两位三通切换阀分别连接池塘和育苗池,切换阀一位是连通池塘和进水口,另一位是连通育苗池和进水口。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水鱼类育苗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水气混合装置的出水口并列有多个,它们均布于育苗池的进水端边全长上,所述出水口为指向出水端的喷射口。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水鱼类育苗装置,其特征是所述育苗池池壁上架设有布气管,布气管与气栗连接,育苗池中还安装有溶氧量传感器,气栗的控制开关和溶氧量传感器与控制单元连接,控制单元中存储有溶氧量标准值。5.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海水鱼类育苗装置,其特征是所述育苗池建有棚架,棚架上安装有遮光材料,所述遮光材料是卷放式的,棚架内还安装有照明灯,育苗池上方安装有照度传感器,遮光材料卷放机和照明灯的控制开关以及照度传感器与控制单元连接,控制单元中存储有照度标准值。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海水鱼类育苗装置,其特征是所述遮光材料是半透明塑料薄膜,棚架外安装有雨量传感器,雨量传感器连接在控制单元上,控制单元中还存储有雨量标准值,控制单元根据雨量传感器产生的指令信号与遮光材料卷放机的控制开关连接。7.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海水鱼类育苗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池塘中安装有饵料密度检测装置和/或氨氮含量传感器,池塘上安装有电动施肥装置,电动施肥装置和饵料密度检测装置、氨氮含量传感器与控制单元连接,控制单元中存储有饵料密度标准值和氨氮含量标准值。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海水鱼类育苗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池塘中安装有饵料密度检测装置和/或氨氮含量传感器,池塘上安装有电动施肥装置,电动施肥装置和饵料密度检测装置、氨氮含量传感器与控制单元连接,控制单元中存储有饵料密度标准值和氨氮含量标准值。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水鱼类育苗装置的育苗方法,先将鱼卵孵化后所得仔鱼投放到育苗池中,再按生长程度喂以轮虫、卤虫无节幼体、桡足类或补充配合饲料;其特征是所述育苗池中仔鱼的投放密度大于6万尾/立方米;所述轮虫、桡足类通过向池塘施放含N、P的无机肥培育并通过水气混合装置随水从池塘送入育苗池中;定时从集污槽中抽吸污物。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海水鱼类育苗装置的育苗方法,其特征是: 1)在仔鱼阶段,水气混合装置以间歇开启模式工作,所述防逸网和安全网的网目小于育苗池内仔鱼最小尺寸; 2)在仔鱼阶段,经观察发现池塘供应的饵料量不足时,以人工投喂的方式补充饵料,同时水气混合装置进口切换为育苗池水内循环; 3)在稚鱼阶段,水气混合装置以全天开启模式工作,所述防逸网和安全网的网目小于育苗池内雅鱼最小尺寸;4)暴雨时水气混合装置进口切换为育苗池水内循环;5)育苗池内水流速度小于保持鱼苗自主游动的最大速度。
【文档编号】A01K63/04GK105994100SQ201610414942
【公开日】2016年10月12日
【申请日】2016年6月15日
【发明人】楼宝, 陈睿毅, 詹炜, 徐冬冬, 刘峰, 王立改, 毛国民, 马涛, 徐麒翔
【申请人】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